人物
餐桌對話》要我退休?想都別想——龍劭華對談鄭順聰
在咖啡廳的露天座位坐定,資深演員龍劭華隨手把墨鏡往額上一推,燃起一支香菸。白色背心外是素色的亞麻襯衫,領口懸著Bvlgari的銀色鍊墜,手腕和耳際也都有飾品,簡單有型,不過份招搖,... 閱讀更多
10月伴讀 #English》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美國夢——黃崇凱、蔡振興對談《文藝春秋》之〈狄克森片語〉
黃崇凱的小說集《文藝春秋》中有篇〈狄克森片語〉——是的,那些年我們紛紛編織著生命的可能性,卻只能眼巴巴坐在教室內,生澀地朗讀英文的歲月中,一定少不了的這本《狄克森片語》。這本經典的英文成語參考書,... 閱讀更多
閱讀讀者》高雄電影節評審張硯拓:「讀這本書,如果你也熱愛濃烈的愛恨生死。」
讀物:《她殺了時代: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一人出版) 讀者:張硯拓(影評人、雄影國際短片競賽評審) 「電影是平行的現實,是創作心與眼界的交會,我們透過它體驗各式的人生,而在物換星移之後,... 閱讀更多
專訪》慕色還魂,獻給熟年女人的情慾備忘錄:李昂與她的《睡美男》
我們恰選在如同炎夏的一個秋日午後拜訪李昂,曲折掩進關渡和淡水交界的山中別墅。過去這裡曾是許多作家詩人選擇的居處,隱於市而不絕塵,面迎觀音山和淡水河,視野絕佳。然而建物老矣,依稀可見當年的綺貌盛年... 閱讀更多
專訪》寫作如此孤單,表演則很社交:訪《打字機上的繆思》作者潔西.波頓
▉《打字機上的繆思》的靈感從何而來? 波頓:這有點難具體定義。我想,我的「繆思」是一個與內在心理的對話過程。寫作本書時,很多東西啟發了我,以致作品涵蓋範疇甚廣,像是戰爭、愛情、... 閱讀更多
專訪》「我想要重新認識自己,於是寫了《天河撩亂》。」 ——小說家吳繼文
▉羨慕你還能寫詩 多年後重讀《天河撩亂》,發現小說文字處處流蕩著詩的質地。先前曾有機會專訪詩人零雨,她提及《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是時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編輯的吳繼文主動約定要出版,實為知音。... 閱讀更多
9月伴讀 譚光磊與他的快樂夥伴們》午茶時間,配文化大事才夠味——版權人與譯者分享「新南向」交流經驗
▉影視改編是票房保證,國家政策影響閱讀需求 光磊版權從 2015年開始經營東南亞市場,相較於日本、歐美需與當地代理合作,不僅要準備當地語言版本的書介、部分譯稿,以及等待當地版權和出版社評估市場... 閱讀更多
9月伴讀 譚光磊與他的快樂夥伴們》為了交流,我們無視體脂肪——版權人的Tuesday Dinner
左起:張容菁(光磊國際版權公司行政主管)、臥斧、紀宜均、何宛芳、譚光磊、簡瑜、傅宗玉。 8月底的一個周二晚上,民生東路上一家台菜餐廳的包廂裡,陸陸續續出現一批出版人,... 閱讀更多
9月伴讀 譚光磊與他的快樂夥伴們》吃完便當,記得睡午覺!——版權人的工作日常
提起「版權代理」,你腦海裡浮現什麼畫面?是國際書展裡版權中心裡,頸部掛著專業證在小桌交談的人;抑或是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不是在書展裡就是在前往書展路上的人? 「我有一個朋友稱我們為『書皮作家...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