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9月伴讀 譚光磊與他的快樂夥伴們》午茶時間,配文化大事才夠味——版權人與譯者分享「新南向」交流經驗
▉影視改編是票房保證,國家政策影響閱讀需求 光磊版權從 2015年開始經營東南亞市場,相較於日本、歐美需與當地代理合作,不僅要準備當地語言版本的書介、部分譯稿,以及等待當地版權和出版社評估市場... 閱讀更多
9月伴讀 譚光磊與他的快樂夥伴們》為了交流,我們無視體脂肪——版權人的Tuesday Dinner
左起:張容菁(光磊國際版權公司行政主管)、臥斧、紀宜均、何宛芳、譚光磊、簡瑜、傅宗玉。 8月底的一個周二晚上,民生東路上一家台菜餐廳的包廂裡,陸陸續續出現一批出版人,... 閱讀更多
9月伴讀 譚光磊與他的快樂夥伴們》吃完便當,記得睡午覺!——版權人的工作日常
提起「版權代理」,你腦海裡浮現什麼畫面?是國際書展裡版權中心裡,頸部掛著專業證在小桌交談的人;抑或是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不是在書展裡就是在前往書展路上的人? 「我有一個朋友稱我們為『書皮作家... 閱讀更多
專訪》第三波台灣文學大爆炸的召喚術——楊凱麟、潘怡帆、莊瑞琳談《字母會》
▉一切的開始,是《偶然與巧合》 字母會如何遇見《短篇小說》?戴著漁夫帽的楊凱麟表示,一開始是他們與印刻出版洽談字母會計畫,對方非常感興趣,願意合作。後來,碰巧《短篇小說》轉到印刻手上,於是,... 閱讀更多
9月伴讀 譚光磊與他的快樂夥伴們》打包完,機場集合!——版權經紀人的參展準備
身為一個版權經紀人,或者譚光磊口中的「阿珍(Agent)」,他們的行事曆可說是「追著書展跑」。世界各地的書展時間點大致上落在春、秋這兩季,幾乎都有他曾到訪的足跡:「歐美一定會去的是倫敦書展(每年4月... 閱讀更多
專訪》抓好濃度比例,就能讓故事噴發——彭浩翔《怪力亂神碎花裙》
遞上名片時,腦中還盤算著即將開始的訪談,寒暄甫落,以《志明與春嬌》為台灣觀眾熟知的香港導演彭浩翔先開口:「你這個紙……很特別啊?」他端詳我的名片,一口標準的「港式國語」透露著好奇,... 閱讀更多
8月伴讀 冊店頭家》你知道台灣到底有幾間書店嗎?——專訪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陳隆昊、廖英良
臺大、師大周邊,被溫州街、羅斯福路與汀州路圈起的區塊有一個浪漫的「溫羅汀」之名,蜿蜒交織的街道巷弄間,數十間書店如棋陣般座落於此,成為台灣密度最高的書店網絡。其中,唐山書店自1982年於此開業,... 閱讀更多
人物》風吹得我像浮雲一樣:林芙美子的放浪人生
1922年,19歲的她,傻傻地跟著一名大學生從九州到了東京同居,沒多久便被拋棄了。她一個人在東京流浪,當女傭、牛肉店小妹、藥店助手,玩具工廠、糖果工廠女工,擺過地攤,也曾混跡餐廳成為她所稱「... 閱讀更多
8月伴讀 冊店頭家》 書,就是生活——結盟出發!嘉義書式生活
如何測量生活的溫度?陽光,綠地,還有一棵大樹,關於生活,嘉義這座北迴歸線通過的城市有自己的腳步。翻開一本書,讓街角化身書店,那樣舒適的生活,就是「嘉義書式生活」為市民設計的生活提案:讓書走入人群,...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