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寫作如此孤單,表演則很社交:訪《打字機上的繆思》作者潔西.波頓

《打字機上的繆思》作者潔西.波頓。截自Youtube:The Muse — Jessie Burton

自出道作《娃娃屋》出版後,潔西.波頓(Jessie Burton)獨特的敘事魅力,便攫獲了廣大讀者及媒體的目光,第二部作品《打字機上的繆思》問世後,更奠定了波頓的暢銷作家地位。在英國本地,《娃娃屋》已累積了90萬冊、《打字機上的繆思》也達到40萬冊的銷售成績。

這位原本活躍於英國舞台及電視節目的女演員,究竟是如何建構起這些迷人又充滿畫面感的故事?Openbook閱讀誌與麥田出版共同企劃,專訪波頓,帶讀者一窺她的創作繆思。

 

▉《打字機上的繆思》的靈感從何而來?

波頓:這有點難具體定義。我想,我的「繆思」是一個與內在心理的對話過程。寫作本書時,很多東西啟發了我,以致作品涵蓋範疇甚廣,像是戰爭、愛情、藝術與殖民主義等層面。組成這些元素的並非源於某個特定靈感,或許可以說,這本書是很多位繆思的結晶。

RQ7051娃娃屋_一般版3D_300dpi-horz.jpg

▉《打字機上的繆思》大半部的故事場景發生在1930年代的西班牙,而《娃娃屋》則設定在17世紀的荷蘭。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故事背景?您如何掌握描繪它們?

波頓:對於很多事情的興趣促使我寫下本書──大部分來自於個人實際的經驗。我想寫有關西班牙及其內戰、60年代的倫敦與藝術的故事。我一直對英國在西印度群島的殖民,以及這當中如何改變了20世紀很感興趣。

這本書在歷史研究的方法上和前一部作品相同:閱讀書本、看電影、逛博物館,做筆記──但我寫下此書的初衷很不同於以往。我想要來點不一樣的。《打字機上的繆思》直視愛情、祕密、女性創造力以及所謂「找到歸宿」。至於如何掌握細節與氛圍,這是很重要但難以回答的問題。不知道怎麼說才好,總之,這是緩慢但充滿樂趣的過程。

Jessie Burton (credit Alexander James)2.jpg
Jessie Burton (credit Alexander James)

▉故事中,1967年的奧黛兒從千里達來到殖民地母國英國,而1936年的奧莉芙則從英國移居到西班牙,環境的變動,都連帶讓她們的人生產生巨變。這是否與您自身的經驗有關?從演員到作家的身分轉換,最深刻的衝擊又是什麼?

波頓:其實我一直都住在相同的國家(英國)、相同的城市(倫敦)。但在20歲前後,我曾住在西班牙9個月左右,影響了我對這個國家的感受。

至於從演員轉為作家,這的確是很巨大的變化。寫作如此孤單,表演則是很社交的。事實上,有些讀者曾告訴我,他們覺得我所塑造的角色很有熟悉感,彷彿真實存在的人物,而角色間的對話就像是出自電影或戲劇。其實我並非有意識地去刻劃筆下人物,這也許該歸功於過去身為專業演員的身分。

我習慣大聲朗讀自己的作品,讓作品本身更具戲劇張力。我會在想像中,把骨與肉放進角色裡。但即便是被創造的人物,書中角色仍會保有一點自己的祕密──身為作家,我樂於接受。角色未被說透的部分,或許就是讓演員或讀者能以他們的方式,跨越鴻溝、親近作品的緣故。

▉書中的三位女主角,無論階級身分都隱藏了自己的才華和慾望,但她們不同的自我主張也造就精采的人生。可否透露在建構故事時,哪位角色最費工夫?

波頓:嗯,這真是個好問題。從很多方面來說,奧莉芙與奧黛兒是一體兩面。奧莉芙是個熱情且「自我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即便不在市場上銷售,對於自己的能力,奧莉芙仍很有自信。奧黛兒害羞一些,且較猶豫不決,但她們同樣都明白,自己的天分是能被世界認可的。

快克則比較容易描寫,她是時髦的老派女士──很有風格,卻充滿謎團又不易取悅,寫她的過程很有趣。奧黛兒有點像是我的綜合體,比奧莉芙容易寫,相對來說,奧莉芙則是最費工夫的,部分因為她的行為有點不討人喜歡,有時下筆的確有點困難。

▉BBC即將改編《娃娃屋》影集的消息傳出,許多讀者都非常期待,是否有相關資訊或經歷可以跟我們分享?《打字機上的繆思》也是頗具畫面感的作品,未來是否也有影視化的計畫呢?

波頓:我是《娃娃屋》的改編執行製作,與演員碰過好幾次面了,雖然沒有參與寫作劇本,但我也經常與編劇討論。目前一切都很順利,這都要歸功於演員與導演。至於《打字機上的繆思》的改編事宜得再花一些時間,希望能很快與大家分享。

1503239593-865737154_n.jpg

打字機上的繆思
The Muse
作者:潔西.波頓 (Jessie Burton)  
譯者:林欣璇
出版:麥田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潔西.波頓 (Jessie Burton)
1982年生,曾就讀牛津大學、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以女演員身分活躍於英國舞台、電視節目。
波頓的第一部作品《娃娃屋》以阿姆斯特丹為中心。她參觀國家博物館時,深受館中陳列的娃娃屋吸引;其中的微型世界價值連城,所有家具耗費約19年才完成,她不禁思索「如果娃娃屋中的人生也成真呢?」於是以娃娃屋的主人妮拉為主角完成第一部作品。處女作一出版,深受國際媒體好評,前輩作家《別相信任何人》作者S. J. 華森等人也一致讚賞。
第二部作品《打字機上的繆思》的場景橫跨倫敦、千里達、西班牙。波頓曾在訪談中表示,她受到戰爭、愛情、藝術和殖民主義等題材的啟發,並運用書籍資料、當時的電影與廣播,完成了這部時空格局恢宏的故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