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好書之外》2019出版回顧&感懷先行離去的創作人

(圖像來源:Quinn Dombrowski on Flickr)

物換星移,匆匆一年。儘管紙媒寒冬繼續寒下去,2019 的出版界卻別有一股活潑的動能,不少有趣的現象紛紛萌動,頗有窮變則通的態勢。出版一如閱讀和創作,本來就是厚積薄發,不能以銷售論英雄,何況是單只一年的銷售。與其年終清倉大拍賣,不如來關注一下這些才露尖尖角的苗頭,看看會長出什麼東西來。出版圖書業者在拼搏之餘,不妨也以環保護樹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獻身的文化事業,清淨自在,焦慮秒殺。

2019詩爆炸

今年最令人欣喜的創作現象,首推大批湧現的精采詩集。這當然是延續過去幾年的風潮,不過今年特別有種熟成感,一整個新詩代赫然浮上檯面,不再是之前的幾簇花火,而是一片星光燦爛,教人敬畏讚歎。社群媒體的同溫效應早已培養出一票寫手,天生麗質,做張做致,什麼都可以入詩。或是喃喃自語,意識流連綿不絕,這裡詩散文,那裡散文詩;或以精巧短句懾人,嬉笑怒罵,一行見血,凌厲非常。凡此種種,皆有別於過去「新詩」的溫良恭儉讓。

這些詩人未必年輕,語言卻是時下的尖新,關懷面向也頗為刁鑽。詩集總量也未必比過去幾年多,卻是週週都有精品,看得人目不暇給。這當然不會是暢銷榜上的現象,畢竟會買詩的還是小眾,其次不少詩集都是自費出版,只求知己,不問粉絲。詩作為語言的終極實驗,本該有這樣的逃逸權利。

yi_qie_du_shi_huan_jue_2d-tile2.jpg

新世代的詩人也比前輩們更懂得包裝設計,或者說更在意成書概念這件事。不少詩集一拿起來,立刻就有了觸覺印象,不是滿街 Uniqlo 式的拘謹洗練,而是帶點惡趣味的顛狂,未必賞心悅目,卻絕對有態度。這是好事,既然做不出文庫本,不如問問三太子。

像冷冽自省的《麥葛芬》,氣定神閒組裝出一個高解析的幽暗宇宙,頗有後搖滾的眼亮心明。《人間動物園》用影像和意象交互搓揉,人獸不分,彷彿諸神創世的設計草圖。又譬如偽娘氣味濃厚的《女孩子》,粉得一塌糊塗,簡直看到了薔薇色的乳暈。《雌袋鼠》走一口輕食路線,標題與內文大打乒乓,有猜燈謎的樂趣。《把你的心跟肺挖出來帶回鄉下餵狗》則是撕逼級的典範,不管你是什麼性別都佔不到便宜,每個人都被慾望拖得寸步難行,像在練九九吊陰功。

這大概真是個花惹發的時代,所以才會有這般花發惹的繽紛,但願這是另一輪詩的盛世的開端。

【延伸閱讀】

蓄勢待發的圖文繪本

台灣引進圖文書一向不落人後,除了排山倒海的日漫,近年也看得到越來越多的歐漫美漫,總算開了眼界,不必老學人家怎麼裝口愛。不過花輪和一的《刑務所之中》倒是很驚艷,監獄裡的漫漫日常,卻處處都有詭奇的樂趣,一個嘔吐特寫就道盡人間失格的淒慘,像歐吉桑版的《少女椿》。

大塊的 Image3 系列頗具指標意義,今年除了《皮諾丘前傳》、《白鯨記》、《鱷魚的一天》、《愛麗絲幻遊奇境》這些兼具美感與哲思的繪本之外,最近又出了兩本莫那利(Bruno Munari)的經典,《莫那利的機器》和《暗夜中》。掌聲鼓勵。南歐的繪本底蘊深厚,卻又有天馬行空的奔放氣質,讓人想起卡爾維諾,這是亞熱帶島嶼很可以吸收的養分。

02_0.jpg

頭好壯壯的《薩賓娜之死》和《阿蘭的戰爭》,幾乎把圖格當文句使用,看完要花點時間,有志者可以仔細研究一下,看看圖文敘事進化到了什麼地步。


copyright_c_nick_drnaso_2018_1.jpg

Copyright © Nick Drnaso 2018 


c_2012_emmanuel_guibert_lassociation.qu_zi_a_lan_de_zhan_zheng_lian_pu_chu_ban_ti_gong_.jpg

© 2012, Emmanuel Guibert & L'Association.(取自《阿蘭的戰爭》,臉譜出版提供)

本土創作也有些小陽春,像《廢廢子の充氣大冒險 vol.3》,真槍實彈的少女心事,既期待又一定受傷害,比起兩本前作更加收放自如,很適合當成性行為健教手冊,男生女生都該翻一翻,溝通好了再行動。《小輓:阿尼默漫畫集》用了三個小故事說死亡,淡漠的畫面,無來由的生之失落,節奏感非常好,似乎可以延伸成三本更完整的作品。

此外像 《消逝的後街光影》,用漫畫來交代一段熱血追尋,穿越本領不凡,活化台語電影史功不可沒。《百花百色》以臨水夫人栽花換斗的儀式來談性別,細膩有梗,雖然情急之下有些大聲疾呼,卻依然別開生面。《度咕》的童年記趣幽默古錐,貓頭鷹從補品變寵物,畫出了極具感染力的農村曲。

03.jpg

一般而言,國產圖文書的畫功並不差,卻普遍還是有不知道該怎麼用圖說故事的問題。插畫家不妨考慮一下找人合作,國外秀異的繪本,圖文分工比比皆是,這也是編輯可以施力或牽線的地方。

【延伸閱讀】

AI壓境,人的位置

科普方面永遠好書滿倉,畢竟是翻譯作品的天下,操作純熟,議題無限。今年的 AI 書單軍容壯盛,大概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台灣科技業名列前茅,相關佳作卻依然欠奉,有心人不妨給自己訂個寫作計畫。

AI 的英文書實在族繁不及備載,倒是日本的《當 AI 機器人考上名校》和《AI 世代生存哲學大思考》行文淺顯,舉證有趣,整理收納得很貼心。機器人「東 Robo 君」只考得上前段私立大學,卻還上不了東大,原因就卡在閱讀思考的能力,這也是人工智慧無法超越人類智慧的原因。大體而言,日本對 AI 少了些敵意,多了些好奇,甚至還頗歡迎賽伯格的君臨。要是有足夠的安全感,不要手賤亂來,的確也沒必要跟著好萊塢和矽谷先知們緊張兮兮。

這幾年大數據喊得甚囂塵上,令人厭煩,果然引來反撲,一連幾本都在檢討數據的應用。《打開演算法黑箱》聰明透徹,敘事輕快,算是極好的入門。《因果革命》直攻大數據的限制,焦點鎖定,觸到了統計學的硬蕊核心。《決斷的演算》交代了演算法的前世今生,結論收在「運算的善意」,非常勵志,卻未免一片光明。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算計過頭,也是迷信。

04_0.png

說到人性,生理學一向是個絕佳入口,還有什麼比身體更令人敬畏的設計呢?像嫵媚撩人的《頭髮》、無影無蹤的《荷爾蒙》、驚異大奇航般的《我擁群像》,都讓人見識到了小宇宙裡的大宇宙。至於迷離神秘的《章魚的內心世界》、奇幻開掛的《獸醫超日常》,或是可以邊聽邊讀的《聽一整塊大陸唱歌》,則把人拉回造化之中,惦惦坐好,不要亂動。比起大自然的闊綽精巧,科技文明實在還很粗笨,別太自以為是了。

05_1.png

【延伸閱讀】

民主、民粹、假新聞

社會議題方面,有明顯政治化的傾向。川普和他的推特,為書市注入源源不絕的靈感,加上台灣大選在即,民主、民粹、假新聞成了三塊兵家必爭之地。

民主民粹之辨是近幾年的出版大宗,該說的幾乎都說了,又動不動就卷帙浩繁,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今年比較搶眼的有史奈德的《暴政》20堂課,短小精悍,立論清晰,有社論風。《政客、權謀、小丑》 的歐洲觀點獨樹一格,民粹如狂歡,義大利作者說起來特別有理。比利時的《反對選舉》重返古希臘,檢視雅典的民主制度,甚至建議仿效雅典,用抽籤來決定議會人選,大膽有趣。仔細想想,選舉和抽籤,其實到頭來也沒差多少。

假新聞沒什麼詭辯餘地,不對就不對,硬拗也拗不過來,但要識破假新聞,先得灌一下防毒軟體。德、日這兩個 SOP 大國分別丟出《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和《破解!傳達的伎倆》,標的讀者都是青少年,一文一圖,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很可以交互參照。

06_0.png

另外一個現象議題是零工當道,外送崛起。這種方興未艾的經濟型態,看似自由,卻必須承擔不確定的風險;聽起來很潮的「斜槓人生」,卻也極可能是資本主義的新型態剝削。來自英國的《沒人雇用的一代》,抽絲剝繭,娓娓道出零工經濟背後的結構不平等,令人心有戚戚焉。《被壓榨的一代》直擊中產階級的捉襟見肘,美國夢一去不返,女性的處境又更加嚴峻。《不穩定無產階級》以寬鬆的定義來描繪這一群新階級,雖然稍嫌模糊,卻抓到了某種趨勢性的現象。然而零工畢竟還是進行式,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只會繼續坐大,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看來無條件的基本收入越來越具說服力了。

07_0.png

普及書、讀本與歷史重詮

還記得前兩三年,忽然冒出了一大批哲普書,3頁柏拉圖,5頁康德,把哲學家都看扁了。不過這也是時勢所趨,非普之罪。知識爆炸的同時,所有的知識也都在豆知識化,各類讀本和普及書大量出現,正好反映了這種知的焦慮。

麥田的「向下扎根」系列兼收德法讀本,針對當前議題迅速做出反應,眼明手快。東販的「大人的XX教室系列」,深入簡出,內容完整,一本可抵高中三年,日本的知識整理術再下一城。八旗引進講談社的「興亡的世界史」,21卷悉數出全,堪稱一大壯舉。

8667106510134.jpg

今年也來了不少伊斯蘭史,有其迫切性。《真主大道上》聚焦七、八世紀的「阿拉伯征服」,步步還原,揭開歷史的神話面紗。《阿拉伯人500年史》以阿拉伯之春開篇,引用大量阿文史料,企圖旺盛,成績斐然。《十字架上的新月》講西班牙 800 年的伊斯蘭過去,基猶伊三教共存,早有先例。《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爬梳鄂圖曼的繼往和開來,補完了這個多元族群帝國模糊的身影。《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以「吉哈德(聖戰)」一詞破題,直探信仰的力量。這批伊斯蘭世界的敲門磚,隨便一章,都是神燈,畢竟我們對伊斯蘭的了解實在太少,成見又太多了。

08.png

不一樣的台灣

最後,焦點轉回台灣。以下是一些不大一樣的本土聲音,雖然還稱不上現象,卻非常值得關注追蹤。

台灣向來缺少深入嚴謹的批判作品,今年卻有《煙囪之島》和《社企是門好生意》這兩本耿介之作。前者調查半個世紀以來的石化產業,觀察卻不急著否定,讓事實講話,頗能體現報導中立的精神。後者尖銳犀利,邏輯縝密,言人所不敢言,令人眼前一亮。兩者在鋪天蓋地的酸言酸語中,顯得特別沈靜而乾淨。


gao_xiong_lian_you_chang_wu_qing_._tu_pian_lai_yuan_waychen_ccc_by-nc-nd_2.0.jpg

高雄煉油廠五輕。(圖片來源:waychen_c〈CC BY-NC-ND 2.0〉)

「南向政策」方面也有些收穫。《看見印尼》以1/4原住民的角度去看印尼,血緣式的親近,開口笑的樂天,讀起來溫柔有情。《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則志在翻轉台灣人的成見,又一位新住民第二代投入書寫,而且唱作俱佳,辯起來特別有說服力。《舌尖上的東協》是作者的又一部大作,圖鑑、知識、書寫、裝幀皆屬上乘,翻起來只覺香風細細,齒頰生津。

09.png

野蠻的復權》從法律觀點來談原住民的轉型正義,極其稀有,這裡顯然還有太多尚未處理的議題,值得深究。《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則展現了一種實踐書寫的高度,實在驚人,高山嚮導的獨特生態、清朝以降的外力介入、無所不在的祖靈、活生生的山,都被作者收進質樸無華的文字當中,每個句子都聽得到山林深處的回音。我們很可能正在見證一位名家的誕生。

一路好走,彼岸再見

xian_shi_zuo_jia_w800.png

2019,又有一批創作靈魂選擇在此時告別人世,返璞歸真,無所不在。在思想藝文的長河裡,無人我之分,無時空之別,只有永在與永生。請沏壺好茶,聊表心意,重溫一下我們大腦皮質裡的他們:

  • 貝聿銘,102歲,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普立茲克獎得主,代表作有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羅浮宮金字塔
  • 史明,100歲,革命家、歷史學者,台灣獨立運動領導人,著有《台灣人四百年史》
  • 陳志讓,99歲,加拿大華裔漢學家、歷史學家,代表作有《袁世凱傳》
  • 巫寧坤,98歲,翻譯家、文學批評,代表譯作為《了不起的蓋茨比》,著有英文回憶錄《一滴淚》
  • 唐納德‧基恩(Donald Keene),96歲,歸化日本的美國日本學者,代表作:《明治天皇》
  • 法蘭高‧齊費里尼(Franco Zeffirelli),96歲,義大利導演、政治家,代表作有電影《殉情記》
  • 林良,95歲,兒童文學大師,作品《小太陽》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童書經典
    延伸閱讀】➤ 溫暖全台灣半世紀,小太陽之家林良與女兒林瑋近況報導、➤ 兒童文學大師 林良身影,跨世代記憶的文學瑰寶:記2008《林良爺爺寫童年》出版的一段故事
    ➤ 2018Openbook 最佳童書》蝸牛:林良的78首詩
  • 京町子,95歲,日本殿堂級女優,代表作有電影《羅生門》
  • 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95歲,德國心理學家,開發家庭系統排列療法
  • 馬悅然(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 95歲,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
  • 李奇茂,94歲,國寶水墨大家,獲獎無數,尤以風土人物著稱
  • 梅原猛,93歲,日本哲學家,著作等身,以「梅原日本學」聞名
  • 雷奧妮‧奧索夫斯基(Leonie Ossowski),93歲,德國作家,代表作為青少年小說《大顫慄》(Die große Flatter
  • 西薩‧佩里(César Pelli),92歲,阿根廷裔美國建築師,代表作為吉隆坡雙子塔
  • 威廉‧斯坦利‧默溫(William Stanley Merwin),91歲,美國詩人,兩度獲得普立茲詩歌獎,代表作:〈For the Anniversary of My Death
  • 田邊聖子,91歲,日本作家,以《感傷旅行》奪得1964年芥川賞
  • 平鑫濤,91歲,出版家、影劇製作人,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發行張愛玲、瓊瑤、三毛等人作品,風靡華文圈
  • 安妮‧華達(Agnès Varda),90歲,法國電影導演,「新浪潮祖母」,代表作有電影《短角情事》、《無法無家》
  • 羅伯特‧馬西(Robert K. Massie),90歲,美國歷史學家,專治羅曼諾夫王朝史,以《彼得大帝》摘下1981普立茲傳記文學獎
  • 阿格妮絲‧赫勒(Heller Ágnes),匈牙利女哲學家、異議人士,馬克思主義布達佩斯學派代表人物,著有《日常生活》。
  • 白樺,89歲,傷痕文學作家,代表作為《苦戀》
  • 高俊明,89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著有《高俊明回憶錄》
  • 蔡仁厚,89歲,哲學家,新儒家代表人物,師承牟宗三,著有《王陽明哲學》
  • 哈洛‧卜倫(Harold Bloom),89歲, 美國文學批評家,代表作為《西方正典》
  • 馬若德(Roderick Lemonde MacFarquhar),88歲,英國學者,中國問題專家,著有《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 黃榮泉(Masa Tohui),88歲,泰雅族耆老,口述傳統保存者
  • 米榭‧塞荷(Michel Serres),88歲,法國哲學家,知名作品有《拇指姑娘》
  •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88歲,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為《寵兒》
  •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88歲,美國社會學、歷史學者,世界體系論與科際整合的倡導者,著有《現代世界體系》
  • 八千草薰,88歲,日本國寶女優,代表作有電影《宮本武藏》
  • 托米‧安熱雷(另譯湯米.溫格爾,Jean-Thomas "Tomi" Ungerer),87歲,法、德插畫家,安徒生獎得主,代表作有《世上最棒的蛇》
  • 華萊士‧史密斯‧布羅克爾(Wallace Smith Broecker),87歲,美國地球物理學者,提出「全球暖化」一詞,代表作為論文〈氣候變遷〉(Climatic Change: Are we on the Brink of a Pronounced Global Warming?
  • 雅克‧勒內‧席哈克(Jacques René Chirac),86歲,法國第22任總統,著有《回憶錄》
  • 劉鐘元,86歲,歌仔戲製作人,河洛歌子戲團創辦人
  • 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85歲,傳奇時裝設計師,號稱「時尚大帝」
  • 眉村卓,85歲,日本科幻小說家,代表作有《通靈學園大作戰》
  • 尉天驄,84歲,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季刊》創辦人,提攜王禎和、黃春明等名家,著有《荊棘中的探索》、《回首我們的時代》
  • 吉恩‧沃爾夫(Gene Wolfe),83歲,美國科幻、奇幻作家,著有「新太陽之書」系列(The Book of the New Sun) 
  • 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83歲,美國詩人,普立茲獎、國家書卷獎得主,代表作為《美國土著》(American Primitive
  • 和田誠,83歲,日本插畫家、電影導演,電影代表作為《快盜 Ruby》,亦為星新一和村上春樹繪製大量插畫
  • 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82歲,英國作家、童書插畫家,代表作有《和甘伯伯去遊河》
  • 小池 一夫,82歲,日本漫畫家,代表作為《骷髏13》
  • 許貿淞,82歲,漫畫家,60年代以武俠漫畫轟動一時,2017金漫獎特別貢獻獎得主,封筆作為《佛祖傳》
  • 李錫奇,81歲,藝術家,國家文藝獎得主,代表作為「本位」系列
  • 加藤一彥,81歲,日本漫畫家,《魯邦三世》作者
  • 阿部牧郎,80歲,日本官能小說家,亦以棒球小說著稱
  • 吳貽弓,80歲,電影導演,代表作為電影《城南舊事》
  • 牟敦芾,78歲,電影導演,代表作有《黑太陽731》
  • 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77歲,瑞士演員,代表作有電影《慾望之翼》
  • 托尼‧布詹(Tony Buzan),76歲,英國心理學家,心智圖發明者
  • 柯慶明,73歲,文學研究者,代表作有《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
  • 索甲仁波切,72歲,藏傳佛教上師、作家,代表作為《西藏生死書》
  • 賴阿勝,69歲,出版家,桂冠圖書公司創辦人,大舉引進西方當代思潮作品,開風氣之先
  • 吾妻日出夫,69歲,日本漫畫家,代表作為《失蹤日記》
  • 羊子喬(楊順明),68歲,詩人、文學研究者,著有詩集《收成》,編有《鹽分地帶文選》
  • 蔡英文,67歲,中研院政治學者,著有《從王權、專制到民主》
  • 張靚蓓,67歲,媒體人,作家,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著有李安專書《十年一覺電影夢》
  • 林清玄,65歲,佛系作家,代表作為「菩提系列」
  • 李俊賢,62歲,藝術家,前高美館館長,著有《李俊賢:台灣計劃》
  • 馬克‧赫利斯(Mark Hollis),64歲,英國音樂人,詞曲作家,後龐克樂團 Talk Talk 主唱,代表作有歌曲 Such A Shame
  • 荻野真,59歲,日本漫畫家,《孔雀王》作者
  • 陳俊朗,55歲,教育工作者,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
  • 謝東寧,51歲,劇場導演,盜火劇團創辦人
  • 幸佳慧,46歲,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權利倡導者,代表作有《蝴蝶朵朵》
    延伸閱讀】➤ 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幸佳慧專訪:「為受傷的孩子找到光亮,是創作者的責任」現場》蘇揆提前頒發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兒童文學戰友齊聚見證幸佳慧榮耀時刻
  • 森永愛,年齡不詳,日本少女漫畫家,代表作為《貧窮貴公子》
  • 吉野匠,年齡不詳,日本小說家,著有《雨戰士》

延伸閱讀年度好書之外》2019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tong_lu_guan_cha_shou_tu_2w1200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