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並不平靜。
還記得今年年初,不少資料都顯示出圖書市場已經階段性觸底,頗有回暖的態勢。然而一年過去,出版業依舊人人喊冷,甚至凍到不行。就算數據回溫,體感溫度卻顯然不是那麼回事,之前的出版寒冬,似乎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期。
該怎麼辦呢?關於振興書市,網絡上已有海量建議,這裡就不多說了,不過倒是可以趁機反向思考一下:說不定,這個時代根本就不需要這麼龐大的出版業。
其實現在的讀者人人都是編輯,知道怎麼去google需要的知識,還能隨時po文貼圖,大搞一人出版。看開點的話,出版早已成為全民運動,沒什麼好悲觀的。而傳統出版的know-how也並非無用武之地,譬如把賣書當成服務業和精品業,可能就是不錯的方向。不是一味做大,而是做準、做精緻,把對的書送到對的讀者眼前。更何況出版本來就是精神性事業,最該看破資本主義的手腳——事業體越大,排碳量就越高!否則一邊印書提倡環保,一邊卻拼命砍樹,這再怎麼拗都說不過去。
對能量比較敏感的人,應該都可以感覺得到,2018確實不大一樣了,許多事情都顯化了,潛伏的壓力和矛盾一一躍上檯面,地震連連。從生命靈數看來,2+0+1+8=11,11是所謂的卓越數,加倍的1,加倍的創始;1加1又等於2,2則是平衡的功課。換句話說,今年其實是把各種可能性一次曝光,再加以平衡。接下來的2019,加總起來是12,1+2=3,3是雙子的屬性,所以大家不妨以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一切,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驚奇製造機。
如今的確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新生代,願意為了動物權、樹權乃至於蓋婭權這樣的名目挺身而出。這般大規模的意識覺醒,大概是人類有史以來頭一遭。小確幸在物質層面上不長進,卻極可能是性靈上的大躍進。一旦知足,許多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以下這些個別的小趨勢,可能還談不上氣候,卻是台灣出版極其珍貴的芽點,大家不妨持續追蹤,繼續看下去。
▇大部頭書系
成立於1909年的日本講談社,在創業百年之際,推出一套21冊的「興亡的世界史」,以日本角度綜覽世界歷史,豪氣干雲。近來聲譽鵲起的八旗文化也一口氣全部簽下來,今年1月起陸續出版,完全無畏於寒冬之說。這套書不但提供了完整的日本看天下,還可以一窺日本的史學發展,對東亞局勢也提出不少新人耳目的見解,有別於兩岸三地既有的論述框架,很值得一探究竟。
無獨有偶,台灣商務印書館也引進講談社的另一套「中國.歷史的長河」系列,補上了簡中版沒有的兩冊,更令人珍惜台灣出版的可貴。所謂的歷史,往往是當代——尤其是當代政權——的詮釋,唯一的制衡方式,只能透過多方觀點的比對,才能免於被操弄而不自知的窘境。謹此期待更多不一樣的史觀之書。
文學方面,寫作實驗「字母會」可能是最令人期待的企劃。這個實驗的整體架構承襲自德勒茲的著名訪談,這批中壯輩寫手的作品各自精彩,詰問小說的當代性,頗有野心,可惜集結起來沒有加乘效果。
倒是啟明出版的幾本迫害猶太人的作品,從《如果這是一個人》、《為時間終結而作》到《雙生夢魘》,本本強打,很可以發展成一套集中營系列。納粹經驗至今依然是一塊孕育靈感的沃土,每年都有不少出色之作,戰爭對文明最大的貢獻,大概就是催生出《伊利亞德》系的戰爭文學。
【延伸閱讀】
▇大人的繪本
漂亮的圖文書總是令人愛不釋手,不過繪本能夠承載的文學性和哲學性,一直都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往往也是本土作品比較欠缺的一環。大塊文化的Image3書系,似乎就在回應這個美學的呼喚:好的繪本,本來就該是老少咸宜,要一奉十的。
譬如《沒有名字的老人》,畫風細膩神祕,結尾一轉,立刻幻化成一場宇宙性的夢;《亞哈與白鯨》重詮文學經典,硨磲瑪瑙,真珠珊瑚,海洋世界的無盡藏歷歷在目,教人流連忘返。此外像《百臉先生》利用各種文化面具來談情緒,《巨人的時間》把神話元素視覺化……這些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甚且該反覆研讀的佳構。
日系漫畫在台灣,已經出到了族繁不及備載的地步,比較令人吃驚的作品是水木茂的舊作《全員玉碎!》,最後玉石俱焚的場景,今日看來依然恐怖得令人啞然。松本大洋的《竹光侍》是另一朵奇葩,高度風格化的水墨線條,桀驁細膩的場景調度,再度印證藝術家自我超越的魄力。
故宮今年辦了鄭問回顧展,總算扶正了國產漫畫,想來都令人熱血沸騰,眼眶泛淚。展覽圖錄《千年一問》也做得磅礡大氣,資料滿滿,夢幻逸品無疑。有趣的是,許多原先的非鄭粉,幾乎都在一夕之間就成了鄭鐵粉。大部分的人與其說是在緬懷他,倒不如說是在緬懷自己的青春——與他擦肩而過的青春。
【延伸閱讀】
▇性別、長照、PTSD
莫名其妙的公投雖然對同志不大友善,不過LGBTQ這一塊倒成了出版肥田,作品一本本接踵而來,彩虹滿天飛。一套兩冊的圖像小說《歡樂之家》和《我和母親之間》,應該算是今年的代表作,塞得滿滿的美國卡通畫風,特別有種家庭式的幽閉恐懼感,灰灰烘托了故事的情境。
此外像《暗房裡的男人》,講一名女性主義者如何面對她變了性的父親;或是蜜糖滿滿、句句呵護的《家有彩虹男孩》;還有SM熊漫一代宗師田龜源五郎深情款款的親緣漫畫《弟之夫》;或是作風開明的《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都讓性別多元看起來像是老生常談。「同志」一詞早就不敷使用,看來LGBT只會越來越Q,越來越酷兒,畢竟在彩虹色譜中還有更多的中間色。
長照書系同樣也是延續之前的勢頭,持續招兵買馬。除了既有的長照、安寧療護、在宅醫療、無效延命、安樂死議題之外,更多的老衰科普、大體處理、料理後事等相關書籍也紛紛上陣,出版界彷彿也開始經營起一條龍的喪葬服務。
PTSD,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似乎是另一種小顯學。性侵、霸凌、天災、事故都可能造成心理創傷;有時候,個案甚至必須花上一輩子來消化這樣的暴力經驗。《凝視創傷》直擊戰場後遺症,大概是最典型的例子;八仙塵爆的受害者也陸續開始披露一路走來的身心歷程。這畢竟是一個療癒的時代,從醫師到大師,從情人到仇人,大家都在互相提供這樣的服務。就靈魂層次而言,也只有回歸萬物合一的狀態,才能完成終極的療癒,是為涅槃。
【延伸閱讀】
▇南進與南來
在南向政策方面,今年最美的收穫大概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集結了17位緬甸詩人的訪談和作品,一下子就把緬甸拉到我們的跟前來。一般的雙語對照詩集,大多做得心虛慘淡,破破爛爛,但這裡的中緬對照卻緊湊有緻,漂亮得很雄辯。
《熱帶季風》這本紀實漫畫雜誌,透過網路平台募資發行,堪稱出版奇蹟。今年一連發行了兩期,Vol.2主打東南亞映像,成果比創刊號更見洗練,令人驚艷。私心祝福如此不凡的雜誌和這些作者們。
馬尼尼為的馬來民間故事繪本《馬惹尼》,又是另一種驚奇。這樣的故事或許遍存於世界各地,但作者卻為它配上了視覺強悍的插圖,很有地方特色。這三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東南亞作品的印象,創作和編輯可圈可點,元氣淋漓,南國真是天氣晴。
另外一個令人感到溫暖的消息,是馬華作家林韋地在台灣成立「季風帶文化」,代理馬來西亞4家以文學為主的出版社作品:有人、大將、三三及大河,這些原本僅流通於星馬地區的華文書籍,終於可在台灣的實體和網路通路被買到。季風帶書店」也在台北市大安區安居街試營運,這是台灣目前少有以東南亞相關書籍為主題的書店。
【延伸閱讀】
▇標案出頭天
景氣冷颼颼,標案出書看來也是種不賴的可能性;其實各式各樣的文學年金和創作補助,也可以看成是廣義的標案。有想法、有實力的出版社、策書人或作者,儘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取得資源,安心創作,另外一個好處也是給自己找點結案壓力,用擠的也得把作品擠出來!
臺北市文化局與大塊文化合作的《漢字的華麗轉身》,請來31位專家,把漢字的流變和當代運用從古到今爬梳一遍,古典而新潮,美編文編相互輝映,為漢字的生命力做了最現成的展示。
《妖姬.特務.梅花鹿》把白虹這位台語片巨星重新帶回舞台,既是活靈活現的生命書寫,又是不可多得的電影文獻。高雄市文化局贊助的《左營二戰祕史》,挖掘震洋特攻隊的駐台始末,知識滿載,考據詳實,令人大開眼界。
【延伸閱讀】
▇IP、圖書定價與通路
另外一種資源就要指望人氣了。近幾年IP叫得震天價響,彷彿作品一沾上IP,就能全面《盜墓筆記》化,自動提款機化。在台灣,這樣的範例擔當落在五年級一哥駱以軍的身上,也算眾望所歸。
《小兒子》是駱以軍的救命之作,把他從文字太虛拖回人間,怎麼看都真摯感人,也讓他在致鬱文青之外,又發現了一個療癒系搞笑大叔的分身,圈粉無數。許多不看駱以軍或已經不看駱以軍的人,不時都會去刷刷他的臉書,只為了從這個寶貝家庭得到一點親情的慰藉。如今動畫、繪本、舞台劇紛紛出籠,後勢持續看漲,駱以軍真的好會生。
角斯的《寶島搜神記》則以美學獨特的Q版神明普渡眾生,打開繪本就像進了虛擬廟宇,隨時隨地都可以求神問卜,解厄消災。
除了IP之外,另一個火線議題就是眾所矚目的圖書定價制。至於該不該施行,又該怎麼執行,長久以來就是論爭焦點。文化部委託友善書業合作社舉辦公民會議,經過4天討論研議,最終建議如下:為避免削價競爭,首刷書不打折;然而考慮目前消費習慣,定價最多可以打九五折。
不過就算拍板定案了,估計對書市的影響,也不至於大到扭轉乾坤,倒是民間手腳俐落,總能自求多福。像momo購物網的網路書店就經營得有聲有色,還賣了好幾套《資本論》,簡直美談!不知馬克思先生作何感想?又譬如藝術書市集「草率季」,三年有成,走進松菸展場,既是書店文具店,又像在逛跳蚤市場,遍地是寶,引人遐思,果然高手在民間。
一本書,提供的是一個夢境,所有的現實、非現實都可以在這裡匯聚,組合出全新的意義和靈感,也讓身心慢下來,自我修復一番。這樣的心靈spa功能,始終是無可取代的。
【延伸閱讀】
▇Bravo, and what a life!
最後,2018又有一批作者先行離去,緬懷感恩之餘,也祝福這些創作靈魂從地球學院畢業,進入下一階段的無垠之旅:
-
黎錦揚(1915),華裔美籍作家,代表作有《花鼓歌》、《旗袍姑娘》
-
柏納.路易斯(Bernard Lewis 1916),英裔美國歷史學者,著有《穆斯林發現歐洲》、《中東》、《哪裡出了錯?》
-
王大閎(1917),建築師,著譯有《杜連魁》、《幻城 phantasmagoria》
-
饒宗頤(1917),香港國學大師,著作等身,與季羨林齊名,人稱「南饒北季」
-
橋本忍(1918),日本編劇、作家,代表作有《羅生門》、《七武士》、《砂之器》
-
劉以鬯(1918),小說家、評論家、編輯,以意識流手法著稱,代表作為《對倒》及《酒徒》,分別啟發王家衛拍出了《花樣年華》和《2046》
-
謝和耐(Jacques Gernet 1921),法國漢學泰斗,1972年出版《中國社會史》,為諸多西方學子認識中國的入門之作
-
史丹.李(Stan Lee 1922),漫威宇宙的上帝
-
陳香梅(1923),華裔美籍共和黨人、陳納德將軍遺孀,著有《一千個春天》
-
金庸(1924),武俠小說泰斗
-
羅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1925),美國建築師,著有建築論述經典《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從拉斯維加斯學習》
-
張清吉(1927),出版家,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創辦人
-
韋政通(1927),學者、思想家,代表作為《中國思想史》
-
洛夫(1928),《創世紀》詩刊共同創辦人之一,風格魔幻凌厲,被譽為「詩魔」
-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 1928),美國歷史學者,著有《史元: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意象》
-
張拓蕪(1928),大兵文學代表人物,《代馬輸卒手記》轟動一時
-
森山京(1929),日本童書作家,代表作為「小狐狸系列」
-
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1929),美國科幻、奇幻大師,代表作有《地海》系列、《黑暗中的左手》
-
湯姆.沃爾夫(Tom Wolfe 1930),美國作家、記者,致力於以主觀取代客觀的新新聞寫作,代表作有《畫出來的箴言》、《名利之火》
-
孫越(1930),演員、金馬影帝、終身志工,著有《如歌年少》
-
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1931),美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虎豹小霸王》、《驚天大陰謀》
-
V. S. 奈波爾(V. S. Naipaul 193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為《大河灣》、「印度三部曲」
-
沈君山(1932),物理學家、圍棋棋士,著有《天文新語》、《浮生三記》
-
楊國樞(1932),心理學家,著有《華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
-
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 1933),當代美國文學重鎮,以自傳風格探討美國猶太人處境,代表作為「美國三部曲」
-
哈蘭.艾里森(Harlan Jay Ellison 1934),美國科幻大師,《星際爭霸戰》最初的創作者之一
-
內田康夫(1934),日本旅情推理小說家,代表作為「淺見光彥系列」
-
費爾南多.德爾帕索(Fernando del Paso 1935),墨西哥作家,代表作為百科全書式的歷史小說《帝國的消息》
-
李敖(1935),以評論家之姿縱橫於世,狂言無忌,著作等身,情史為人津津樂道
-
蕭逸(1935),武俠小說家,代表作有《馬鳴風蕭蕭》、《甘十九妹》
-
高畑勳(1935)日本動畫導演、製作人,代表作有《小天使》、《螢火蟲之墓》、《輝耀姬物語》
-
鄭貞銘(1936),傳播學者,著有《百年報人》叢書
-
艾杜瓦德.烏斯賓斯基(Эдуа́рд Успе́нский 1937),俄羅斯兒童文學家,《大耳查布》的作者
-
彼得.梅爾(Peter Mayle 1939),英國作家,代表作為《山居歲月》
-
艾默思.奧茲(Amos Oz 1939),以色列作家,代表作《愛與黑暗的故事》
-
沙葉新(1939),中國劇作家,著有《假如我是真的》
-
伯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 1941),義大利導演、劇作家,代表作為《巴黎最後探戈》、《末代皇帝》
-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1942),當代物理學傳奇,著有《時間簡史》,不贊成接觸外星人
-
亞托.帕西里納(Arto Paasilinna 1942),芬蘭幽默小說家,《遇見野兔的那一年》頗令本地讀者相見恨晚
-
二月河(1945),中國歷史小說家,著有《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
林博文(1945),資深專欄作家,著作多為近、現代史,如《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張學良、宋子文檔案大揭祕》、《1949 石破天驚的一年》等。
-
沈懷玉(1949),歷史學者,專治制度史與口述歷史,著有《九二一震災口述訪問紀錄》
-
土山滋(1950),日本漫畫家,代表作為《美食大胃王!》
-
林瑞明(1950),文史學者、詩人,著有《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
-
貌昂賓(အောင်ပွင့်1950),緬甸國內公認最傑出的異議分子詩人
-
彭淮棟(1953),翻譯家,譯作包括《魔山》、《鄉關何處》、《美的歷史》、《俄國思想家》、《浮士德博士》等
-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 1956),名廚、作家、主持人,飲食評論火辣尖新,著有《廚房機密檔案》、《半生不熟》
-
朝霧夕(あさぎり夕 1957),少女、BL漫畫家,知名作品有《我是狐狸精》、《七彩少女心》
-
史蒂芬.海倫伯格(Stephen Hillenburg 1961),美國漫畫家,成名作為《海綿寶寶》
-
黑岩善宏(1962),日本漫畫家,代表作為《鬼神童子》
-
櫻桃子(1965),《櫻桃小丸子》的作者兼原型
-
陳俊志(1967),同志作家、導演,代表作為《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
李維菁(1969),以《我是許涼涼》驚動文壇,遺作《有型的豬小姐》更見輕靈
-
天野健太郎(1971),台灣文學翻譯家,龍應台、陳柔縉、吳明益等人的日文譯者
-
桃樂絲.歐里歐丹(Dolores O'Riordan 1971),愛爾蘭音樂家、詞曲作家、小紅莓樂團主唱,代表作〈Zombie〉
-
暗夜流光(1977),中國耽美作家,作品《十年》被譽為「耽美界的中流砥柱」
-
許芳慈(1985),青少年文學作家,著有《妖怪藥局》●
Tags:
2018即將結束,在告別今歲、迎接來年的倒數時刻,本刊以Openbook好書獎得獎作品,為讀者留下這一年來最不容錯過的好書。本文則彙整爬梳,帶領讀者回顧今年出版閱讀圈的趨勢與潮流,為歷史留下考證的紀事。文末並羅列已奔向彼世的海內外作家和出版人,供讀者緬懷之餘,也獻上無限的祝福及感念。
2018並不平靜。
還記得今年年初,不少資料都顯示出圖書市場已經階段性觸底,頗有回暖的態勢。然而一年過去,出版業依舊人人喊冷,甚至凍到不行。就算數據回溫,體感溫度卻顯然不是那麼回事,之前的出版寒冬,似乎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期。
該怎麼辦呢?關於振興書市,網絡上已有海量建議,這裡就不多說了,不過倒是可以趁機反向思考一下:說不定,這個時代根本就不需要這麼龐大的出版業。
其實現在的讀者人人都是編輯,知道怎麼去google需要的知識,還能隨時po文貼圖,大搞一人出版。看開點的話,出版早已成為全民運動,沒什麼好悲觀的。而傳統出版的know-how也並非無用武之地,譬如把賣書當成服務業和精品業,可能就是不錯的方向。不是一味做大,而是做準、做精緻,把對的書送到對的讀者眼前。更何況出版本來就是精神性事業,最該看破資本主義的手腳——事業體越大,排碳量就越高!否則一邊印書提倡環保,一邊卻拼命砍樹,這再怎麼拗都說不過去。
對能量比較敏感的人,應該都可以感覺得到,2018確實不大一樣了,許多事情都顯化了,潛伏的壓力和矛盾一一躍上檯面,地震連連。從生命靈數看來,2+0+1+8=11,11是所謂的卓越數,加倍的1,加倍的創始;1加1又等於2,2則是平衡的功課。換句話說,今年其實是把各種可能性一次曝光,再加以平衡。接下來的2019,加總起來是12,1+2=3,3是雙子的屬性,所以大家不妨以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一切,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驚奇製造機。
如今的確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新生代,願意為了動物權、樹權乃至於蓋婭權這樣的名目挺身而出。這般大規模的意識覺醒,大概是人類有史以來頭一遭。小確幸在物質層面上不長進,卻極可能是性靈上的大躍進。一旦知足,許多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以下這些個別的小趨勢,可能還談不上氣候,卻是台灣出版極其珍貴的芽點,大家不妨持續追蹤,繼續看下去。
▇大部頭書系
成立於1909年的日本講談社,在創業百年之際,推出一套21冊的「興亡的世界史」,以日本角度綜覽世界歷史,豪氣干雲。近來聲譽鵲起的八旗文化也一口氣全部簽下來,今年1月起陸續出版,完全無畏於寒冬之說。這套書不但提供了完整的日本看天下,還可以一窺日本的史學發展,對東亞局勢也提出不少新人耳目的見解,有別於兩岸三地既有的論述框架,很值得一探究竟。
無獨有偶,台灣商務印書館也引進講談社的另一套「中國.歷史的長河」系列,補上了簡中版沒有的兩冊,更令人珍惜台灣出版的可貴。所謂的歷史,往往是當代——尤其是當代政權——的詮釋,唯一的制衡方式,只能透過多方觀點的比對,才能免於被操弄而不自知的窘境。謹此期待更多不一樣的史觀之書。
文學方面,寫作實驗「字母會」可能是最令人期待的企劃。這個實驗的整體架構承襲自德勒茲的著名訪談,這批中壯輩寫手的作品各自精彩,詰問小說的當代性,頗有野心,可惜集結起來沒有加乘效果。
倒是啟明出版的幾本迫害猶太人的作品,從《如果這是一個人》、《為時間終結而作》到《雙生夢魘》,本本強打,很可以發展成一套集中營系列。納粹經驗至今依然是一塊孕育靈感的沃土,每年都有不少出色之作,戰爭對文明最大的貢獻,大概就是催生出《伊利亞德》系的戰爭文學。
【延伸閱讀】
▇大人的繪本
漂亮的圖文書總是令人愛不釋手,不過繪本能夠承載的文學性和哲學性,一直都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往往也是本土作品比較欠缺的一環。大塊文化的Image3書系,似乎就在回應這個美學的呼喚:好的繪本,本來就該是老少咸宜,要一奉十的。
譬如《沒有名字的老人》,畫風細膩神祕,結尾一轉,立刻幻化成一場宇宙性的夢;《亞哈與白鯨》重詮文學經典,硨磲瑪瑙,真珠珊瑚,海洋世界的無盡藏歷歷在目,教人流連忘返。此外像《百臉先生》利用各種文化面具來談情緒,《巨人的時間》把神話元素視覺化……這些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甚且該反覆研讀的佳構。
日系漫畫在台灣,已經出到了族繁不及備載的地步,比較令人吃驚的作品是水木茂的舊作《全員玉碎!》,最後玉石俱焚的場景,今日看來依然恐怖得令人啞然。松本大洋的《竹光侍》是另一朵奇葩,高度風格化的水墨線條,桀驁細膩的場景調度,再度印證藝術家自我超越的魄力。
故宮今年辦了鄭問回顧展,總算扶正了國產漫畫,想來都令人熱血沸騰,眼眶泛淚。展覽圖錄《千年一問》也做得磅礡大氣,資料滿滿,夢幻逸品無疑。有趣的是,許多原先的非鄭粉,幾乎都在一夕之間就成了鄭鐵粉。大部分的人與其說是在緬懷他,倒不如說是在緬懷自己的青春——與他擦肩而過的青春。
【延伸閱讀】
▇性別、長照、PTSD
莫名其妙的公投雖然對同志不大友善,不過LGBTQ這一塊倒成了出版肥田,作品一本本接踵而來,彩虹滿天飛。一套兩冊的圖像小說《歡樂之家》和《我和母親之間》,應該算是今年的代表作,塞得滿滿的美國卡通畫風,特別有種家庭式的幽閉恐懼感,灰灰烘托了故事的情境。
此外像《暗房裡的男人》,講一名女性主義者如何面對她變了性的父親;或是蜜糖滿滿、句句呵護的《家有彩虹男孩》;還有SM熊漫一代宗師田龜源五郎深情款款的親緣漫畫《弟之夫》;或是作風開明的《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都讓性別多元看起來像是老生常談。「同志」一詞早就不敷使用,看來LGBT只會越來越Q,越來越酷兒,畢竟在彩虹色譜中還有更多的中間色。
長照書系同樣也是延續之前的勢頭,持續招兵買馬。除了既有的長照、安寧療護、在宅醫療、無效延命、安樂死議題之外,更多的老衰科普、大體處理、料理後事等相關書籍也紛紛上陣,出版界彷彿也開始經營起一條龍的喪葬服務。
PTSD,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似乎是另一種小顯學。性侵、霸凌、天災、事故都可能造成心理創傷;有時候,個案甚至必須花上一輩子來消化這樣的暴力經驗。《凝視創傷》直擊戰場後遺症,大概是最典型的例子;八仙塵爆的受害者也陸續開始披露一路走來的身心歷程。這畢竟是一個療癒的時代,從醫師到大師,從情人到仇人,大家都在互相提供這樣的服務。就靈魂層次而言,也只有回歸萬物合一的狀態,才能完成終極的療癒,是為涅槃。
【延伸閱讀】
▇南進與南來
在南向政策方面,今年最美的收穫大概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集結了17位緬甸詩人的訪談和作品,一下子就把緬甸拉到我們的跟前來。一般的雙語對照詩集,大多做得心虛慘淡,破破爛爛,但這裡的中緬對照卻緊湊有緻,漂亮得很雄辯。
《熱帶季風》這本紀實漫畫雜誌,透過網路平台募資發行,堪稱出版奇蹟。今年一連發行了兩期,Vol.2主打東南亞映像,成果比創刊號更見洗練,令人驚艷。私心祝福如此不凡的雜誌和這些作者們。
馬尼尼為的馬來民間故事繪本《馬惹尼》,又是另一種驚奇。這樣的故事或許遍存於世界各地,但作者卻為它配上了視覺強悍的插圖,很有地方特色。這三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東南亞作品的印象,創作和編輯可圈可點,元氣淋漓,南國真是天氣晴。
另外一個令人感到溫暖的消息,是馬華作家林韋地在台灣成立「季風帶文化」,代理馬來西亞4家以文學為主的出版社作品:有人、大將、三三及大河,這些原本僅流通於星馬地區的華文書籍,終於可在台灣的實體和網路通路被買到。季風帶書店」也在台北市大安區安居街試營運,這是台灣目前少有以東南亞相關書籍為主題的書店。
【延伸閱讀】
▇標案出頭天
景氣冷颼颼,標案出書看來也是種不賴的可能性;其實各式各樣的文學年金和創作補助,也可以看成是廣義的標案。有想法、有實力的出版社、策書人或作者,儘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取得資源,安心創作,另外一個好處也是給自己找點結案壓力,用擠的也得把作品擠出來!
臺北市文化局與大塊文化合作的《漢字的華麗轉身》,請來31位專家,把漢字的流變和當代運用從古到今爬梳一遍,古典而新潮,美編文編相互輝映,為漢字的生命力做了最現成的展示。
《妖姬.特務.梅花鹿》把白虹這位台語片巨星重新帶回舞台,既是活靈活現的生命書寫,又是不可多得的電影文獻。高雄市文化局贊助的《左營二戰祕史》,挖掘震洋特攻隊的駐台始末,知識滿載,考據詳實,令人大開眼界。
【延伸閱讀】
評論》最貼近在地生活的歷史敘事:地方學
▇IP、圖書定價與通路
另外一種資源就要指望人氣了。近幾年IP叫得震天價響,彷彿作品一沾上IP,就能全面《盜墓筆記》化,自動提款機化。在台灣,這樣的範例擔當落在五年級一哥駱以軍的身上,也算眾望所歸。
《小兒子》是駱以軍的救命之作,把他從文字太虛拖回人間,怎麼看都真摯感人,也讓他在致鬱文青之外,又發現了一個療癒系搞笑大叔的分身,圈粉無數。許多不看駱以軍或已經不看駱以軍的人,不時都會去刷刷他的臉書,只為了從這個寶貝家庭得到一點親情的慰藉。如今動畫、繪本、舞台劇紛紛出籠,後勢持續看漲,駱以軍真的好會生。
角斯的《寶島搜神記》則以美學獨特的Q版神明普渡眾生,打開繪本就像進了虛擬廟宇,隨時隨地都可以求神問卜,解厄消災。
除了IP之外,另一個火線議題就是眾所矚目的圖書定價制。至於該不該施行,又該怎麼執行,長久以來就是論爭焦點。文化部委託友善書業合作社舉辦公民會議,經過4天討論研議,最終建議如下:為避免削價競爭,首刷書不打折;然而考慮目前消費習慣,定價最多可以打九五折。
不過就算拍板定案了,估計對書市的影響,也不至於大到扭轉乾坤,倒是民間手腳俐落,總能自求多福。像momo購物網的網路書店就經營得有聲有色,還賣了好幾套《資本論》,簡直美談!不知馬克思先生作何感想?又譬如藝術書市集「草率季」,三年有成,走進松菸展場,既是書店文具店,又像在逛跳蚤市場,遍地是寶,引人遐思,果然高手在民間。
一本書,提供的是一個夢境,所有的現實、非現實都可以在這裡匯聚,組合出全新的意義和靈感,也讓身心慢下來,自我修復一番。這樣的心靈spa功能,始終是無可取代的。
【延伸閱讀】
話題》新書打不打折?公民討論熱烈,建議上市6個月內,售價不得低於定價95折
▇Bravo, and what a life!
最後,2018又有一批作者先行離去,緬懷感恩之餘,也祝福這些創作靈魂從地球學院畢業,進入下一階段的無垠之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2018Openbook好書獎》得獎書單及完整專題,全文上線!
閱讀更多
日本書房》2017年總回顧:四大通路的日本暢銷書排行榜
閱讀更多
評論》「以圖治史」和「戰鬥姿態」:2017年非虛構圖文書的台灣觀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