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大白鯨魚出現在繪本的精裝封面上,這部繪本是一般書本的兩倍大,書名是《亞哈與白鯨》。如果你讀過《白鯨記》,也許會猜測這是把文學名著轉變成繪本形式,打開一看,才發現原著五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竟然只剩下幾百個字,而一幅幅跨頁的大圖滿布細節,幾乎吸引了你全部的注意力。書裡的文字是從亞哈船長的第一人稱觀點出發,敘述他到處尋找白鯨,卻遍尋不著的經過。然而圖像採取的是全知觀點,每個畫面都隱藏著那隻大白鯨,亞哈一直在牠身邊,甚至進入牠裡面,卻毫無所覺。
《亞哈與白鯨》文圖間的差距,產生了一種類似捉迷藏的幽默趣味。看不見大白鯨的亞哈不再是《白鯨記》裡那個邪惡的角色,也沒有遭受和他一樣悲慘的命運。不過,繪本中的圖像夾雜的訊息,卻和《白鯨記》裡的各個角色,以及捕鯨船的航程息息相關。畫家以手繪和拼貼構成的畫面,色彩濃烈、肌理粗獷,形成一種深沉又悲壯的力量。顯然,21世紀的作家馬爾索(Manuel Marsol)是用圖文搭配的方式創作了自己的《白鯨記》,不過他也清楚表明,那本19世紀的巨著正是他靈感的來源。
《亞哈與白鯨》內頁(大塊文化提供)
▉文學素養與視覺素養
繪本的文學性並不亞於小說,只是閱讀的方式不太一樣。從20世紀後半開始,觀看電視、電影的人口逐年成長,到了1990年代,電腦科技和數位傳播崛起,過往以文字為主的閱讀經驗,漸漸演變為閱讀圖像和圖文間的關聯。讀者日漸習慣以觀看影音綜合演出的體驗,解讀不同媒介結合後誕生的故事、知識、訊息。而由於圖像和影像不受語言限制,傳達的內容也因此更能跨越國界、跨越文化。
觀賞、理解和詮釋圖像的能力,簡稱為「視覺素養」(Visual Literacy)。這種素養和文學素養的作用相仿,目的都是讓觀賞的人,在心智上得到陶冶啟發,在過程中享受再三玩味、創發新意的樂趣。
過去一百多年間,繪本的蓬勃發展為兒童,也為成人提供了培養視覺素養的最佳素材。繪本包含了各種圖像敘事手法、不同的圖像風格,並且和整個圖像藝術傳統有深度的連結。除此之外,繪本中以圖敘事,或圖文共同敘事的創作手法,以及書本的整體設計也都異常講究,可以說是唾手可得的藝術作品。而繪本多層次的內涵,也成為值得討論、研究的對象,例如李炡昊的《漫步》。
從封面開始,《漫步》的每個畫面都像一張張以書本為主題的海報。畫中瀰漫著神祕的光線和空氣,吸引人走進擬真似幻的寧靜空間,那裡的時間似乎停住了,心也沉澱下來。圖像裡的書本形成機翼、天空、池塘、房間、一角蛋糕……一如詩中的隱喻,伴隨著少許的文字,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回憶或思考閱讀與人生的關係。
正如詩人的用字遣詞往往超越常規,《漫步》的畫家則是擺弄畫中之物,藉著改變物件的大小比例、位置關係,並透過場景、季節、時間、人物、童話故事等相關元素,挑戰讀者的聯想力。讀者必須一邊觀賞圖畫,一邊跟隨文字,做出合理的假設,細細咀嚼圖文共同傳達的含意,才能有所領會。
《漫步》內頁(大塊文化提供)
熟悉德國繪本作家布赫茲(Quint Buchholz)的讀者,自然而然會拿這本書和布赫茲的《書的國度》做比較,看看李炡昊在畫風和內容上是不是創出了新意?文本的比較也是另一種閱讀的樂趣。
▉從圖畫即能領略故事寓意
《亞哈與白鯨》和《漫步》都是大塊文化Image3書系的作品。這個書系至目前為止的作品,除了介紹圖畫組成元素的《圖像語言的祕密》,以及知識性繪本《看見聲音》之外,都是以大幅畫面表現的文學性繪本。這些繪本一方面善用圖像語言,搭配適量文字,引發讀者的感官和情緒反應,一方面也呈現了圖像的不同層次,有些簡明易懂,有些需要敏銳觀察,有些則運用圖像的隱喻及象徵、文本間的互相影射(文本互涉)表達抽象的概念,或者更進一步反映繪本作家內在的生命體驗。
譬如《藍色大樹》和《白花之愛》,都以顏色作為象徵來說故事,畫家刻意限制了畫面的用色,以凸顯單一色彩的特殊意義。《藍色大樹》描繪獨裁國王與一棵美麗的藍樹之間的角力。畫中場景、人物佈滿蒼白細密的線條,顏色以黑、棕色為主,襯托藍色大樹自由健壯、活力躍動的枝條,樹上有鳥聚集,還有戀人和樂師。這棵備受喜愛的大樹卻被國王下令砍掉,砍樹的士兵身穿暗橘色制服,和樹的藍色形成對比,藍和橘正是故事裡兩股對抗的力量。這本書即使不讀文字,也能從圖畫中完全領略故事的寓意。
《白花之愛》也是寓言故事,義大利原文書名意為「花粉」。故事裡的女孩在庭院發現了小白花,開始細心呵護。小白花每天清晨綻放,花粉的香氣總將她喚醒。小白花象徵愛情,花開花謝陪伴女孩經歷了情意的滋長和消逝,也體會出箇中真義。畫家用溫暖的棕色調,營造出懷舊的氛圍,看似安靜的畫面,其實充滿情緒的暗潮。造型柔美的白花,既代表純潔又隱含性的聯想,延展的枝葉彷彿女孩內心不止息的渴望。除了描繪女孩與花之間的關係,畫家還運用簡單的物件作為象徵符號,包括由兩個圓環和心形組成的剪刀和鑰匙,呼應故事裡愛情的取捨和得失。
《狐狸與飛行員》和《沒有名字的老人》兩本書都涉及其他的文本。《狐狸與飛行員》的故事中有真實人物,就是《小王子》、《夜間飛行》的作者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也有虛構角色,是被飛行員(也是小王子)馴服的狐狸。故事既有聖修伯里擔任二次大戰飛行員的歷史背景,也有編造出的狐狸住進軍營的情節。如此虛實交替,把一位作家和他作品中的角色融合成新的故事,凸顯這位作家的性格及信念。
《狐狸與飛行員》內頁(大塊文化提供)
繪本的滿版畫面引領讀者身歷其境,配合第一人稱狐狸的敘述,畫面有時採取狐狸的主觀視角,讓讀者和牠一起凝望飛行員、進入森林,或者由高空眺望地面。畫家對於肌理的處理尤其可觀,粗糙的樹幹、狐狸的毛、皮質的飛行員制服彷彿都可觸摸。畫裡面還安排了一些和聖修伯里相關的細節,包括小王子的身影。這本書運用了文本互涉的手法,熟悉《小王子》和聖修伯里的讀者讀來必定更有共鳴。
《沒有名字的老人》閱讀起來極具挑戰性,雖然書裡的文字並無難懂之處,只是淡淡描述一位獨居老人的生活日常,還有他神奇的手藝,但是全書圖像卻是用塗塗改改的素描,和充滿想像的超現實畫面,刻劃出老人(也可能是作家自己)的內在世界。畫中的每個記號幾乎都蘊含寓意,值得再三推敲玩味。
《沒有名字的老人》內頁(大塊文化提供)
老人雖然生活在一個經常下雨,冷漠陰沉的社區,不被人注意,但是圍繞他的,卻是灰色西裝和咖啡杯裡的藍天白雲、牆壁和沙發上的美麗植物,甚至他所造的星星,也宛如盛開的花朵。這位老人內心豐足,他的表情如同達文西的「蒙娜麗莎」一樣神祕;他的雙手和德國畫家杜勒一樣修長敏感;他的眼光和比利時畫家馬格利特一樣獨特。這位不為人知的「藝術家」為夜晚精心製造星星,星星延續了他的生命,不讓他隨時間逝去。
從以上幾本Image3的繪本看來,圖畫中的文學性不僅是因為帶有其他文學作品的影子,或是搭配文字,造成圖文之間的互補及反差,還包括圖畫本身令人沉浸其中的視覺力量,以及畫家創造的隱喻和象徵,這些都使讀者讀圖的感受彷彿讀詩、散文或是小說一樣。
由此可見,閱讀繪本和閱讀以文字創作的文學作品一樣,都需要練習和思考,培養起觀賞、理解和詮釋的能力,並能更進一步的分辨和評論圖像及影像所傳遞的訊息,對處於新時代的讀者和觀眾而言,這種能力何等重要!●
亞哈與白鯨
Ahab y la ballena blanca
文、圖: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
譯者:葉淑吟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
作、繪者簡介: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
1984年生於西班牙馬德里,擁有廣告和視聽傳播學位,專門從事圖像創作的藝術家,並熱衷於繪本創作。曾在El Sol和坎城國際創意節中獲獎(Cannes Lions創立於1954年,為全世界最大專業創意獎)。2017年,在連續四年獲義大利波隆那書展大會提名之後,獲頒SM基金會國際插畫新人獎。《亞哈與白鯨》榮獲第三屆Edelvives國際繪本獎,還有五幅插畫拿到第五屆伊比利拉丁美洲插畫獎,而得獎的插畫後來集結在與卡門・奇卡(Carmen Chica)合作的《巨人的時間》(The Giant’s Time )出版。他的繪本作品也在葡萄牙摘下國家阿瑪多拉獎的最佳國外繪本獎。
曾替卡夫卡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 ),柯南・道爾的《巴西貓》(The Cat of Brazil ),薩克-馬索克的《穿皮草的維納斯》(The Venus of the Skins ),以及《我的城市:馬德里》地圖書(mapa Madrid, a minha cidade )創作插畫。2009年到2012年間當過廣告企劃人員,這段期間在各個文藝盛會累積名聲。2012年進入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藝術設計學院進修兒童與青少年啟發課程。2010年到2016年間曾替老虎雜貨商品店(Tiger Stores)創造結合插畫與動畫的影片。曾於墨西哥的西班牙文化中心(CCEMx)、兒童與青少年國際書展(FILIJ)和兒童與青少年語言和文學伊比利美洲會議(CILELIJ)、瓜達拉哈拉書展(FIL)、瓦哈卡藝術學院(IAGO),舉辦畫展、工作坊和講座。
Tags:
一隻大白鯨魚出現在繪本的精裝封面上,這部繪本是一般書本的兩倍大,書名是《亞哈與白鯨》。如果你讀過《白鯨記》,也許會猜測這是把文學名著轉變成繪本形式,打開一看,才發現原著五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竟然只剩下幾百個字,而一幅幅跨頁的大圖滿布細節,幾乎吸引了你全部的注意力。書裡的文字是從亞哈船長的第一人稱觀點出發,敘述他到處尋找白鯨,卻遍尋不著的經過。然而圖像採取的是全知觀點,每個畫面都隱藏著那隻大白鯨,亞哈一直在牠身邊,甚至進入牠裡面,卻毫無所覺。
《亞哈與白鯨》文圖間的差距,產生了一種類似捉迷藏的幽默趣味。看不見大白鯨的亞哈不再是《白鯨記》裡那個邪惡的角色,也沒有遭受和他一樣悲慘的命運。不過,繪本中的圖像夾雜的訊息,卻和《白鯨記》裡的各個角色,以及捕鯨船的航程息息相關。畫家以手繪和拼貼構成的畫面,色彩濃烈、肌理粗獷,形成一種深沉又悲壯的力量。顯然,21世紀的作家馬爾索(Manuel Marsol)是用圖文搭配的方式創作了自己的《白鯨記》,不過他也清楚表明,那本19世紀的巨著正是他靈感的來源。
▉文學素養與視覺素養
繪本的文學性並不亞於小說,只是閱讀的方式不太一樣。從20世紀後半開始,觀看電視、電影的人口逐年成長,到了1990年代,電腦科技和數位傳播崛起,過往以文字為主的閱讀經驗,漸漸演變為閱讀圖像和圖文間的關聯。讀者日漸習慣以觀看影音綜合演出的體驗,解讀不同媒介結合後誕生的故事、知識、訊息。而由於圖像和影像不受語言限制,傳達的內容也因此更能跨越國界、跨越文化。
觀賞、理解和詮釋圖像的能力,簡稱為「視覺素養」(Visual Literacy)。這種素養和文學素養的作用相仿,目的都是讓觀賞的人,在心智上得到陶冶啟發,在過程中享受再三玩味、創發新意的樂趣。
過去一百多年間,繪本的蓬勃發展為兒童,也為成人提供了培養視覺素養的最佳素材。繪本包含了各種圖像敘事手法、不同的圖像風格,並且和整個圖像藝術傳統有深度的連結。除此之外,繪本中以圖敘事,或圖文共同敘事的創作手法,以及書本的整體設計也都異常講究,可以說是唾手可得的藝術作品。而繪本多層次的內涵,也成為值得討論、研究的對象,例如李炡昊的《漫步》。
從封面開始,《漫步》的每個畫面都像一張張以書本為主題的海報。畫中瀰漫著神祕的光線和空氣,吸引人走進擬真似幻的寧靜空間,那裡的時間似乎停住了,心也沉澱下來。圖像裡的書本形成機翼、天空、池塘、房間、一角蛋糕……一如詩中的隱喻,伴隨著少許的文字,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回憶或思考閱讀與人生的關係。
正如詩人的用字遣詞往往超越常規,《漫步》的畫家則是擺弄畫中之物,藉著改變物件的大小比例、位置關係,並透過場景、季節、時間、人物、童話故事等相關元素,挑戰讀者的聯想力。讀者必須一邊觀賞圖畫,一邊跟隨文字,做出合理的假設,細細咀嚼圖文共同傳達的含意,才能有所領會。
熟悉德國繪本作家布赫茲(Quint Buchholz)的讀者,自然而然會拿這本書和布赫茲的《書的國度》做比較,看看李炡昊在畫風和內容上是不是創出了新意?文本的比較也是另一種閱讀的樂趣。
▉從圖畫即能領略故事寓意
《亞哈與白鯨》和《漫步》都是大塊文化Image3書系的作品。這個書系至目前為止的作品,除了介紹圖畫組成元素的《圖像語言的祕密》,以及知識性繪本《看見聲音》之外,都是以大幅畫面表現的文學性繪本。這些繪本一方面善用圖像語言,搭配適量文字,引發讀者的感官和情緒反應,一方面也呈現了圖像的不同層次,有些簡明易懂,有些需要敏銳觀察,有些則運用圖像的隱喻及象徵、文本間的互相影射(文本互涉)表達抽象的概念,或者更進一步反映繪本作家內在的生命體驗。
譬如《藍色大樹》和《白花之愛》,都以顏色作為象徵來說故事,畫家刻意限制了畫面的用色,以凸顯單一色彩的特殊意義。《藍色大樹》描繪獨裁國王與一棵美麗的藍樹之間的角力。畫中場景、人物佈滿蒼白細密的線條,顏色以黑、棕色為主,襯托藍色大樹自由健壯、活力躍動的枝條,樹上有鳥聚集,還有戀人和樂師。這棵備受喜愛的大樹卻被國王下令砍掉,砍樹的士兵身穿暗橘色制服,和樹的藍色形成對比,藍和橘正是故事裡兩股對抗的力量。這本書即使不讀文字,也能從圖畫中完全領略故事的寓意。
《白花之愛》也是寓言故事,義大利原文書名意為「花粉」。故事裡的女孩在庭院發現了小白花,開始細心呵護。小白花每天清晨綻放,花粉的香氣總將她喚醒。小白花象徵愛情,花開花謝陪伴女孩經歷了情意的滋長和消逝,也體會出箇中真義。畫家用溫暖的棕色調,營造出懷舊的氛圍,看似安靜的畫面,其實充滿情緒的暗潮。造型柔美的白花,既代表純潔又隱含性的聯想,延展的枝葉彷彿女孩內心不止息的渴望。除了描繪女孩與花之間的關係,畫家還運用簡單的物件作為象徵符號,包括由兩個圓環和心形組成的剪刀和鑰匙,呼應故事裡愛情的取捨和得失。
《狐狸與飛行員》和《沒有名字的老人》兩本書都涉及其他的文本。《狐狸與飛行員》的故事中有真實人物,就是《小王子》、《夜間飛行》的作者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也有虛構角色,是被飛行員(也是小王子)馴服的狐狸。故事既有聖修伯里擔任二次大戰飛行員的歷史背景,也有編造出的狐狸住進軍營的情節。如此虛實交替,把一位作家和他作品中的角色融合成新的故事,凸顯這位作家的性格及信念。
繪本的滿版畫面引領讀者身歷其境,配合第一人稱狐狸的敘述,畫面有時採取狐狸的主觀視角,讓讀者和牠一起凝望飛行員、進入森林,或者由高空眺望地面。畫家對於肌理的處理尤其可觀,粗糙的樹幹、狐狸的毛、皮質的飛行員制服彷彿都可觸摸。畫裡面還安排了一些和聖修伯里相關的細節,包括小王子的身影。這本書運用了文本互涉的手法,熟悉《小王子》和聖修伯里的讀者讀來必定更有共鳴。
《沒有名字的老人》閱讀起來極具挑戰性,雖然書裡的文字並無難懂之處,只是淡淡描述一位獨居老人的生活日常,還有他神奇的手藝,但是全書圖像卻是用塗塗改改的素描,和充滿想像的超現實畫面,刻劃出老人(也可能是作家自己)的內在世界。畫中的每個記號幾乎都蘊含寓意,值得再三推敲玩味。
老人雖然生活在一個經常下雨,冷漠陰沉的社區,不被人注意,但是圍繞他的,卻是灰色西裝和咖啡杯裡的藍天白雲、牆壁和沙發上的美麗植物,甚至他所造的星星,也宛如盛開的花朵。這位老人內心豐足,他的表情如同達文西的「蒙娜麗莎」一樣神祕;他的雙手和德國畫家杜勒一樣修長敏感;他的眼光和比利時畫家馬格利特一樣獨特。這位不為人知的「藝術家」為夜晚精心製造星星,星星延續了他的生命,不讓他隨時間逝去。
從以上幾本Image3的繪本看來,圖畫中的文學性不僅是因為帶有其他文學作品的影子,或是搭配文字,造成圖文之間的互補及反差,還包括圖畫本身令人沉浸其中的視覺力量,以及畫家創造的隱喻和象徵,這些都使讀者讀圖的感受彷彿讀詩、散文或是小說一樣。
由此可見,閱讀繪本和閱讀以文字創作的文學作品一樣,都需要練習和思考,培養起觀賞、理解和詮釋的能力,並能更進一步的分辨和評論圖像及影像所傳遞的訊息,對處於新時代的讀者和觀眾而言,這種能力何等重要!●
亞哈與白鯨
Ahab y la ballena blanca
文、圖: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
譯者:葉淑吟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繪者簡介: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
1984年生於西班牙馬德里,擁有廣告和視聽傳播學位,專門從事圖像創作的藝術家,並熱衷於繪本創作。曾在El Sol和坎城國際創意節中獲獎(Cannes Lions創立於1954年,為全世界最大專業創意獎)。2017年,在連續四年獲義大利波隆那書展大會提名之後,獲頒SM基金會國際插畫新人獎。《亞哈與白鯨》榮獲第三屆Edelvives國際繪本獎,還有五幅插畫拿到第五屆伊比利拉丁美洲插畫獎,而得獎的插畫後來集結在與卡門・奇卡(Carmen Chica)合作的《巨人的時間》(The Giant’s Time)出版。他的繪本作品也在葡萄牙摘下國家阿瑪多拉獎的最佳國外繪本獎。
曾替卡夫卡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柯南・道爾的《巴西貓》(The Cat of Brazil),薩克-馬索克的《穿皮草的維納斯》(The Venus of the Skins),以及《我的城市:馬德里》地圖書(mapa Madrid, a minha cidade)創作插畫。2009年到2012年間當過廣告企劃人員,這段期間在各個文藝盛會累積名聲。2012年進入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藝術設計學院進修兒童與青少年啟發課程。2010年到2016年間曾替老虎雜貨商品店(Tiger Stores)創造結合插畫與動畫的影片。曾於墨西哥的西班牙文化中心(CCEMx)、兒童與青少年國際書展(FILIJ)和兒童與青少年語言和文學伊比利美洲會議(CILELIJ)、瓜達拉哈拉書展(FIL)、瓦哈卡藝術學院(IAGO),舉辦畫展、工作坊和講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大人讀繪本 解析圖像祕密
【2019台北國際書展 活動資訊】
➤故事的再創與超越:在皮諾丘誕生之前
➤圖像生活:繪畫如何形塑了我
➤白鯨、巨人與山中精靈:在自然中與繪本相遇(簽書講座)
【系列回顧】
閱讀通信 vol.301》所以貓貓蟲咖啵是貓還是蟲啊?
延伸閱讀
大人讀繪本》聆聽圖像的聲音——image3跨齡繪本的溫柔革命
閱讀更多
繪本故事》青蛙等不及,好生氣!維爾修思的「青蛙與朋友」系列繪本
閱讀更多
童書短評》#20 陪孩子看見繪本中的聲音
Openbook「童書選書小組」每月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