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8EP5》Openbook理事長莫昭平+故事創辦人涂豐恩/作家導覽,用走讀建立與土地的關係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近年文化部藉由世界閱讀日推廣「走讀臺灣」活動,邀請讀者從書籍認識臺灣的多元與豐富,累積了不少豐富的精彩走讀路線。《Openbook閱讀誌》今年為此企劃了「一本書就出發!」的書單;《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也精心規劃了8條經典路線。閱讀隨身聽特別邀請這兩個策展單位的代表莫昭平與涂豐恩,一起聊聊如何用走讀建立與土地的關係。還沒選好參加哪場走讀活動的朋友,請千萬別錯過本集節目。

【精彩內容摘錄】

閱讀的速度與走讀的速度

莫昭平:用走讀來認識一個地方,是最理想的。我最近剛辦了兩次走讀活動,由《探路台北》的作者老貓來領騎,兩次都是騎自行車走讀。走路太慢,開車太快,騎自行車的速度剛剛好。

《探路台北》有150條路線,我參加的是其中一條「山水臺北城」,一趟大概有10幾20個點,都是老貓規劃好的。每停駐一個點,老貓會開始系統性地講解,讓參與者認識被山跟水環繞的臺北。第1站是北門,認識清領時期的建城與日本時期的拆城。第2站到龍山寺,了解其豐富的儒道融合的宗教文化。接著行經重翠橋,右轉不久後抵達忠孝碼頭,再從關渡宮、靈山公園鳥瞰整個臺北。也可以騎到北投的天乙路,會更辛苦,但視野更好了,就是《探路台北》這本書封面那張視野遼闊的風景,山水盡收眼底。

小說家李昂帶讀者認識鹿港

涂豐恩:今年「走讀臺灣」的經典路線,以「閱讀風土,以書帶路」策劃了8條路線。每條路線都以一本書為核心發想。很多核心書籍是小說,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以一個地方的背景,作為整個故事的發想。

比如,路線4在彰化的鹿港。鹿港最知名的小說、大多數人最快浮現腦中的,應該就是《殺夫》了。這條路線以《殺夫》作為發想的主題,並非完全帶讀者走《殺夫》裡的路線與故事,而是讓書與走讀結合,有興趣的讀者能以書更深入。

今年9月16日的場次,很幸運地邀請到小說家李昂,她很樂意親自帶一趟活動,我覺得滿難得的。如果可以引起大家對書籍,或對於文學創作者、寫作者的興趣,在這樣的走讀中,我們就算功德圓滿了。

【彰化—女人的鹿港】走讀路徑:彰化客運 鹿港乘車處→丁家古厝→鹿港茉莉人文環境教育中心→第一市場→甕牆→同德發香燈舖→意樓→龍山寺→書集喜室

時間:09/16(六)、10/14(六)|導覽人:李昂、黃雅君|報名連結:請點我

➤閱讀風土,認識母語,臺語、客語和原住民語

涂豐恩:這次的走讀有個特別之處,也是文化部這幾年來很重視的面向,就是母語。經典路線策劃了臺語、客語還有原住民語路線,不是完全用該語言去帶領讀者,而是將文化、知識融入在路線中。

以臺語為例,我們策劃了高雄的路線。胡長松老師這幾年用臺語文創作了很多作品,而且是長篇小說。比如最近的《幻影號奇航》,是一部架空的奇幻小說,背景是一座港口城。他自己也住在高雄,我們猜測是以高雄為發想,所以邀請他用臺語帶高雄的導覽,親近文學 ,認識臺語,走讀高雄。

【高雄—大港的傳說】走讀路徑:舊打狗驛故事館→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鼓山渡輪站→旗後礮臺→高雄燈塔→旗津tha̍k冊

時間:07/01(六)、07/30(日)、08/27(日)|導覽人:胡長松|報名連結:請點我

每個地方都有一些現當代的優秀作家。花蓮我們邀請到廖鴻基老師走海洋,他長年在花蓮耕耘,也推廣海洋文化,寫海洋相關的文學。我聯經的同事、《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對廖鴻基《最後的海上獵人》愛不釋手。書中提到討海人到海上獵魚,那技術已經失傳了,如果不是透過廖鴻基的文筆,就沒有人記錄下來了。

【花蓮—海與討海人】走讀路徑:向日廣場→舊賞鯨碼頭→東洋造船工廠→港口順天宮→花蓮製冰冷凍廠→漁會大樓→花蓮觀光魚港

時間:06/24(六)、08/12(六)、09/29(五)|導覽人:廖鴻基|報名連結:請點我

客語的路線鎖定在北埔這個非常有趣的客家小鎮。我們請了很優秀的小說家朱和之,他的作品《南光》寫鄧南光的故事,這裡也是龍瑛宗的故鄉,人文薈萃,他會從客家文化帶讀者認識北埔。

【新竹—南光照北埔】走讀路徑:藍鵲書店→鄧南光紀念館→姜阿新洋樓→金廣福公館→天水堂→龍瑛宗文學館

時間:07/02(日)、09/02(六)|導覽人:朱和之|報名連結:請點我

➤一本書就出發,深度認識臺灣的100本書

莫昭平:《OpenBook閱讀誌》今年特別策劃了「一本書就出發」,成立了選書小組 ,從浩大的書海當中,精心選出「走讀臺灣」100本書的書單,分為12大主題和3大視野供讀者參考和挑選。讀者可以不用透過專人的導覽,而是帶著你自己喜愛的一本書隨時出發,藉由作家的文字和漫畫家的圖像,深度認識臺灣。活動沒有門檻,主動權在讀者,希望能讓「走讀」發展成為全民走讀運動。

完整書單可點擊圖片瀏覽

3種視野,分成「特寫」、「中景」和「鳥瞰」。「特寫」書籍適用於一日遊,深度認識單一的建築、人物、動物和植物等。像作家李桐豪的《紅房子》,深度記錄圓山飯店。「中景」書籍可以作為2日遊或3日遊的依據,縱覽單一的城市、主題或者社群。譬如林君安的《台北步登公寓》,記錄臺北不同形式的公寓。「鳥瞰」則讓讀者長期關注特定的主題,涉及了跨地域、跨主題、跨世代的事件,像李易安與何欣潔合著的《斷裂的海》,是探索金門、馬祖與臺灣的命運交織。

以主題來說,有12大主題,每一類各有7到10本,分別是在地路線、飲食、山林地理、動物植物、人文風景、建築、職人、原民、臺語、客語、鐵路、影視改編,其中也有不少的文學作品和漫畫作品。


走讀臺灣,在地路線推薦書單,上排3本書為特寫,中排3本為中景,下排三本書為鳥瞰

莫昭平:臺灣一年出版了近4萬本書當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很多作家一次一次的走訪臺灣,用他們的生命經驗、文史素材和學術視野記錄下臺灣的豐富與多元。所以我們這100本書的書單,特別適合「走讀臺灣」。「走」是指這些書都具有踏查意義,知識性強,而且很好讀。「讀」強調書的優良製作,它們曾得過金鼎獎、金漫獎,或深受學者、專家肯定。「臺灣」則是指這些書都是出自臺灣創作者之手,內容聚焦臺灣人文、歷史與地理的獨特樣貌。 

跟著導讀人,重新認識一個地方

涂豐恩:我們推薦的書籍,很多地方是我沒去過的,或者即使去過,也只是住了一晚而已。所以在策劃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地方不會只有一種理解的方式,閱讀是其中一種。透過走讀,跟著導讀人,用他們的眼光重新認識這個地方。

8個路線不是只有8位講師,有時候,有些地點會有兩位以上的老師,不同的時間,他們策劃的路線會有些不同。

我們也特別做了手冊,如果沒辦法報名上,可以帶著手冊,自己走這些路線。之後我們也會有文字跟圖像的紀錄。這次有點可惜,未來也許可以加入聲音的紀錄,讓大家不只看文字,這是未來希望努力的方向。

我自己很想要參加這次在臺中的經典路線。我們邀請了小說家楊双子,她家住成功嶺,她在小說《臺灣漫遊錄》之後又出版了《開動了!老台中:歷史小說家的街頭飲食踏查》,內容與飲食很有關係。她會負責室內演講,室外由另一位講師蔡承允帶領大家走訪。臺中路線也邀請到這幾年非常有討論度的新銳作家林楷倫,他是一位魚販,同樣帶大家由吃來認識臺中。

【臺中—臺中漫遊路】走讀路徑(一):精武圖書館→臺中公園與泡沫紅茶文化→一中街→第二市場與周邊小吃(06/11(日),導覽人:楊双子+蔡承允)

走讀路徑(二):臺中火車站→綠川→臺中市役所→臺中州廳→府後街→臺中第二市場→中央書局(09/03(日)、10/08(日),導覽人:林楷倫,報名連結:請點我

探訪被深埋的社群、故事與遺跡

涂豐恩:我特別想提一本書,很可惜後來沒辦法放進書單中,是原住民小說家尤巴斯・瓦旦的作品《魂魄》。這本書講在大甲溪上游日本時代泰雅族的抗日戰爭,當時泰雅族在抗日戰爭當中犧牲了這麼多,是個完全被忘記的故事。為什麼沒有辦法呢? 主要是走讀時間上的考量,不管從哪個城市出發,到大甲溪上游,乃至中橫,單程大約都要4個鐘頭,無論如何都一定需要一整天,甚至一天還是不夠的,所以沒有安排進經典路線,很可惜。

莫昭平:雪霸國家公園有三個遊憩區,一個是武陵,一個觀霧,一個雪見。雪見有濃濃原住民特色,往這個雪見的路上,都是泰雅族的社區。另外,雪見也有非常多泰雅族跟日本人對抗的遺跡。我們擔任解說員時,解說的重點就是跟遊客說這些故事,真的非常慘烈。泰雅族跟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賽德克族一樣,他們非常非常強悍,民族性堅韌,所以跟日本人對抗是非常激烈的。

我覺得走讀非常有意思,我自己就是會參加、愛參加走讀的人。我帶讀者走讀,我也辦走讀,走讀其實沒有那麼難。

如同剛剛豐恩說的,如果我們能把聲音記錄下來,也把整個過程留下來 ,比如製作影片,是不是能夠把這些東西,讓更多的人接觸到?

我也特別想推薦國父紀念館策劃的「回到未來臺灣戰後現代建築巡禮」走讀系列,總共有2場講座、8條走讀路徑。我看了非常感動,很有誠意、很認真。

點擊圖片,閱讀完整活動內容

從走讀,慢慢建立跟土地的關係

主持人:我們跟土地的關係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

莫昭平:我現在變走讀迷了。

主持人:我覺得走讀會讓人上癮,而且路是人走出來,書也是人去寫出來跟讀出來的。

莫昭平:書寫出來的背後,花了無數的時間,10年、20年。比如柯金源《我們的島》花了30年。我常在想,我們對臺灣到底了解多少?對居住的地方了解多少?我們拼命出國,但臺灣的美好、豐富、深邃與多元,真的非常值得我們用走讀的方式親近與了解。

主持人:透過這樣的方式,像剛剛莫姊所說的,走一趟之後,才會對一本書重新了解。實地走訪,感受會不一樣。

➤閱讀風土,以書帶路,8場活動深入說明

點擊照片,閱讀更多8場活動的簡介與報名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