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是台灣歷史悠久的法人組織,去年出版了《小大人的血液課》,獲得了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我們邀請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博士,分享基金會多年來如何一步步創造台灣傲視全球的捐血環境,在製做兒童繪本上,又歷經了那些規劃與把關。
Openbook閱讀誌成立迄今已屆7年,閱讀了超過兩萬本新書,其中有大半的作品, 圍繞著台灣這塊土地,映照不同面向的時代樣貌。我們特別精選推介過的年度好書,籌畫「島讀共同體」系列活動,將它們化為2場作家對談、2組共4場自然與生態走讀活動與3場人文議題 Podcast節目。深入了解更多,請點擊:「島讀共同體」。
【精華摘要】
➤ 在國際研討會,《小大人的血液課》成為各國專家熱切索取的對象
主持人:《小大人的血液課》在2023年獲得了Openbook好書獎的年度童書獎。請問,這本書出版後如此受歡迎,是你們原本的預期嗎?
黎蕾:其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原本我們的目標讀者是國小六年級到國中一、二年級的孩子,因此選擇了圖文書的形式來呈現。不過,我們把書送到學校後,除了學生,還收到了許多成人的回饋。更有意思的是,我們的執行長和同仁在出國分享時,最初可能只帶了一本書來做簡報展示,但回來後,來自許多國家的專家都向他索取,包括日本、香港、澳門、澳洲等地。他列了一個清單,讓我們的公關處忙得不可開交(笑)。
➤ 台灣的護國菩薩:捐血的主力年齡層
【快問快答】捐血年齡分布中,哪個年齡層占最多比例?① 65歲以上;② 51歲到65歲;③ 41歲到50歲;④ 31歲到40歲;⑤ 21歲到30歲。
主持人:剛才黎博士提到高齡者捐血比例較高,我猜答案是「2」。
黎蕾: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有趣。實際上,31歲到40歲和41歲到50歲這兩個年齡層的捐血比例幾乎相當,所以選項3或4之間並沒有太大差異。目前,31歲到50歲是我國捐血的主力年齡層。
如果回顧20年前,捐血主力並不是這個年齡層。現在的主力年齡層是31歲到50歲,但未來是否會變化,這是有可能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早期的捐血宣導大多是在校園和部隊中進行的,當時年輕人的捐血比例很高,因此年輕族群較為突出。隨著這些人年齡增長,有些人已經把捐血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董事長稱他們為「護國菩薩」,他們的毅力幫助了許多人。現在,我們提到的中高齡捐血者,許多都是從年輕時期開始捐血,並持續至今。因此,31歲到50歲這個年齡層的捐血者數量較多。
➤ 血液的來源:從付費給血牛到無償捐血
主持人: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已經有50年的歷史,即使是不捐血的人,也都聽過「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標語。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台灣捐血運動的歷程?
黎蕾:如今,在台灣,醫療機構要取得血液相對容易,但在50年前,我們基金會尚未成立時,如果需要輸血,醫院裡有所謂的「血牛」——職業賣血者。當時,台灣的經濟狀況不佳,有些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以賣血為生,在醫院中奔走。
當時有所謂的「血牛頭」,這是一個組織,有病人需要輸血時,他會安排血牛進行配對。血牛會到處跑,檢驗不夠嚴格,可能在台大捐完血,又跑去榮總。我還聽過一個故事:有位老兵在台大賣完血後,因虛弱而去榮總輸血,因為他是軍人,所以不需要支付費用。輸完血後,他又回去賣血。我們董事長曾在台大骨科工作,他說曾見過從血牛身上抽出的血,顏色比病人的血液還要淡。當時,血液供應不足,這對血牛的健康也造成了嚴重損害。
在民國63年,一群熱心公益的人士,包括我們的第一屆理事長蔡培火,號召成立了血液基金會,提倡自願無償捐血,不再以賣血為生。最初這非常困難,因為有些人可以通過賣血賺取收入,但在這裡捐血只能獲得餅乾和牛奶,沒有其他報酬。因此,在初期,我們花了很多努力讓民眾在這樣的環境下認同捐血的價值。
➤ 捐血觀念的轉變:從利己到利他
黎蕾:早期,我們的血液供應量並不充足,最初每年大約只有三千多袋,有段時間,我們既使用自願捐血的血液,也使用血牛的血液。如今大家熟知的「捐血一袋救人一命」這句口號,是較晚才提出的。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只強調利他,不提及利己的好處。如果當初我們一開始就推廣這個口號,可能未必能成功。
當時,我們無法只強調利他,也必須強調利己,比如「一人捐血保障全家」。因為當時血液供應不足,我們強調如果你曾經捐過血,萬一你的家人需要用血,我們會優先供應。這是當時的策略。隨著時間推移,大家逐漸認同了這些觀念,才轉而呼籲「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現在宣導時,我們不需要特別強調個人的好處。此外,隨著全民健保的實施,血液費用由健保支付,制度也變得更加健全。
有些是暫時性的現況,有些是長期性的預防。在面對暫時性現況時,可以採取相應的對策;對於長期發展的判斷,我們需要及早規劃。
從目前來看,年輕人捐血的人數較少,當然,少子化導致年輕人口本來就較少。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年輕人的捐血意願,至少讓捐血人數能維持在一定比例。通過出版書籍,我們希望讓尚未達到捐血年齡層的年輕人了解「血液」的相關知識,當他們年滿17歲可以捐血時,也許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Tags: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是台灣歷史悠久的法人組織,去年出版了《小大人的血液課》,獲得了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我們邀請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博士,分享基金會多年來如何一步步創造台灣傲視全球的捐血環境,在製做兒童繪本上,又歷經了那些規劃與把關。
Openbook閱讀誌成立迄今已屆7年,閱讀了超過兩萬本新書,其中有大半的作品, 圍繞著台灣這塊土地,映照不同面向的時代樣貌。我們特別精選推介過的年度好書,籌畫「島讀共同體」系列活動,將它們化為2場作家對談、2組共4場自然與生態走讀活動與3場人文議題 Podcast節目。深入了解更多,請點擊:「島讀共同體」。
【精華摘要】
➤ 在國際研討會,《小大人的血液課》成為各國專家熱切索取的對象
主持人:《小大人的血液課》在2023年獲得了Openbook好書獎的年度童書獎。請問,這本書出版後如此受歡迎,是你們原本的預期嗎?
黎蕾:其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原本我們的目標讀者是國小六年級到國中一、二年級的孩子,因此選擇了圖文書的形式來呈現。不過,我們把書送到學校後,除了學生,還收到了許多成人的回饋。更有意思的是,我們的執行長和同仁在出國分享時,最初可能只帶了一本書來做簡報展示,但回來後,來自許多國家的專家都向他索取,包括日本、香港、澳門、澳洲等地。他列了一個清單,讓我們的公關處忙得不可開交(笑)。
➤ 台灣的護國菩薩:捐血的主力年齡層
主持人:剛才黎博士提到高齡者捐血比例較高,我猜答案是「2」。
黎蕾: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有趣。實際上,31歲到40歲和41歲到50歲這兩個年齡層的捐血比例幾乎相當,所以選項3或4之間並沒有太大差異。目前,31歲到50歲是我國捐血的主力年齡層。
如果回顧20年前,捐血主力並不是這個年齡層。現在的主力年齡層是31歲到50歲,但未來是否會變化,這是有可能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早期的捐血宣導大多是在校園和部隊中進行的,當時年輕人的捐血比例很高,因此年輕族群較為突出。隨著這些人年齡增長,有些人已經把捐血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董事長稱他們為「護國菩薩」,他們的毅力幫助了許多人。現在,我們提到的中高齡捐血者,許多都是從年輕時期開始捐血,並持續至今。因此,31歲到50歲這個年齡層的捐血者數量較多。
➤ 血液的來源:從付費給血牛到無償捐血
主持人: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已經有50年的歷史,即使是不捐血的人,也都聽過「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標語。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台灣捐血運動的歷程?
黎蕾:如今,在台灣,醫療機構要取得血液相對容易,但在50年前,我們基金會尚未成立時,如果需要輸血,醫院裡有所謂的「血牛」——職業賣血者。當時,台灣的經濟狀況不佳,有些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以賣血為生,在醫院中奔走。
當時有所謂的「血牛頭」,這是一個組織,有病人需要輸血時,他會安排血牛進行配對。血牛會到處跑,檢驗不夠嚴格,可能在台大捐完血,又跑去榮總。我還聽過一個故事:有位老兵在台大賣完血後,因虛弱而去榮總輸血,因為他是軍人,所以不需要支付費用。輸完血後,他又回去賣血。我們董事長曾在台大骨科工作,他說曾見過從血牛身上抽出的血,顏色比病人的血液還要淡。當時,血液供應不足,這對血牛的健康也造成了嚴重損害。
在民國63年,一群熱心公益的人士,包括我們的第一屆理事長蔡培火,號召成立了血液基金會,提倡自願無償捐血,不再以賣血為生。最初這非常困難,因為有些人可以通過賣血賺取收入,但在這裡捐血只能獲得餅乾和牛奶,沒有其他報酬。因此,在初期,我們花了很多努力讓民眾在這樣的環境下認同捐血的價值。
➤ 捐血觀念的轉變:從利己到利他
黎蕾:早期,我們的血液供應量並不充足,最初每年大約只有三千多袋,有段時間,我們既使用自願捐血的血液,也使用血牛的血液。如今大家熟知的「捐血一袋救人一命」這句口號,是較晚才提出的。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只強調利他,不提及利己的好處。如果當初我們一開始就推廣這個口號,可能未必能成功。
當時,我們無法只強調利他,也必須強調利己,比如「一人捐血保障全家」。因為當時血液供應不足,我們強調如果你曾經捐過血,萬一你的家人需要用血,我們會優先供應。這是當時的策略。隨著時間推移,大家逐漸認同了這些觀念,才轉而呼籲「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現在宣導時,我們不需要特別強調個人的好處。此外,隨著全民健保的實施,血液費用由健保支付,制度也變得更加健全。
有些是暫時性的現況,有些是長期性的預防。在面對暫時性現況時,可以採取相應的對策;對於長期發展的判斷,我們需要及早規劃。
從目前來看,年輕人捐血的人數較少,當然,少子化導致年輕人口本來就較少。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年輕人的捐血意願,至少讓捐血人數能維持在一定比例。通過出版書籍,我們希望讓尚未達到捐血年齡層的年輕人了解「血液」的相關知識,當他們年滿17歲可以捐血時,也許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島讀共同體】完整專題,陸續上線中......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閱讀隨身聽S10EP8》法律白話文運動劉珞亦/看新聞氣噗噗嗎?法普書來幫你 ft.《童話陪審團》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0EP7》作家江婉琦/主流媒體敘事外的移工日常 ft.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島讀共同體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0EP6》浪人醫師吳佳璇/分段徒步環島,記錄人文與醫療風景 ft.《一路向北》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