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世界多美多奇妙,我多有福氣啊!——專訪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繪本阿公」鄭明進
畫家有許多種,畢卡索曾說:「我花了一生的時間,才能畫得像孩子一樣。」而對鄭明進來說,他或許從來沒有離開過孩提時的心境。 高齡93歲的鄭明進瘦了,也漸漸不太愛出門,但一聊起圖畫書,... 閱讀更多
人物》慾望、身體與呻吟:Apyang程廷的《大腿山》打開「不能說」的真實
部落裡的神話是被揀選過的,就像長輩永遠都有能力決定,哪些話可以當著孩子的面說,哪些話即便在私底下也不太說。 Apyang很小就知道這件事情。 作為他寫作中永恆的母體,... 閱讀更多
人物》為何左外野是最佳觀賽位置?訪陳子軒談《運動反派的告白》
鬱熱的台北午後,倏然下起雷陣雨,雨水沿著街角咖啡館的屋簷嘩嘩落下。正愁是否大雨阻路,下一秒陳子軒就踏著輕快的步伐推門而入,看來今日的採訪不必「領雨票」(take a rain check)、... 閱讀更多
現場》共讀曾貴海,詩從來沒有停止過:記高雄文學月,兼談原民、台語與自傳書寫
筆耕逾一甲子的曾貴海,兼具詩人、醫師、環保倡議者、社會運動推手、人權與教育改革者等多重身分,一生投入台灣文學發展、生態環境守護、文化推動與民主運動。他著作等身、獲獎無數──包括1985年吳濁流新詩獎... 閱讀更多
人物側影》月光傾向,一段與李渝15年的文學緣會
夏天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到清華大學參加「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20世紀文藝思潮」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除了發表論文,同時擔任其中一場座談的發言。發言時間15分鐘,如何用15分鐘,... 閱讀更多
人物》聽見零雨,也聽見自己:羅思容《女兒的九十九種藍》唱出女性的生命潮汐
一張專輯可以有很多種聽法。第一次播放《女兒的九十九種藍》,戴著耳機,邊做雜事漫不經心,沒有任何閱讀準備,樂音先一步抵達。忽遠忽近的手風琴像一波波潮汐,沖淡了世界。頃刻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正中央,...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3E5》從性侵受害倖存者到倡議者:藝術家陳潔晧的覺察與復原之路 ft.徐思寧
近年Metoo運動崛起,讓更多受害者願意表達自身經歷,亦使大眾更加重視性侵案件的發生、究責與預防,以及性侵案件的複雜型態,包括權勢性侵、校園及家內性侵等。... 閱讀更多
人物》寫小說就像寫一隻貓在伸懶腰:訪韓麗珠《裸山》(下)
「寫《裸山》時,我對自己抱持很大的懷疑。我覺得自己在寫的東西太現實了,大家都知道,而且很瑣碎。」韓麗珠自言,新作《裸山》是她尋求突破之作,不論敘事風格還是作品內容,都與以往慣性的書寫不一樣:「... 閱讀更多
人物》太天然真實的臉,是日常生活無法承受的:訪韓麗珠《裸山》(上)
「我寫《裸山》,為什麼稱書中那地方為空城?其實我大可直接寫作香港,那就變成寫實小說。但對我來說,那其實是世界。我想藉一件事去說,這一切不斷在世界發生。我們的時代沒進步過,在一些核心問題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