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我思我辨我寫,在書寫反抗中活出生命意義:專訪李喬
歷時3年多,《李喬全集》在臺大臺文所教授黃美娥的主持下,於2024年全數出版。全集共計6卷、45冊,卷帙浩繁,蒐羅小說家暨文化評論家李喬從1953年至2020年之間的作品,包括小說、散文、雜文、... 閱讀更多
人物》當我們談論90年代,我們在談論什麼——馬世芳與瞿筱葳對談《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
➤彼時的父親:從35年前的那場學運談起 1990年3月,正準備高中聯考的瞿筱葳,在學校走廊布告欄釘貼的報紙頭版上見到父親——瞿海源與大學生們到總統府見李登輝。對瞿筱葳來說,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 閱讀更多
人物》關於「我」的編輯哲學:寫詩的人鄭聿與他的貓道
廊道上提早抵達的受訪者與我歪頭鑽研著,到底會議室門密碼怎麼解鎖?無法順利入場的兩人,在還未進入「訪問」的狀態,似乎不知除了密碼有什麼好說的,畢竟還沒開始嘛。片刻的寧靜無聲使場面輕微尷尬,...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2EP3》育兒成家可以另闢蹊徑:訪志願單親實踐者Cindy
先戀愛、結婚,然後孕育子女,是大多數人建立家庭的行為順序。然而現代科技的演進下,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一定要擁有伴侶才能生兒育女,家庭的樣貌於是有了更多可能性。但循著這條非傳統途徑成為父親或母親,... 閱讀更多
人物》大家經常忽略,易懂的語言有其極限——專訪芥川獎得主九段理江《東京都同情塔》
「沒有人發問,卻自作聰明地逐一解說,這種男性說教態度正是AI討人厭的地方。擺出一副得體的形象賣弄學問,只是為了掩飾它其實是個無可救藥的大文盲吧⋯⋯它對於人類在掌握『歧視』一詞的過程中,... 閱讀更多
專訪》什麼是人生?讓孩子分享沉重的秘密,比利時繪本作家默德.侯桀的溫暖哲思
既是畫家、服裝設計師、家具品牌創辦人,又是三個孩子的媽媽,比利時繪本作家默德.侯桀(Maud Roegiers)怎麼分配一天的時間? 出版過30多部繪本的侯桀在2025年台北書展期間首度訪台,...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2EP2》兒童文學作家王金選/自謙台語不輪轉的囝仔歌創作者 ft.《風吹風吹,佇天頂飛》
不論哪種語言,「兒歌」都是人在牙牙學語時,理解「聽」、「說」的方式。兒童文學創作者王金選多年來創作了上百首台語兒歌,多首選入小學台語課本,也曾獲得多項文學獎項。近期出版了《風吹風吹,佇天頂飛》... 閱讀更多
人物》遠方是抵達不了才更美好:專訪林禹瑄《夢遊的犀牛》
台灣台北,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差7個鐘頭。視訊電話接通時,林禹瑄那邊才剛剛早晨8點。她說昨晚做了回到老家的夢,醒來當下,又有點不曉得自己在哪裡,恍如夢遊。距離前一本詩集《夜光拼圖》面市,... 閱讀更多
人物》向傳奇致敬,也向自己的青春走去:專訪劉克襄《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
一直以來,劉克襄在讀者心中樹立的形象始終是「在路上」,除了早年的詩集及少年小說之外,後期所寫的每本書幾乎都是腳走出來的。2024年底,他交出了30萬字的最新著作《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