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書在日本1 現況》這些年,日本讀者看的台灣書

2020-06-22 10:00

「來吧!瘋一波台灣書吧!」

近兩年台灣狂潮席捲日本,不管是瘋珍奶、瘋誠品,乃至瘋台灣的IT大臣或阿中部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日本群眾,向我們顯露出渴望台灣更深層文化的模樣。台灣的出版人們,你家的書是否已準備好跨出國門,向日本讀者展現我們特有的文化魅力?當日本讀者掩卷探問:「下一本該讀什麼好?」時,你又將端出什麼書種菜色,來贏得他們的展讀共鳴?

Openbook「台書在日本」專題,跨距長達40年,將帶領各位走過80年代,直達眼前「日本瘋台灣」的時間點,透析你過去未曾認識的日本出版社、圖書市場、日本讀者,提供你「別管超不超前都該開始佈署了吧?!」的海外拓展計畫之參考。

 

那些年我們錯過的愛情,沒錯過的小說與電影

十多年前,以日治時期為背景的《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KANO》等台灣電影,在日本聲名大噪後,接連帶動電影小說《海角七號》(海角七号 君想う、国境の南,2009德間書店)、漫畫版《KANO》(KANO 1931 海の向こうの甲子園,2014翔泳社)在日本相繼出版。

因著對電影的喜愛,日本粉絲們甚至動手把導演魏德聖的靈感來源都挖了出來。邱若龍費時5年完成的歷史漫畫《霧社事件》(霧社事件—台湾先住民(タイヤル族)、日本軍への魂の闘い,現代書館),日譯本早在1993年即已出版,是第一部日文版台灣原住民調查報告。

這本上世紀出版的書不只感動魏德聖,也感動了日本讀者。被肉搜出土後,有網友留言表示:「雖是二十多年前的老作品,畫風也早已過時,但完全無損它是一部傑作」、「永遠不要忘記我們對台灣做過的種種,看完就能了解他們為何要起義」、「這是避免錯誤再犯的必讀之書」、「絕版了,真是殘念,希望看到它重新出版」。

650px_books.png

行銷跟著影視走,一直是市場上的硬道理。法台合作的青春電影《藍色大門》,繼2002年坎城電影節之後,旋赴日本上映。堪稱第一部來自台灣的電影小說「藍色夏恋」(2003角川),也同步發行。

過了兩年,挾在中國創下最高收視率的餘威,瓊瑤電視劇《還珠格格》,也別於過去在台出版的模式,改換包裝以電影小說「還珠姫」(2005德間書店)的面貌在日出版。

接著又過兩年,侯文詠的《白色巨塔》於NHK二台改編成電視劇,上映期間新書搭配出版(ザ・ホスピタル,2007角川),為了與山崎豐子的《白色巨塔》區隔,以The Hospital的音譯為書名。

2018年,九把刀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翻拍成日版電影,原著的日譯本當然不會缺席,《あの頃、君を追いかけた》由講談社推出。

na_xie_nian_wo_men_yi_qi_zhui_de_nu_hai_800px.png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翻拍日版電影(左圖取自映画.com)及原著日譯本

去(2019)年陳耀昌的《魁儡花》在日出版(フォルモサに咲く花,2019東方書店),並創下「台灣大河劇」先例,公視投以旗艦規格,斥資1.55億台幣拍攝,由電視劇《孽子》、《一把青》導演曹瑞原執導,預計將於2021年正式播出。消息一出,引發日媒關注,預計上映時,可推動原著小說在日本書市重新登場。

公視另一改編自吳明益原著的重頭戲《天橋上的魔術師》(歩道橋の魔術師,2015白水社),亦將於2021年上映。劇中充滿楊德昌、侯孝賢電影裡令人懷念的中華商場畫面,有望在瘋迷過新浪潮電影的日本讀者之間,再造一波話題。


電視劇《斯卡羅》劇照,改編自陳耀昌《魁儡花》(取自斯卡羅臉書專頁

華文推理小說拎著獎盃,直搗亞洲推理蛋黃區

日本是亞洲推理小說的中心,而2009年舉辦第一屆的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則可視為台灣推理小說在日本發展的開端。在此之前,僅有藍霄的《錯置體》(錯誤配置 アジア本格リーグ 1,2009)曾獲選入講談社「亞洲本格聯賽」系列,由於多數台灣作品的日譯本仍作用在學術圈,市場未有能見度,因此這個獎項的設立,為台灣圖書直面日本大眾,帶出了一套頗為見效的參與模式。

以「日本推理小說之神」島田莊司為名的這個小說獎,最早是台灣皇冠文化主推的華文地區推理獎項,獲獎者可於中、日、台、泰四地出版,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第6屆。

歷屆的首獎作品,包括寵物先生的《虛擬街頭漂流記》(2010文春),香港作家陳浩基的《遺忘.刑警》(世界を売った男,2018文春),胡杰的《我是漫畫大王》(ぼくは漫画大王,2016文春),與文善的《逆向誘拐》(2017文春),皆已在日本先後出版。

目前以台灣為出版地的華文推理小說中,成績最亮眼的陳浩基,也是史上第一個真正打入歐美主流市場的華人推理小說家。話題傑作首推《13.67》(2017文春),不僅在台港日得獎無數,還賣出12國版權。陳浩基的最新日譯作品為出道10週年紀念的中短篇小說合集《第歐根尼變奏曲》(ディオゲネス変奏曲,2019早川)。

另外,由台港日作家薛西斯、夜透紫、瀟湘神、陳浩基、三津田信三跨界聯手,以怪談過招的《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近日亦已售出日文版權。

比小明更愛教科書,日本的歷史控、地圖控

雖無證據證明日本人具有「無所不控」的體質,但台日過去在政治上有50年之久的重疊,日本出現鎖定台灣來愛的「歷史控」、「地圖控」,應該不是什麼太難理解的事。不過,打著台灣國立編譯館的旗號當賣點,還是頗令人大感意外——「台灣的國、高中教科書,居然在日本也有市場?」

台灣直到1997年,國中教材才首度有自己的本地史,且光是日治時期的篇幅就占了1/4。《認識台灣:台灣國中歷史教科書》(台湾を知る—台湾国民中学歴史教科書,2000雄山閣)最大的特色,除了所有台灣青少年都要讀之外,也為日本長久以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史觀,提供另一個讓台灣自己來言說的角度。

今年,又有一本《細說台灣史:台灣高中歷史教科書》(詳説台湾の歴史—台湾高校歴史教科書,2020雄山閣),打著「市占率排名第一的教科書」在日本問世,銷售果然也不令人失望,截稿前已在日本Amazon亞洲歷史類暢銷榜中排行冠軍。


《認識台灣》(左)與《細說台灣史》書籍封面

入選「東亞出版人會議」的「當代東亞人文經典100」作品中,也有一部難得深入淺出的作品。有日本讀者認為,這部《台灣歷史圖說》(図説 台湾の歴史,2007平凡社,2013增補版)「很適合做為台灣旅遊的行前功課」,也有讀者呼籲:「內容只寫到1990年,希望增修版趕快出來」。除了是台灣各級學校的輔助教材之外,也已翻譯成英、日、韓語版行銷海外。

國立編譯館作品能行銷日本或許是無心插柳,但近年中研院的作品,則絕對是有意栽花。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製作的《臺北歷史地圖散步》(台北歴史地図散歩,2019 Hobby Japan),不單用200張珍貴老照片和12張歷史古地圖介紹台北,還結合行動APP,供讀者直接上街比對今昔,是台灣導覽書前所未有的創舉。

其他以具特色的圖像、地圖為號召的歷史書,近幾年在日也出版頗豐,包括:《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2014 PHP研究所)、《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台湾少女、洋裁に出会う—母とミシンの60年,2016紀伊國屋)、《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躍動する青春:日本統治下台湾の学生生活,2017創元社)、《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地図で読み解く日本統治下の台湾,2019創元社)。


《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內頁(取自amazon


《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內頁(取自amazon

人人都有自己的心頭好,村上春樹也不例外

光書名在日本就已經是絕對正義的《制服至上—臺灣女高中生制服選》(2014 Mynavi),是台灣插畫家蚩尤第一本商業畫冊,至2016年為止已連續出版至第3集。憑著成功的人氣,蚩尤於2019年受邀至東京銀座舉辦「Bunny Bunny Bang!」個展,最新的大開本兔女郎殺手軍團專輯《BUNNY BUNNY BANG!》(2020,德間出版)甫於5月中旬熱騰騰上市。

750px_zhi_fu_zhi_shang_.png

然而說到最早在日本占有一席之地的台灣插畫家,肯定不能漏掉陳淑芬與平凡這對夫妻檔。自2000年於小學館出版第一部畫集《戀色》至今,兩人作品的日譯版已累計了20部左右,唯美純愛歷久不衰。

而繪本方面,外譯版本最多的無疑是幾米。扣除掉多不勝數的歐美譯本,自《向左走.向右走》(君のいる場所,2001小學館)至《同一個月亮》(おなじ月をみて,2018ブロンズ新社),幾米在日本已出版約15部左右。

村上春樹最新紀實性散文《棄貓:關於父親,我說的其實是⋯⋯》(猫を棄てる 父親について語るとき,2020文春)近期出版。特別的是,封面首度與台灣新銳插畫家高妍合作,村上表示深受「畫面中不可思議的懷念感」所吸引。隨著《棄貓》的面市,出版社也同步發行高妍的個人創作集《間隙》(間隙.すきま,2020文春),並打上「村上春樹插繪擔當」的頭銜。

提到貓,近年還有畫貓畫出高人氣的台灣膠彩畫家陳珮怡,連日本當紅畫家池永康晟也讚不絕口,還邀約一起在東京舉辦聯展,並同步推出《陳珮怡畫集:唯貓所在》(陳珮怡画集 猫さえいれば,2018青幻舍)

台灣漫畫家柯宥希(顆粒),以其細膩清新的作品《許個願吧!大喜》(あの頃、僕たちは天使が見えた。~ベッドの上の彼女に恋した365日~,2019雙葉社)拿下第5屆日本國際漫畫大賞優秀賞,日譯版也終於在年初於日本電子書平台上架了。


台灣膠彩畫家陳珮怡作品《陳珮怡畫集:唯貓所在》(取自amazon


台灣漫畫家柯宥希(顆粒)作品《許個願吧!大喜》

而台灣漫畫家MAE的BL作品《記憶的怪物》自2016年開始於《花漾》與《星少女》連載,2017年榮獲第8屆金漫獎少女漫畫大獎,至今單行本暢銷突破萬冊。2019年起,在日本筑書房《QPA》電子雜誌連載,2020年4月日文版第1、2集單行本同步上架。

用雙腳走出類型風格,在台、在日都有市場

相信許多人都同意,日本人除了「無所不控」,還十分「擅長走路」。隨著台日雙方國民彼此俱增的好感與對旅遊的喜愛,近5年來,無論是台灣人到日本走路,或日本人來台灣走路,似乎都明顯地在出版市場走出各種風格類型的出版機會。

《左京都男子休日》(台湾男子がこっそり教える! 秘密の京都スポットガイド―左京区男子休日,2017エクスナレッジ)、《京都寂寞》(いつもひとりだった、京都での日々,2019早川),就是台灣男孩與女孩,分別在日本京都走路所寫下的旅遊及生活故事。曾被英國選入The world’s 10 best bookshops的日本惠文社,店長堀部篤史對《左京》一書便如此形容:「他們似乎比日本人更精確地理解真正京都的精神與樂趣。」


《左京都男子休日》(左)與《京都寂寞》,分別為台灣男孩與女孩在日本京都走路所寫下的旅遊及生活故事

《遙遠的冰果室》(台湾レトロ氷菓店 あの頃の甘味と人びとをめぐる旅,2019グラフィック社)、《書店本事:在地圖上閃耀的閱讀星空》(書店本事 台湾書店主43のストーリー: 台湾書店主43のストーリー,2019サウザンブックス社),則是不約而同地成為全台首部踏查及見證冰果室與獨立書店文化的專書。對日本讀者來說,前者充滿昭和懷舊氣氛與南國情調;後者則是日本沒有的產業型態,讓人感覺新鮮又有個性。

yao_yuan_de_bing_guo_shi__0.png
《遙遠的冰果室》內頁(取自amazon

歷史在建築身上留下了台日混血的表情,因此《老屋顏》(台湾レトロ建築案内,2018エクスナレッジ)、《再訪老屋顏》(台湾名建築めぐり,2019エクスナレッジ)也成為吸引日人來台進行文化散步的指南。與此相關的《街屋台灣》(2019遠流)亦業已售出日文版權。

從歷史探看未來

翻開台灣圖書譯介至日本的歷史,從1945年日治結束到1980年代來臨之前,這段期間的日本書市裡,除了吳濁流以日文書寫的作品之外,源自台灣的出版品可說一整個付之闕如。在這段漫長的35年時間裡,只有黃春明的《莎喲娜啦.再見》,在70年代結束前的1979年倏乎閃爍了一下,在日本書店架上,台灣書才終於破蛋而出。

.1980-2000:文學改編電影,電影拉抬文學

經過35年的空白,時間跨入80-90年代,台灣新浪潮電影不僅享譽國際,也風靡日本,《冬冬的假期》、《殺夫》、《孽子》、《嫁粧一牛車》、《魯冰花》、《悲情城市》,不少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與羅大佑的音樂,都深得日本文青的心。


《悲情城市》電影劇照(取自IMDb

文學豐富了電影,電影也拉抬了文學。1980-2000年,白先勇、李昂、朱家姊妹(天文、天心)的作品,約占台灣圖書日譯本出版總數的35%。此外,言情、武俠等大眾讀物,如瓊瑤、古龍(金庸為港書故不計)作品日譯本也約占30%。這些作家都有作品改編成影視,是不爭的共通點。

不過在這段期間,台灣文學在日本主要由學術界出版,透過研究者引進的台灣書,這20年間至多只有四十餘本,且只在學院間流通,不僅一般坊間不易得見,民眾對台灣文學亦不熟悉。

.2001-2010:中書外譯補助,書系崛起

1999至2008年間,在文建會(文化部前身)的補助下,任教於日本愛知大學的黃英哲教授推出「新台灣文學系列」12輯。新詩方面,2003年有日文學者林水福促成「台灣現代詩人系列」,迄今已出版至第16輯。

2002至2009年,首位獲台灣頒贈「一等原住民族專業獎章」的日籍人士、曾任成功大學臺文所客座教授的下村作次郎,編著「台灣原住民文學選」共9輯,是日本翻譯的世界原民文學領域中,規模最大的書系。(延伸閱讀:下村作次郎專訪


下村作次郎(張震洲攝)

2008年,黃英哲又與現代文學學者白水紀子、垂水千惠兩位教授合作,主編「台灣性少數文學」4輯;2010年,再與台大高嘉謙教授推出「台灣熱帶文學」4輯。(延伸閱讀:白水紀子專訪

依據政府補助中書外譯的資料統計,截至2011年為止,受補助的135筆各語種單行本中,以日文66筆為最多,幾乎近半。其中黃英哲可說是最大推手,成績斐然。

.2010-2020:學術書系不再,各類單書百花齊放

最近10年,由於政府修改舊有的專案補助形式,改向產業開放並鼓勵業者廣為申請,過去的大部頭書系出版模式不復出現,取而代之的是迎合市場導向的各類單書蓬勃發展。

有別於過去專營學術書的小型出版社,大型的綜合出版社諸如文藝春秋、河出書房新社、岩波書店、小學館等,也開始投入台書的日譯與出版。近10年來,在日本出版的台灣書超過150本,幾乎可以說每個月都有1至2本面市。

不只如此,有些台灣作家在日本也逐漸經營出個人的文學識別度與粉絲讀者,例如甘耀明、吳明益、巴代、夏曼.藍波安、龍應台等,甚至蔡英文總統的兩本書,也成一時話題。此外,近5年有各式各樣生活風格、旅遊、圖像等書種繽紛登場,不讓文學書專美於前。

走過拓荒時期,台灣圖書進軍日本市場來到了各自爭妍的時代。儘管目前成功登日的作品仍未豐富,但一步步踏出的腳印,已積累了不少值得參考的經驗。在以下各篇章中,Openbook將從學者/譯者、出版人、版權代理、書店通路及讀者等不同角度,蒐羅匯整專家意見,提供台日雙方出版業參酌思考的基石。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