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我們找來金鐘獎節目製作人邱顯忠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行人文化從學術書籍起家,以精準的選題與別出心裁的裝幀廣受讀者喜愛,近年改名為「行人文化實驗室」,進行許多台灣在地職人出版計畫,包括《討海魂》、《成材的木,成器的人》、《透明的記憶》與《活字》。此外,行人也引介許多日本地方創生的作品,如《地方創生最前線》、《地方創生戰鬥論》、《地方消滅》與《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甚至與台灣職人合作透過募資推出工藝商品。這些改變的關鍵人物,是行人文化總編輯周易正。我們邀請他聊聊這些看似不同面向的實驗,如何殊途同歸,回歸初衷;出版人如何以內容的力量,匯聚台灣的社會資源,讓文化能量與年輕人一起回到家鄉。第3季最終集,非常精彩,請勿錯過。
▇本集精彩內容:
爾後,隨著理智時代的到來,直線性和透明性蔚然成風、獨統天下。迷宮變成了敵人,變成受人鞭撻的晦澀的典型。經濟需要快速發展,勇往直前,需要贏得時間,需要駕馭現在、預見未來。迷宮消失了,躲藏起來了——這是對流浪生活的又一次模擬——它逃進花園,成了花園的裝飾物;它遁入沙龍,供人取樂;從造房子遊戲到跳鵝遊戲,它成為有罰則的智力遊戲。
◆個人小物◆隨身筆記本◆做田野時,我其實還滿仰賴紙跟筆(相較於錄音機)。我們常用錄音機,但那通常是為了備用,因為什麼原因需要回來聽,但我自己的經驗是,我也不會再回去聽了。對我來說,現場非常重要,所以我用一個很小本的筆記本,只有48頁,又防水。 消耗感還滿棒的,心中會想:「我這個禮拜又用了一本」,就很開心。就算書出得沒那麼快,但紙消耗得還滿快的(笑)。我很喜歡這本筆記本的哲學,它認為寫下來不是為了後來去閱讀,而是為了當場記下來。對我來說,現場感很重要,我是為了在現場加強記憶,所以記下來,而不是因為回去再整理。其實我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再整理,我回去就把文章寫出來了。它逼迫我當場必須全力貫注的聽對方說話。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 閱讀更多
Tags: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我們找來金鐘獎節目製作人邱顯忠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行人文化從學術書籍起家,以精準的選題與別出心裁的裝幀廣受讀者喜愛,近年改名為「行人文化實驗室」,進行許多台灣在地職人出版計畫,包括《討海魂》、《成材的木,成器的人》、《透明的記憶》與《活字》。此外,行人也引介許多日本地方創生的作品,如《地方創生最前線》、《地方創生戰鬥論》、《地方消滅》與《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甚至與台灣職人合作透過募資推出工藝商品。這些改變的關鍵人物,是行人文化總編輯周易正。我們邀請他聊聊這些看似不同面向的實驗,如何殊途同歸,回歸初衷;出版人如何以內容的力量,匯聚台灣的社會資源,讓文化能量與年輕人一起回到家鄉。第3季最終集,非常精彩,請勿錯過。
▇本集精彩內容:
我們提了一個案子,覺得這個有機會來做做看,就送出去了。它也許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找到經費,比方說,跟文化部申請錢、跟地方政府申請標案。它其實很辛苦,但你會發現,大部分出版社都沒有人在做這件事情,因為那個背負的東西很重,要跟政府官員去斡旋,有期初報告、期中報告、期末報告什麼的,很辛苦。但做這些其實都是為了跳離上述的惡性循環。
這對我來講,這是編輯精神的另外一種轉變。編輯對我來是「第一個讀者」,他有問題,應該大膽地提出來,作者或譯者才會發現自己的問題。理論上只要有任何一個字編輯看不懂,就應該提出來,這是我常跟編輯說的話。因為編輯代表了台灣所有在讀這本書的讀者,當有這個字看不懂時,閱讀可能就卡在那裡,讀者就關起一本書了。理論上,不要讓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編輯應該問任何問題。作為第一個讀者,編輯轉換為第一個現場,要堅守自己的無知立場,反而受訪者才會清楚闡述,每個細節都能掌握時,寫出來的東西、做出來的書才會精采。
◆個人小物◆隨身筆記本◆
做田野時,我其實還滿仰賴紙跟筆(相較於錄音機)。我們常用錄音機,但那通常是為了備用,因為什麼原因需要回來聽,但我自己的經驗是,我也不會再回去聽了。對我來說,現場非常重要,所以我用一個很小本的筆記本,只有48頁,又防水。
消耗感還滿棒的,心中會想:「我這個禮拜又用了一本」,就很開心。就算書出得沒那麼快,但紙消耗得還滿快的(笑)。我很喜歡這本筆記本的哲學,它認為寫下來不是為了後來去閱讀,而是為了當場記下來。對我來說,現場感很重要,我是為了在現場加強記憶,所以記下來,而不是因為回去再整理。其實我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再整理,我回去就把文章寫出來了。它逼迫我當場必須全力貫注的聽對方說話。
主持人簡介: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第3季 線上聆聽
▇閱讀通信 Vol.120》小說家的冰滴咖啡!嘗點創作者的苦與甜
延伸閱讀
閱讀隨身聽S3EP9》影視經紀林珊珊/賣故事的經紀人,做這行全台灣不超過5人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3EP8》八旗總編輯富察延賀/用外部者的視角,做在地化的出版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3EP7》聯合文學總編輯周昭翡/我和那些文學作家交手的日子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