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報導》當台灣影視衝上串流,IP產業還要多久成形?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的一手觀察
➤別揠苗助長,產業文化決定改編怎麼走 要討論台灣推理小說改編所面對的國際現實、國內現況跟未來發展,也許要從產業端去思考,才比較能觸及問題的痛點。「例如國際現實,我們不能拿歐美日的國際觀來看世界...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7EP4》詩人鴻鴻、學者魏君穎》臺灣獨特性與國際文化交流,臺北詩歌節9/24開展 ft.文化快遞
臺北,不僅是臺灣的首善之都,也是最國際化的城市,而國際文化交流究竟如何發生呢?臺灣有哪些獨特的經驗,令國際友人著迷不已呢?藝文節慶通過那些機制,碰撞出不同國家、創作者之間的藝術火花?... 閱讀更多
現場》對我來說,一切都是寫作:劉梓潔談《化城》
睽違5年,作家劉梓潔於2022年7月推出全新散文創作《化城》,8月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新書分享會,久違地與讀者朋友見面,親自面對面分享這幾年來的寫作歷程。 劉梓潔最早是寫作短篇小說,...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7EP3》沃時蔡雨辰、作家劉揚銘/自由工作者如何談酬勞、兼顧理想? ft.文化快遞
Openbook閱讀誌攜手台北市文化局的藝文資訊刊物《文化快遞》,推出「閱讀台北二三事」,用4集的節目,介紹發生在台北市的各種藝文大小事,有自由工作者、藝文場館、還有藝文節慶揭密等等。... 閱讀更多
對談》命如夢幻泡影,戲裡夢死復生:訪邱祖胤與丁名慶談《空笑夢》feat.崔舜華
➤編輯檯上的出神與入神 《空笑夢》之中,經常描寫到掌偶人與戲偶之間「人偶合一」的狀態,也如主角簡天闊的母親崔夜合所說:人就是尪仔,尪仔就是人。這款從凝神、入神、而至出神的狀態,教人好奇,... 閱讀更多
書.人生.鄭美里》從婦女新知到社區大學,我的讀書會時光
我是三合院出生、長大的小孩,童年時家中的閱讀資源極有限,記得小四有一天,在報社當印刷工的大堂哥帶回兩本書皮黑黑、髒汙破損的《中國民間故事》上下兩冊回來,雖然不太喜歡這髒髒的封皮,... 閱讀更多
漫談英文詩》莎士比亞是雙性戀?重讀十四行詩好時機,聽見經典 ft.廖咸浩、吳家恆
主持人:吳家恆(資深編輯、譯者) 與談人:廖咸浩(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文字整理:李怡坤、陳柏均 吳家恆:歡迎大家參與第二場鏡好聽「夏日耳朵閱讀節」... 閱讀更多
書.人生.陳德政》成為人的條件—讀卡夫卡《變形記》
布拉格有個美麗的別稱——卡夫卡之城,因為卡夫卡出生在那裡,死後也葬於城郊的一座猶太墓園,布拉格還安放著許多卡夫卡小說中的線索。我沒去過布拉格,一如我尚未拜訪過都柏林,但我讀過喬伊斯。...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7EP2》演員連俞涵/詩是一種暗場,從山羌閱覽室到《女演員》
若從Openbook閱讀誌創刊就持續關心我們的朋友,一定會對連俞涵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不僅是Openbook好書獎首位閱讀大使,更在2021年OB開啟贊助計畫時,向讀者力薦書評媒體的重要性。作為演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