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讓花蓮的創意職人被看到:專訪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王玉萍
關注從事藝文傳播工作年輕職人的花蓮「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近日即將歡度一周年。位居董事長一職的王玉萍過去曾任職雄獅美術、漢聲雜誌、時報出版與誠品書店,20幾年前與先生搬至花蓮經營璞石咖啡館,...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8EP1》鐵道迷黃威勝、古庭維/有縱貫鐵道才有台灣共同體ft.追火車的日子、台灣鐵道
閱讀隨身聽第8季第1集,邀請兩位鐵道迷來作客。黃威勝去(2022)年底出版了攝影集《追火車的日子》,而《鐵道情報》總編輯古庭維則與著名插畫家Croter攜手創造了繪本《台灣鐵道》。... 閱讀更多
人物》在山林間養成的膽識,他成為採集故事的人:專訪尤巴斯.瓦旦《魂魄》
早於霧社事件以前,有一群古老的泰雅族面對日軍大舉侵略、頑強而不服輸,曾於山林間以血肉鑿刻出一段壯闊的歷史。這記憶當時被眼神發亮的孩童留下,多年不忘,直至那些孩子被歲月打磨成了長者,... 閱讀更多
現場》與西西不熟,但她曾這樣感動過我們:記台北西西朗讀追思會
一月十四日,在台北大稻埕水洩不通的年貨大街旁邊,有一場關於西西的朗讀追思會寧靜舉行。 穿過窩窩咖啡的前鋪一樓,二樓是簡單佈置的會場,一張桌陳設洪範出品的西西作品,... 閱讀更多
現場》照片重量是跟著歷史的,捕捉貼近作家生命本質的光輝 ft.攝影師陳建仲
我對演講不陌生,可從未以作家為主題,因為作家在我的攝影作品裡大概只占10%到20%而已。為了今天的活動,我花了一個禮拜做影片,回顧我曾經拍過的作家,也藉此回顧拍攝過程。我盡量不用攝影的角度來講,... 閱讀更多
現場》因AI失業、注意力經濟、中國科技崛起,如何規範?江雅綺訪Kevin Kelly與5000天後的世界
江雅綺:非常高興能藉由台北國際書展的機會,邀請到科技趨勢先知Kevin Kelly,從他剛出版的新書《5000天後的世界》,談談他心中的科技未來將如何影響當代的經濟與社會。... 閱讀更多
人物》詩人不害怕AI:訪《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譯者田原
台北如平常下著細雨,視訊鏡頭彼端的東京則相変わらず(與往常一樣)天氣晴。陽光下的田原圍著紅色圍巾,背後貼著「北九州詩人会議.詩と遠方」的海報。 比起「詩」,我更在意「遠方」兩個字。... 閱讀更多
對談》那些屬於以及不屬於我們的女性經驗:李昂、楊佳嫻談《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編輯提問:上野千鶴子是日本女性主義理論及運動的領袖人物,最近與知名「散文漫畫家」田房永子合作《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請兩位先談談與上野教授及這本書的淵源? 李昂:... 閱讀更多
人物》「影子是靈魂的身體」,用繪本傳達王爾德的憂傷:訪卓霈欣《漁夫和他的靈魂》
2021年,台灣圖像創作者卓霈欣榮獲波隆那SM基金會國際插畫獎,獲獎作品〈樹冠羞避〉(Crown Shyness)有別於一般漫畫格律,創新且充滿想像空間,描繪疫情下人際生活的孤寂與疏離。獲獎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