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書.人生.傅月庵》曾經的一個夢:關於吳興文二三事
吳興文自用藏書票,係委託中國版畫家梁棟製作,發想自《莊子》「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句。(傅月庵提供) 上個世紀最後10年,台灣出版界關於「華文單一市場」概念逐漸成形:台灣市場太小,...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8EP6》編劇劉梓潔/編劇一下筆,就開始吃老本了 ft.編劇書簡
Openbook閱讀誌的專欄「編劇書簡」,從編劇的角度,分享影視作品的精采。本期閱讀隨身聽邀請到專欄作家劉梓潔,與讀者分享,編劇看電影或影集時,特別特別留意那些地方;分享相似的情節,... 閱讀更多
人物》科技、社交,以及構成我們之為我們的其他:林新惠X蕭詒徽談《零觸碰親密》
烈日當頭,同為政大校友的作家林新惠和蕭詒徽,走進充斥真實動物標本的咖啡店「遷鳥陳列所」進行對談,動物們緊密排列,彷彿五十嵐大介《designs》書中,擁有動物敏銳感官與人類智力的「人化動物」(... 閱讀更多
編劇書簡EP7》來住京都才知道,張經宏與我的京都絮語
「你去過柳月堂嗎?一定要去!我上次一直在聽它音響的聲音從哪裡發出來,最後發現,是從心裡。」這讓我瞠目結舌的對話,發生在2019年秋天,作家張經宏與我相約在我語言學校附近的京都御苑休憩所。算起來,... 閱讀更多
人物》俯仰終宇宙:專訪廖偉棠《有托邦〔索隱〕》、《劫後書》
1997年7月1日。香港近代史上極具關鍵性的一天。香港主權正式轉移,由英國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年,也是出身廣東的詩人廖偉棠來到香港的一年。彼年22歲的他有著波西米亞般的情懷,比起定居,... 閱讀更多
人物》原來如此,壞掉了也可以很美:專訪馬欣
她旁觀自己的生命,又把生命交付電影。閱讀馬欣,偶爾讓人分不清虛實——這回她是在講述自己、虛構他人、還是評品影中情節呢?新作《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尤其如此。 馬欣原來喜歡這樣的創作方式嗎... 閱讀更多
專訪》從飲食教育、攀樹到環境文學營:訪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建蓁
去年創辦「建蓁環境文學獎」及文學營的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建蓁),今年擴展推出長達9個月的「環境X文學遶境」環境文學營,規模陣仗實屬罕見。 2012年創立的建蓁,多年來從環境教育著手,...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8EP5》Openbook理事長莫昭平+故事創辦人涂豐恩/作家導覽,用走讀建立與土地的關係
近年文化部藉由世界閱讀日推廣「走讀臺灣」活動,邀請讀者從書籍認識臺灣的多元與豐富,累積了不少豐富的精彩走讀路線。《Openbook閱讀誌》今年為此企劃了「一本書就出發!」的書單;《故事:... 閱讀更多
話題》那些被忽視的角落,都有他們在關注:訪報導者團隊談《島國毒癮紀事》
在台灣談到毒品,一般大眾的想像若不是戲劇化的毒梟電影,就是從小接收到的反毒宣導。我們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反毒標語耳熟能詳,對「毒蟲」等同於幫派混混的印象,也深植人心。 然而,《報導者》團隊以...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