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評論》不在現場的人如何見證歷史的創傷?從韓國現代文學脈絡解析韓江文學的意義
韓國小說家韓江於2024年10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韓國獲得諾獎的第二人——首位獲獎的是前總統金大中,於2000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韓國廣播公司(KBS)今年2月推出特輯,...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322》還好註定死滅的受詛咒種族至少有一位娜烏西卡
通通編第一次看《風之谷》是在書上,但不是漫畫,是用動畫電影劇照重建的全彩故事書。儘管沒有電影看起來震撼,但腐海、溶解的巨神兵開炮與王蟲群衝刺的畫面,還是像銘刻效應般形塑了通通編的審美偏好——打個比方... 閱讀更多
現場》你說福建麵還是蝦麵?陳靜宜一步一腳印,尋味踏查食物的故事
「食物只是媒介,我最想了解的是,食物背後的人。」對飲食研究者陳靜宜來說,食物不只是斷面,而是像歷史一樣,有前後和東西南北,所以她更想從「跨域」角度來探究食物,「不僅能理解得更全面,回過頭來,... 閱讀更多
現場》設計外國人眼中的台灣,華語文學習教材《臺灣文化教材》、《臺灣文學讀本》,臺文館與臺師大隆重出版
在YouTube等影音平臺上,國際友人分享對臺灣的印象與評價,一直是吸引高流量的熱門影片類型。每年從世界各地慕名來臺的外邦人士不計其數,其中更有超過70個國家的1萬多名學生,...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321》如果脈絡是小說的芯,那「吃東西」也是人類的芯嗎?
通通編其實對飲食沒有特別的需求,對我來說,吃東西時常就是「進食」,為了補充能量而吃而已。看到本期人物《東京都同情塔》作者九段理江在專訪中提到:「自由活動那天我去了一間餐廳,想吃小籠包,... 閱讀更多
報導》出版現實驚濤駭浪,做書做到懷疑人生?蘇拾平公開經營大數據,解析書市實況
出版產業衰退早已非一日之寒,但寒冬到底有多寒?面對閱讀市場的萎縮,出版社又有哪些辦法「自救」呢? 資深出版人、大雁文化公司董事長蘇拾平以「出版衰退這十年:變化、因應與困境」為題,... 閱讀更多
現場》卡爾維諾的預見:文組與理組小說家共讀:連明偉vs李奕樵 ft.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文組】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作為哲學書 連明偉:其實有非常多途徑可以理解卡爾維諾《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首先最簡單的切入點是「文論」。它向我們闡明,... 閱讀更多
現場》我推的書孩子:自己話題自己推,談香港的「自主出版」ft.後話文字、界限書店、藝鵠書店
「為什麼用『自主』這個字呢?因為我們的規模較小,只有幾個人,所以我們跟作者和讀者的關係也會比較緊密。」談到自主出版,界限書店的編輯林逆說:「在選書上,我們也會較考慮自身希望出版的主題,多於市場需求...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320》相距百年,依舊意難忘
台灣有許多日治時期留下的建築,外觀典雅精緻,如今已成為旅遊勝地,吸引無數人參觀。然而,這些空間的歷史記憶,卻不一定如外觀美好。例如,現今的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過去便是殖民時期的刑務所,也就是監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