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泰國出版 上》打造文化形象:靈異+搞笑和黑暗+可愛:幽魂娜娜與眾多鬼怪,如何變成BL與喜劇
近年泰國大舉發展文化產業,台北國際書展成為向台灣閱聽大眾展示泰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舞台。去年(2024)泰國館邀請來台的包括BL小說大手、文學作家、電影原著小說作者與漫畫創作者,類型均衡,涵蓋不同世代... 閱讀更多
話題》從《殺人回憶》到《米奇17號》:奉俊昊鏡頭下的階級困境與救贖辯證 ft.《不安擴張:論奉俊昊》
韓國電影導演奉俊昊(봉준호)新作《米奇17號》在台上映前夕,《不安擴張:論奉俊昊》繁體版率先面市,北美韓國電影學者田鍾琄(Joseph Jonghyun Jeon)... 閱讀更多
話題》後書籍時代的AI生存法:如何透過AI協助閱讀
可能因為我太常提到「我今天又跟ChatGPT聊了什麼什麼」,因此彷彿成為朋友間支持AI的代表人(事實上,我只是沒人可以說話),於是有些朋友遇到一些AI困擾時(例如AI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閱讀更多
東亞書房》活成你的樣子!《寶石之國》榮獲第45屆日本科幻大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第45屆日本科幻大獎於上個月公布,漫畫家市川春子以風格獨特的《寶石之國》(講談社),成為本屆獎項贏家。本獎在日本科幻界享譽盛名,此次入圍作品包含新銳作家的硬派科幻小說、...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323》說走就走,真的要用走的嗎?👣
最近通通編正巧在YouTube重看了一部從烏日徒步到日月潭的影片,創作者分享,在徒步旅程中無法分心使用任何電子產品,更能專注在路途所見以及與旅伴的交流。通通編搬到台北後也開始習慣走路,... 閱讀更多
話題》她是歌仔戲的代名詞——國寶藝術家如何養成?《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出版始末對談
➤書寫傳記4年,重新刷新對楊麗花的眼光 褚明仁:我特別找到1966年台視出版的第192期《電視周刊》中的一篇報導,那是楊麗花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電視周刊》。當時台視開播第4年,... 閱讀更多
評論》不在現場的人如何見證歷史的創傷?從韓國現代文學脈絡解析韓江文學的意義
韓國小說家韓江於2024年10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韓國獲得諾獎的第二人——首位獲獎的是前總統金大中,於2000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韓國廣播公司(KBS)今年2月推出特輯,...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322》還好註定死滅的受詛咒種族至少有一位娜烏西卡
通通編第一次看《風之谷》是在書上,但不是漫畫,是用動畫電影劇照重建的全彩故事書。儘管沒有電影看起來震撼,但腐海、溶解的巨神兵開炮與王蟲群衝刺的畫面,還是像銘刻效應般形塑了通通編的審美偏好——打個比方... 閱讀更多
現場》你說福建麵還是蝦麵?陳靜宜一步一腳印,尋味踏查食物的故事
「食物只是媒介,我最想了解的是,食物背後的人。」對飲食研究者陳靜宜來說,食物不只是斷面,而是像歷史一樣,有前後和東西南北,所以她更想從「跨域」角度來探究食物,「不僅能理解得更全面,回過頭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