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書.人生.林孝謙》那些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愛
總覺得書是人生階段的印記,也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愛。不論是對於選書人,還是對於讀書人,實踐書裡訊息的人,抑或是因為一本書踏上旅途的人。 35年前,高雄,5歲的我剛讀幼稚園。...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4EP5》服裝設計師詹朴/服裝設計與世界觀、時間流逝、推理、科幻
擅長將東方、推理、科幻融入服裝設計的旅英設計師詹朴,因為疫情,近年有較多時間待在台灣,我們趁機邀請他光臨閱讀隨身聽。本集中他將分享自己如何以「書單」作為溝通的橋樑,... 閱讀更多
書.人生.江鵝》在閱讀的交往上,我是交身體健康的
推薦書籍的文章好像媒人說親,只要從窗縫瞄到有媒人靠近,我會反射性閉眼關耳躺平裝睡死不應門。跟誰交往,我喜歡自己決定。牛角尖國的孤僻人士視交往為大事,事大不在意義,而在耗能。一旦交往,...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4EP4》A編工事中/沒有編輯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就去問A編(才怪)
「編輯」工作的繁瑣,向來為人所知,不過「A編工事中」更將這些事項都化成了「編輯元素表」,讓許多同業哈哈大笑後,忍不住有些鼻酸,一張圖道盡編輯辛酸血淚。他曾在粉專中寫下:「沒有編輯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 閱讀更多
書.人生.伊格言》妙津姐姐的情書
大學時代著迷於《蒙馬特遺書》。當時還在北醫醫學系就讀,過著(自認)悲慘無比的大學生活。說悲慘,至少主觀心情上絕無誇飾──所學不符志趣,課業應付辛苦,痛苦不被理解,與父母關係惡劣,...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4EP3》小說家東燁/撕掉愛情小說家標籤後,他成了國文老師,轉寫妖怪故事
穹風的愛情小說如《大度山之戀》,是許多六、七年級校園生活的共同記憶,他曾是台灣最暢銷的多產作家,一年可寫3本。近年,他改筆名為「東燁」,作品變少了,換身分成了國文老師。新作《東海伏妖誌》(上、下),... 閱讀更多
書.人生.楊富民》尋找湯姆
三歲的時候,父母忙於工作,將我託給阿嬤照顧。阿嬤當時也一起撫養著我的表哥──我智能障礙的表哥。長大後才聽大人們說,表哥是因為發燒燒到腦袋壞掉才變智障。但對三歲大的我,十幾歲的表哥就是我最好的大玩偶。...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4EP2》藝評家謝佩霓/策展如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革命
無論是不是貓奴,相信都會被謝佩霓《貓非貓》中的文字所吸引,如貓般輕盈地悠遊於不同藝術領域,穿梭於不同國度,無處不令人神往。謝佩霓的工作也悠遊於不同的角色,策展人/藝評家/文化局長等等,信手拈來的輕盈... 閱讀更多
書.人生.徐佑德》海明威、楊牧與我,創傷後的精神共鳴
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我尚算不經人事,對地震的恐懼留存在懵懂的空白格裡,但我的世界並未真正因此崩毀。到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我原本以為堅固溫暖的家,一夕間因工廠倒閉而分崩離析。同一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