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焦元溥》幾多唱片幾多書

2021-06-24 12:00
  • 焦元溥(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書和音樂就是我人生的兩個最大關鍵。」村上春樹這樣說,想想我也是這樣,近年來連購物都聚焦於此,幾乎只買書和CD。是的,不管串流如何風行,我還是買CD,新貨二手都買。同理,我偏好紙本書多過電子書。戀物無罪,愛總得找個出口。同樣是療癒,同樣是滿足,大吃一頓總讓我後悔,書和CD卻穩賺不賠。就算賠,那也心甘情願,因此年復一年,持續當個任唱片公司與出版社搓捏的軟柿子。

就像柿子放久了能成為柿餅,柿餅會結出糖霜一樣(為什麼要用這種比喻),沉浸在CD與書本當中,久了也會找到其中的共同點,甚至刻意蒐集這種共同點。首先是文學主題專輯。歌德、雨果、波特萊爾、莎士比亞等人,大概是最常見的此類企劃。一首詩可以有多少想像?相同格律能變出幾重樂思?如此比較永遠令我著迷。透過作曲家與詮釋者,我總能得到許多自己未曾想過的見解。

但也有一種,是買CD就是買書。比方說聲樂家芭托莉(Cecilia Bartoli,1966-)在Decca的諸多專輯,就分成豪華版與一般版,前者即附解說詳盡的小冊,讓愛閱讀的聽眾也能徜徉於豐富資料中。有的專輯以展覽/音樂會發想,比方說巴塞隆納的加泰隆尼亞藝術館在2005年辦了卡拉瓦喬特展,邀請西班牙古樂大師沙瓦爾(Jordi Savall,1941-)搭配音樂舉行演出,最後成果變成「卡拉瓦喬之淚」這張CD。專輯解說包括畫作解析與樂曲介紹,閱聽者等於看了展覽又聽了音樂會。

類似專輯其實不少,而我一向努力蒐集。誰說CD手冊不能當書讀?我人生第一次看課本以外的英文文章,就是讀唱片解說。苦苦查單字,努力背片語,這些解說不只為我開啟了音樂之門,也開啟了外語之門。我的義大利文與法文字彙,幾乎也自音樂作品習來。


芭托莉以傳奇聲樂家瑪莉布朗(Maria Malibran,1808-1836)為主題的專輯,以及沙瓦爾的「卡拉瓦喬之淚」。

在這唱片市場急速萎縮的時代,各傳統大廠紛紛推出全集套裝以增加買氣。對我而言,最吸引人的企劃,必須是附有詳盡解說的製作。許多時候之所以重買一套,轉錄效果還在其次,解說是否精良、內容是否豐富,才是願意掏錢的關鍵。

我目前最喜愛的三套錄音,正是這樣的版本:顧爾德SONY大全集的解說誠意滿滿,不只CD做了原始封面,還收錄原始唱片解說,顯然製作者是他的狂熱粉絲;霍洛維茲1965-1966年「重返舞台」(The Great Comeback)專輯,解說手冊所提供的內幕資料,勝過目前所有霍洛維茲傳記。就算不愛讀書,其中多幅珍貴照片也能引人入勝,像是買攝影書附贈15張CD;至於錄音師Ward Marston出版的偉大男低音夏里亞平(Feodor Chaliapin,1873-1938)錄音全集,不只轉錄精良,手冊盡善盡美,更有翻譯精到的歌詞,完全能讓聆賞者眼界大開——唱片解說能精彩若此,誰能說它不是一本好書?


魯賓斯坦大全集、顧爾德SONY大全集的解說冊,夏里亞平全集的錄音與解說冊,還有本身就做成一本書的霍洛維茲1965-1966年「重返舞台」專輯。

請特別注意霍洛維茲「重返舞台」專輯,這套錄音其實做成一本書。同樣概念的產品,也可見於Palazzetto Bru Zane公司所出的一系列CD書,包括法國歌劇、巴黎音樂學院羅馬大獎得主作品,以及作曲家特輯。其實一般歌劇錄音如果附上全劇歌詞與翻譯,等於就是附上一本小書,但這家公司擴充一般解說冊的內容,還將「CD附手冊」改成「書附CD」的形式,不僅增加收藏價值,也方便閱讀。畢竟,這些作品都相當冷門,實在需要多加理解。出版公司創造出便於閱讀的形式,自然是愛樂讀者之福。如果我有閒錢,其實也想打造這樣的產品。比方說,把法朗士的小說《泰伊絲》(Thaïs)與馬斯奈的歌劇《泰伊絲》收錄在一起,加上詳細討論文章,做個對照欣賞版,既讀文學經典又聽歌劇,應該不錯吧?(如果我賣出五百萬個柿餅,或許就能有這樣的財力。)


Palazzetto Bru Zane公司的系列錄音,以及Glossa出版社發行的歌劇CD書。

然而世上真有這種瘋子,還不用賣柿餅,那就是華爾街富商卡普蘭(Gibert Kaplan,1941-2016)。他是金融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創辦人,但深深著迷馬勒,尤其是他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不甘於只當聽眾,四十歲那年,他下定決心,要親自指揮《復活》。經過一番準備與研習,1982年卡普蘭雇用美國交響樂團,租下音樂廳演出《復活》,一鳴驚人獲得成功,從此成為一曲指揮家,行走世界演出《復活》。他於1987年與倫敦交響樂團首度錄製此曲,CD不只附了精美詳盡的考證解說,還超級大方地附上《復活》總譜!這是我買過最值得的錄音,見證成功企業家的築夢之旅,也見證狂熱愛樂者的霸氣與慷慨。


卡普蘭超級豪華又便宜的《復活》錄音+馬勒研究+《復活》總譜,堪稱唱片錄音史上的傳奇。

有「買CD附書」的產品,自然也有「買書附CD」的製作,除了《聽見蕭邦》與《樂之本事》(咦?),我最喜歡的出版品是攝影集《Lost Divas》。昔日舞台上的歌劇女神,也可以是時尚明星。這本書蒐集了諸多老照片,引領讀者體會過往風華。例如當年以泰伊絲此角稱霸歐美的女高音瑪麗嘉頓(Mary Garden,1874-1967),據說光是擺出一兩個姿勢,就能使整個劇院瘋狂。要描述她飾演泰伊絲的神妙,有評論居然形容「這可寫成一本博士論文」,感嘆文字無法道盡其魅力。然而透過劇照與時裝照,無須千言萬語,我們就能了解她們顛倒眾生的魅力。在那電影尚未成為主流,電視還未發明的時代,歌劇一度是最流行的娛樂,歌劇明星也是大眾偶像。


由Andre Tubeuf編撰的「Lost Divas」,介紹絕世紅伶,自然也要附她們的演唱錄音。

「書和音樂就是我人生的兩個最大關鍵。」也像村上春樹,我不只買書買CD,更常去音樂會。音樂會的節目單有些維持在節目「單」,更多是節目「冊」,但也有少數例子,會把節目冊做成節目「書」。這比較常在歌劇院見到,解說即是一本小書。今年三月衛武營推出的威爾第《茶花女》,甚至把節目冊做成線裝書,印製精美,觀眾爭相搶購、全數售罄。


衛武營的《茶花女》節目書

然而,論及做成書的節目冊,目前我看過的最高級,還是要屬上海彩虹合唱團2019年音樂會「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曲目中有〈玉門關〉和〈稼軒長短句〉,節目冊做成線裝書自然合情合理。但超乎理解的,是其精緻繁複的排版,還有貼頁(!)與摺頁(!!)。為何節目冊要做成這樣?只能說,他們那年不只辦了音樂會,還順道出了一本書。

但重點或許不是他們出了一本書,而是所投注的心力與誠意,一如前述提到的諸多精彩製作。到頭來,正是這樣的心力與誠意,讓作品能深深感動讀者、感動聽眾。三十多年來,唱片解說、唱片書與節目冊,持續不斷給我養分也給我驚奇。而我知道,只要世上還有一個愛書人、愛樂人,這樣的心力與誠意就會繼續,並能因此找到下一個愛書人、愛樂人。


上海彩虹合唱團不可思議的「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音樂會節目冊


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著有《聽見蕭邦》、《樂之本事》與《遊藝黑白》(中、日文版)等專書十餘種,莎士比亞/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張艾嘉演出)、易卜生/葛利格《皮爾金》(王耀慶演出)劇本改編,也擔任香港大學MUSE「音樂與文學」與臺中國家歌劇院「瘋歌劇」系列策劃與主講,「表演Chill什麼」歌劇篇策畫與編劇。製作並主講「焦享樂」系列音頻節目:「古典音樂入門指南」、「一聽就懂的古典音樂史」與「貝多芬PLUS」。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