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話題》文藝的無用之用:關於葉老的記憶,及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觀後
2002年秋天,我興高采烈地進入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就讀,成為第二屆研究生。在課堂上,原先只在書裡看過面容的研究者,竟然都真人現身在講台前,徐徐講述台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有如願望成真。... 閱讀更多
書.人生.曹疏影》文字是豎在我與世界的鏡之橋
人生中第一本書,是我兩歲的生日禮物。時為1981年,母親送我一本厚厚的純文字版《365夜》上集。轉年,又送我下冊做3歲的生日禮物。 那時代書印得節省,字粒相較如今很是緻密,... 閱讀更多
現場》用作品寫出理想台灣人的樣子,從報刊冊頁開出玫瑰:台灣歷史作家陳柔縉紀念展座談側記
陳柔縉畢業於台大法律系,在台灣解嚴前一年(1986)進入《聯合報》擔任政治記者,1989年至《新新聞》任專題記者,後轉為自由作家。本次座談多位與談人皆是陳柔縉舊識,...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6EP6》設計師何佳興/不只設計,文化的斷裂,使不同世代重複耗盡心力嘗試與重啟
待在相同行業多年後,工作心態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轉變?設計師何佳興近年與夥伴一起開啟了「文化造型工作」的計畫,有系統地走訪台灣宮廟,提煉在地元素發展設計,融於商案中。雖然已是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閱讀更多
對談》我還年輕,我想能逃跑就逃跑:陳國偉vs.何玟珒談《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
與談人: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文與跨國文化所優聘副教授兼所長) 何玟珒(作家) 下午兩點,線上對談的視訊畫面上首先出現的是陳國偉教授,背景設定是陽光明媚的房間;稍後上線的何玟珒,... 閱讀更多
書.人生.戴金蜜》種子裡的店長、狗與小男孩
我退休約一年半,今年年初在台南家鄉的鄰鎮開了間小書店。退休後開間書店,除了書早已成為我人生必需品的原因外,還有二顆深埋在心田,超過二、三十年的種子。... 閱讀更多
書.人生.清見蒼心》我們與渥克特的距離,我們與詩歌的距離
I V.S.奈波爾(V. S. Naipaul)在《蕾中蠕蟲》(The Worm in the Bud)這篇文章裡,頗為深情地寫了詩人德瑞克.渥克特(Derek Walcott)。他回憶說,...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6EP5》譯者施清真/譯者心中都有一把尺,這是很大的壓力,也是一種挑戰
在台灣出版品總數中,非本土創作約占4成,翻譯工作可說是文化生產中相當關鍵的一環。翻譯只是一份居於幕後的工作嗎?在出版環節中,對於譯者有足夠的尊重嗎?閱讀隨身聽本集邀請到美國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 閱讀更多
人物》辣個掀起台灣昆蟲熱的男子:無蟲不歡的生態神人張永仁與他的《昆蟲觀察入門》
張永仁面前攤開著兩本書:1998年版的《昆蟲入門》和2022年的新版《昆蟲觀察入門》。兩本書相差24歲,舊版變身為新版,滄海桑田的「推薦昆蟲館與生態農場」消失了,依據學術界的研究更正分類現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