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書.人生.謝金魚》書店寄生獸的Circle of Life
當我跟新認識的人自我介紹後,很多人會說:「寫作的人一定很喜歡圖書館吧?」也有人說:「哇!你家一定有很多書、像圖書館一樣吧!」 有些作家或許如此,但我卻不喜歡圖書館。雖然出於研究必要得去找資料,...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特集》作家楊双子/金鼎獎獲獎作《臺灣漫遊錄》ft.很多(台式)小吃
農曆年前,Openbook閱讀誌特別與金鼎獎合作,邀請到2021年以小說《臺灣漫遊錄》榮獲金鼎獎圖書類文學圖書獎的作家楊双子。不僅如此,她的散文作品《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閱讀更多
書.人生.劉靜娟》《奥德賽》開啟了我的神話世界
木造建築、前身是武德殿的員林圖書館是我年少時的文學樂園,自初中辦了借書證後,我在那兒借了很多世界文學名著,最特別的是荷馬的史詩《奥德賽》和《伊利亞特》。它們都很有年紀,好多頁面上有蟲蛀的路線,... 閱讀更多
人物》等能出國時,台灣是我第一個想去的國家:訪小說家吉田修一與新作《逃亡小說集》
Q:《逃亡小說集》是《犯罪小說集》的續篇,首先想請問的是,對你而言,何謂「犯罪」?何謂「逃亡」? 「犯罪」和「逃亡」就像兩面鏡子,「犯罪」照出了人類真實的樣貌,「逃亡」則照出了現在自我的處境... 閱讀更多
書.人生.姚秀山》一品書坊,與其他我曾讀書的地方
不知它能否算是一則文化資本短缺者的閱讀小史? 且容我僭用孫維民的句子:「如果我能撥動時鐘巨大的針臂」,返回上世紀80年代。客觀來說,當時乃是島國民間各種沛然生命力湧動,踏著樂觀昂然挺進的步履,... 閱讀更多
對談》虛構變種及其擴散路徑,新興媒介與次文化如何養成當代的創作者:陳又津vs.陳栢青
七年級作家面臨媒介與時代的跨越,在這個跨越裡,他們汲取了特殊的養分,也面臨諸多挑戰,最後生長出屬於這個世代的台灣文學。身為「跨」世代的七年級作家,文學養成是從何處開始的?... 閱讀更多
人物》讓魔法滲透讀者世界,模糊現實的界線:訪《太陽召喚》作者莉.巴度格與新作《幽靈社團》
不少讀者是從Netflix奇幻影集「太陽召喚」(Shadow and Bone)認識莉.巴度格這位青少年奇幻作家。而《幽靈社團》是她跨足成人小說的首部作品,... 閱讀更多
書.人生.張翎》一本書和一個人的奇遇
常有人問我哪一本書對我的寫作影響最大?我往往不知如何作答,因為一個作家很難把某一本書挑出來,和自己的某一段創作歷程劃上一條簡單的連接線,就如同一個人很難把人生的某一次遭遇,... 閱讀更多
書.人生.胡長松》從凡爾納到林獻堂,用台灣眼環遊世界
回想起個人的閱讀經驗,1980年代中期可以算是台灣的百科全書業務代表蓬勃的年代吧,許多在車站、學校門口擺攤,逐家逐戶按鈴拜訪的打拚業務們,把一套又一套大部頭的百科全書和名著套書推進家庭裡面。...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