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特集》從細碎史料考掘出美好時代風景的作家:陳柔縉 ft.台大台文所所長張文薰

2021-10-21 16:00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2021年10月18日,台灣文史作家陳柔縉因車禍重創,不幸英年早逝,各方惋惜悼念不已。陳柔縉常年關注日治時期台灣常民生活,出入文史資料並擅用口述訪談,著述作品深受好評,作品屢獲各大獎項肯定。

Openbook「閱讀隨身聽」特別邀請台大台文所所長張文薰接受訪談。張文薰研究台灣日治時期相關文學作品多年,與陳柔縉關注相同的歷史時期,藉由她的觀察與倆人間的交誼,帶讀者深入認識陳柔縉的作品與其重要意義。

【精彩內容摘錄】

脂粉未施,白襯衫、牛仔褲,充滿活力

主持人:一位好的作者,作品壽命一定會比作家本身更長,所以拉長10年來看,作者多活10年、5年,有時候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這當然是安慰自己的說法。以陳柔縉來說,她可以寫出的作品應該還很多,這是很遺憾的,但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為她已經寫出很多精彩作品而感到慶幸。不知道張老師怎樣看待陳柔縉的作品?

張文薰:柔縉突然離開,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震驚、遺憾的事。其實她還有很多寫作計畫,很多只有她才可以說得好的故事,等待著她帶到世界上。。

我從事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研究,日治時期的小說中,可以看到很多譬如說男女主角談戀愛、學生一起看戲、看電影、到餐廳裡面去喝咖啡、逛百貨等情節。這些描寫在我們既有的歷史知識中,是沒辦法找到細節的。所以,當我看到柔縉的《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時,感覺非常驚喜。柔縉非常親切,對於她所得到資料跟知識,從不吝惜跟各種不同的讀者或學者分享。她將生硬的知識,轉化為獨特而迷人的語調,訴說出一整個時代的風景,也寫下每一位人物不同的、獨特的生命故事,這是柔縉留給我們最大的貢獻。

延伸閱讀》懷念陳柔縉:謝謝你為我們留下一個時代風景

 

柔縉的作品雖都是日治時期的生活史,不過她早期寫過《總統的親戚》等,描寫的人和物都是偏在中上階層的,未見面時,我想像她是不是會有一種貴婦感,戴著珍珠耳環,甚至穿著旗袍。結果完全不是,她短頭髮,穿著襯衫、卡其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與台大台文所師生分享一個多小時後,非常大方地留下E-mail,讓我們可以隨時寫信給她。這對於較重視個人隱私的創作者或文化工作者而言是相當少見的,她是真的很想到聽所有人的聲音。

我不知道柔縉以前當記者時是什麼樣子,但見到她時,她脂粉未施,頭髮、穿著都非常樸素,並且非常有活力。我想,不論她是否帶著採訪目的接觸受訪者,她那素樸的裝扮、自然的聊天方式和相處態度,可以讓大家——無論對方是總統或一般人——卸下心防,毫無防備地展現最生活的一面。

作品受到學者、文史工作者、創作者全方位的肯定

張文薰:關於日治時期的著作,不少聚焦於抗日的那一面,但關於當時的日常生活、「非政治」面向的資料,我想2000年以前能看到的較多是像莊永明老師所寫的《台灣第一》等等。莊永明老師本身活過那個時代,也有許多資料,他讓讀者認識台灣第一個音樂家、台灣第一間咖啡廳等等,讓讀者知道有哪些項目存在。

不過,當時的人如何感受這些東西呢?日治時代的人第一次喝到咖啡時,是感覺好苦還是很酸?加不加牛奶?喝黑咖啡還是喝冰咖啡?喝咖啡時是像我們一樣一坐很久,一邊說這是什麼莊園,味道有果香什麼嗎?過去關於人的經驗,我們其實是看不太到的。

柔縉在2000年後,開始在報章上面連載、收集成書,後來更是有計畫寫作。這些作品最重要的,是讓讀者不只發現台灣有什麼,而是知道台灣人怎麼使用它?如何感受它?這不是一般學者看到資料就能想到或寫得這麼精彩的。


(王志元攝)

做歷史性的敘事,大概可以分三個部分:收集資料、要有歷史觀點,以及說明的能力。早期的寫作大概都在展示自己有哪些資料;歷史觀點的操作是學者的強項,說明能力是作家的強項,收集資料則是文史工作者的強項,這三者各有自己的專長,有時往往互相討厭對方,覺得自己那部份更為重要,甚至認為對方的著作有點不夠格。柔縉非常厲害的地方在於,她將這三者的均衡做得非常好。在學術界,很少能看到像她這樣,能獲得學界全方位讚賞與肯定的歷史寫作者。

今天,從事日治時代的歷史寫作者愈來愈多,創作的方式也愈來愈多,除了文字作品之外,也有電影、電視、舞台劇等各種不同的改編,一旦涉及歷史的重述,往往引起很多的爭議。柔縉真的是非常少數,能獲得學界、文史工作者跟創作者全面肯定其成就的作家。

宮前町九十番地》不是寫一位成功人士,而是寫一個時代

張文薰:在《宮前町九十番地》出來之前,可能沒有人知道張超英是誰,如果讀者到書店,看到《宮前町九十番地》時,首先會看到封面有一位很帥的摩登男子,眼睛炯炯有神,加上它的書名,宮前町九十番地,這地址到底代表著什麼?拿起來看了簡介後,才會發現他是一位政治人物,他跟台灣重要的政治人物,李登輝、宋楚瑜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在台灣一些外交的關鍵時刻,張超英都在幕後扮演了重要的位置。但柔縉想呈現的並不是他們如何扭轉台灣的命運,或是台灣如何因張超英走上不一樣的道路,她讓讀者看見的,其實是張超英與宮前町九十番地的那個時代。因為那個時代,因為住在那個地址的人,才能帶來後來的張超英,在歷史上扮演關鍵的角色。

用公開資料,找出隱蔽的時代風景

張文薰:前面有提到,在歷史寫作中「資料」非常重要,但柔縉非常厲害的地方是,她用的其實都是一般的公開資料,並不是珍稀資料,不是只有她才拿得到的。

這幾天很多朋友在悼念她時,都提到曾在台灣圖書館遇到過她好多次。她瀏覽的資料和使用的素材,絕大部分都是在一般公開的圖書館、資料館可以取得的。撰述、採訪和公開資料,其實都是一般人也可以執行的。一般如果以成功人士傳記來寫,會著重突顯怎樣因為張超英一通電話,改變了台灣的未來。但柔縉不是,她寫的是張超英其實有相當顯赫的身世,而他如何從這個富裕的家境,培養出了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眼界。寫出他在這樣的環境中身為人的煩惱,身為台灣人會遇到的問題,從而看到這個時代的環境,也帶出張超英人格豐富的地方。

主持人:剛剛張老師提到,很多柔縉所使用的都是公開的資料,但資料數量之龐大,也是一般人沒有毅力吃下來的。像她早年寫的《總統的親戚》(初版原名:《總統是我家親戚》),事實上是利用某種半公開的資料:訃聞、喜帖都算是公開的,但誰會把幾百份湊在一起,然後去找出中間的關聯呢?這一般人沒有辦法做到的。

另一方面,她有一種非常敏銳的好奇心,不是要挖人隱私、探究八卦奇聞的好奇心,而是她對事情「何以如此」,有同理的好奇心,不斷的問下去。同樣的資料,別人不一定會有同樣的好奇心。


(王志元攝)

張文薰:台大台文所兩次邀請她來分享,她都提到一個讓我們覺得很驚奇的,她自己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式(在很多訪談她也都有提過),就是「製作小卡片」。

我們現在都覺得有大數據,或者數位的電子資料庫,所以把找資料、整理資料想像得非常簡單。譬如以前的報紙現在全都電子化了,如果想要知道某間電影院的前世今生,只要google一下就可以跑出來。但google跑出來的資料,跟柔縉用小卡片整理出來的資料,說出來的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日治時期的高女與身世

張文薰:根據柔縉自己的交代,《大港的女兒》本來也是一份傳記的委託,可是看了資料後她覺得非常有趣,所以跟委託人商量,希望寫成小說。我想是因為她一直都對於「高女世代」這樣一群人感興趣。

高女的高指的是「高等女學校」。剛剛提到的張超英、羅福全,他們都是男性,是紳士。柔縉因為工作所需,先前接觸較多紳士,譬如許遠東、李登輝等等,他們都是在日治時代受日式的教養,具有某種紳士的風範。柔縉的另一個關懷,有點像是這些紳士的伴侶,或者說他們的「對手」,唸高等女學校的那些女性。在戰前,能夠唸到高等女學校,代表她的家境跟能力都有一定的保證。

主持人:可是像這樣的階級,接下來就是要步入婚姻中。

張文薰:對,我覺得這也是柔縉看到的、關懷的問題:她們明明在中學階段也受到期許,跟男子受同樣的教育,可以參與公眾議題,但實際上,她們一畢業又必須回到閨房。也因為她們家境都很好,所以家裡人會希望她們趕快嫁到好人家,成為賢妻良母。可是她已經受過教育了,想法很開放,甚至她們有走出閨房,自己去百貨公司買東西、看戲的行動能力,這時候又要她們回家洗手作羹湯、輔佐丈夫,她們的心中會不會矛盾、痛苦?或者也安於如此呢?

柔縉在她之前的寫作中,應該已感受到這方面的問題,加上她本身是北一女畢業,也接觸到一些日治時代的學姐,甚至親身訪問過她們或認識她們,所以柔縉對於她們生活的方式,感到興趣。

《大港的女兒》主人翁就是高女世代的人物,她在結婚之後輔佐著丈夫,但因為丈夫以及當時的動亂,她反而可以發揮出自己的能力。我想,柔縉一向關懷的問題,卻在大港的女兒身上看到了一個特例,所以她用獨特的方式把它寫了出來。

➤陳柔縉的反叛

張文薰:她之所以這麼親切、親人,且寫出來的東西如此精彩,是因為她不給人貼標籤。不管是張超英、羅福全或者是孫雪娥,她並不是完全撕掉標籤,而是她可以看到標籤之後更精采的部分。

主持人:我想柔縉碰到任何人,雖然一定有刻板印象,但她會非常注意不要被這些刻板印象所限。剛剛張老師提到,柔縉把鋒芒收起來了,可是另一方面,我覺得她是非常反叛的。她的反叛不是用咄咄逼人的方式,而是不被成見所束縛,打破沙鍋不斷追問。

主持人:今天很高興邀請到台大台文所的所長張文薰教授,一起用個人的方式,回憶柔縉。懷念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不斷地談論她、不斷地去閱讀她的作品。

張文薰:很感謝有這個機會可以跟讀者分享這麼多柔縉的精采作品,希望大家可以藉由她的作品知道,我們曾有過一位這麼精彩、這麼厲害,又這麼溫暖的作家。

https://www.openbook.org.tw/SupportOpenbook
點圖查看加入「Openbook之友」的方法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台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