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Podcast節目爆增形成「臺灣有聲元年」,到2021年初Clubhouse引發新型態資訊交流熱潮,產業界紛紛投入製播有聲內容、建置課程及平台,使用者也熱烈討論分享聲音內容。
文化內容策進院於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原訂推出「聲音跨界沙龍」,後因實體展會取消,改為採訪報導。專題聚焦世界到臺灣的有聲市場現況,邀請在聲音產業第一線耕耘的不同領域專業人士,進行最前端的分享。
系列專題不僅探討聲音經濟的國際趨勢與在地發展,更關注內容產製、聲音表演、版權專業、AI語音及平台經營的相關技術與議題。透過不同專業的相互撞擊,探索文本演繹的各種可能,認識聲音傳遞的豐富樣貌,以此助攻「文化內容」達產業化、國際化、整合化的目標。
▇有聲書篇:從影視表演到聲音表演:連俞涵+遍路
2020迎來有聲元年,女演員連俞涵在遍路文化的邀請下,為《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的新書《薩哈公寓》錄製有聲書。
「如果朗讀的是繪本,也許可以增加更多的色彩,吸引小朋友的專注;可是思考到《薩哈公寓》是成人的長篇小說,光是閱讀時就已經有許多想法,比較殘忍的段落也會感到不舒服,所以我選擇帶有一點距離的朗讀方法……
在戲劇表現上,有時把情緒推到全滿,觀眾不一定會感受到。例如飾演自我崩潰的角色,若真的陷入、沒有控制力,觀眾很可能反而會無法進入情緒──他們沒有空間可以進來。」連俞涵說。
是演員也是作家,著有《女演員》、《山羌圖書館》、《一邊夢遊,一邊鎌倉》,有大量閱讀習慣的連俞涵,從「聽故事的人」變成「說故事的人」,她怎麼看待有聲內容?身為專業表演者,如何處理影視和聲音表演的差異?銀幕與舞台上的表演,和聲音演出之間有哪些不同?在錄製有聲書時,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可以與讀者分享?連俞涵喜歡什麼樣的有聲節目?有哪些愛書清單,會希望能投入數十小時去閱讀或朗讀?
遍路文化製作了眾多精彩有聲書,是國內出版業的先行者。面對不同屬性的作品,遍路是如何選擇適合的「朗讀者」?遍路現有的有聲作品中,朗讀者包括專業的聲音演員,也包括素人等級的文字作者或出版人。有聲書朗讀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有聲內容的編輯、行銷和朗讀者,如何分工及合作?
遍路文化執行長吳巧亮擔任過各種形式的文字編輯,當過網紅經紀人,短暫任職過IP影視產業。她曾在受訪時提到,「有聲書編輯」對一本書的聲音/角色的想像以及詮釋的方式,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引領團隊打造一部有聲內容。製作過程中,或許聲音演員/導演對文本會有不同的詮釋,這類意見上的衝突應該如何溝通?在訪談中,兩人都針對她們的專業提出分享。
了解更多➤➤從影視表演到聲音表演:女演員連俞涵×遍路文化吳巧亮談有聲書
▇配音篇:從聲音演員到聲音導演的有聲表演藝術
提起聲音工作,一般常聯想到聲優/配音員,也許有人聽過聲音演員/領班/聲音導演。聲音工作有哪些環節,各自負責的職務又有什麼不同?有聲書在製作技術和表演上,與其他文化作品(如影劇、動畫、遊戲等)的聲音工作有怎樣的差異?理想的有聲書作品有哪些必備要素?
日本有不少聲音演員/聲優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甚至成為學習與崇拜的偶像。形成這項文化的基礎是什麼?是不是需要備具一定的產業規模或特質,才能讓聲音工作者從幕後人員的身分,晉身為普受關注肯定、擁有主體性的專業者?台灣當前聲音工作的環境如何?
本文訪問兩位配音界的專業配音員。偉憶數位錄音副總經理孫若瑜是資深聲音演員及聲音導演,擁有逾40年配音經歷,從電影盤帶時期便活躍至今,是國內外許多聲音表演界老師的老師。她是配音工會創始者之一,投入聲音產業數十餘載,培育英才不遺餘力。早期曾為動畫叮噹貓,和浴火鳳凰中幻獸嘟嘟「嗶波」叫聲配音而廣為人知。創立的數位科技公司專經營高品質聲音後期製作,好萊塢外語動畫片中文配音製作如《冰原歷險記》、《小小兵》、《馴龍高手》;本土高動畫電影製作,如《魔法阿媽》、《聖石傳說》等。
聲音演員郭霖目前是偉憶數位錄音業務經理、甜耳朵讀劇社創辦人、聲動創意Podcast製作聲音總監,認為無論是素人還是專業表演者,都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舞台。知名的配音角色包括妖怪手錶、音速小子、傳說對決等。主持podcast「詩人說夢」,曾為《82年生的金智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等有聲書配音。
郭霖曾在受訪時提到,相較於為國外動畫「二次配音」,錄製台灣原創作品反而可以有更多聲音表演的發揮空間。在有聲書的部分,又是怎樣的情況呢?當前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對聲音工作懷抱熱情和興趣,對於有志學習或投入配音專業的朋友,兩人有什麼建議?從事聲音工作有什麼必要條件?目前有哪些管道與學習機會?
兩位專業聲音工作者與我們分享配音的專業,以及對聲音產業的未來觀察。
了解更多➤➤從配音到聲音導演:孫若瑜×郭霖談聲音表演的藝術
▇科技篇:聲音內容的科技跨界,TTS的過去與未來
聲音經濟是時代趨勢,除了專業聲音演員錄製的有聲書,電腦科技也提供了快速簡便的文字轉聲音服務。語音合成(Text To Speech,TTS,文字轉語音)已有多年歷史,早期的盲人有聲書就有利用語音合成來錄製的案例。與人工錄製的有聲內容相較,語音合成的優點和缺點為何?
目前有哪些TTS資源可以應用在有聲書市場?假若出版社想借助TTS來製作有聲書,要如何進行?
電腦合成的語音往往會出現不自然的停頓或怪怪的聲調,技術上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將文字轉換為語音後,要如何控制諸如聲音表情、音色腔調等問題?碰到文本出現多語混用,或者諧音梗、網路迷因語、顏文字等狀況,TTS會怎麼處理?合成語音如何掌握文義脈絡?
不少科技公司提供客製化的TTS服務,假設我們希望製作以某個作家的聲音讀自己作品的有聲書,該如何進行?除了科技公司之外,學術機構有沒有相關的TTS研究?最近出版市場出現了幾部以台語創作的作品,如果想將這些文本用台語讀出來,目前的技術可以流暢產生出台語唸白的有聲書了嗎?
中研院資訊所研究員王新民的專業領域包含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多媒體資訊檢索及機器學習等,透過專訪,為讀者逐一解析聲音科技的目前進展與未來應用。
了解更多➤➤聲音內容的科技跨界:中研院研究員王新民談自然語音與AI應用
▇法律篇:你不可不知的有聲作品相關著作權問題
出版公司與作者的合約如果只取得紙本或數位出版的權利,是否可以製作有聲書?洽談國外有聲書版權時,合約上要注意哪些眉角?圖書館購買實體有聲書,是否可以出借給需要的讀者?盲人圖書館是否可以不經作者授權,將他人的書籍作成有聲書?小說出租店購買實體有聲書後,可以在出租店出租嗎?付費購買了有聲書之後,可以在公共場所、廣播電台、或者podcast上播放嗎?錄Podcast時想介紹喜愛的書籍內容,怎樣才不會觸法?想與同好分享,自己朗讀書籍製成音檔,放在網路上供免費下載,會有法律問題嗎?
有聲內容的製作與傳播熱鬧張揚,但一不小心也許會侵犯作者或出版者的權利。本文羅列了不同面向的可能疑問,邀請北辰法律事務所所長、台灣知名著作權專業律師蕭雄淋,為大眾解析有聲內容的相關法律案例和精彩知識。
了解更多➤➤有聲書相關著作權問答:北辰創辦人蕭雄淋律師來解惑
▇市場篇:全球有聲書發展現況與經營數據
2019到2020年,北美與歐洲的有聲書都有20%以上的成長,據聞未來全球有聲書可望年年以27%的速率成長至2027年。急起直追的台灣和全球有聲市場的發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Kobo號稱是全球唯一不賣其他雜貨,「只專注在閱讀這件事情上」的書店。根據Kobo的資料,歐洲與北美的有聲書讀者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北美讀者女多男少,比例懸殊,歐洲則男女比例不相上下;年齡方面,北美55歲以上的讀者群占比將近7成,歐洲的重度使用者則落在25-54歲族群。台灣讀者的樣貌又跟其他地區有什麼不同呢?
曾任雜誌和圖書編輯、多媒體及數位書籍內容開發,從紙書到電書、從用看的到用聽的閱讀都曾參與其中的Rakuten Kobo Inc.內容部長胡惠君,與讀者分享樂天Kobo在經營全球有聲書平台之際,所觀察到的國際有聲書動態與趨勢,以及相關數據資訊。
了解更多➤➤全球有聲書發展現況與經營數據:訪Kobo內容部長胡惠君
▇文學篇:編輯與聲音演員的文本詮釋
Podcast普及帶動有聲書的聆聽需求,有人習慣利用通勤時間吸收新知,偏好簡短精練的有聲內容;有人則許願將經典作品製成有聲書,以便在開車、下廚、慢跑時聆聽。出版社如何照顧市場需求?
不管是童書、散文、奇幻偵探或自然科普,書有多少種,有聲書就有多少種。一本已在眾多讀者心中沉澱多年的經典文學,該如何以有聲的面貌展現?紙本書的編輯在將文本有聲化時,要顧慮哪些問題?有聲化書籍過程中,編輯對聲音/角色樣貌的想像如果與聲音演員或聲音導演有不同的詮釋時,該如何溝通,由誰主導?專業的聲音演員在錄製有聲書時,如何為每一本書規畫聲音的基本調性?
本文訪問長期經營翻譯文學線、2020年開展有聲書系列的麥田出版副總編巫維珍,以及專職聲音演員、聲音導演,參與過近三萬支商業配音作品的洪耀陽,分享從文字轉換為聲音的過程中,各種專業的詮釋與技藝。
了解更多➤➤文學如何有聲:麥田出版巫維珍 ft. 資深聲音演員洪耀陽
▇媒體篇:鏡好聽多樣化節目,用聽的一網打盡
2020年中國的有聲書數據中,不包含「得道」等知識學習app,光是有聲書、付費節目與課程,產值已達175.8億人民幣,相較2019年更成長了55%。有聲書的市場蓬勃發展,臺灣急起直追,擁有網媒/紙媒/出版社的鏡傳媒,也以「鏡好聽」加入有聲市場,以文學、新聞、幕後、評論等多樣豐富的頻道,架構出多元的聲音媒體平台。
Podcast、有聲書和有聲課程這三種服務的訴求和功能其實不盡相同,三項全包的鏡好聽如何規畫其中的市場區隔?除了現有的上百本有聲書之外,鏡好聽預計每月更新有聲書。其中由鏡好聽自製以及由出版社提供的有聲書比例是多少?假若擁有版權卻沒有足夠資源或經驗的出版社有意製作有聲書,鏡好聽會如何與他們合作?
鏡好聽期許成為專業的有聲書製作單位,去(2020)年5月開始招募人才,透過專業團隊為具有聲音基礎的主播進行不同方面的培訓。聲音主播培訓的重點是什麼?對聲音市場有興趣的朋友,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加入?
有聲內容主持人的風格及特質,是影響下載收聽率的重要關鍵。中國的熱門線上節目《羅輯思維》每年會提供會員《得到品控手冊》,傳授內容面的經營及技術攻略。除了專業培訓的聲音主播之外,鏡好聽如何遴選各個頻道的主持人選?有沒有既定的Podcaster養成教育規畫?好的podcaster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從媒體經營者的角度,鏡好聽如何維持或管控所有內容的品質?對於節目的立場和主張,有沒有任何規範限制?
聲音經濟雖然在全球市場備受矚目,但在臺灣還未形成穩定健全的商業模式,鏡好聽的營運及預期的獲利模式為何?Podcast節目依靠廠商贊助、有聲課程靠會員購買、有聲書依單本銷售,這些都是目前常見的獲利模式。鏡好聽較為特殊的設計是「收聽分潤」與「粉絲打賞」。內容擁有者(出版社/專家名人或機構單位)的分潤機制是什麼?粉絲如何打賞聲音主播?除了透過粉絲打賞,又如何透過收聽時數來分潤?在打賞和分潤之外,鏡好聽還會固定支付聲音主播薪資或工作費用嗎?
鏡文學聲音內容部總監徐淑卿,曾任《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大塊文化主編、方所書店文化處總監,派駐中國多年。專訪中,徐淑卿與讀者分享在眾聲喧嘩的市場裡,聲音媒體的營運與擘畫,談到了鏡好聽對於未來臺灣有聲市場的評估預測,以及這樣的觀察會如何反映在鏡好聽未來的營運及內容規畫。
了解更多➤➤用聽的一網打盡:鏡好聽總監徐淑卿談聲音全媒體平臺內容規劃與經營
▇平台篇:聲音媒介的亞洲市場現況與未來佈局:KKBOX+Firstory
Podcast在全球興起後,聲音以更多元的形式加入了搶占讀者時間的內容戰。立基臺灣、服務遍佈亞洲多國的內容串流平台KKBOX,在音樂之外也新增Podcast服務,2020年8月才進入Podcast市場,用戶聆聽Podcast的流量短期間已上漲了數百倍。
雖然有聲經濟當紅,但商業模式還未穩定,加上越來越多不同經營模式的平台加入競爭,KKBOX如何評估有聲內容的市場發展?未來將如何布局?同是聲音內容,但音樂和Podcast是本質差異很大的產品,KKBOX如何定位這兩種產品的內容屬性和聽眾群?它們的經營及獲利模式是什麼?
Podcast平台Firstory日前宣告與KKBOX結盟,兩者的合作將提供怎樣的聲音商機?結盟至今,合作上有什麼有趣的經驗或觀察?近日Clubhouse快速竄紅,包括特斯拉創辦人Elon Musk等矽谷知名人士,都使用並在上面創建即時聊天室,這波熱潮也快速延伸到台灣。如何看待Clubhouse興起的原因與特色?聲音社群媒體會有哪些不同的營運模式?
本文訪問了三位聲音產業中年輕但專業的工作者,包括曾任金曲獎、金音獎、廣播金鐘獎評審的柯亭竹,她是英國倫敦西敏寺大學音樂產業管理碩士,長期觀察華語音樂市場的音樂工作者,現任KKBOX內容創新研發處資深經理。
Firstory內容負責人洪群甯,曾任職媒體及社群分析,跨入聲音科技領域後,跟著夥伴一起用最猛的技術服務更多創作者。Firstory社群經理陳昱澄人稱「臉男」,迷戀聲音更喜歡聲音所承載的故事與觀點,主持專門討論Podcast產業的《聽音辨位》,目前在Firstory擔任社群經理。幾位年輕但專業的聲音產業工作者,分享了他們對於「聲音媒介」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市場與技術面的預測。●
了解更多➤➤聲音媒介的亞洲市場現況與未來佈局:KKBOX柯亭竹與Hostingstory陳昱澄、洪群甯分享
企劃:文化內容策進院、Openbook閱讀誌/責任編輯:周月英、吳致良、郭正寧、陳愷昀/視覺構成:大象設計、林鈺馨
【聲音內容.延伸報導】
Tags:
報導專題「聲音跨界沙龍」邀請在聲音產業第一線耕耘的不同領域專業人士,進行最前端的分享
從2020年Podcast節目爆增形成「臺灣有聲元年」,到2021年初Clubhouse引發新型態資訊交流熱潮,產業界紛紛投入製播有聲內容、建置課程及平台,使用者也熱烈討論分享聲音內容。
文化內容策進院於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原訂推出「聲音跨界沙龍」,後因實體展會取消,改為採訪報導。專題聚焦世界到臺灣的有聲市場現況,邀請在聲音產業第一線耕耘的不同領域專業人士,進行最前端的分享。
系列專題不僅探討聲音經濟的國際趨勢與在地發展,更關注內容產製、聲音表演、版權專業、AI語音及平台經營的相關技術與議題。透過不同專業的相互撞擊,探索文本演繹的各種可能,認識聲音傳遞的豐富樣貌,以此助攻「文化內容」達產業化、國際化、整合化的目標。
▇有聲書篇:從影視表演到聲音表演:連俞涵+遍路
2020迎來有聲元年,女演員連俞涵在遍路文化的邀請下,為《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的新書《薩哈公寓》錄製有聲書。
「如果朗讀的是繪本,也許可以增加更多的色彩,吸引小朋友的專注;可是思考到《薩哈公寓》是成人的長篇小說,光是閱讀時就已經有許多想法,比較殘忍的段落也會感到不舒服,所以我選擇帶有一點距離的朗讀方法……
在戲劇表現上,有時把情緒推到全滿,觀眾不一定會感受到。例如飾演自我崩潰的角色,若真的陷入、沒有控制力,觀眾很可能反而會無法進入情緒──他們沒有空間可以進來。」連俞涵說。
是演員也是作家,著有《女演員》、《山羌圖書館》、《一邊夢遊,一邊鎌倉》,有大量閱讀習慣的連俞涵,從「聽故事的人」變成「說故事的人」,她怎麼看待有聲內容?身為專業表演者,如何處理影視和聲音表演的差異?銀幕與舞台上的表演,和聲音演出之間有哪些不同?在錄製有聲書時,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可以與讀者分享?連俞涵喜歡什麼樣的有聲節目?有哪些愛書清單,會希望能投入數十小時去閱讀或朗讀?
遍路文化製作了眾多精彩有聲書,是國內出版業的先行者。面對不同屬性的作品,遍路是如何選擇適合的「朗讀者」?遍路現有的有聲作品中,朗讀者包括專業的聲音演員,也包括素人等級的文字作者或出版人。有聲書朗讀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有聲內容的編輯、行銷和朗讀者,如何分工及合作?
遍路文化執行長吳巧亮擔任過各種形式的文字編輯,當過網紅經紀人,短暫任職過IP影視產業。她曾在受訪時提到,「有聲書編輯」對一本書的聲音/角色的想像以及詮釋的方式,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引領團隊打造一部有聲內容。製作過程中,或許聲音演員/導演對文本會有不同的詮釋,這類意見上的衝突應該如何溝通?在訪談中,兩人都針對她們的專業提出分享。
了解更多➤➤從影視表演到聲音表演:女演員連俞涵×遍路文化吳巧亮談有聲書
▇配音篇:從聲音演員到聲音導演的有聲表演藝術
提起聲音工作,一般常聯想到聲優/配音員,也許有人聽過聲音演員/領班/聲音導演。聲音工作有哪些環節,各自負責的職務又有什麼不同?有聲書在製作技術和表演上,與其他文化作品(如影劇、動畫、遊戲等)的聲音工作有怎樣的差異?理想的有聲書作品有哪些必備要素?
日本有不少聲音演員/聲優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甚至成為學習與崇拜的偶像。形成這項文化的基礎是什麼?是不是需要備具一定的產業規模或特質,才能讓聲音工作者從幕後人員的身分,晉身為普受關注肯定、擁有主體性的專業者?台灣當前聲音工作的環境如何?
本文訪問兩位配音界的專業配音員。偉憶數位錄音副總經理孫若瑜是資深聲音演員及聲音導演,擁有逾40年配音經歷,從電影盤帶時期便活躍至今,是國內外許多聲音表演界老師的老師。她是配音工會創始者之一,投入聲音產業數十餘載,培育英才不遺餘力。早期曾為動畫叮噹貓,和浴火鳳凰中幻獸嘟嘟「嗶波」叫聲配音而廣為人知。創立的數位科技公司專經營高品質聲音後期製作,好萊塢外語動畫片中文配音製作如《冰原歷險記》、《小小兵》、《馴龍高手》;本土高動畫電影製作,如《魔法阿媽》、《聖石傳說》等。
聲音演員郭霖目前是偉憶數位錄音業務經理、甜耳朵讀劇社創辦人、聲動創意Podcast製作聲音總監,認為無論是素人還是專業表演者,都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舞台。知名的配音角色包括妖怪手錶、音速小子、傳說對決等。主持podcast「詩人說夢」,曾為《82年生的金智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等有聲書配音。
郭霖曾在受訪時提到,相較於為國外動畫「二次配音」,錄製台灣原創作品反而可以有更多聲音表演的發揮空間。在有聲書的部分,又是怎樣的情況呢?當前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對聲音工作懷抱熱情和興趣,對於有志學習或投入配音專業的朋友,兩人有什麼建議?從事聲音工作有什麼必要條件?目前有哪些管道與學習機會?
兩位專業聲音工作者與我們分享配音的專業,以及對聲音產業的未來觀察。
了解更多➤➤從配音到聲音導演:孫若瑜×郭霖談聲音表演的藝術
▇科技篇:聲音內容的科技跨界,TTS的過去與未來
聲音經濟是時代趨勢,除了專業聲音演員錄製的有聲書,電腦科技也提供了快速簡便的文字轉聲音服務。語音合成(Text To Speech,TTS,文字轉語音)已有多年歷史,早期的盲人有聲書就有利用語音合成來錄製的案例。與人工錄製的有聲內容相較,語音合成的優點和缺點為何?
目前有哪些TTS資源可以應用在有聲書市場?假若出版社想借助TTS來製作有聲書,要如何進行?
電腦合成的語音往往會出現不自然的停頓或怪怪的聲調,技術上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將文字轉換為語音後,要如何控制諸如聲音表情、音色腔調等問題?碰到文本出現多語混用,或者諧音梗、網路迷因語、顏文字等狀況,TTS會怎麼處理?合成語音如何掌握文義脈絡?
不少科技公司提供客製化的TTS服務,假設我們希望製作以某個作家的聲音讀自己作品的有聲書,該如何進行?除了科技公司之外,學術機構有沒有相關的TTS研究?最近出版市場出現了幾部以台語創作的作品,如果想將這些文本用台語讀出來,目前的技術可以流暢產生出台語唸白的有聲書了嗎?
中研院資訊所研究員王新民的專業領域包含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多媒體資訊檢索及機器學習等,透過專訪,為讀者逐一解析聲音科技的目前進展與未來應用。
了解更多➤➤聲音內容的科技跨界:中研院研究員王新民談自然語音與AI應用
▇法律篇:你不可不知的有聲作品相關著作權問題
出版公司與作者的合約如果只取得紙本或數位出版的權利,是否可以製作有聲書?洽談國外有聲書版權時,合約上要注意哪些眉角?圖書館購買實體有聲書,是否可以出借給需要的讀者?盲人圖書館是否可以不經作者授權,將他人的書籍作成有聲書?小說出租店購買實體有聲書後,可以在出租店出租嗎?付費購買了有聲書之後,可以在公共場所、廣播電台、或者podcast上播放嗎?錄Podcast時想介紹喜愛的書籍內容,怎樣才不會觸法?想與同好分享,自己朗讀書籍製成音檔,放在網路上供免費下載,會有法律問題嗎?
有聲內容的製作與傳播熱鬧張揚,但一不小心也許會侵犯作者或出版者的權利。本文羅列了不同面向的可能疑問,邀請北辰法律事務所所長、台灣知名著作權專業律師蕭雄淋,為大眾解析有聲內容的相關法律案例和精彩知識。
了解更多➤➤有聲書相關著作權問答:北辰創辦人蕭雄淋律師來解惑
▇市場篇:全球有聲書發展現況與經營數據
2019到2020年,北美與歐洲的有聲書都有20%以上的成長,據聞未來全球有聲書可望年年以27%的速率成長至2027年。急起直追的台灣和全球有聲市場的發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Kobo號稱是全球唯一不賣其他雜貨,「只專注在閱讀這件事情上」的書店。根據Kobo的資料,歐洲與北美的有聲書讀者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北美讀者女多男少,比例懸殊,歐洲則男女比例不相上下;年齡方面,北美55歲以上的讀者群占比將近7成,歐洲的重度使用者則落在25-54歲族群。台灣讀者的樣貌又跟其他地區有什麼不同呢?
曾任雜誌和圖書編輯、多媒體及數位書籍內容開發,從紙書到電書、從用看的到用聽的閱讀都曾參與其中的Rakuten Kobo Inc.內容部長胡惠君,與讀者分享樂天Kobo在經營全球有聲書平台之際,所觀察到的國際有聲書動態與趨勢,以及相關數據資訊。
了解更多➤➤全球有聲書發展現況與經營數據:訪Kobo內容部長胡惠君
▇文學篇:編輯與聲音演員的文本詮釋
Podcast普及帶動有聲書的聆聽需求,有人習慣利用通勤時間吸收新知,偏好簡短精練的有聲內容;有人則許願將經典作品製成有聲書,以便在開車、下廚、慢跑時聆聽。出版社如何照顧市場需求?
不管是童書、散文、奇幻偵探或自然科普,書有多少種,有聲書就有多少種。一本已在眾多讀者心中沉澱多年的經典文學,該如何以有聲的面貌展現?紙本書的編輯在將文本有聲化時,要顧慮哪些問題?有聲化書籍過程中,編輯對聲音/角色樣貌的想像如果與聲音演員或聲音導演有不同的詮釋時,該如何溝通,由誰主導?專業的聲音演員在錄製有聲書時,如何為每一本書規畫聲音的基本調性?
本文訪問長期經營翻譯文學線、2020年開展有聲書系列的麥田出版副總編巫維珍,以及專職聲音演員、聲音導演,參與過近三萬支商業配音作品的洪耀陽,分享從文字轉換為聲音的過程中,各種專業的詮釋與技藝。
了解更多➤➤文學如何有聲:麥田出版巫維珍 ft. 資深聲音演員洪耀陽
▇媒體篇:鏡好聽多樣化節目,用聽的一網打盡
2020年中國的有聲書數據中,不包含「得道」等知識學習app,光是有聲書、付費節目與課程,產值已達175.8億人民幣,相較2019年更成長了55%。有聲書的市場蓬勃發展,臺灣急起直追,擁有網媒/紙媒/出版社的鏡傳媒,也以「鏡好聽」加入有聲市場,以文學、新聞、幕後、評論等多樣豐富的頻道,架構出多元的聲音媒體平台。
Podcast、有聲書和有聲課程這三種服務的訴求和功能其實不盡相同,三項全包的鏡好聽如何規畫其中的市場區隔?除了現有的上百本有聲書之外,鏡好聽預計每月更新有聲書。其中由鏡好聽自製以及由出版社提供的有聲書比例是多少?假若擁有版權卻沒有足夠資源或經驗的出版社有意製作有聲書,鏡好聽會如何與他們合作?
鏡好聽期許成為專業的有聲書製作單位,去(2020)年5月開始招募人才,透過專業團隊為具有聲音基礎的主播進行不同方面的培訓。聲音主播培訓的重點是什麼?對聲音市場有興趣的朋友,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加入?
有聲內容主持人的風格及特質,是影響下載收聽率的重要關鍵。中國的熱門線上節目《羅輯思維》每年會提供會員《得到品控手冊》,傳授內容面的經營及技術攻略。除了專業培訓的聲音主播之外,鏡好聽如何遴選各個頻道的主持人選?有沒有既定的Podcaster養成教育規畫?好的podcaster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從媒體經營者的角度,鏡好聽如何維持或管控所有內容的品質?對於節目的立場和主張,有沒有任何規範限制?
聲音經濟雖然在全球市場備受矚目,但在臺灣還未形成穩定健全的商業模式,鏡好聽的營運及預期的獲利模式為何?Podcast節目依靠廠商贊助、有聲課程靠會員購買、有聲書依單本銷售,這些都是目前常見的獲利模式。鏡好聽較為特殊的設計是「收聽分潤」與「粉絲打賞」。內容擁有者(出版社/專家名人或機構單位)的分潤機制是什麼?粉絲如何打賞聲音主播?除了透過粉絲打賞,又如何透過收聽時數來分潤?在打賞和分潤之外,鏡好聽還會固定支付聲音主播薪資或工作費用嗎?
鏡文學聲音內容部總監徐淑卿,曾任《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大塊文化主編、方所書店文化處總監,派駐中國多年。專訪中,徐淑卿與讀者分享在眾聲喧嘩的市場裡,聲音媒體的營運與擘畫,談到了鏡好聽對於未來臺灣有聲市場的評估預測,以及這樣的觀察會如何反映在鏡好聽未來的營運及內容規畫。
了解更多➤➤用聽的一網打盡:鏡好聽總監徐淑卿談聲音全媒體平臺內容規劃與經營
▇平台篇:聲音媒介的亞洲市場現況與未來佈局:KKBOX+Firstory
Podcast在全球興起後,聲音以更多元的形式加入了搶占讀者時間的內容戰。立基臺灣、服務遍佈亞洲多國的內容串流平台KKBOX,在音樂之外也新增Podcast服務,2020年8月才進入Podcast市場,用戶聆聽Podcast的流量短期間已上漲了數百倍。
雖然有聲經濟當紅,但商業模式還未穩定,加上越來越多不同經營模式的平台加入競爭,KKBOX如何評估有聲內容的市場發展?未來將如何布局?同是聲音內容,但音樂和Podcast是本質差異很大的產品,KKBOX如何定位這兩種產品的內容屬性和聽眾群?它們的經營及獲利模式是什麼?
Podcast平台Firstory日前宣告與KKBOX結盟,兩者的合作將提供怎樣的聲音商機?結盟至今,合作上有什麼有趣的經驗或觀察?近日Clubhouse快速竄紅,包括特斯拉創辦人Elon Musk等矽谷知名人士,都使用並在上面創建即時聊天室,這波熱潮也快速延伸到台灣。如何看待Clubhouse興起的原因與特色?聲音社群媒體會有哪些不同的營運模式?
本文訪問了三位聲音產業中年輕但專業的工作者,包括曾任金曲獎、金音獎、廣播金鐘獎評審的柯亭竹,她是英國倫敦西敏寺大學音樂產業管理碩士,長期觀察華語音樂市場的音樂工作者,現任KKBOX內容創新研發處資深經理。
Firstory內容負責人洪群甯,曾任職媒體及社群分析,跨入聲音科技領域後,跟著夥伴一起用最猛的技術服務更多創作者。Firstory社群經理陳昱澄人稱「臉男」,迷戀聲音更喜歡聲音所承載的故事與觀點,主持專門討論Podcast產業的《聽音辨位》,目前在Firstory擔任社群經理。幾位年輕但專業的聲音產業工作者,分享了他們對於「聲音媒介」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市場與技術面的預測。●
了解更多➤➤聲音媒介的亞洲市場現況與未來佈局:KKBOX柯亭竹與Hostingstory陳昱澄、洪群甯分享
企劃:文化內容策進院、Openbook閱讀誌/責任編輯:周月英、吳致良、郭正寧、陳愷昀/視覺構成:大象設計、林鈺馨
【聲音內容.延伸報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聲音跨界沙龍
閱讀通信 vol.303》在這間酒吧看書,不會有人覺得你很奇怪
延伸閱讀
對談》是孩子的生活辭典,也是大人的生活哲學:林瑋x洪耀陽談《小太陽》有聲書
去年麥田出版決定將兒童文學經典《小太陽》化為有聲書,在尋找配音員人選時傷透腦筋,於是邀請《國語日報》主編林瑋一起參與討論。身為林良小女兒、《小太陽》書中關鍵「角色」... 閱讀更多
年度論壇3》找朗讀者真難,我只想到梁朝偉:有聲書製作與Podcast數據大公開
閱讀更多
出版轉影視III.製作》創造台灣內容產業的話語權,出版和影視是重要戰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