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現場》科技是他們的災難,直到我們停止置身事外:《新疆再教育營》作者講座
當年,網際網路和中國的便宜華為手機進入新疆,很多人以為這是新疆人生活改善的明證。殊不知,「過了一段時間,這成為一個陷阱」。手機上種種生活的紀錄,都成為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當地少數族裔人口被定罪的「... 閱讀更多
報導》花蓮獨立書店緩緩書屋,期望續約且不再獨力承擔,與政府和台鐵一起活化老屋
花蓮獨立書店「Pasela’an緩緩書屋」自2019年開始,承租光復車站旁的日治時期台鐵老宿舍,歷經疫情的衝擊,持續深耕地方文史田調工作,舉辦多場講座、工作坊,匯聚並串聯移居返鄉的民眾,...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240》詩是不是營養密度最高的文體?
通通編有一個很怪的朋友,他以前如果跟剛認識的人聊到自己1997年出生,總是會補一句:「我是香港回歸之子。」但他明明就是台灣人ㅍ_ㅍ(他其實想要1999年出生,「這樣我就是世紀末之子。」)... 閱讀更多
英美書房》進入電玩《書行者:盜賊傳奇》扮演文豪竊賊奪回失去的寫作能力,及其他藝文短訊
【產業消息】 ■敘事型冒險電玩《書行者:盜賊傳奇》(The Bookwalker: Thief of Tales,暫譯)全球跨平台震撼登場!這款遊戲同時支援簡中、英文、日文、韓文、西文、... 閱讀更多
文訊40》10位跨世代作家眼中的《文訊》是_____👀
文訊雜誌社創辦於1983年,今年恰逢40周年,期待「40」是一個成熟的回望,保持初心,也不畏懼地面向未來。2023年初臺北國際書展,10位作家應邀各自以一個形容詞說出他們心中的《文訊》,... 閱讀更多
文訊40》適時淬鍊的風華:《文訊》雜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老字號文學雜誌《文訊》,今夏即將歡度40周年慶。 1982年,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為了蒐集整理文學史料,成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次(1983)年《文訊》雜誌正式創刊,以「... 閱讀更多
文訊40》時代的眼界:鴻鴻主編四十年書評精選《時代之書》
➤以文化輿論的方式,激勵作者,引導讀者 《文訊》創刊於1983年,成為迄今唯一一本長期關注出版與文壇的刊物,也提供版面和無數心力,挖掘資深文人的記憶、紀錄各個資深出版社的篳路藍縷,... 閱讀更多
現場》當「圖書折扣秩序制」遇上《公平交易法》:法律白話文運動徐書磊講座側記
➤關於「圖書折扣秩序制」,我們在討論什麼? 在進入「圖書折扣秩序制」的討論前,徐書磊首先對圖書市場雪崩式下滑的現象,提出三種面向的思考角度——法律問題、經濟問題與社會問題。針對此現象,... 閱讀更多
東亞書房》美味、雜揉戰爭餘留的苦澀:楊双子《臺灣漫遊錄》日文版獲佳評
【業界新聞】 ■台籍作家楊双子的小說《臺灣漫遊錄》,由三浦裕子翻譯為日文版(直譯《台灣漫遊鐵道的兩人》),於今年春季在日本實體及網路書店販售。本書是楊双子在日本文壇發行的首部作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