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OB短評》#429 滿懷同理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比遠方更遠 走入個人與國族,凝視政治下的創傷與差異,一場起於變革年代的人性之旅 Far and Away: How Travel Can Change the World 安德魯.所羅門... 閱讀更多
書評》卸除神祕性,從審美與趣味知識掌握解讀塔羅的鑰匙:讀《塔羅博物館》
當代是透明、公開的時代,網路科技與社交媒體的發達,讓人們難像過往一樣保持相對的神祕性。對我來說,閱讀《塔羅博物館》的經驗印證了這個概念。 作者拉媞西亞.巴比耶(Laetitia Barbier... 閱讀更多
書評》盜木的兩難:《盜木賊》VS《報導者事件簿:神木下的罪行》
近現代的森林保護熱潮始終未減,從早期的美國國家公園運動,保留無人荒野的主張,近期蘇珊.希瑪爾膾炙人口的科普傳記《尋找母樹》,講述樹木透過菌根溝通,形成廣袤地表的樹聯網,影響更多藝術家、作家、... 閱讀更多
書評》當我們眼裡不再有巨人:談吳明益《海風酒店》中的「環境」
《海風酒店》是吳明益的最新小說,場景設在花蓮秀林鄉和平村,是個以太魯閣族為主的聚落。吳明益將部落名稱改為海豐,但還是延續其太魯閣語knibu(Knlibu)。在google map上查詢和平村,... 閱讀更多
書評》想離開洞穴,你要先走進來:讀《獸靈之詩:保留地的祭歌》
*本篇書評涉及情節劇透,請斟酌閱讀 太初有獸,獸銘肉身。邱常婷在《獸靈之詩:保留地的祭歌》〈歷史〉序章中,揉雜史實文獻與虛構細節,擬造了一則則變異的歷史敘事,... 閱讀更多
話題》少女暴行之死的根源,乃名為「母性」的重重業障:讀《八月之母》
「我也要勉強自己照顧母親,就像母親勉強自己把我養大那樣嗎?」美佐子這種想法就顯示出,母女關係的困難,有一部分是來自環境,亦即社會或一般大眾強加在她身上的。 ──齋藤環《弒母情結:... 閱讀更多
話題》60年前甘迺迪留給臺灣讀者的話:談《甘迺迪:美國願景》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醜惡的時代,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於《雙城記》中如是說。甘迺迪所處的1960年代,對美國來說正是一個既美好又醜惡的時代。在此不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