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Openbook 美好生活書》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
▇評審推薦語
⊙羅百合(研香師)
老雜時代團隊,太太負責文字,先生負責攝影,兩人帶著孩子,走南闖北探索台灣現存的雜貨店。
雜貨店探索起來有什麼樂趣?不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現沖隨身帶著走的咖啡、沒有點數可收集、沒有空調沒有現擠霜淇淋,慢慢地一間一間暗去,越是商業發展良好的地段,越難再看到雜貨店的蹤跡。
可《老雜時代》卻做出了雜貨店的況味。以地區為編排經緯,開在原住民地區的雜貨店,可能因為西拉雅的特有祭祀,而多了幫包檳榔以利祭儀的服務;在客家地區的雜貨店店主,則有能耐以麴鹽糖自調快失傳的獨門醃醬。
在老雜團隊近似質化研究的訪談之中,除了地區風土物產之外,還拆解了各店主的家族史。怎麼流轉來到此地,怎麼一磚一瓦建起這麼一家店,又是怎麼安身立命,加上與鄰居街坊、血親朋友往來的人情義理。是地方誌、是歷史見聞、是庶民政治論,也是人物家族史。
書中選用的照片,是剛剛好的調味。那些老式商用陳列傢俱,怎麼看怎麼有味道,一落落紮實的架子,鑲著玻璃面,反射著的是毫無造作、笑容靦腆的臉孔。
各單元之中還插入了招牌、商品的考究圖文。比如菸酒的品牌起落,比如煉乳奶粉肥皂的營銷發展,台灣一開始熱賣的品牌是什麼,政經背景又是怎麼樣,搭配原始商品圖樣,讀起來有血有肉。
歲月如海浪,淘洗過的故事如璨星寶石,就藏在這些庶民生活裡。來《老雜時代》翻找誰的愛情故事,翻找誰的波瀾壯志,翻找誰的惆悵遺憾,翻找誰的恬淡平靜。在別人的故事之中,我們能感受到一點溫度,看到一點微光,是走過的歷史,是人性的火花,笑著自己的傻勁,哭著自己的感慨,數著自己的真心誠意,也就是生活,不枉生與活。●
➤延伸閱讀:文字媽媽,攝影爸爸,有時還有Uni的笑聲——《老雜時代》就是這樣煉成的

獲獎作家:林欣誼、曾國祥,與其子Uni。(攝影:王志元)
![]()
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
【2017Openbook好書獎】 |
來看看讀者版本的年度好書!
主辦: |
![]() |
|
贊助: |
![]() |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 |
![]() |
2017Openbook 美好生活書》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偏鄉醫師余尚儒的翻轉病房提案
▇評審推薦語
⊙許琳英(翻譯工作者)
近幾年,超高齡及少子化社會來臨、獨居老人漸增及失智人口攀升、政府的長照政策、人要如何善終、醫病關係惡化、偏鄉醫療資源匱乏、健保資源浪費以及如何永續等等,一直是國人關心的熱門議題。因此,當我們看到余尚儒醫師提出「在宅醫療:從Cure到Care」的方案,正是上述諸多問題的一劑解藥時,豈不驚喜?
本書是余醫師在嘉義和台東的親身踐行,加上到日本取經的結晶(書中並用日本「在宅醫療」的用語和台灣健保制度採用的「居家醫療」名稱)。他取法日本的他山之石,勾繪出「在宅醫療」的理想藍圖,並且根據自己的行醫經驗,針砭台灣健保制度在這塊領域的缺失與局限。
「在宅醫療」簡單來說就是「支援在家生活」的醫療,強調「尊重患者的差異性和個體性」,終極目標是「讓高齡者可以在家善終,也節省不必要的醫療支出」。而此一政策要能成功,更得配合民眾觀念的翻轉,願意接受從「治癒導向」轉移到「陪伴導向」的哲學,這也是推廣此書給社會大眾的意義。
這本書的最終呈現,在書寫、編輯和美術設計等方面,都還有不少改善的空間。然而我們敬重余醫師身為行動者的熱情和美好願望,同時他所帶來的訊息也值得社會大眾好好聆聽,因此推薦此書,希望有助於台灣「居家醫療」政策的推動和完善。●
➤延伸閱讀:居家醫療醫師:死亡不是儀器上的一條線,而是生活裡的一幅畫
獲獎作家:余尚儒。(攝影:王志元)
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偏鄉醫師余尚儒的翻轉病房提案
余尚儒著,天下文化,350元。【內容簡介➤】
【2017Openbook好書獎】
➤專題目錄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年度好書.翻譯書
➤美好生活書
➤最佳童書與青少年圖書
➤抽獎活動辦法
➤9場巡迴講座
來看看讀者版本的年度好書!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閱讀通信 vol.190》動起來!讓我們不畏他人眼光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