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 評審報告
決選當天,秋高氣爽,評審們陸續入座,客客氣氣打了招呼,聊上幾句,又各自埋首於手機或密密麻麻的筆記。空氣中滲透著微微的緊張,頗有些風雨前的寧靜。
不久,挾帶著一疊資料的主席手刀衝刺而來,每人一份。其中一張評審介紹,職稱欄裡幾乎人人都是「文字工作者」,歲月靜好得怵目驚心。在主席的介紹和大家的交叉質詢下,評審們的真面目一一現形,有作家、工作室負責人、翻譯家、評論家、外文圖書採購、選書師、研香師、策展人、占星師、回溯催眠師,還有主婦。世界又有點正常了。
親切過後,廝殺開始。桌上一字擺開的幾十本書,是今年的「美好生活書」佳作,books for a better life,這個for字有玄機。每一本都是作者和出版社對未來的期許,儘管有些作品看起來不那麼「幸福」,卻意在直視人類的陰影——躍入越深,越能欣賞生命的巧然。
這些書也鮮明折射出大家關心的幾個議題,有種微妙的預知性,讓人想到軟著陸時瞬間膨脹的安全氣墊。再怎麼硬的書,也還是軟的。
▇女人一定強
李欣倫的《以我為器》引爆第一波大規模攻防戰。正方意見認為這部散文誠實而療癒,作者以個人的經驗,寫出現代女性在工作和家庭間的分身乏術,身而為母是沒有終點的追尋;反方則認為,就美好生活而言,它還是比較屬於個人體會,而書中對母職的反省和陰暗面的處理,似乎也還可以走得更遠……這樣的辨證幾乎延續了一下午,最終還是沒能得到足夠的支持。
《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是另一本成為母親的作品,諶淑婷提出女性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大家都贊成;在家生產也是好建議,不過書中對醫療體制的砲火批判卻沒有說服評審。根據在場媽媽們的經驗,醫院產房並不都是那麼屠宰可怖,對一般人而言,策畫一次在家生產也可能是額外的負擔,不如靜觀其變。
于曉丹的內衣流行文化史《內衣.鏡子.女人心》,一開始獲得一位男性評審的支持,但女性評審們卻覺得書中對馬甲的讚頌實在不健康,令人透不過氣來。No!所以說男女塑身,究竟是為悅己者容?還是為悅己而容?悅己而容又有多少成分是在悅他人的眼光?且讓我們繼續玩味下去。
這個區塊雖然沒有作品入選,不過隱約感覺得出來,女性甚至性別議題,已經從過去的爭平等,進入更細節、更私密的身體感受性。身體總是比大腦知道得更多,這應該是接下來的真理。
▉翻轉教養
近幾年吹起的翻轉教學風,顯然已從小眾變大勢。流風所及,各種非典教案和《一本搞懂XX學》之類的學普書,也出得絡繹不絕,一本接三本,看得人膽戰心驚,腦邊浮現一朵OS雲:殺樹是不道德的。
不過真正有見地的作品,還是一看就有經典相,譬如河合隼雄的系列6本套書:《閱讀孩子的書》、《孩子與惡》、《轉大人的辛苦》、《閱讀奇幻文學》、《青春的夢與遊戲》、《故事裡的不可思議》。前三本講轉大人的幽微,讓孩子去經驗一定的惡,其實有其必要;為人父母或師表也得有擔當,不能一味討好,必須提供孩子一面可以去衝撞的牆,有人肉盾牌的概念。後三本則以榮格觀點解讀經典童話,但作者並不拘泥於學派套路,反而大開大合點評分析,展現獨到的創意。半打書毫無懸念入選。
岡本茂樹的《教出殺人犯》和碓井真史的《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同樣來自日本,分別處理少輔院的吊詭和無差別殺人事件。兩者都反映出當前的教養困境,剖析也頗為不俗。不過兩書得出來的答案稍嫌扁平,而且言之鑿鑿,徒增已經很緊張的親子壓力,只得到零星支持。
鄭順聰的《台語好日子》,也許是近年來做得最有創意的台語教本,苦心經營各種日常語境,成績出色,書卻沒有做得很出色,無法彰顯出它應有的活潑,殊為可惜。楊宗翰的《沙發客來上課》國際有趣,既照顧到偏鄉學童,又翻轉了對「外國人」的成見,很值得推廣。不過就成書而言,這本書還是單薄了些,類似案例一再重複,翻到後來邊際效益遞減。
▉長照與善終
對一個越來越高齡化的社會來說,怎麼「好走」是絕對的顯學。迎接死亡的善終之書,向來不缺,各種宗教經典和靈性叢書已經提供了相當深入的演繹。長照需求來得快狠兇猛,教人措手不及,加上相關的無效延命醫療、DNR、安樂死等議題,隱然形成一塊出版重鎮。
安.紐曼的《理想的告別》講的雖然是美國經驗,卻以周延的探討、誠實的脆弱、恰到好處的知識植入,以及實事求是的書寫風格勝出,輕鬆溶解文化隔閡,大幅領先其他的同類書籍,是一本功課做足又流暢好看的感人之作。
現職醫師余尚儒的《在宅醫療》既熱血又有前瞻性,對現行醫療體制的批判,對患者和家族的體貼,對偏鄉弱勢的關懷,在在令人激賞。不過這本書的寫作稍顯乾澀,編排設計有點陽春,後半段一面倒地引介日本經驗也讓人心生疑慮,擠進好書獎其實勉強,但評審團實在無法忽視如此迫切的提案和誠心。
陳曉蕾的《香港好走 有選擇?》是另一本真材實料的報導傑作,細密檢討香港的醫療現狀,資訊實用,溫柔動人,但對當今台灣的意義可能不是那麼大,限於名額有限,只好辜負。釋嘉德、釋宗純等合著的《生死奧祕》,雖從宗教出發,卻寫出了超越宗教的慈悲廣大,頗為難得,然而得票也不多,或許評審們還是心有顧忌。
▉弱勢與邊緣
弱勢者與邊緣人,向來是創作的好題材,不過也容易寫得文過其實,滿紙偷窺,都是投射。正因如此,林立青的《做工的人》就顯得格外橫空出世,工頭寫工人,有懂又有愛。當然也有人質疑作者的代言資格,甚至於這樣寫法的廉價正當性,這些批評雖然不是無的放矢,但終究還是不該抹煞這本書的寫作成就和獨特性。
艾咪.利普羅特的《逃離之地》講作者自身戒除酒癮的心路歷程,既是典型的書寫治療,又是非典的風土療癒——從倫敦回到蘇格蘭的小島,讓海風和浪濤滌淨身心。看這本書,最好來杯艾雷島的威士忌。成癮戒癮又可以視為文學的隱喻,一切執著,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終極的解脫。
以上兩部作品都是在第二輪投票就篤定入選美好生活書,獲得多數評審讚許的祝福。
亞歷山大.馬斯特的《倒帶人生》古怪稀奇,筆調幽默,技巧很出彩,不過也有意見認為讀起來並不流暢。這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以偉人的規格來寫遊民,氣度不凡。然而它依然沒有獲得太多的青睞,也許是英國街頭終究有點隔,評審團更期待由國人寫出一部這樣的本土遊民傳。
由各界專家集體完成的《致命粉塵》,深入調查石綿所造成的環境危機,提醒民眾注意這種無所不在的粉塵,以及職業傷害認證上的困難。公益性強,成果也不俗,深值嘉許。可惜體質上還是論文報告,沒有轉化成更吸引讀者的文本,連帶也削弱了訊息的影響力。不少真材實料的好書都有這樣的問題,出版社和編輯其實是可以介入施力的。
胡頎執筆的《餐桌上的家鄉》,整理南洋姐妹的私房料理,金光閃閃,香氣四溢,有過節的喜悅。要是能從杯盤中提調出更多文化與人情,那就更美味了。對外來移民或移工的關照,其實已經進入了另一個階段,需要更體貼的了解,更細緻的挖掘。南洋之大,總不好一直停留在思鄉之情和異國情懷上吧?
▉生活與記憶
吉井忍以中文寫成的《東京本屋紀事》一孵六年,明查暗訪,情報滿載,試圖找出實體書店還有什麼可能性。書中訪談的幾位書店人,出乎意料不怎麼抱怨紙媒寒冬,反而更多都在談如何設計人與書的相遇,有熱情又有點子,令人腎上腺素跟著飆升,也想衝去書店掃貨。對苦哈哈的國內業者來說,這本書是一帖幸福洋溢的興奮劑,封面也長得像蠻牛。
林欣誼文字、曾國祥攝影的《老雜時代》,環島捕捉最後一批柑仔店的身影,溫潤有情,記錄了一整個時代的街頭巷尾之靈魂所繫。四平八穩的表現或許少了點驚喜,卻提供了恍若隔世的考古樂趣,是一本好厝邊的見證之作。《東京本屋紀事》前瞻而《老雜時代》懷舊,雙雙進入美好生活書,共成正覺。
莫瑞.薛佛的《聽見聲音的地景》是一冊小而美的聆聽練習,捕捉聲景,活化耳膜的敏感度,功不可沒。不過也就因為小而美,氣質上更適合當個散仙,也就不必在意品位了。土橋正的《文具的品格》屬於尤物型錄,裡面的文具真是恨死人,萬惡淵藪在這裡,玩物喪志就是它!評審們看了喜歡,只是始終不大情願表態支持,投它會有小資罪惡感。
艾堤安.達文多的漫畫《無知者》,玩了一個你儂我儂的遊戲。以一年為期,讓一位謝頂漫畫家(就是他自己)和一位肚腩釀酒師(就是他朋友)互相交流彼此專業,進入彼此的生活圈,看會迸出什麼火花,結果當然皆大歡喜,有得喝又有得看。這本最終未能入選,卻也是年度好書等級,風和日麗的生活氣息,尤其值得本土漫畫借鏡。
梅.薩藤的《獨居日記》文學性強,款款傾吐創作的糾結,夾帶幽微的百合情誼(她也真是愛花成痴),自有其頷首低眉的韻緻。不過這本書已經經典了半個世紀,也不需要再錦上添花,姑且放回書架,靜待有緣的知己。
▇眾生一體的生態寫作
生態寫作可能是今年表現最出色的出版類別,一些沒有進入決選的作品也都在水準之上,從動物權到為樹請命,皆有亮麗之作。眾生一體的認知越來越強烈,敬畏自然,體恤蓋婭,無論如何都教人心生歡喜。
黃宗潔的《牠鄉何處?》第一輪投票就入選美好生活書,而且是唯一一本,評審團對它的肯定自不待言。這本幾乎是台灣動物權的集大成之作,方方面面,細膩持平,真要挑毛病的話,大概就是那些文學選段實在不必要,徒增異物感,看著像自己的贅肉,趕快翻過去。其實作者自身的見識、知識和文氣都擔當得起這本重量級作品,反而讓人看不夠呢。
大衛.喬治.哈思克的《樹之歌》也是一開始就獲得極高支持率。本書以地表上的12棵樹來觀察人與自然的關係,成書概念已經出奇。加上作者的詩性語言,不去苛責人類造成的破壞,而把文明重新放回自然中,請讀者自行感受萬物的連結,真是溫柔敦厚得令人感激。閱讀也可以是深度的靜心,在今年的所有入圍書單中,真正無懈可擊的是這一冊。無條件的夢幻逸品。
陳世一的《鷹飛基隆》文字稍弱,卻以傑出的整體表現擠進年度美好生活書之列。內容、攝影、插圖、設計皆有可觀,翻起來有御風而行的舒暢感,編輯做了很好的統籌。《種樹的詩人》以吳晟的詩和園林為底本,鄒欣寧採寫而成,教人種樹,為本地樹種請命,立意甚佳。比較可惜的是護樹訊息過於單向度,又有強敵《樹之歌》卓然聳立於前,只好私心推薦。
綜觀這次評選,可喜的是,本土的生活書寫日趨成熟,動能充沛,取材寬廣,已經出現一些足以和國外秀異之作分庭抗禮的作品。可憂的是,編輯力依然普遍不彰,不少書馬虎上陣,令人扼腕,糟蹋了議題,也辜負了作者的熱情。
力量是用來承擔的,不承擔就不會有力,謹此期待更敬惜字紙的美好出版。●
2017Openbook 美好生活書 得獎書單如下:
- 余尚儒《在宅醫療》(天下文化)
- 文:林欣誼,攝影:曾國祥《老雜時代》(遠流出版)
- 黃宗潔《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新學林)
-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共6冊)(心靈工坊)
- 吉井忍《東京本屋紀事》(聯經出版)
- 艾咪.利普羅特《逃離之地:我在奧克尼群島的戒癮日記》(木馬文化)
- 林立青《做工的人》(寶瓶)
- 安.紐曼《理想的告別:找尋我們的臨終之路》(左岸文化)
- 大衛.喬治.哈思克《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商周出版)
- 陳世一,繪者:劉素臻《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祕境》(新自然主義)
2017 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 評選委員
- 許琳英(翻譯工作者)
- 郭光宇(心靈諮商師)
- 劉佳奇(書店外文圖書採購)
- 劉叔慧(作家)
- 羅百合(研香師)

▇【2017Openbook好書獎】延伸閱讀
➤專題目錄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年度好書.翻譯書
➤美好生活書
➤最佳童書與青少年圖書
➤9場巡迴講座
主辦: | ![]() |
|
贊助: | ![]() |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 |
![]() |
2017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 評審報告
2017年Openbook好書獎「最佳青少年圖書、最佳童書」的活動辦理,目的在於選出2017年度內(10月前出版),最值得推薦給一般兒童(3到12歲)及青少年(13到17歲)閱讀的好書。評選委員組成由國小教師、閱讀推廣講師、自主學習促進會常務理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兒童文學研究者等組成。
此次進入決選的53本優良讀物(童書40本、青少年圖書13本),皆是圖文細緻精美,或具奇思妙想、或富厚實學理、或蘊人文關懷等內容,能提升讀者眼界、轉化心靈的作品。
令人欣喜的是,在台灣出版市場萎縮的現況下,童書出版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仍保有對圖書藝術的堅守與創新。不論在裝幀設計、題材開發、圖文布局上,皆讓人愛不釋手。即使是舊書重編,也頗具巧思,除加強美術設計外,亦增加副文本,如珍貴史料、插圖、照片等,以豐富閱讀的深度與趣味。決選過程在評審們針對入圍書籍充分表述意見後,經四輪投票,最後決選出10本,由各評審分別撰寫推薦短文。
以下就審閱、討論的過程中,所察見的年度趨勢與現象稍加說明:
一、華文創作環境的支持不足
進入決選的作品中,華文作家(含文字作者與繪者)僅9位,約佔1/6,由此似可見出,中文書的創作環境難以和翻譯書籍的整體優勢競爭。評選的第一階段討論先不論創作者的國籍,在最後一輪的投票中才確認中文書與與翻譯書的比例共識,至少需3比7,最後入選者有4本。
由於中文創作入圍者少,故逐一簡述評委的綜合意見。其中,年輕創作者張蓓瑜的首部繪本創作《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是她的畢業作品,表現技巧舉重若輕,將德國納粹的沈重議題,以奇特的視角與畫風,呈現層次豐富的故事空間,具國際視野與創作格局,首輪投票就全數通過。
幾米的新繪本《同一個月亮》,轉換他過去的敘事風格與色調,回到兒童本位的創作立場。聚焦的主題與簡單的畫面,象徵性地傳達出人對自然的傷害,呈現出生態環境主義的新思維,可以看到創作者對舊作突圍與超越的用心。
擅長人物傳記的張文亮教授此次入圍二本書,最後以《用心點亮世界:影響人類百年文明的視障者》勝出。這本書透過動人的視障者生命故事,理解他們的處境,提供讀者思考改善視障者生活的設計發明,內容的敘寫與編輯設計,都扣合以設計推進文明的理念,同時呈現出人文思維與知識傳遞,令人讚服。
而科普類讀物中《最高的山、最深的海:世界自然奇觀》雖為翻譯圖書,但繪者鄒駿昇是台灣插畫藝術創作者,他採用古典的畫風,呈現維多利亞時代的自然氛圍,全書整體的編輯性強,讓原本是科學圖鑑般的知識讀物,亦兼具了高度的藝術性。
其他入圍的中文圖書,除了兒童文學界的長青樹林良先生推出他擅長的生活小品集《文學家的動物園》`外,已故作家李潼「台灣兒女系列」少年小說中的《太平山情事》,改版重出,敘寫細膩、重現太平山林場的歷史時空。但在眾多新穎題材與編輯巧思的作品中,最後並未被入選。
此外,大陸作家申賦漁的《逝者如渡渡》,以別緻精巧的裝幀讓人驚豔,作者用溫情的筆調、強烈的立場敘寫動物的滅絕,對生態倫理有深刻的省思,文學渲染力強,唯書中傳遞的生物學訊息有部份失真,故最後落選。
再者,文字學研究學者許進雄教授的《字字有來頭》系列三書:動物篇、戰爭與刑罰篇、日常生活篇,有系統地透過甲骨文字的解說,了解文字構造演變外,同時如畫卷般呈現古代社會的風貌,是優質的文化讀物。但部分評審考量其知識承載厚實,對青少年讀者的閱讀吸引力較弱,故最後投票結果也未入選。
以上簡述入圍的優質中文圖書,雖然最後在高比例圖文俱佳的翻譯書包圍下,僅選出4本。但如何給予本土創作者更多的出版環境與支持政策,仍是文化相關部門應持續關注的議題。
二、兒童讀物對「益智」功能的看重
此次入圍的知識性讀物高達25本,包含科學、天文、生物、海洋、農牧、經濟、文字學等。兒童文學常見的功能有所謂的「八字訣」:「導思、染情、益智、添趣」,這近半的比例,或許呈現出主要購書及導讀的家長老師們,對於「益智」功能的看重,期待兒童讀物承載認識世界、啟發思考的教育作用,因上這類知識性讀物有較大的需求。
然而以教育目的為出發點的兒童讀物,如何保有美學的價值、文學的詩性,不淪為教科書之外的補充教材或工具?如何使進入最後決選的讀物「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是評選委員們的標準與堅持。
因為兒童讀物在承載知識、認識世界、啟發思考的功用之上,它首先需具有藝術美感或文學性。因為美感具有轉化作用,美感一旦產生,就能發揮潛移默化、自主學習的效果。
此次入圍的科普讀物中,有許多是百科全書似的讀物,知識訊息豐富,卻沒有主要的敘事脈絡,亦少了故事性的表述,無法呈現文本的整合性與統攝力,因此降低了閱讀的興味,「益智」之外難以「添趣」,故最後入選的只有《最高的山、最深的海:世界自然奇觀》,以及《跟大師學創造力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跟大師學創造力2: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二書視同一系列)。
三、科普讀物的知識需更新
由於知識性讀物的主要功能是認識世界、開闢視野的教育目的,故需講求資訊的正確性與同步更新科學的新知。譬如《最高的山、最深的海》書中介紹「最巨大的草食和肉食恐龍」,但據最新的研究發現,恐龍滅絕前才出現開花植物等「草類」,在此之前只有灌木、蕨類等植物,故學界已改稱「植食恐龍」。
又如《逝者如渡渡》中敘寫「日本狼」的滅絕,其中提及日本少數民族「愛奴族」也遭到大和民族的毀滅性扼殺:「現在,日本的愛奴人只剩下兩萬多人,會說本族語的,只剩下15個家庭」。文中的「現在」是指何時?至何時剩下「15個家庭」?這些數據從何而來?如何求證?在紀實性的報導文學與生態文學的敘寫上,除了情感上的渲染,應有更客觀的實證,才具有說服力。
四、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的入選
在主線故事中,以經典文學《簡愛》的故事穿插互文,來表述主角透過閱讀逃避現實挫折,以及對簡愛的自我投射。讀者在閱讀中,將斷續的圖像轉變為流動的情感、填補故事空缺、添加感情意義,故有更深的共鳴。這種形式的作品過去較少在童書評選中出現,《簡愛,狐狸與我》的勝出或許也呈現新的閱讀趨勢。
五、情緒題材的關照
生命教育的題材在童書中雖然常見,但在以兒童為預設讀者的作品中,很少觸及憂鬱症等負面情緒的主題。或許是因為關懷兒童成長的成人們,希望他們身心健康、擁有光明的未來,並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因此期待孩子在閱讀中多感受世界的美好與希望。
然而,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當兒童讀者的情緒陷入幽暗的谷底,甚至自己都不明所以,無法表述自己的憂傷時,那些只呈現生活美好想像的文本,有沒有可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異類而更加孤獨封閉?《小狼不哭》這本以英國著名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為故事原型的作品獲選,反映了為兒童創作、選書的成人們,願意放下心中想像的理想兒童,真正走入兒童的心靈世界與他們同在。
另外一本獲選的《你在想什麼?》,也是關照情緒題材的繪本。雖然是簡單的翻翻書設計,但圖像具有高度的幽默感,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分享著一份童年情感與精神體驗。讀者翻開每張人臉後,在會心一笑之外,對於人性彷彿也會多了一層理解與思考。
***
兒童讀物是一種面向孩子的記憶傳遞,它將人類文明生活中美好的、重要的、有價值的記憶交給年輕的一代,在延續集體文化的同時,也豐富了個體的生命。
此次好書獎選出的10本兒童讀物,既有小我的關切和趣味,也有大我的視界與情懷,呈現出兒童文學豐富的精神內涵與藝術特質。
這其中或許有評審們的主觀審美判斷與個人喜好,一旦評審名單調整,這份好書獎的書單也將會有所不同。但評審團在尊重兒童做為獨立讀者的前提和權利下,盡力客觀地評選出優質讀物,來協助提升兒少讀者的閱讀品味,增強心靈的判斷力。
讀書如讀人,不需事事完美,相信兒童讀者在這些優質讀物的閱讀過程中,將各自尋求認同與欣賞,進而更加接納自己、認識社會、看見世界。●
2017Openbook 最佳童書 得獎作品如下:
2017Openbook 最佳青少年圖書 得獎作品如下:
2017 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 評選委員
▇【2017Openbook好書獎】延伸閱讀
➤專題目錄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年度好書.翻譯書
➤美好生活書
➤最佳童書與青少年圖書
➤9場巡迴講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閱讀通信 vol.190》動起來!讓我們不畏他人眼光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