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話題》和地球共生,與非人一起進化:第12屆台北雙年展導讀書單
甫於2020年11月開展的第12屆台北雙年展,由政治哲學研究者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參與策展,提出「我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批判想像。參展作品由政治、疫病、生態、... 閱讀更多
英美書房》美食與異地文化一同煸炒的飲食書寫,及其他藝文短訊
【年度書單】 填補禁足新生活的好書推薦:食譜書與飲食書寫類 封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咖啡桌旁享受寂靜午後的時光已如昨日幻夢,大批人群重返廚房,一手揉麵團擠奶油花...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116》收方泥!文字裡的浩大宇宙
當通通編碰上Emoji便知它的好,總覺得它有一字抵萬語的效果:想表達大笑、大哭的情緒不用多說,只要貼出「😂」、「😭」;當你氣到冒火,貼上「😡🤯🔥」,一句髒字也不必說。但遇到兩方手機編碼不同時,... 閱讀更多
話題》以文學擬造一個新地球:吳明益、劉克襄、廖鴻基與夏曼.藍波安的生態學典範
在生態相關論述中,精神分析家瓜達希(Félix Guattari)曾提出「三生態」(three ecologies)的概念,他認為,生態問題並非只是少數自然愛好者與動物保護者的問題,... 閱讀更多
東亞書房》小說家温又柔《魯肉飯的聲音》精準描繪母女間緊張關係,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台灣出生的旅日小說家温又柔,以小說《魯肉飯的聲音》(中央公論新社)榮獲第37屆織田作之助獎。年僅3歲便移居日本的温又柔,曾寫下《好去好來歌》、《我住在日語》、《來福的家》,...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115》紓壓/書呀:讓人瞬間慢下來的閱讀OFF術
B編本周到台南出差,這裡陽光普照,微風徐徐(甩髮),然而生活的緊張其實南北沒什麼不同,人在會議室聽到外頭員工在走廊來回奔跑,看來只要有上班的每日,就是不間斷的百米衝刺(生理和心理皆然)。... 閱讀更多
活動》閱讀嘉年華,2020臺灣閱讀節到中正紀念堂尋寶闖關
12月第一周天氣時雨,中正紀念堂信義路側的花園小徑裡,前來布置閱讀節的工作人員一早就豎起插畫看板、帳篷。由青林國際主持的「青林悅讀趣」攤位,現場人員嘻嘻笑說,10點起就不斷有人來聽故事。太陽稍稍露臉... 閱讀更多
英美書房》托爾金遺作明年夏天出版,重回奇幻中土大陸,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全球旅遊禁令也許到了2021年仍無法解除,但各位托爾金迷正是時候回到奇幻的中土大陸了!現在開始重溫《魔戒》、《哈比人》、《精靈寶鑽》,... 閱讀更多
閱讀通信 Vol.114》做一位在聲音海裡自在悠游的快樂聽眾
上周末剛剛結束金馬獎頒獎典禮,有好幾部優秀國片在年底華麗湧現,讓通通編大飽眼福。編也特別留意到,電影配樂在影像中占據的角色果真不可忽視,隨著劇中角色緊張、怒火高升或高興得想在路上狂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