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書.人生.凌煙》小說仔與我
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是一個偏僻的小農村,完全不靠海,卻每年苦於海水倒灌成災,青年離鄉背井去城市謀生,村裡只剩老弱婦孺。村口唯一的小學屬於港墘國小分校,每個年級都不足一班,資源很少,課外讀物就那幾本,... 閱讀更多
書.人生.洪愛珠》被食譜形塑 —— 漢聲《中國米食》
作小孩時最喜愛的書,至今還讀。那是一本食譜,也不止一本食譜。 書是《中國米食》,1983年初版,與我同年,這是現在才發現的巧合。 我家裡不讓幼兒看電視。晚上10點以前,家長先哄睡小孩,... 閱讀更多
韓國影視改編II.出版》歐美日本環伺下突圍,專訪高芝娜出版社社長裵善娥,談韓國類型小說之路
釜山國際電影節自2012年創辦「Book to Film」以來,高芝娜出版社(Gozknock Ent)連續6年有作品入選,旗下小說《密主》(밀주)和《昆蟲》(곤충)並獲得「新創意獎」(NEW... 閱讀更多
韓國影視改編III.劇作》高競爭下的內容改編:以《非常校護檔案》為師
今年9月甫在台灣推出新作《五十人:得到與失去,始終會成為一種平衡》的韓國作家鄭世朗,是目前Netflix熱映中的《非常校護檔案》(原著譯名《保健教師安恩英》)的作者和影視改編主筆。... 閱讀更多
台北詩歌節》是工人,是記者,也是詩人:陳昌遠、顧玉玲、鄭順聰談《工作記事》
2020台灣文學金典獎近期公告獲獎得主,曾在報業印刷廠工作十餘年,現為《鏡週刊》記者的陳昌遠,以《工作記事》同時獲頒金典獎與新人專屬的蓓蕾獎,相當受到矚目。今年的台北詩歌節活動中,... 閱讀更多
書.人生.騷夏》失去和沒有失去的書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得常看著數據,做消費者「首購」分析。第一筆訂單對電商來說頗具意義:到底是什麼樣的商品,能帶來消費者做第一筆消費?降低目標讀者群15至18歲、鎖定「書」這個選項,「人生第一本買的書」... 閱讀更多
人物》徐漢強談VR:創作形勢劇變中 不斷開放學習是最困難也最好的準備
票房破億的國片《返校》導演、金鐘獎史上最年輕導演,徐漢強的名字一直和許多顯赫的經歷連結在一起。他也是台灣很早就嘗試拍攝VR作品的人:2017年,高雄市電影館「高雄VR FILM LAB」... 閱讀更多
書.人生.吳家恆》閱讀就是進入別人的世界,是個同理的過程
前一陣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受獎人致詞時針對電子書與紙本書價格的幾句話,引起出版界一陣風波,喧鬧了幾天。到底是誤言還是媒體誤報,不去管它,總之價格是個敏感話題,發言的立場也是動見觀瞻,特別容易引人遐想。... 閱讀更多
書.人生.祁立峰》閱讀末世的讀者自贖
說起出版業蕭條的景況,其實我們已經討論好幾年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個詞彙,稱之為「文字耐受力」。對新世代來說,文字竟成了無以承受之重,相對影片動漫電玩,根本難以吸引眼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