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書.人生.向陽》我的兩本啟蒙詩集
我從13歲開始「立志」成為一個詩人,購入的第一本詩集卻是屈原的《離騷》,從鄉下透過向台北書店索取的書目,以郵購方式買到。入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嚇呆了」。那是「明刻本」覆刻的小書,... 閱讀更多
書.人生.魏國彥》「大滅絕」的生與死
《大滅絕》(The Great Dying:Cosmic Catastrophe,Dinosaurs,and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閱讀更多
書.人生.鄭國威》成績單是輕薄的假象,漫畫成為我的異世界日記
剛升上國中一年級的我,騎著單車,到離家大概2公里遠的一家書店,一家我平常不會去的書店。這家書店有兩道門,第一道是最外側的鐵門,通常不會全升起來,而是留下約1/5。鐵門跟第二道門之間,有三、... 閱讀更多
書.人生.楊子葆》不接地氣之必要
冒著被誤解的風險,我仍想努力表達:閱讀在本質上並不接地氣,或者更直截了當地說,是一種反社會的活動。 首先,閱讀非常退縮,係把人從社會抽離出來,非常個人。當然有讀書會之類社團,... 閱讀更多
對談》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溫州街:陳柏言x高妍談《溫州街上有什麼?》
文字紀錄/鄭博元 早自林文月的〈從溫州街到溫州街〉、李渝《溫州街的故事》到楊佳嫻〈我的溫州街〉,這條不算長的街道一直是文學地景中的熟面孔,持續出現在作家筆下,伴隨物換星移時空變遷,... 閱讀更多
書.人生.白先勇》父親三部曲的尋龍之旅—《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用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史記.老子列傳》 一... 閱讀更多
書.人生.陳昱文》活了一百萬次的書
▇書的吉光片羽 鄰近花蓮港的吉光片羽咖啡店,過往是日本教師宿舍,至今仍保留著日式建築的格局。和室內不僅吊掛塗抹著花蓮山岳峽谷的油畫,亦擺置老闆的藏書。木格子裡站立著村上春樹的小說、... 閱讀更多
報導》我永遠是那個被善待的人:《大武山下》高雄場讀者與龍應台面對面
▉回到出發的地方 做為《大武山下》讀者見面會的壓軸場,主辦單位準備了別出心裁的活動,不僅在現場安排了兩尊180公分高,書中提及的「羊頭人身」立牌,收集讀者們對於書中「作文課」問題的回應,... 閱讀更多
書.人生.邱比》葛吉夫帶我去旅行
在木柵的表演三十六房,有一小群剛考上優人神鼓所創辦的第一屆表演藝術班的天才們,正苦悶地讀著神聖舞蹈老師印給他們的神奇講稿,那本書現在已經絕版,那份講稿在說:人如何透過艱苦的鍛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