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電訊報3》少年何以成為神話?——JUMP體系的數位轉型(上)

「wolfenstein的日漫電訊報」為CCC追漫台連載專欄,作者wolfenstein深度剖析日漫現場,從不同角度呈現產業現況,探索商業模式轉變。Openbook閱讀誌特別與CCC追漫台合作轉載,將精彩內容與讀者分享。

《SPY×FAMILY間諜家家酒》於2019年3月開始連載,2020年12月第6集達成初版100萬本,2021年6月作品總銷量達成1000萬本,此時尚未改編動畫。

《怪獸8號》,2020年7月開始連載,半年後第2集達成初版100萬本,2023年3月作品總銷量達成1000萬本,2022年8月宣布動畫化。

《驀然回首》,2021年7月刊載的173頁單篇漫畫,2天內閱覽量就突破400萬次,佔據社群網站推特的熱門關鍵字排行榜,獲得當年度「這本漫畫真厲害!」男子部門首獎與推特趨勢大獎特別獎。

《章魚嗶的原罪》,2021年12月起短期集中連載,卻能在每一回公開時都引發熱議,當日推特相關推文均達到1萬則以上,最終回公開當天閱覽量達到350萬次……

就在紙本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連載的《鬼滅之刃》以絕無僅有的社會現象級熱潮席捲各地的同時,電子漫畫平台「週刊少年JUMP+」也勢如破竹地推出一部部暢銷又受矚目的漫畫作品。

1995年,挾著《七龍珠》、《灌籃高手》等作品無與倫比的人氣,《JUMP》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653萬冊漫畫雜誌最高單期印量。因為其在漫畫業界最前鋒的地位,或許會讓人以為如今在數位上的成就也是理所當然。事實上,我們回頭審視,會發現這些成就是建立在多少工夫、多少資源的投注之上。更重要的是,從其中看到集英社「JUMP」體系自紙本雜誌到電子數位事業,背後一以貫之的信念。

➤不只是「把錢丟水裡」的持續試錯

距今10年前的2012年,此時的漫畫市場、特別是漫畫雜誌銷量的低迷衰微趨勢已經持續了十幾年。《週刊少年JUMP》這時的每期平均印量為283萬冊,雖然在漫畫雜誌界依然稱王,但距離最高紀錄已經連一半都不到。這年隸屬《JUMP》數位事業部的籾山悠太找到6月剛成為雜誌副主編的細野修平,提出開設電子書販售app的計畫。

在當時主編瓶子吉久的積極支持之下,二人合作在當年10月就推出了app「JUMP BOOK STORE!」,販售集英社旗下約1500本漫畫單行本。沒想到日本亞馬遜隨即在10月底開設了Kindle電子書商店,挾著大型電子商城的規模來勢洶洶,讓二人倍感壓力。所幸獲得《JUMP》讀者的充分支持購買,「JUMP BOOK STORE!」在短期內就轉虧為盈了。

但是編輯部並沒有因此滿足。2013年8月又推出了app「JUMP LIVE」,以「紙本雜誌的電子化增刊誌」為概念,除了漫畫內容之外還加入小說、動畫、影片等類型,並且嘗試在刊載漫畫當中加入動態圖像、互動劇情選擇等電子多媒體要素,對於漫畫雜誌電子化做了非常多角度的嘗試。結果內容製作起來非常燒錢、免費增值(Freemium,大量免費公開、只以少部分付費內容獲得收入)的商業模式也不足以支撐,半年內出了2期就停刊。

「JUMP LIVE」雖然失敗,但真正的價值在於經過當中諸多的嘗試,讓他們知道什麼部分可行、什麼不可行。檢討之後,接下來回歸單純的漫畫內容,於2014年9月推出橫跨網站與app的電子書平台「週刊少年JUMP+」。考慮到至少需要2、3年燒錢的營運成本,平台推出的主打內容是當時其他少年漫畫誌還不敢嘗試的「與紙本完全同步出刊、可以長期訂閱的《JUMP》雜誌電子版」。因為普遍認為電子雜誌會侵蝕紙本雜誌的銷量,各家都處於觀望狀態。《JUMP》是先在2013年創刊45週年時嘗試將紀念號同步在各大電子書平台出刊,發現並沒有出現侵蝕現象,便允許「JUMP+」成行。

➤龐大支出也壓不倒的信心

《JUMP》雜誌電子版的販售一直是「JUMP+」的重要收入來源,讓編輯部得以運用這些收入持續培養電子原生的創作人才。首先,平台開設2個月之後再推出漫畫投稿網站「JUMP Rookie!」,歡迎所有志在漫畫創作的人以簡便的方式上傳公開漫畫稿件,而且作品閱覽獲得的廣告收入會完全回饋給作者。至2021年,每個月會有約500至1000篇作品、共約3000回份量的投稿。編輯部全都會過目,只要覺得有任何優秀之處就會進一步邀稿,讓整個網站成為新進漫畫家的人才庫。例如《章魚嗶的原罪》的作者,就是透過這個投稿網站才得以在「JUMP+」出道。

此外,「JUMP+」特別重視單篇漫畫的刊載。漫畫出版社的最主要收入來源來自於連載漫畫集結單行本的販售,電子平台上也有長篇連載販售個別回數的收入,免費刊載、又難以集結單行本的單篇作品,其實是刊一回燒錢一回。但是「JUMP+」一年要刊載150~170篇單篇作品,以平均30頁、新人漫畫家稿費一頁9000日圓計算,一年就要花費超過4000萬日圓。

堅持刊載單篇作品,一方面是讓新人漫畫家磨練商業刊載接收讀者回饋的經驗、另一方面,資深漫畫家、同屬集英社旗下漫畫雜誌的其他漫畫家,如果有些點子不符合雜誌基調或者不確定是否會受歡迎,也可畫成單篇作品登上「JUMP+」用以試水溫。如果單篇反應足夠良好,就有機會轉成連載作品。近幾年「JUMP+」的連載陣容、甚至《JUMP》雜誌的作者,有很大一部份是在「JUMP+」先刊登過單篇作品才發跡的。

作為不求收入的經營項目,「JUMP Rookie!」的營運每年大約要花數千萬日圓、單篇作品的稿費又要數千萬日圓,加總起來一年大概就要花出去1億日圓。除此之外還又開設有各式各樣的比賽:每季固定漫畫獎、每個月固定「JUMP Rookie!」連載權大賽、此外有U23年輕創作獎、非數位的紙張畫稿獎、與社外組織合作的特別題目獎……一項一項都另有獎金花費。之所以願意花費這麼大量的經費吸引新的作者,是因為他們有著信心:只要能因此產生一部超級暢銷的熱門作品,一切都是值得的。


製圖:CCC編輯部。

下篇我們將更進一步,來看看「JUMP+」的連載制度、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

(文章授權轉載自「CCC追漫台」,原標題與連結:〈少年何以成為神話?——JUMP體系的數位轉型(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