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電訊報10》數位頁漫進化中——條漫與頁漫或成競合關係!?

「wolfenstein的日漫電訊報」為CCC追漫台連載專欄,作者wolfenstein深度剖析日漫現場,從不同角度呈現產業現況,探索商業模式轉變。Openbook閱讀誌特別與CCC追漫台合作轉載,將精彩內容與讀者分享。

上回談及條漫的出版發展,這回想要比較條漫與頁漫的特性,也是對於長久以來「條漫是否會取代頁漫」的爭議,提出我的看法。

講到條漫有別於日本頁漫之處,各種簡介文章——以上個月的讀賣新聞報導(註1)為例——往往會提及以下特徵:

  1. 針對手機優化的直條滑動式閱讀體驗,相對於頁漫延續紙張書籍閱讀的橫向翻閱。
  2. 編劇、草稿、線稿、上色等各種職務細分的分工制度,相對日本頁漫的漫畫家單獨一人或者編繪二人主導的創作方式。
  3. 大多數作品是全彩畫稿,相對日本頁漫多為黑白呈現。

許多論者會將它們視為電子數位化時代誕生的「趨勢」、「創新」,但先把優劣價值判斷擺到一旁,我們首先應該關注的是:這些特色是否真的前所未見?

如果對於漫畫歷史有些認識的話,應該能看得出來,「分工制度」與「全彩畫稿」根本是來自美國漫畫的特色。從美國的漫畫書(comic book)出版形式確立以來,這二項特色就一直跟隨著美國漫畫出版,至今已經有快九十年的歷史,也影響到香港漫畫等全球許多地區的漫畫生產體制。將這二項比當前日本漫畫形式還要歷史悠久的「傳統」紙本特色視為「創新」其實頗為諷刺,而且從專欄第六回〈進擊的日漫——淺談日本漫畫在美國的發展〉也可看出,具備這二種特色的美漫,並沒有因此帶來必然壓過日漫的優勢。

於是,條漫真正有別於傳統紙本的特色就只剩下一項:直條滑動式的閱讀體驗。這項特色確實是發展自電子數位網頁的上下捲動排版,在智慧型手機上面,直立長方格式的觸控螢幕更是加強了它的優勢,讓人們可以用與社群網站、新聞app相同的瀏覽方式,以手指持續滑動來滑順閱讀,無論滑到什麼位置,都保持著清晰的全畫面體驗。

相對地,來自紙張書本的頁漫格式,如果直接將整面書頁呈現在手機畫面,其切分成許多小畫格的作法反而讓人們不易看清各個畫格裡的內容,造成閱讀不易。有些電子漫畫平台如Amazon為了彌補這點,引進了逐格自動移動的機制,但是沿著順序忽大忽小的畫格與對話框之間強制移動,閱讀體驗依然不流暢,更顯得頁漫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有多麼格格不入,反襯出條漫時代趨勢下的光明遠景。

不過,既然這項趨勢是在電子網路時代興起、從桌機網頁至智慧型手機一路發展而來,我們更應該將手機突飛猛進的快速演進考慮進來,關注「條漫甫興起時的手機閱讀體驗,與現在是否相同」?

考察幾部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較早期條漫作品,大概都是在智慧型手機的興起時期誕生:《大貴族》開始於2007年、《神之塔》開始於2010年。當時的手機閱讀體驗如何?我們可用最具代表性的品牌「iPhone」來參照。2007年誕生的第一代iPhone,螢幕大小是3.5吋、解析度是480x320;2010年的iPhone 4螢幕大小相同,解析度提昇至960×640。此外也要留意iPhone一向屬於最高階價位的手機,同時期大眾流行的手機規格可能更差。

那麼現在的手機體驗呢?以iPhone 15為例,螢幕尺寸達到快要二倍的6.1吋,解析度更是高達2556 × 1179,像素密度約為第一代的2.8倍、第四代的1.4倍,除此之外還有螢幕更大的Plus、Pro Max等機種。


iPhone 1與15的整頁閱讀體驗比較。漫畫作者:カスガ。手機外框圖作者:Rafael Fernandez

本來紙本漫畫閱讀在手機上最大的弱點,就是由於小畫面、低解析度,造成書頁上的細節難以看清。相較起來,條漫無論捲動到哪個部份,畫面都可以用全螢幕呈現,因而克服了這項弱點,優勢也由此而生。但是十幾年來手機螢幕大小與解析度的不斷增長,讓這項優勢漸漸消失,當手機觀看整頁漫畫基本上都能看清畫面訊息(先不管欣賞起來滿不滿足)時,條漫得天獨厚的閱讀體驗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而且,雖然同樣是翻頁格式,手機連載的頁漫早已逐漸演化出不同於紙本雜誌連載的畫面布局變化。我們以二部熱門作品篇章的第二回——我特意不選擇可能為了開篇驚奇而有特殊分格安排的第一回——為例,於紙本雜誌《JUMP》連載的《火影忍者》共23頁、133格,平均每頁約5.8格;相隔約莫二十年、於數位平台「JUMP+」連載的《膽大黨》共53頁、249格,平均每頁約4.7格。平均格數的減少,代表單格的畫面更大,有助於螢幕小畫面的閱讀。此外各對話框的畫面佔比更大、字體更大而平均行數更少,都是幫助小畫面閱讀的細緻調整。

目前最巧妙的調整,或許是重新處理了頁漫獨到的「跨頁」表現吧。前一頁原本還是分成許多小格的漫畫敘事,在翻頁的瞬間展開一幅壯闊的完整畫面,這種「跨頁」在紙本漫畫閱讀體驗當中本來是非常具震撼性的表現技法。但是到了直式手機上閱讀,為了完整呈現整面內容,反而把跨頁縮小到比單頁還小,造成反高潮的尷尬效果;再不然就只能截成二半,殘缺的畫面失去了原本的震撼感。

前年初,有網友發現「JUMP+」連載作品《怪獸8號》的跨頁都別具巧思,讓畫面即使被截成二半也能順暢閱讀。

在此先舉一例:這張主角一拳打向怪獸的跨頁,承接前一頁角色快要被怪獸吃掉的危急場面,如果是閱讀紙本,翻閱到此頁時看到的是完整的跨頁,會帶來一種以巨大魄力解除危急的暢快感;但是如果人們是在每個單頁都獨立呈現的電子書或平台app閱讀時,依據漫畫的閱讀順序,先看到的會是右邊那一頁——「怪獸突然挨揍一拳!」,然後才看到左邊那一頁——「原來是主角出的拳」……完整觀看跨頁時是紙本閱讀既有的震撼感,切成前後兩頁看,竟也因著閱讀順序而傳達出不盡相同的驚喜感。如此同時兼顧紙本與電子閱讀體驗的作法,讓頁漫逐步克服了手機電子界面閱讀時被弱化的特長,重新掌握了優勢。

 


《怪獸8號》跨頁示意圖,重新製圖:CCC編輯部。實際畫面可參考網友網頁:紙本閱讀看到跨頁,看到的是主角拳打的瞬間;電子單頁閱讀時,按照閱讀方向會先看到怪獸遭受一拳,然後看到是主角出拳。

那麼條漫是否會因此喪失存在的必要性而被淘汰呢?也不盡然。條漫的表現格式還有一項優勢:閱讀方向單純,沒有框格閱讀順序的問題。

頁漫發展至今,已經早早脫離最初期各畫格整齊劃一、甚至標示好畫格次序數字的原始作法,分鏡頁面布局的技法非常複雜多樣,不但可以藉此調控故事節奏、展現角色心境,還可以在個別畫格敘事之外進一步帶來整個頁面的欣賞美學。可是也因為如此,一部作品如果沒有在各畫格的內容布局上面做好視線導引的話,容易造成讀者閱讀的困難,搞不清楚畫框閱讀順序、或者對話框的發話者是誰。雖然對於長年閱讀漫畫的漫迷來說不是問題,卻會讓新進讀者一頭霧水、望之卻步。條漫上下一直線的單一閱讀方向,讓閱讀體驗更為直觀而線性。

「JUMPTOON」(參見上一回〈淘金熱或泡沫化?——日本條漫新創熱潮最前線〉)統括編輯淺田貴典就從操作體驗的角度切入(註2),將條漫比擬為靜態圖片搭配文字敘事的「視覺小說電玩」,例如《命運石之門》或者《Fate/stay night》。頁漫讀者一次操作(翻頁),映入眼簾的是一整幅大量的資訊;而條漫的一次操作就類似視覺小說電玩的點擊,帶來一小段新的資訊,因此所形成的沈浸感、敘事節奏與期待感皆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或許條漫與頁漫的未來趨勢根本不是彼此競爭淘汰的關係,而是各自吸引不同的客群然後促成交流,共同打造出一整個活水流動不止的大漫畫生態圈。


註釋

  1. 出自〈スマホで縦に読むマンガ、「タイパ」ニーズで人気…業界に押し寄せる「新しい波」〉
  2. 出自〈縦読みマンガにはノベルゲーム的な楽しさがある――ジャンプTOON 浅田統括編集長に聞いた〉

(文章授權轉載自「CCC追漫台」,原標題與連結:〈數位頁漫進化中——條漫與頁漫或成競合關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