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岱樺(新經典文化編輯)
作家高翊峰的小說近年陸續售出英、法版權,其中法語版譯者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可說是將作品引入法國的重要推手。2017年《泡沫戰爭》法文版問世,兩人同獲南特國際科幻小說節(Nantes Les Utopiales)邀請,曾共同出席簽書會並舉辦多場精彩對談。
高翊峰近期推出最新長篇科幻作品《2069》,自陳當年參與國際科幻小說節的經驗,深深影響了他的新作。新書宣傳之際,新經典文化邀請高翊峰與關首奇兩人聚首,再度晤面進行對談,不止於敘舊,更遙望不那麼遙遠的未來。
█亞洲科幻小說在歐美開花
2019年底,高翊峰推出小說新作《2069》,從《幻艙》、《泡沫戰爭》到這本新書,皆是長篇科幻寓言小說。擔任過雜誌總編、電影編劇、執導電影,身分多元的高翊峰在科幻小說創作上有一定的執著,然而他說:「其實我並未以科幻小說創作為標竿,這些作品『被歸類』在科幻小說,也僅是因為其中含有譬如賽博龐克(Cyberpunk)等科幻元素。」他虛懷地說,自己只是單純地在說一個故事。
針對此點,關首奇回應說,《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也否認自己是科幻作家,這源於一般評論者不會將科幻文學當成有文學價值的文類看待。但對他而言,閱讀愛特伍與高翊峰的作品,所感受到的就是富有文學性的科幻小說。
談到創作與翻譯的領域,關首奇與高翊峰觀察跨國語言與文化的轉譯,有著共同的心得--也就是近期中國科幻小說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討論度極高,從《三體》再到《北京摺疊》,這些譯作在年度國際文學獎屢獲佳績,也得以讓譯者的重要性被凸顯。
高翊峰提到姜峯楠的小說、《攻殼機動隊》、《阿基拉》等科幻作品在亞洲與歐美的影響。前者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後兩者更是一定程度影響了青少年對科幻的期盼。它們都以「影視」的形態深入西方世界,以科幻為骨,將帶有政治性的議題紮根於西方讀者的閱讀經驗中。
高翊峰與關首奇就自身的觀察,將亞洲的科幻文學之所以在歐美崛起,歸納出幾項重點。一、自《三體》翻譯出版後,西方世界的讀者意識到除了歐美文化圈之外,華人圈也能寫出極富想像力的故事。二、西方讀者群閱讀類型小說的基數足夠。三、西方讀者對於閱讀的想像及參與度出乎意料的高,相較於台灣的讀者,他們更敢於向作家發問。四、純文學的讀者群較模糊,相對的,類型文學較容易被閱讀/視聽。
█在新作《2069》埋藏問號,勾引讀者互動
「我開始站在我所在的小島,去尋找類似的島嶼。」
--《2069》自序,寫於出版之前。
2017年高翊峰受邀參與南特國際科幻小說節時,《泡沫戰爭》、《幻艙》已在台出版多年,法文版《泡沫戰爭》則出版在即。他偕同該書譯者關首奇出席,與中國當代女性科幻作家郝景芳對談。
參與這個歐洲科幻小說界最大盛事,高翊峰觀察到國外讀者熱衷於對科幻小說進行深度剖析與思考。讀者面對眼前事物的好奇、熱情,以及遠超乎想像的購書慾望,令高翊峰印象深刻。
那段期間,因應《幻艙》簡體版出版,高翊峰也前往中國參加中國人民大學第11屆文學節。他觀察了中國與法國的差異:「法國透過科幻小說直接指涉現實與政治寓言的意圖,充滿了激烈的熱情。而這種介入,至今在中國大陸仍是相對保守謹慎的。」
收穫了這些在國外與讀者熱情互動的經驗,高翊峰回到台灣後,遂提筆寫下《2069》。他在書中埋下更多密碼、彩蛋,甚至為《2069》的主角與前作《幻艙》主角取相同名字——達利,將「不同書中的這兩位是否為同一人?兩者間有何共通點?」的疑問埋入讀者心中。
針對這樣的巧思,關首奇也觀察到有趣的現象:「我從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跟讀者互動的感覺;雖有讀者觀察到《2069》與《幻艙》的連結,但並非所有讀者都看過《幻艙》,因此而產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單只閱讀《2069》的讀者,與先後讀了《幻艙》及《2069》的讀者,雙方的讀後感相當分歧,成為有著完全不同詮釋的兩派,這點相當特別。」
對此,高翊峰表示:「我一直想要創造『第二位達利』該有的樣貌,但他繼承了《幻艙》的達利所遇到的人,所遇到的一切。」達利依循前身的種種,轉生到下一本書,再度重新學習作者筆下的世界規則,在這繼承而來的血肉裡,高翊峰創造並深藏了與過往不一樣的密碼,讓這位達利活出他應有的模樣。
身為「兩位達利」的創作者,高翊峰也不斷思考這兩個角色之間的關係為何——他們身處於不同書中的世界,相隔著時間與空間。關於「兩位達利」的討論,尚未做出真正的決斷,這並非指兩個故事尚未完結,而是高翊峰與達利們之間的交流依然持續著,「我跟他們之間,還沒有結束」,高翊峰說道。
藉由此次《2069》出版,高翊峰觀察台灣出版、創作與讀者生態,他認為,讀者們雖並非直接介入作品本身,但透過網路評論、媒體刊登等等與作者的對話,激勵作者重新思考小說的結構,也提供了更多的刺激與靈感。
█台灣作品的重要推手
除了高翊峰的《泡沫戰爭》及短篇小說〈蚊子海〉之外,關首奇也翻譯過吳明益《睡眠的航線》、《複眼人》、《天橋上的魔術師》、紀大偉《膜》、瓦歷斯.諾幹《山也有夢》、〈黑熊或者豬尾巴〉、夏宇《Salsa》詩集、劉慈欣《三體》三部曲等等,將許多華文作品譯介到國外。
談及自己與台灣作品的結緣,關首奇回想起自己閱讀的第一本台灣小說,應是李昂的《殺夫》,在台念書期間,他也閱讀了大量的台灣小說,加深了與台灣的連結。他表示自己對於具議題性的文學極感興趣,在研究所教授的推薦下,他接觸了吳明益的《睡眠的航線》,開啟日後翻譯台灣小說的路途。
某日在書店,關首奇偶然翻閱《幻艙》,啟動了與高翊峰日後的緣分。往後幾年,關首奇與高翊峰之間保持著聯繫,卻遲遲未能定調翻譯的時程。後因Mirobole出版社的高度興趣,關首奇推薦了《泡沫戰爭》及其他台灣作品,在開發台灣翻譯小說的歐美市場上,發揮莫大的助力。
關首奇翻譯的台灣科幻作品中,除了高翊峰的著作,尚有紀大偉的《膜》。《膜》是多重類型的中篇小說,談論了台灣重視的同志議題,接軌生生不息的科幻族群,能見度不僅僅停留在純文學領域,也具有像國外類型文學的成果。
█台灣的翻譯語境
隨著台灣本土意識逐漸提升,高翊峰認為,近30年來,台灣創作已逐漸發展出自身的視角,醞釀出具有強烈台灣主體性的符號。然而台灣作品外譯的數量仍然遠低於作品量,外譯數量的不足,無法呈現台灣這塊島嶼特有的多重角度;進入國際的基數不足,更無法累積獨特性。高翊峰特別提出:「如果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台灣文學便在南島語系中扮演關鍵角色。」
他也認為,相較於亞洲,美國或歐陸國家的翻譯文學量並未比想像中的多。「在歷史洪流中,它們是文化輸出國,將故事輸出到各個國家。」高翊峰也舉例,自己的兒子喜歡讀《環遊世界八十天》,但讀起《2069》便感到模糊不清,代表他作為被文化輸出的對象,已習慣並依賴翻譯語言,閱讀本土的中文創作反而相較吃力。
談及文化輸出力,高翊峰舉韓國泡菜為例,透過韓國的影視、流行文化不斷推播放送,現今韓國泡菜已出現在台灣各式餐廳裡,甚至端上尋常家庭的餐桌,而非停留在韓國餐館菜單上,「如果『台灣』這個訊號透過翻譯,得以在另一個語境中被該語言的讀者接受,建立一定的基礎認識,再進行更強力的文化推銷,繼而使讀者產生需求與依賴。」推動文化輸出的幕後,需有足夠的專業譯者支持。
隨著專業譯者逐漸在國際文壇上受到重視,台灣小說轉譯過程中的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關首奇認為,因為有了臉書跟網路媒體,時間跟空間的落差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轉譯的困難處仍是在「語言」本身,譬如中文獨有的音韻、腔調或無時態的特性、每位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及修辭使用,以及不同國家風情與文化習慣,對譯者的挑戰是,該如何將書中的歷史背景,轉化為異國讀者能夠理解的文字?
台灣在轉譯上仍有諸多問題亟待克服,身為資深譯者,關首奇意識到培養年輕譯者的重要性,因此藉由台灣多次舉辦的譯者/作者對談或工作坊,透過短篇作品的翻譯練習,積極訓練下一世代的專業譯者。●
2069
作者:高翊峰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7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高翊峰
1973年生,苗栗客家人。法律系畢業。
出版長篇小說:《泡沫戰爭》、《幻艙》;短篇集:《烏鴉燒》、《奔馳在美麗的光裡》、《傷疤引子》、《肉身蛾》等等;以及抒情長文:《恍惚,靜止卻又浮現:威士忌飲者的緩慢一瞬》。
部分小說已翻譯成英文、法文出版。 曾獲得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以及入圍長篇小說金典獎與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原著劇本《肉身蛾》獲得金鐘獎電視電影編劇獎。導演作品《煙起的地方》入圍新加波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配角。原著劇本《烏鴉燒》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獲得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劇情片金獎等等。 曾擔任GQ雜誌副總編、MAXIM雜誌編輯總監、FHM雜誌總編輯。現專職寫作。
|
【對談直播】我們正在逼近的科幻世界──從《綠猴劫》與《2069》談起
直播時間:2020/4/18(六)14:00-15: 30
直播臉書:時報文化藝文版、時報出版、新經典文化、敏隆講堂、須文蔚、高翊峰。
與談人:葉言都(歷史學者、科幻小說家)、高翊峰(小說家)
主持人: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
Tags:
譯者關首奇(左)與作家高翊峰(本文照片由新經典文化提供)
撰文/李岱樺(新經典文化編輯)
作家高翊峰的小說近年陸續售出英、法版權,其中法語版譯者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可說是將作品引入法國的重要推手。2017年《泡沫戰爭》法文版問世,兩人同獲南特國際科幻小說節(Nantes Les Utopiales)邀請,曾共同出席簽書會並舉辦多場精彩對談。
高翊峰近期推出最新長篇科幻作品《2069》,自陳當年參與國際科幻小說節的經驗,深深影響了他的新作。新書宣傳之際,新經典文化邀請高翊峰與關首奇兩人聚首,再度晤面進行對談,不止於敘舊,更遙望不那麼遙遠的未來。
█亞洲科幻小說在歐美開花
2019年底,高翊峰推出小說新作《2069》,從《幻艙》、《泡沫戰爭》到這本新書,皆是長篇科幻寓言小說。擔任過雜誌總編、電影編劇、執導電影,身分多元的高翊峰在科幻小說創作上有一定的執著,然而他說:「其實我並未以科幻小說創作為標竿,這些作品『被歸類』在科幻小說,也僅是因為其中含有譬如賽博龐克(Cyberpunk)等科幻元素。」他虛懷地說,自己只是單純地在說一個故事。
針對此點,關首奇回應說,《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也否認自己是科幻作家,這源於一般評論者不會將科幻文學當成有文學價值的文類看待。但對他而言,閱讀愛特伍與高翊峰的作品,所感受到的就是富有文學性的科幻小說。
談到創作與翻譯的領域,關首奇與高翊峰觀察跨國語言與文化的轉譯,有著共同的心得--也就是近期中國科幻小說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討論度極高,從《三體》再到《北京摺疊》,這些譯作在年度國際文學獎屢獲佳績,也得以讓譯者的重要性被凸顯。
高翊峰提到姜峯楠的小說、《攻殼機動隊》、《阿基拉》等科幻作品在亞洲與歐美的影響。前者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後兩者更是一定程度影響了青少年對科幻的期盼。它們都以「影視」的形態深入西方世界,以科幻為骨,將帶有政治性的議題紮根於西方讀者的閱讀經驗中。
高翊峰與關首奇就自身的觀察,將亞洲的科幻文學之所以在歐美崛起,歸納出幾項重點。一、自《三體》翻譯出版後,西方世界的讀者意識到除了歐美文化圈之外,華人圈也能寫出極富想像力的故事。二、西方讀者群閱讀類型小說的基數足夠。三、西方讀者對於閱讀的想像及參與度出乎意料的高,相較於台灣的讀者,他們更敢於向作家發問。四、純文學的讀者群較模糊,相對的,類型文學較容易被閱讀/視聽。
█在新作《2069》埋藏問號,勾引讀者互動
2017年高翊峰受邀參與南特國際科幻小說節時,《泡沫戰爭》、《幻艙》已在台出版多年,法文版《泡沫戰爭》則出版在即。他偕同該書譯者關首奇出席,與中國當代女性科幻作家郝景芳對談。
參與這個歐洲科幻小說界最大盛事,高翊峰觀察到國外讀者熱衷於對科幻小說進行深度剖析與思考。讀者面對眼前事物的好奇、熱情,以及遠超乎想像的購書慾望,令高翊峰印象深刻。
那段期間,因應《幻艙》簡體版出版,高翊峰也前往中國參加中國人民大學第11屆文學節。他觀察了中國與法國的差異:「法國透過科幻小說直接指涉現實與政治寓言的意圖,充滿了激烈的熱情。而這種介入,至今在中國大陸仍是相對保守謹慎的。」
收穫了這些在國外與讀者熱情互動的經驗,高翊峰回到台灣後,遂提筆寫下《2069》。他在書中埋下更多密碼、彩蛋,甚至為《2069》的主角與前作《幻艙》主角取相同名字——達利,將「不同書中的這兩位是否為同一人?兩者間有何共通點?」的疑問埋入讀者心中。
針對這樣的巧思,關首奇也觀察到有趣的現象:「我從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跟讀者互動的感覺;雖有讀者觀察到《2069》與《幻艙》的連結,但並非所有讀者都看過《幻艙》,因此而產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單只閱讀《2069》的讀者,與先後讀了《幻艙》及《2069》的讀者,雙方的讀後感相當分歧,成為有著完全不同詮釋的兩派,這點相當特別。」
對此,高翊峰表示:「我一直想要創造『第二位達利』該有的樣貌,但他繼承了《幻艙》的達利所遇到的人,所遇到的一切。」達利依循前身的種種,轉生到下一本書,再度重新學習作者筆下的世界規則,在這繼承而來的血肉裡,高翊峰創造並深藏了與過往不一樣的密碼,讓這位達利活出他應有的模樣。
身為「兩位達利」的創作者,高翊峰也不斷思考這兩個角色之間的關係為何——他們身處於不同書中的世界,相隔著時間與空間。關於「兩位達利」的討論,尚未做出真正的決斷,這並非指兩個故事尚未完結,而是高翊峰與達利們之間的交流依然持續著,「我跟他們之間,還沒有結束」,高翊峰說道。
藉由此次《2069》出版,高翊峰觀察台灣出版、創作與讀者生態,他認為,讀者們雖並非直接介入作品本身,但透過網路評論、媒體刊登等等與作者的對話,激勵作者重新思考小說的結構,也提供了更多的刺激與靈感。
█台灣作品的重要推手
除了高翊峰的《泡沫戰爭》及短篇小說〈蚊子海〉之外,關首奇也翻譯過吳明益《睡眠的航線》、《複眼人》、《天橋上的魔術師》、紀大偉《膜》、瓦歷斯.諾幹《山也有夢》、〈黑熊或者豬尾巴〉、夏宇《Salsa》詩集、劉慈欣《三體》三部曲等等,將許多華文作品譯介到國外。
談及自己與台灣作品的結緣,關首奇回想起自己閱讀的第一本台灣小說,應是李昂的《殺夫》,在台念書期間,他也閱讀了大量的台灣小說,加深了與台灣的連結。他表示自己對於具議題性的文學極感興趣,在研究所教授的推薦下,他接觸了吳明益的《睡眠的航線》,開啟日後翻譯台灣小說的路途。
某日在書店,關首奇偶然翻閱《幻艙》,啟動了與高翊峰日後的緣分。往後幾年,關首奇與高翊峰之間保持著聯繫,卻遲遲未能定調翻譯的時程。後因Mirobole出版社的高度興趣,關首奇推薦了《泡沫戰爭》及其他台灣作品,在開發台灣翻譯小說的歐美市場上,發揮莫大的助力。
關首奇翻譯的台灣科幻作品中,除了高翊峰的著作,尚有紀大偉的《膜》。《膜》是多重類型的中篇小說,談論了台灣重視的同志議題,接軌生生不息的科幻族群,能見度不僅僅停留在純文學領域,也具有像國外類型文學的成果。
█台灣的翻譯語境
隨著台灣本土意識逐漸提升,高翊峰認為,近30年來,台灣創作已逐漸發展出自身的視角,醞釀出具有強烈台灣主體性的符號。然而台灣作品外譯的數量仍然遠低於作品量,外譯數量的不足,無法呈現台灣這塊島嶼特有的多重角度;進入國際的基數不足,更無法累積獨特性。高翊峰特別提出:「如果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台灣文學便在南島語系中扮演關鍵角色。」
他也認為,相較於亞洲,美國或歐陸國家的翻譯文學量並未比想像中的多。「在歷史洪流中,它們是文化輸出國,將故事輸出到各個國家。」高翊峰也舉例,自己的兒子喜歡讀《環遊世界八十天》,但讀起《2069》便感到模糊不清,代表他作為被文化輸出的對象,已習慣並依賴翻譯語言,閱讀本土的中文創作反而相較吃力。
談及文化輸出力,高翊峰舉韓國泡菜為例,透過韓國的影視、流行文化不斷推播放送,現今韓國泡菜已出現在台灣各式餐廳裡,甚至端上尋常家庭的餐桌,而非停留在韓國餐館菜單上,「如果『台灣』這個訊號透過翻譯,得以在另一個語境中被該語言的讀者接受,建立一定的基礎認識,再進行更強力的文化推銷,繼而使讀者產生需求與依賴。」推動文化輸出的幕後,需有足夠的專業譯者支持。
隨著專業譯者逐漸在國際文壇上受到重視,台灣小說轉譯過程中的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關首奇認為,因為有了臉書跟網路媒體,時間跟空間的落差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轉譯的困難處仍是在「語言」本身,譬如中文獨有的音韻、腔調或無時態的特性、每位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及修辭使用,以及不同國家風情與文化習慣,對譯者的挑戰是,該如何將書中的歷史背景,轉化為異國讀者能夠理解的文字?
台灣在轉譯上仍有諸多問題亟待克服,身為資深譯者,關首奇意識到培養年輕譯者的重要性,因此藉由台灣多次舉辦的譯者/作者對談或工作坊,透過短篇作品的翻譯練習,積極訓練下一世代的專業譯者。●
2069
作者:高翊峰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7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高翊峰
1973年生,苗栗客家人。法律系畢業。
出版長篇小說:《泡沫戰爭》、《幻艙》;短篇集:《烏鴉燒》、《奔馳在美麗的光裡》、《傷疤引子》、《肉身蛾》等等;以及抒情長文:《恍惚,靜止卻又浮現:威士忌飲者的緩慢一瞬》。
部分小說已翻譯成英文、法文出版。 曾獲得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以及入圍長篇小說金典獎與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原著劇本《肉身蛾》獲得金鐘獎電視電影編劇獎。導演作品《煙起的地方》入圍新加波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配角。原著劇本《烏鴉燒》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獲得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劇情片金獎等等。 曾擔任GQ雜誌副總編、MAXIM雜誌編輯總監、FHM雜誌總編輯。現專職寫作。
【對談直播】我們正在逼近的科幻世界──從《綠猴劫》與《2069》談起
直播時間:2020/4/18(六)14:00-15: 30
直播臉書:時報文化藝文版、時報出版、新經典文化、敏隆講堂、須文蔚、高翊峰。
與談人:葉言都(歷史學者、科幻小說家)、高翊峰(小說家)
主持人: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7》大川普,吹什麼,吹……
延伸閱讀
現場》以文學為柄、翻譯為斧,鑿開閱讀的邊界:國外譯者眼中的台灣文學
閱讀更多
法文有譯思》在一段時間中把它的顏色借給了你:紀德《地糧》翻譯拾遺
「法文有譯思」單元,由台灣法語譯者協會(ATTF)與Openbook閱讀誌共同企畫,關注翻譯現場,邀請不同譯者分享經驗,引介重要譯人譯事,不定期刊登... 閱讀更多
書話》鋼鐵與特權交融的神話,讀《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