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有一天就是開始畫了:專訪《有一天,就這麼發生了》雷內.梅里諾(René Merino)
Q:請簡單介紹您自己 梅里諾:我叫雷內.梅里諾(René Merino),馬德里人。因為我喜歡畫圖說故事,所以成了插畫家,不過靠此謀生不易啊:) Q:... 閱讀更多
人物》用書寫承擔記憶,反思其後的餘生:專訪《土星時間》蔣亞妮
經過一處圍著鐵皮的空地,轉頭才發現是敦南誠品曾經的所在。發現遺址,不過如此,我沒有停留就往下一個行程走,耳機裡剛好隨機播到那陣子開車常聽的〈敦化南路〉。 (中略)時間也把我沖個徹底,「... 閱讀更多
專訪》「我希望電影能帶給人生存的勇氣」——訪坎城影帝役所廣司 ft.《我的完美日常》
曾出演《談談情 跳跳舞》、《鰻魚》、《失樂園》等經典電影,三奪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的役所廣司,今年憑藉在新作《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之中,飾演公廁清潔工平山一角,... 閱讀更多
人物》世界的盡頭難道是神祕學?!訪《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變擲筊怪的》宋尚緯
➤一起玩「猜猜誰來了」的遊戲 不知能否算是疫情告一段落的身心靈反撲,這幾年彷彿進入神祕學大亂鬥時代,處處可見真假難分的命理、靈學、玄學專家,八字紫微通靈天使魔法蠟燭水晶高我小我指導靈,... 閱讀更多
人物》遠離工作,重新當一個沒獎學金也毋須交學費的研究生:專訪沐羽《痞狗》
「《痞狗》原不是我計劃的第二本書,至少原本不是散文。」 2023年年初,沐羽憑首本個人小說集《煙街》先獲Openbook年度好書獎,再獲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組首獎,成為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得主... 閱讀更多
人物》所有異業,都是名之為「我」的領域:專訪《山獸與雜魚》林敬峰
風強的午後,林敬峰綁著馬尾爽朗現身。黑褲、黑鞋上有幾痕漆色,大概是進劇場工作時留下的印記。採訪團隊跟著他穿越臺大校園,途經幾叢花草,樹,偶遇幾隻野鳥,最後抵達位於生命科學館的濕式標本室。... 閱讀更多
專訪》詩人有多驕傲,就有多謙卑——訪黃燦然
許鞍華的《詩》,黃燦然看了兩次。 黃燦然說,曾有人為他拍攝紀錄片,錄影帶寄來後,他從未打開。後來他受邀出席映後談,卻缺席了放映會,只因「詩人最怕看到自己在銀幕出現,好恐怖。」這次他拍許鞍華的《... 閱讀更多
對談》三叉山上有什麼(好)?朱和之與甘耀明的小說登山 ft. 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成為真正的人
2020年11月,小說家甘耀明與朱和之偕同布農作家沙力浪循「戒茂斯山」路線,前往1945年美軍「清算者號」B-24的墜機地——三叉山(舊稱哈因沙山)。這一趟路程,... 閱讀更多
人物》通譯之後,我想寫下屬於臺灣的故事:訪羅漪文談《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
羅漪文講話的聲音細而慢,覺得不自在時會用手搓桌子。這讓筆者想起她在書裡說:「我不擅與人交際,不習慣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當老師很多年,是知識支撐我站在講臺上完成授課。」 從清華大學中文所畢業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