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度書評"相關的文章列表
書評》美麗的荒原就在這裡:讀莎莉.魯尼《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
「總算完事了,慶幸一切都結束了」 "Well now that’s done: and I’m glad it’s over." 這是莎莉.魯尼最新小說《... 閱讀更多
書評》為虛構所動容,因真實而嘆息:掀開星國神祕面紗的《漫畫之王陳福財的新加坡史》
對臺灣多數人來說,「新加坡」三字絕不陌生,這個面積僅728平方公里的城市國家,不時出現在新聞媒體,比起許多幅員廣闊的「大國」,吸引了更多的關注。這當然不是臺灣獨有的現象,躋身為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體,... 閱讀更多
書評》我們與惡地的心靈距離:評《台灣惡地誌》
《台灣惡地誌》環繞的主軸在於「惡地」二字,其中包含地球科學也提及人文生態史。身為在學校教地球科學的老師,拜讀完豐富的內容之後,該如何切入評論成為大哉問。是談惡地的形成故事?每次出野外都品嚐的惡地芭樂... 閱讀更多
書評》應在,曾在,以及不再:略談郭強生《用青春換一場相逢》
如果要你從零開始,繪製一張關於人生紅塵的地圖,你會用什麼方式?徒手砌磚地繪畫?或是讓記憶引領你,重走一遍年少輕狂的路徑? 《用青春換一場相逢》中,每一篇的展讀,都使讀者以眼以心,... 閱讀更多
書評》那些糾纏生命樹的科學人生:評《纏結的演化樹》
分類問題是探究一門學問的開端,能夠適切分類系統內的物件,從而展現整個系統的組織原理,才能釐清何為根本的問題,進而發展關鍵性的前沿研究。然而隨著新證據的發現,分類的方式也會隨之調整,甚至改變。... 閱讀更多
書評》真實烏托邦從地方開始打造,今天《成為池上》了沒?
中研院民族所黃宣衛教授出版新書,書名非常有意思,「成為池上」,「成為」和「池上」本身就是作者想要討論的問題。首先,什麼是池上?整本書都邀請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 「池上」... 閱讀更多
書評》在問題與答案的中間地帶:楊翠讀《他們說我是間諜:人類學家和她的祕密警察監控檔案》
閱讀凱薩琳.韋德瑞(Katherine Verdery)的《他們說我是間諜:人類學家和她的祕密警察監控檔案》,有一種分分秒秒都在走鋼索的感覺,搖擺、暈眩、猶疑、困惑,各種不確定,直到掩卷那一刻... 閱讀更多
書評》紀念碑蓋好,然後呢?評《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
在臺灣,紀念碑四散於我們日常的生活,就如同《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的副標,當記憶在時間侵蝕下不斷逝去,我們需要具體形狀的物件,將抽象的記憶留下。但紀念碑的存在不只是單純為了對抗遺忘,... 閱讀更多
評論》披露「圓山大飯店」的前世今生:台灣史學者讀《紅房子》
「紅房子」指的是圓山大飯店,因為圓山大飯店裡外通紅,特別是大紅柱子的紅,有所謂「圓山紅」的稱呼。李桐豪的《紅房子:圓山飯店的當時與此刻》,並不是以圓山大飯店為場景撰寫的虛構小說或電影劇本,...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