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度書評"相關的文章列表
書評》星球的孤獨,友伴與浩瀚:馬翊航讀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
在它恐慌之前,它——它是寧靜的。那時我還無法理解,沒有領會它是多麽浩瀚,體會那所有的白晝、所有的夜晚、所有的風與靜謐。 ——娥蘇拉.勒瑰恩〈比帝國緩慢且遼闊〉 ➤宇宙的筆記... 閱讀更多
書評》愛情和友情就算在人類巨大宿命面前還是挺關鍵的:評上田岳弘《我的戀人》
對臺灣讀者來說,上田岳弘不是個容易親近的名字,他不像中文世界理解的「日本文學」。以近日出版的《我的戀人》為例,書中兩個故事都出現很難在其他日本作家看到的表演體例:壓迫感十足的宏觀人類歷史敘事、... 閱讀更多
書評》內之內與外之外:探訪游朝凱的《內景唐人街》
舊金山唐人街出身的小說家伍慧明(Fae Myenne Ng)在成名作《骨》(Bone)中,透過女主角眼光看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領悟到觀光客來此,「不管看到什麼,不管如何近觀細看,... 閱讀更多
書評》從西伯利亞活著回來的台籍關東軍及其冰封記憶:評陳力航《零下六十八度》
《發條鳥年代記:鵲賊篇》中派駐滿洲國的關東軍間宮中尉奉命前往呼倫貝爾草原進行探勘任務時被俘,雖然命運之神讓他在外蒙大漠和西伯利亞的殘酷煉獄中倖存,重返故土的他卻早已成為一介空洞裸命:「我失去一隻手腕... 閱讀更多
書評》獻給蘇格蘭的一曲悲歌:《親愛的夏吉.班恩》
1994年布克獎得主為詹姆士.柯爾曼(James Kelman)的小說《多麼遲了》(How Late It Was, How Late),打破布克獎首度頒發給蘇格蘭籍作家的紀錄,... 閱讀更多
話題》撿拾斯普特尼克的信號:讀劉子超《失落的衛星:深入中亞大陸的旅程》
無論如何,我還是羨慕劉子超這顆衛星的,雖然要把他對中亞的比擬放回人心的比擬如此難。他說:「蘇聯解體後,中亞像一顆失落的衛星,迷失了方向。它在全球化的邊緣與大國的夾縫中校正著自己的軌道。我迷戀這種掙扎... 閱讀更多
書評》華燈初上,鄉土歸返:評周梅春《大海借路》中的女性形象與生命寓意
從1960年代末期開始在文壇發表作品的周梅春,以小說、散文見長,其作品擅長描述小人物與農漁民生活面貌,深具本土關懷與性別視角。1988年推出短篇小說集《夜遊的魚》深受各界矚目,... 閱讀更多
書評》夾心世代的成長物語:洪明道評《擔馬草水》
從鄉土文學論戰以來,寫實小說大多以一時一地,打造出一座座的世界,我們有了黃春明的蘭陽平原、鄭清文的舊鎮、王拓的漁港。姜天陸《擔馬草水》這本短篇小說集穿梭在嘉南平原、山區部落和離島之間。這樣的穿梭,... 閱讀更多
書評》唱歌是原住民說故事、記憶族群歷史的能力:讀《那個用歌說故事的人》
這是一本看似輕鬆的對話紀錄,也像是尚未變裝成學術樣式的零散田野筆記,但是顛覆的力道和批判的自省,仍然夾藏在字句之中隱隱發光。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必須拋開本來對「音樂」和「歌曲」的成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