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文字工,終生工文字。時常離開台灣,就是離不開地球。著有《憂鬱的邊界》、《日常的中斷》、《介入的旁觀者》,合著有《咆哮誌》等。臉書:島嶼無風帶。
馬祖列島位於台灣與中國之間,是比初步蘭島更小的島群。站在這個屬於台灣的島上遠眺,白天可以看到對岸貨船往來,晚上則是燈火紛繁閃爍──中國只在咫尺之遙。現在從馬祖北竿搭船到對岸黃岐只需半個小時,...閱讀更多
受資訊載體與數位媒介影響,資訊破碎化、大眾傾向圖像閱讀,幾乎已是社會共識。而編輯出版是讓書寫得以成為「作品」的重要文化工程,在當前資訊如洪流的時代,使出版的價值不受折損,讓閱讀仍能成為知識的重要取徑...閱讀更多
休館日的臺灣圖書館暗寂冷清,「臺灣圖書醫院」卻仍敞亮運作著——4名修復員分散各區獨立作業,有人才煮完一鍋修護用的糨糊,有人則專注清潔,而圖書醫院的負責人徐美文,則低頭修復著一本極可能生於1619年,...閱讀更多
去(2021)年7月,國家人權委員會公布首份人權調查報告,報告的主角是政治犯林水泉——1961年,競選台北市議員的林水泉,於選舉期間批判國民黨政府,選後即遭逮捕。當局為了規避正當司法程序,逕以《...閱讀更多
冬夜,忙完學校公務的鍾永豐,為了《菊花如何夜行軍》的出版,匆匆趕至Openbook辦公室接受採訪,還來不及坐下,便被攝影師喚去擺拍。素來隱身幕後的他,或許不習慣鏡頭,臉部線條初初有些緊繃。 「...閱讀更多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彷若一個金科玉律,讓大人們一代又一代複誦,好鼓勵學生閱讀。但,這是真的嗎? 至少,歷史反駁了這個說法。過去有超過30年的時間裡,若你太愛讀書,讀了政府不喜歡你讀的書,...閱讀更多
▇寧可錯殺,不可輕縱?第68號解釋 祖籍廣東梅縣的劉祥君先是在家鄉擔任小學老師,而後考進財政部鹽務局任職,1946年隨政府來臺,在臺灣省政府工作。本該平穩過生活,不料1951年遭人供述曾加入「...閱讀更多
2020年大選過後隔日,數個月來的喧囂旋即平息,落成城市角落裡的各種心情私語。知名公共知識分子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則在此時,與我們分享他的心得與感悟──...閱讀更多
升大四的那個暑假,和同學一起到英國自助旅行。因為是第一次自助,又長達一個月,平時不會帶我應酬的父母,在行前一晚特別帶我去朋友的飯局,和他們一起聚餐。席間,因為太專注聆聽長輩們談話,...閱讀更多
阿潑文字工作者
一日文字工,終生工文字。時常離開台灣,就是離不開地球。著有《憂鬱的邊界》、《日常的中斷》、《介入的旁觀者》,合著有《咆哮誌》等。臉書:島嶼無風帶。
人物》呈現馬祖人與命運的對賭:阿潑訪《島嶼幻想曲》林瑋嬪
馬祖列島位於台灣與中國之間,是比初步蘭島更小的島群。站在這個屬於台灣的島上遠眺,白天可以看到對岸貨船往來,晚上則是燈火紛繁閃爍──中國只在咫尺之遙。現在從馬祖北竿搭船到對岸黃岐只需半個小時,...閱讀更多
2022 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年度翻譯書.非文學類 評審報告
受資訊載體與數位媒介影響,資訊破碎化、大眾傾向圖像閱讀,幾乎已是社會共識。而編輯出版是讓書寫得以成為「作品」的重要文化工程,在當前資訊如洪流的時代,使出版的價值不受折損,讓閱讀仍能成為知識的重要取徑...閱讀更多
報導》在電子書的年代,他們修復古書:臺灣圖書醫院導覽
休館日的臺灣圖書館暗寂冷清,「臺灣圖書醫院」卻仍敞亮運作著——4名修復員分散各區獨立作業,有人才煮完一鍋修護用的糨糊,有人則專注清潔,而圖書醫院的負責人徐美文,則低頭修復著一本極可能生於1619年,...閱讀更多
人物》理解、抵抗或追求真相,非虛構或冤案寫作的意義:訪張娟芬談《流氓王信福》
去(2021)年7月,國家人權委員會公布首份人權調查報告,報告的主角是政治犯林水泉——1961年,競選台北市議員的林水泉,於選舉期間批判國民黨政府,選後即遭逮捕。當局為了規避正當司法程序,逕以《...閱讀更多
專訪》方法論與知識論的人物田野:阿潑訪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
冬夜,忙完學校公務的鍾永豐,為了《菊花如何夜行軍》的出版,匆匆趕至Openbook辦公室接受採訪,還來不及坐下,便被攝影師喚去擺拍。素來隱身幕後的他,或許不習慣鏡頭,臉部線條初初有些緊繃。 「...閱讀更多
漫畫評論》承接一個人或一個世代的記憶,如何可能?阿潑評《來自清水的孩子》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彷若一個金科玉律,讓大人們一代又一代複誦,好鼓勵學生閱讀。但,這是真的嗎? 至少,歷史反駁了這個說法。過去有超過30年的時間裡,若你太愛讀書,讀了政府不喜歡你讀的書,...閱讀更多
報導》大法官是國家良知,還是時代產物?關鍵人名首次曝光:《奉命釋法:大法官與轉型正義》
▇寧可錯殺,不可輕縱?第68號解釋 祖籍廣東梅縣的劉祥君先是在家鄉擔任小學老師,而後考進財政部鹽務局任職,1946年隨政府來臺,在臺灣省政府工作。本該平穩過生活,不料1951年遭人供述曾加入「...閱讀更多
人物》專訪伊恩.布魯瑪:2020台灣大選,是華人國家治理的新可能?對「Chinese」的提問
2020年大選過後隔日,數個月來的喧囂旋即平息,落成城市角落裡的各種心情私語。知名公共知識分子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則在此時,與我們分享他的心得與感悟──...閱讀更多
書.人生.阿潑》聆聽他人的故事
升大四的那個暑假,和同學一起到英國自助旅行。因為是第一次自助,又長達一個月,平時不會帶我應酬的父母,在行前一晚特別帶我去朋友的飯局,和他們一起聚餐。席間,因為太專注聆聽長輩們談話,...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