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潑

阿潑文字工作者

一日文字工,終生工文字。時常離開台灣,就是離不開地球。著有《憂鬱的邊界》、《日常的中斷》、《介入的旁觀者》,合著有《咆哮誌》等。臉書:島嶼無風帶

首爾書展.現場報導》坎城最佳導演朴贊郁現身書展:我想拍韓江的《少年來了》

2025-06-21

【Openbook特約記者阿潑首爾現場報導】 獲獎無數的韓國電影導演朴贊郁是知名的「書蟲」,不僅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比看電影的時間多,包含他的成名作《共同警戒區》和預計今年秋天上映的《無可奈何...閱讀更多

人物》鬧鬼嗎?試試用人類學來看:專訪李安如談《女工之死》

2025-06-18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年中於台灣出版後,李安如便時常聽人向她說起靈異經驗,有時這些故事會特別透過email的方式,遞送到她的眼前,讓這位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依學院...閱讀更多

報導》打開天然獨孫女的暗櫃 ft.《回家是一趟沒有線性終點的旅程:白色恐怖與我的左派阿公》

2025-05-15

2014年,就讀高中二年級的范容瑛,為了完成「生命教育」的課堂作業發愁:不知道應該訪談誰才能得到有趣的故事?母親建議她訪問阿公蔡再修,「因為阿公看起來有點厲害。」 「但我不知道阿公厲害在哪裡...閱讀更多

報導》少子化的臺灣,為什麼有世界最多的試管多胞胎?社會學者與婦產科醫師談《多胞胎共和國》

2025-05-03

1985年4月16日,臺灣第一個試管嬰兒在榮總誕生。產下體重2800公克男嬰的張太太,因結婚多年無法懷孕,於1984年4月參加榮總的試管嬰兒實驗,並在這個有39名婦女參與的計畫中,...閱讀更多

人物》當我們談論90年代,我們在談論什麼——馬世芳與瞿筱葳對談《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

2025-03-24

➤彼時的父親:從35年前的那場學運談起 1990年3月,正準備高中聯考的瞿筱葳,在學校走廊布告欄釘貼的報紙頭版上見到父親——瞿海源與大學生們到總統府見李登輝。對瞿筱葳來說,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閱讀更多

人物》精神上的備戰是閱讀:專訪黑熊學院執行長朱福銘

2024-09-16

黑熊學院執行長朱福銘對戰爭最初的印象,是國小校園長廊裡一整排的越戰照片,其中一枚照片是位全身赤裸的女孩在道路上奔跑,表情盡是驚恐,日後他才知道這個「燒夷彈女孩」(the Napalm Girl)...閱讀更多

人物》用快門留住曾在的人情與家園:訪《在夾縫中抵抗:大觀社區影像手記》唐佐欣

2024-06-13

「我們住在這種地方,你覺得有什麼『不當得利』?」2017年4月,彼時仍就讀台大社會系的唐佐欣,走進位在板橋浮洲的大觀社區,一位油漆工大哥邀請她參觀自宅時,認真提問。 這個位在板橋市邊陲、...閱讀更多

話題》宣布核四封存的第10年,我們還好嗎?《海島核事》的那些故事

2024-04-10

在白沙屯媽祖前往北港進香熱潮中,我母親聊起仁和宮媽祖在貢寮鄉親反核四中的角色——祂不僅曾諭示:「核四會砌,袂運轉。」還給出聖杯,願意與民眾同行立法院,坐鎮監督。 1993/06/...閱讀更多

2023臺灣文學獎金典獎.阿潑.複審側寫》語言文化交混,文化地域被打開

2023-10-02

複審工作完成,準備拍大合照時,本該是卸下重擔的放鬆時刻,卻見某位評審突然對著書架上的《大疫》叫屈,再聽另一位評審對《獸靈之詩》距入圍僅差一毫米扼腕。連串的「心有不甘」,...閱讀更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