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家是我們學會愛的地方。但對一些人而言,家的經驗可能也包含了傷、沉默,甚至是想逃開的過去。
有些記憶很深,但不容易說;有些情緒一直在,但不太能被聽懂。
【愛與傷的總和】 是一個關於家庭經驗的系列企劃,透過 Podcast 與實體講座,談論那些不容易談的事。從性侵創傷、自殺遺族、代際傷痕,到容貌焦慮、兒少照顧者、社群書寫倫理等議題,我們邀請創作者、學者、行動者們說出經歷,拆解經驗,讓它們成為被理解的一部分。
這是一系列,面向疼痛、也擁抱希望的閱讀行動。
編按:公眾人物黃子佼去(2023)年被控涉犯強制猥褻、強制性交等罪,臺北地檢署偵辦過程更查出其隨身硬碟儲存大量從臺灣最大性私密影像平台「創意私房」購買下載的性交影像... 閱讀更多
漫畫是載體、是傳播媒介,也屬於時代的光。2023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正式落腳臺中,東側園區率先開放,多樣化展覽召喚人們踏入園區。2025年起,籌備處以「漫射計畫」... 閱讀更多
閱讀更多
Tags:
我們常說,家是我們學會愛的地方。但對一些人而言,家的經驗可能也包含了傷、沉默,甚至是想逃開的過去。
有些記憶很深,但不容易說;有些情緒一直在,但不太能被聽懂。
【愛與傷的總和】 是一個關於家庭經驗的系列企劃,透過 Podcast 與實體講座,談論那些不容易談的事。從性侵創傷、自殺遺族、代際傷痕,到容貌焦慮、兒少照顧者、社群書寫倫理等議題,我們邀請創作者、學者、行動者們說出經歷,拆解經驗,讓它們成為被理解的一部分。
這是一系列,面向疼痛、也擁抱希望的閱讀行動。
➤Podcast 閱讀隨身聽,8月,勇氣播送
【8/7】遠離創傷、面對童年與療癒自我的勇氣:訪作家曾多聞
【8/14】被留下的人如何修復與生活:訪作家江佩津
【8/21】從性侵受害倖存者到倡議者:藝術家陳潔晧的覺察與復原之路 ft.專欄作者 徐思寧
➤實體講座 ,現流冊店,9月,學著愛自己(陸續開放報名)
【9/13】【要多好看,你才願意喜歡自己多一點——容貌與成長傷痕的對話】
【9/20】【我只是想分享生活,怎麼變這樣?——聊聊社群、親密關係與散文書寫】
【9/27】【缺席的家長 · 暫停的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話題》陳潔晧談兒童性創傷:關心遭遇性虐待的兒童,請從溫暖、理解與支持開始
編按:公眾人物黃子佼去(2023)年被控涉犯強制猥褻、強制性交等罪,臺北地檢署偵辦過程更查出其隨身硬碟儲存大量從臺灣最大性私密影像平台「創意私房」購買下載的性交影像... 閱讀更多
漫射計畫》數位創作與條漫:HOM分享工作心法
漫畫是載體、是傳播媒介,也屬於時代的光。2023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正式落腳臺中,東側園區率先開放,多樣化展覽召喚人們踏入園區。2025年起,籌備處以「漫射計畫」... 閱讀更多
人物》用書寫承擔記憶,反思其後的餘生:專訪《土星時間》蔣亞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