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家是我們學會愛的地方。但對一些人而言,家的經驗可能也包含了傷、沉默,甚至是想逃開的過去。
有些記憶很深,但不容易說;有些情緒一直在,但不太能被聽懂。
【愛與傷的總和】 是一個關於家庭經驗的系列企劃,透過 Podcast 與實體講座,談論那些不容易談的事。從性侵創傷、自殺遺族、代際傷痕,到容貌焦慮、兒少照顧者、社群書寫倫理等議題,我們邀請創作者、學者、行動者們說出經歷,拆解經驗,讓它們成為被理解的一部分。
這是一系列,面向疼痛、也擁抱希望的閱讀行動。
我們常說,家是我們學會愛的地方。但對一些人而言,家的經驗可能也包含了傷、沉默,甚至是想逃開的過去。
有些記憶很深,但不容易說;有些情緒一直在,但不太能被聽懂。
【愛與傷的總和】 是一個關於家庭經驗的系列企劃,透過 Podcast 與實體講座,談論那些不容易談的事。從性侵創傷、自殺遺族、代際傷痕,到容貌焦慮、兒少照顧者、社群書寫倫理等議題,我們邀請創作者、學者、行動者們說出經歷,拆解經驗,讓它們成為被理解的一部分。
這是一系列,面向疼痛、也擁抱希望的閱讀行動。
相關文章
書單》愛與傷的總和,83本關於家庭、創傷與和解的書籍
愛與傷的總和》站在兒時的創傷前:作家曾稔育、醫師吳佳璇談親職化兒童與缺席的親情
愛與傷的總和》公開與隱私之間沒有「限友」,萬事先PO文的道德難題:蔣亞妮✕曹家榮對談
愛與傷的總和》你長大了,不用再judge自己了——HOM、宜蘭談容貌焦慮與成長傷痕
閱讀隨身聽S13E3》遠離創傷、面對童年與療癒自我的勇氣:訪作家曾多聞
閱讀隨身聽S13E4》被留下的人如何修復與生活:訪作家江佩津
閱讀隨身聽S13E5》從性侵受害倖存者到倡議者:藝術家陳潔晧的覺察與復原之路 ft.徐思寧
2025Openbook夏日特企》愛與傷的總和:難以袒露的家的故事|3場Podcast 、3場實體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