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漫畫黃金年代
身穿素雅襯衫,球鞋,搭配一頂有型的帽子,是黃健和最為人所熟悉的形象。在這形象背後,燃燒的則是個嗜讀漫畫、熱愛電影,曾把單車騎上庇里牛斯山,交遊與酒友都廣闊的,熱血中年魂。
經歷過1990年代臺灣漫畫出版的全盛期,見證了敖幼祥、蕭言中、蔡志忠、鄭問、朱德庸等單部作品銷量動輒20萬冊的黃金年代,黃健和不只與這些漫畫大師們交手合作,更是轟動神作《Young Guns》的幕後推手、與漫畫家林政德名字並列的編劇「黃河」本尊。
進入2000年後,隨著日漫衰退,臺灣漫畫創作與市場也陷入蕭條,黃健和於2003年接任大辣出版公司總編輯,打造結合「漫畫」與「性」的成人漫畫品牌,並自2012至2018年擔任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臺灣館策展人,帶領臺漫闖蕩歐洲,打開國際市場。
2025年3月,他離開任職長達22年的大辣,自認來到「中途點」,準備開啟下個階段。此際獲獎,他除了笑著澄清還沒退休,也坦言沒想到會是在這個時間,因此欣然將它視為鼓勵,也是對他正重整旗鼓,投入自己早年便成立的「參柒貳拾壹工作室」的祝福。
「在紙本即將消失的夕陽產業裡,漫畫的下一步在哪裡?」如同新名片上「From Comic……to Screen」這句話,未來黃健和將從漫畫出版延伸到展覽、影像,並以「國際走向」為重要思考點,持續在這產業開創各種可能性。

黃健和親身見證臺漫成長的多個不同階段,也有非常多的高光時刻:比方說,為評論家洪德麟出版漫畫評論集《台灣漫畫40年初探》,竟在1990年代賣得嚇嚇叫;或是與法國羅浮宮合作,邀7位臺灣頂尖漫畫家以羅浮宮為題材進行短篇創作,結集為《羅浮7夢》一書;或是獲得金漫獎的消息,刊登在從小就追讀報上漫畫的《國語日報》頭版。而當年低調參與編劇的漫畫《Young Guns》成為超級暢銷臺漫代名詞,如今重看,更是召喚出一個「回不去了」的熱鬧年代。攝影/桑杉學
➤出版就是一場豪賭
名字被寫進了漫畫史,而他個人在臺漫的幾度盛衰中,又如何品嘗箇中冷暖?
對此,黃健和先從自身「屬性」說起:「我是個好賭之徒。」他眼神銳利,為自己下了註腳。「我曾經是領了薪水就去打三天三夜麻將的人,或者在水果盤機臺前通宵達旦,天亮走出來眼前所見全成霓虹色⋯⋯但進了出版圈後我再也不去賭,因為,出版本身就是一場豪賭。」
五年級前段班的黃健和畢業於文化大學戲劇系,1980年代待過小劇場、電影圈,在「筆記劇場」與金士傑、李國修、李立群、楊麗音、陳懷恩、王耿瑜等許多劇場人一起排戲,也參與了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助導,和《尼羅河女兒》、《悲情城市》等電影的副導工作。
他回想當時,玩音樂、搞劇場、寫小說、拍廣告拍電影的人幾乎都在同一個圈子,大家一樣窮,常一起吃喝聊天。拍《悲情城市》時他因與製片大打一架,索性離開電影界,在認識的攝影記者、《星期漫畫》主編高重黎的邀約下,於1990年代開啟前夕,踏入了漫畫編輯這一行。
那可是世紀末到來前,全臺約有50種漫畫刊物先後創立,如兵家爭奪天下的鼎盛時期發端,《阿鼻劍》、《一刀傳》等本土武俠漫畫風行。為了另闢蹊徑,他向漫畫家林政德提議校園喜劇題材,並貢獻出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親自擔綱編劇,1990年10月在《星期漫畫》推出《Young Guns》連載,果然一炮而紅。
不料,《星期漫畫》隔年即停刊,之後黃健和又擔任1995年創立的《High》漫畫月刊總編,找來10位劇場人和作家擔任編劇,與漫畫家搭檔,激盪出許多精彩企畫。例如「水果奶奶」趙自強編劇的《撲殺胖子》,描述政府將處決體重超標的人民,引發胖子反抗軍起義⋯⋯黃健和的「賭性」預見這個黑色幽默故事大有可為,可惜當年搭配的漫畫家未能順利交稿,雜誌也在短短兩年後停刊,賭徒只好黯然收山,徒留心中的懸念。
當時,漫畫出版社的最大商機仍在引進日漫,從神級大師鳥山明、井上雄彥到松本大洋、池上遼一等名家一字排開,為臺灣帶來全面的日漫洗禮。而黃健和也在那時迎來他版權「簽賭」的高光時刻──簽下的日漫《家有賤狗》第二集在臺首印量竟高達22萬2000本,創下他職涯紀錄,也遠勝在日本的銷量,讓作者Terry山本都對他拱手稱謝。
這期間,他平均一年去4趟日本,為了開拓眼界、尋找臺灣的機會,也和社內編輯、美編、作者征戰歐美等各地漫畫節,冥冥之中與法國安古蘭漫畫節結下不解之緣。

黃健和踏入漫畫編輯領域的最初戰場與遊戲場,週刊《星期漫畫》、月刊《High》。它們如今已是五六年級大叔們的回憶殺,同時也是孵育如今許多臺灣中生代漫畫家的苗床。攝影/桑杉學
➤安古蘭漫畫節開花結果
世紀末,因遊戲產業興盛、網際網路開啟新紀元,日漫漸從巔峰走下坡。黃健和表示,1995年《七龍珠》、1996年《灌籃高手》相繼結束連載,尤為指標性事件,當紅的漫畫週刊《Jump》銷量從五、六百萬冊直接腰斬,以日漫為主流的臺灣漫畫出版也隨之沉寂,他則帶著工作積蓄旅居法國,騎著單車浪跡歐洲各地。
歐遊兩年回來後,黃健和曾「轉行」當《TO’GO泛遊情報》總編輯、投身數位媒體,2003年才受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之邀,出任新成立的大辣出版社總編輯。為了突破市場困境,大辣以成人情色漫畫起家、譯介大量歐漫及圖像小說,在創社初期屢創破3萬、5萬本的暢銷佳績,大受歡迎的,包括本土漫畫家麥人杰的《狎客行》等。
黃健和回顧2000年後約10年間,中生代漫畫家紛紛轉行到遊戲業、插畫界或教學現場,「同人誌」興起則成年輕一輩的練兵之地,填補了這期間的創作空缺。直到2012年文化部正式以官方名義在安古蘭漫畫節設立臺灣館,首屆率20位臺灣漫畫家大陣仗參加,接下來每年持續徵選創作者、設展,臺漫逐漸在安古蘭打開知名度。
從1990年代起去過安古蘭不下20次的黃健和,曾與漫畫家好友如小莊等單兵前往,後來連續多年領軍臺灣團參展,見證了近10年來臺灣創作能量的回歸與爆發。他提到,親身參訪國際漫畫節刺激了許多創作者,有人回來後毅然改變畫風,或重新尋找自己說故事的方式。
如今,更有法國漫迷年年到臺灣館排隊,收集臺灣漫畫家的作品與簽名。他推估,2012起的前10年,臺漫的海外版權銷售累計約20本,但從2021年至今,總計可能已超過100本,可謂十餘年耕耘的開花結果。

怎麼把臺灣漫畫作品和漫畫家推向國際,對黃健和來說,如今已是稀鬆平常的思考與行動練習,這些年來,他更成為許多漫畫家打算拓展國際視野的最佳商量對象。攝影/桑杉學
➤所有人加在一起的力量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對黃健和來說,讓臺漫走向國際,是早從20年前就縈繞心中的事。
以一場幹架終結電影生涯的他,卻清楚「編輯」的角色就像電影的「製片」:「我不是導演,也不是明星演員,而是身居幕後,讓作者發光發亮。」至於發光的機會在哪裡?日本,中國,還是歐美?
依據黃健和長年的觀察,日本對外接受度向來不高,歐洲相對有較大可能性,對個人性題材、帶點東方的筆觸感興趣,尤其法國中小型出版社遍地開花,廣泛接納各國作品;加上臺灣相較於中國有更大創作自由,類型多元不受限,在中文漫畫的輸出上,搶占了先機,現於歐漫書市的市占,已是與韓漫同為不讓日漫專美於前的亮眼存在。
近年來,黃健和看著一部部臺漫躍上國際舞臺,如每日青菜《Day Off》已售出10國版權居冠,周見信《來自清水的孩子》、小峱峱《守娘》、韋蘺若明《送葬協奏曲》、常勝《閻鐵花》等也已譯介7、8種語言,就算不是直接的推手,他也是欣悅的支持者與陪伴者。
置身於歷史的潮起潮落,他回顧,一本書走向海外的路徑既不容易也偶然,有時很快,如麥人杰《狎客行》2003年出版隔年就售出法文版;有時很慢,如鄭問《刺客列傳》1986年出版,35年後的2021年才有了法國豪華精裝版。
小莊2013年出版《80年代事件簿》,原本擔心聚焦臺灣難以共情,沒想到卻引起國際出版人對1980年代共同的鄉愁;常勝的《閻鐵花》則如滾雪球般從義、法延伸到俄羅斯、巴西等共7國譯版,《閻鐵花2》還在畫,就有國外出版社想簽下版權;另如水晶孔《流浪小孩》、陳沛珛《暫時先這樣》,也以獨特的敘事與畫面獲法國讀者青睞。
「有好的創作,有好的平臺發表,有好的說書人推銷版權,」黃健和形容,「這是所有人加在一起的力量所落實的成果。」此外,文化部近年支持參展、對漫畫創作的相關補助,也推了重要的一把。

對黃健和來說,「出去看一下」總是重要的──不論是地理空間、專業或興趣領域,也不論是不同的角色譬如漫畫家、編輯還是讀者。臺灣那麼小,人生那麼短也那麼長,多看看人家在玩什麼,關心什麼,互相交流,才更有動力「走自己的路」。攝影/桑杉學
➤劍與盾一起發光
超過三分之一世紀的漫畫編輯生涯,那麼多的風風火火盡在黃健和的笑語裡剪裁成雲淡風輕。或許正是這樣進退去留都不執著的豁達,才更有看到各種可能性的通透。從青年步入中壯年,黃健和面對的漫畫家也從資深前輩、同輩到年輕後代。他笑稱編輯須身兼奶媽和心靈導師,要能對話,還要提出前瞻性意見,與作者間仰賴的是深厚的信任。
「作者和編輯,就像劍與盾、刀與磨刀石。」指的當然不是互相傷害,而是一起發光。不過,雖然與許多漫畫家有深厚私交情誼,卻未必每位都能成功合作作品。黃健和說,畢竟創作者都有自己的企圖與想法,不見得有編輯介入的餘地,每位作者的所需也不同。
如何當漫畫編輯,或許無定律可循,但他大力讚許後進,如成立慢工出版的黃珮珊、留守番的黃思蜜,都以一人出版之姿,在創作企畫、推廣版權各方面展現出強大能量,「非常厲害!」
隨著時代轉變,頁漫走向網漫,黃健和認為好的漫畫就是有畫面的故事,不受載體影響;而賭盤有勝有負,他淡然以對:「賭沒有一路贏的,就當出版是個『窮開心』的行業。」無關輸贏,精神面始終無比富足。
這10年來,黃健和也從編輯橫跨到導師身分,在實踐大學任教的漫畫創作課上,帶學生走出教室,到博物館、不同城市取材發揮創意,並鼓勵學生投稿安古蘭漫畫節新秀獎等。
此刻,站在這個中途點,黃健和的心情約莫是,回望當年自己是新人時,也受過許多前輩幫助,「所以現在希望讓年輕人少走一點彎路。」中年大叔除了熱血,也是暖心的。●

對黃健和來說,2025年絕對是個極特別的一年。漫畫家常勝為他的新名片畫下了表情和煦的招牌形象,彷彿意味著,儘管新的未來無限寬廣,這位始終玩心滿滿的總編輯大叔總是能安步當車的。攝影/桑杉學
黃健和
資深漫畫出版人,現為版權經紀「參柒貳拾壹工作室」負責人。
編輯漫畫出版品逾300本,獲第5屆金漫獎最佳編輯;擔任大辣出版公司總編輯22年,並曾任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臺灣館、義大利盧卡漫畫節臺灣館策展人
本文轉載自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同意刊登,原標題與連結為「焦點人物》心心念念20年,帶著大家的漫畫一起「走出去」!」。
Tags:
時常一身輕便標準配備在城市街巷間晃蕩探險的黃健和,竟也有幾分像是從漫畫裡走出來的人。攝影/桑杉學
甫於今(2025)年8月獲頒金漫獎特別貢獻獎的黃健和,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漫畫界大前輩。從1989年5月擔任時報出版《星期漫畫》週刊編輯算起,他已投身這行整整36年,他的大半生,約莫就是臺灣40年漫畫史。在許多時候,他都扮演開路者的重要角色:1990年代,他創造發表平臺,與臺灣漫畫創作者一起嘗試題材、敘事策略、合作模式的可能性;並引進暢銷漫畫,讓同業、讀者驚嘆於臺灣市場的隱藏活力。新世紀以來,他不只持續將精采多元的歐漫介紹到臺灣,更積極帶領一批批臺灣創作者前進歐美,讓他們證明自己的實力,也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們於是看見,「走出去」可以是一個編者的至大格局。
➤見證漫畫黃金年代
身穿素雅襯衫,球鞋,搭配一頂有型的帽子,是黃健和最為人所熟悉的形象。在這形象背後,燃燒的則是個嗜讀漫畫、熱愛電影,曾把單車騎上庇里牛斯山,交遊與酒友都廣闊的,熱血中年魂。
經歷過1990年代臺灣漫畫出版的全盛期,見證了敖幼祥、蕭言中、蔡志忠、鄭問、朱德庸等單部作品銷量動輒20萬冊的黃金年代,黃健和不只與這些漫畫大師們交手合作,更是轟動神作《Young Guns》的幕後推手、與漫畫家林政德名字並列的編劇「黃河」本尊。
進入2000年後,隨著日漫衰退,臺灣漫畫創作與市場也陷入蕭條,黃健和於2003年接任大辣出版公司總編輯,打造結合「漫畫」與「性」的成人漫畫品牌,並自2012至2018年擔任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臺灣館策展人,帶領臺漫闖蕩歐洲,打開國際市場。
2025年3月,他離開任職長達22年的大辣,自認來到「中途點」,準備開啟下個階段。此際獲獎,他除了笑著澄清還沒退休,也坦言沒想到會是在這個時間,因此欣然將它視為鼓勵,也是對他正重整旗鼓,投入自己早年便成立的「參柒貳拾壹工作室」的祝福。
「在紙本即將消失的夕陽產業裡,漫畫的下一步在哪裡?」如同新名片上「From Comic……to Screen」這句話,未來黃健和將從漫畫出版延伸到展覽、影像,並以「國際走向」為重要思考點,持續在這產業開創各種可能性。
➤出版就是一場豪賭
名字被寫進了漫畫史,而他個人在臺漫的幾度盛衰中,又如何品嘗箇中冷暖?
對此,黃健和先從自身「屬性」說起:「我是個好賭之徒。」他眼神銳利,為自己下了註腳。「我曾經是領了薪水就去打三天三夜麻將的人,或者在水果盤機臺前通宵達旦,天亮走出來眼前所見全成霓虹色⋯⋯但進了出版圈後我再也不去賭,因為,出版本身就是一場豪賭。」
五年級前段班的黃健和畢業於文化大學戲劇系,1980年代待過小劇場、電影圈,在「筆記劇場」與金士傑、李國修、李立群、楊麗音、陳懷恩、王耿瑜等許多劇場人一起排戲,也參與了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助導,和《尼羅河女兒》、《悲情城市》等電影的副導工作。
他回想當時,玩音樂、搞劇場、寫小說、拍廣告拍電影的人幾乎都在同一個圈子,大家一樣窮,常一起吃喝聊天。拍《悲情城市》時他因與製片大打一架,索性離開電影界,在認識的攝影記者、《星期漫畫》主編高重黎的邀約下,於1990年代開啟前夕,踏入了漫畫編輯這一行。
那可是世紀末到來前,全臺約有50種漫畫刊物先後創立,如兵家爭奪天下的鼎盛時期發端,《阿鼻劍》、《一刀傳》等本土武俠漫畫風行。為了另闢蹊徑,他向漫畫家林政德提議校園喜劇題材,並貢獻出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親自擔綱編劇,1990年10月在《星期漫畫》推出《Young Guns》連載,果然一炮而紅。
不料,《星期漫畫》隔年即停刊,之後黃健和又擔任1995年創立的《High》漫畫月刊總編,找來10位劇場人和作家擔任編劇,與漫畫家搭檔,激盪出許多精彩企畫。例如「水果奶奶」趙自強編劇的《撲殺胖子》,描述政府將處決體重超標的人民,引發胖子反抗軍起義⋯⋯黃健和的「賭性」預見這個黑色幽默故事大有可為,可惜當年搭配的漫畫家未能順利交稿,雜誌也在短短兩年後停刊,賭徒只好黯然收山,徒留心中的懸念。
當時,漫畫出版社的最大商機仍在引進日漫,從神級大師鳥山明、井上雄彥到松本大洋、池上遼一等名家一字排開,為臺灣帶來全面的日漫洗禮。而黃健和也在那時迎來他版權「簽賭」的高光時刻──簽下的日漫《家有賤狗》第二集在臺首印量竟高達22萬2000本,創下他職涯紀錄,也遠勝在日本的銷量,讓作者Terry山本都對他拱手稱謝。
這期間,他平均一年去4趟日本,為了開拓眼界、尋找臺灣的機會,也和社內編輯、美編、作者征戰歐美等各地漫畫節,冥冥之中與法國安古蘭漫畫節結下不解之緣。
➤安古蘭漫畫節開花結果
世紀末,因遊戲產業興盛、網際網路開啟新紀元,日漫漸從巔峰走下坡。黃健和表示,1995年《七龍珠》、1996年《灌籃高手》相繼結束連載,尤為指標性事件,當紅的漫畫週刊《Jump》銷量從五、六百萬冊直接腰斬,以日漫為主流的臺灣漫畫出版也隨之沉寂,他則帶著工作積蓄旅居法國,騎著單車浪跡歐洲各地。
歐遊兩年回來後,黃健和曾「轉行」當《TO’GO泛遊情報》總編輯、投身數位媒體,2003年才受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之邀,出任新成立的大辣出版社總編輯。為了突破市場困境,大辣以成人情色漫畫起家、譯介大量歐漫及圖像小說,在創社初期屢創破3萬、5萬本的暢銷佳績,大受歡迎的,包括本土漫畫家麥人杰的《狎客行》等。
黃健和回顧2000年後約10年間,中生代漫畫家紛紛轉行到遊戲業、插畫界或教學現場,「同人誌」興起則成年輕一輩的練兵之地,填補了這期間的創作空缺。直到2012年文化部正式以官方名義在安古蘭漫畫節設立臺灣館,首屆率20位臺灣漫畫家大陣仗參加,接下來每年持續徵選創作者、設展,臺漫逐漸在安古蘭打開知名度。
從1990年代起去過安古蘭不下20次的黃健和,曾與漫畫家好友如小莊等單兵前往,後來連續多年領軍臺灣團參展,見證了近10年來臺灣創作能量的回歸與爆發。他提到,親身參訪國際漫畫節刺激了許多創作者,有人回來後毅然改變畫風,或重新尋找自己說故事的方式。
如今,更有法國漫迷年年到臺灣館排隊,收集臺灣漫畫家的作品與簽名。他推估,2012起的前10年,臺漫的海外版權銷售累計約20本,但從2021年至今,總計可能已超過100本,可謂十餘年耕耘的開花結果。
➤所有人加在一起的力量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對黃健和來說,讓臺漫走向國際,是早從20年前就縈繞心中的事。
以一場幹架終結電影生涯的他,卻清楚「編輯」的角色就像電影的「製片」:「我不是導演,也不是明星演員,而是身居幕後,讓作者發光發亮。」至於發光的機會在哪裡?日本,中國,還是歐美?
依據黃健和長年的觀察,日本對外接受度向來不高,歐洲相對有較大可能性,對個人性題材、帶點東方的筆觸感興趣,尤其法國中小型出版社遍地開花,廣泛接納各國作品;加上臺灣相較於中國有更大創作自由,類型多元不受限,在中文漫畫的輸出上,搶占了先機,現於歐漫書市的市占,已是與韓漫同為不讓日漫專美於前的亮眼存在。
近年來,黃健和看著一部部臺漫躍上國際舞臺,如每日青菜《Day Off》已售出10國版權居冠,周見信《來自清水的孩子》、小峱峱《守娘》、韋蘺若明《送葬協奏曲》、常勝《閻鐵花》等也已譯介7、8種語言,就算不是直接的推手,他也是欣悅的支持者與陪伴者。
置身於歷史的潮起潮落,他回顧,一本書走向海外的路徑既不容易也偶然,有時很快,如麥人杰《狎客行》2003年出版隔年就售出法文版;有時很慢,如鄭問《刺客列傳》1986年出版,35年後的2021年才有了法國豪華精裝版。
小莊2013年出版《80年代事件簿》,原本擔心聚焦臺灣難以共情,沒想到卻引起國際出版人對1980年代共同的鄉愁;常勝的《閻鐵花》則如滾雪球般從義、法延伸到俄羅斯、巴西等共7國譯版,《閻鐵花2》還在畫,就有國外出版社想簽下版權;另如水晶孔《流浪小孩》、陳沛珛《暫時先這樣》,也以獨特的敘事與畫面獲法國讀者青睞。
「有好的創作,有好的平臺發表,有好的說書人推銷版權,」黃健和形容,「這是所有人加在一起的力量所落實的成果。」此外,文化部近年支持參展、對漫畫創作的相關補助,也推了重要的一把。
➤劍與盾一起發光
超過三分之一世紀的漫畫編輯生涯,那麼多的風風火火盡在黃健和的笑語裡剪裁成雲淡風輕。或許正是這樣進退去留都不執著的豁達,才更有看到各種可能性的通透。從青年步入中壯年,黃健和面對的漫畫家也從資深前輩、同輩到年輕後代。他笑稱編輯須身兼奶媽和心靈導師,要能對話,還要提出前瞻性意見,與作者間仰賴的是深厚的信任。
「作者和編輯,就像劍與盾、刀與磨刀石。」指的當然不是互相傷害,而是一起發光。不過,雖然與許多漫畫家有深厚私交情誼,卻未必每位都能成功合作作品。黃健和說,畢竟創作者都有自己的企圖與想法,不見得有編輯介入的餘地,每位作者的所需也不同。
如何當漫畫編輯,或許無定律可循,但他大力讚許後進,如成立慢工出版的黃珮珊、留守番的黃思蜜,都以一人出版之姿,在創作企畫、推廣版權各方面展現出強大能量,「非常厲害!」
隨著時代轉變,頁漫走向網漫,黃健和認為好的漫畫就是有畫面的故事,不受載體影響;而賭盤有勝有負,他淡然以對:「賭沒有一路贏的,就當出版是個『窮開心』的行業。」無關輸贏,精神面始終無比富足。
這10年來,黃健和也從編輯橫跨到導師身分,在實踐大學任教的漫畫創作課上,帶學生走出教室,到博物館、不同城市取材發揮創意,並鼓勵學生投稿安古蘭漫畫節新秀獎等。
此刻,站在這個中途點,黃健和的心情約莫是,回望當年自己是新人時,也受過許多前輩幫助,「所以現在希望讓年輕人少走一點彎路。」中年大叔除了熱血,也是暖心的。●
黃健和
資深漫畫出版人,現為版權經紀「參柒貳拾壹工作室」負責人。
編輯漫畫出版品逾300本,獲第5屆金漫獎最佳編輯;擔任大辣出版公司總編輯22年,並曾任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臺灣館、義大利盧卡漫畫節臺灣館策展人
本文轉載自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同意刊登,原標題與連結為「焦點人物》心心念念20年,帶著大家的漫畫一起「走出去」!」。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2025第16屆金漫獎》入圍名單公布,黃健和勇奪特別貢獻獎,文化部推「下一本作品」獎勵60萬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2EP10》大辣文化總編黃健和/圖像文學話說從頭&漫畫編輯30年目睹之怪現況(才怪)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 閱讀更多
台漫歐洲新契機.台灣風格》不只日漫,在漫畫的世界裡看世界的漫畫 ft.大辣黃健和、漫畫家小莊
編按:亞洲向來是動漫發展重鎮,日本ACG強權比肩IP大國美國,韓國條漫強勢竄起,亦令全球群起效法。近年日漫席捲全球,法國漫畫排行榜10本有7、8本都是日漫。...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