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文化交流的版圖中,當前台書外譯的豐富樣貌,具現了台灣文化輸出的成果。不僅需要產官學多年的推進積累,也集合了許多喜愛台灣文化的外譯夥伴的努力,他們包括來自國外的出版人、專業編輯和譯者,以及透過不同場合積極向外推介台灣作品的版權經紀人。
想要有系統地推展外譯工作,需要政府介入挹注資源,1990年文建會的「中書外譯計畫」,是公部門啟動文學外譯補助之始。爾後隨著時代演進,外譯計畫於2010年改由臺灣文學館承接,並易名為「台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計畫」。名稱的改變,也意味著有別於昔日依賴學術研究而進行的典籍翻譯,開始側重本土文學的向外發展。
到了2015年,文化部將主場交還給產業機制,建立「Books From Taiwan」版權交易平台(以下簡稱BFT)。2020年3月文策院接手後,更加強資源整合、跨域合作與資金的投入,持續插旗各大國際展會,助攻台灣出版品之版權輸出。
■Books From Taiwan,這些台灣製造最受國際青睞
自2014至2020年為止,BFT共計選書342部,其中成人書占總數57%(193部)、童書25%(86部)、漫畫18%(63部)。成功售出版權的則有165部,總交易量達331筆。其中以童書版權成功率最高,達60%,亦即每10本就有6本達成交易,成人書則為45.6%、漫畫40%。
已售出的多達26個語種之中,以簡中版數量最多,占交易總量35%。其次是韓文版20%、日文版13%,三語加起來已經接近總量的7成。其後依序為英、法、越、泰、義、西、德等語種。最多的簡中版為99部,德語版最少也有6部。
以交易量最高的3個語種觀之,簡中版成人書與童書約占各半,但不太買台灣漫畫;韓文版則是成人書占6成、童書約3成,較特殊的景觀是,心理勵志類竟占了韓文版成人書3成以上。
日文版則恰好相反,不太買心理勵志,也不買台灣童書,但漫畫就占了3成,且日方無論小說或非文學類,皆偏好台灣舊時代氛圍的書籍。至於其他語種,可能因成交數較低,尚看不出明顯特徵,唯一較令人矚目的是,成功售出的法文版權當中竟有近半是台灣漫畫。
個人成績方面,不太意外地,總排行的前三名為陳浩基(含合著)、吳明益與幾米。若單獨鎖定童書,則以林小杯的版權售出最多,哲也、賴馬平分秋色。幾米有兩本歸在童書類的《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真的假的啊》,也獲得不錯成績。
非文學類方面,張瀞仁《安靜是種超能力》、周慕姿《情緒勒索》、鄭開翔《街屋台灣》均表現不俗。漫畫則有同獲日本第6屆國際漫畫賞佳作的常勝《奧德曼》、AKRU《北城百畫帖》博得佳績。此外還有充滿本土元素的張季雅《異人茶跡》、小莊《80年代事件簿》、左萱《神之鄉》等,都獲得BFT門票並順利抵達異邦,售出多國版權。
至於出版社方面,獲BFT選書最多的,成人書有印刻、寶瓶、遠流、聯經、時報;漫畫為蓋亞、大辣、尖端;童書則是親子天下、巴巴,個別出版社至少都入選10部以上好書。
但在版權交易的表現上,皇冠雖不在Top 10排名裡,卻光憑陳浩基《13.67》、三毛《撒哈拉歲月》、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三書,就售出26個版權而奪冠。獲BFT選書最多的印刻出版,則以王定國《敵人的櫻花》、邱妙津《鱷魚手記》、紀蔚然《私家偵探》三書的23個外語版權居次。這顯示了,版權交易市場有「集中」(耳語、目光都落在少數幾本書身上)、「托高」(有版權交易紀錄的書更容易獲得下一個版權交易機會)的現象。
總體來說,BFT的外譯作品中推理小說成績頗豐,除了前述陳浩基、寵物先生、紀蔚然之外,新銳有30代年輕作家張渝歌《荒聞》,老手有打擊範圍很廣的張國立《炒飯狙擊手》,都較其個人的其他作品獲得更多國外版代和編輯的青睞,也同是「集中托高」現象下的績優生。
▇全球都在搶同一批書,倫敦和紐約幾乎主宰各地翻譯市場
版權經紀人譚光磊曾表示:歐美國家中,品味類似或有交情的編輯會形成「跨國」的朋友圈,這種橫向的連結,往往能讓一本書迅速賣出多國版權。倫敦書探公司Daniela Schlingmann也同意:歐洲出版業每個人都彼此認識,受人脈影響特別深。美國New Directions出版社編輯Tynan Kogane則說:購買版權最重要的是從合適的來源獲得適當建議,這仰賴我們熟識的朋友和譯者提供。
2020年法蘭克福書展聚焦與跟風的情形尤為明顯,雖然新書很多,但焦點都鎖定在10本左右的特定書籍,每個國家總有10-15家出版社開高價搶購同一本書。尤其歐洲市場目前成交量減少,但成交金額卻上揚,顯示有少數書籍賣出極高價錢,這也表示有更多書籍未能獲得應有的關注。
台灣書市有近半數是從國外引進的翻譯書,與此大相逕庭的是,美國只有3%是翻譯書,英國也只有4%,然而倫敦和紐約卻幾乎主宰了全球翻譯書的市場,譬如德國有80%的翻譯作品譯自英文,越南譯自英文的出版品也占翻譯書50%。
在2020年文策院舉辦的「國際出版暨版權經紀專業論壇」上,法國Gallimard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總監Marie-Pierre Gracedieu提到,英文翻譯書在法國為大宗,不過「英語主導的圖書市場,正在改變。」義大利Rizzoli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Giovanna Canton也提出相似的觀察:「英美文學的市占率逐漸下降,諸多讀者不熟悉的國家反而開始嶄露頭角。」
義大利E/O出版社版權經理Emanuela Anechoum則進一步指出:「有越來越多作品譯自亞洲,尤其是日文,這很可能是拜漫畫之賜。」雖然台灣作品譯介至歐美地區的數量仍在起步階段,然而對台灣釋出善意的外國友人不在少數。譬如波蘭Proszynski出版社編輯Joanna Maciuk曾表示:「波蘭翻譯書占比高達40%,且對外國文化的接受度相當高,在全球版權市場上,波蘭出版社是極活躍的買家,經常是許多書售出第一個外國版權的國家。」
只是,許多國家依然尚未將台灣書從華文作品中區別出來,即便是距離不遠的東南亞,對台灣的印象依舊還是很模糊,甚至誤認在當地賣得很好的幾米和彎彎是日本作家。許多喜愛台灣的外國譯者都為此叫屈,認為台灣有許多值得向外推廣、值得被認識的事物,只是因複雜的政經因素而被邊緣化、局限在台灣內部。「台灣文學價值很高,但並沒有受到正確的評價。」一位新加坡譯者如是說:「尤其是歐美國家,更應該來多多關注台灣文學。」
澳洲企鵝蘭登的版權總監Nerrilee Weir,也以親身經驗為台灣打氣:「澳洲書想賣到國外,遇到的挑戰其實和台灣很相似。同樣題材的書、外國編輯往往更偏好英國或美國作者,根本沒空考慮澳洲書。我們花了十幾年才學會自己賣版權,身為英語國家尚且如此,台灣要在版權輸出領域迎頭趕上,只能說必須更加努力、更有耐心才行。」
▇文化差異與國情不同,有賴編輯力銜接
除了BFT的成果外,本專題也訪問擁有許多兒童圖畫書版權交易經驗的博達著作權代理公司,分享將台灣童書推向外地的經驗。博達版權經理陳語萱指出,不同國家對童書分齡閱讀的內容編排作法不同,是外譯面臨的首要關卡:「歐美國家有非常明確的分齡閱讀,例如0歲到3歲或3歲以上的孩童,所閱讀的繪本就不一樣。隨著年齡增加,小朋友的識字量越來越多的時候,可能就開始看橋梁書,緊接著再進一步閱讀兒童文學、青少年文學。從小Baby一直到青少年,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明確相應的閱讀作品,分得很細。」
依國情與學校教育的相異,各國對不同年齡兒童讀物的設定,也不盡相同。以林小杯的《步步蛙很愛跳》為例,本書描述步步從蝌蚪變成青蛙後,雖然忘記該如何游泳,但也開啟另一項技能:跳!有一天,步步和妹妹決定順著河水到城市去冒險……本書以圖畫日記的形式,以10個「特別的一天」來串連故事,在旅程中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欣賞自己,鼓勵孩子開心做自己。
紐西蘭出版社Gecko Press出版社編輯非常喜歡這個故事的內容與繪畫風格,但苦惱於不知該如何將本書納入分齡閱讀的架構中——對提供小朋友閱讀的繪本而言,它的字數太多,所呈現的形式也不符合。當然這並不是批評,陳語萱強調,編輯看到了其中很棒的原創故事、繪畫風格,只要在內容上做一定的調整,透過編輯力,將這本書融入該國的閱讀習慣,就能尋得契合的讀者。
後來,Gecko Press的編輯在沒有增加任何文字和圖片的狀況下,重新編排圖文配置,依照歐美小朋友閱讀習慣的編排方式來做調整,做成適合開始閱讀文字孩子的橋樑書,「編輯必須知道自己的市場有著什麼樣的閱讀習慣與傳統,尤其兒童圖畫書一定是跟教育有關。」
當然,這些改動必然需要經過原作者與繪者的同意。透過博達的協助,Gecko Press的編輯與作者林小杯就每個細節一一確認,「封面使用這隻蛙你同意嗎?這個顏色你同意嗎?裡面的每一個編排和字都是經過審核與討論的。」
這不僅是編輯力的展現,更可看出當編輯對於一本書展現興趣時,心裡所想的並非只是「話題」或「易於翻譯」,而是反身思考「題材應如何適切與自己本國讀者對話」,綜合考量國內市場與讀者的閱讀習慣,仔細地評估,如果遇到需要調整、修改的部分,也會直接提出,花費時間與氣力調整。
▇多元,但有讓世界共鳴的核心概念
博達版權經理謝孟穎則指出,對現在的英美市場來說,非主流、非傳統的文化與敘事是很有機會的,對年輕父母來而言,傳統、白人、主流文化已較無吸引力,他們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多元文化。因此,出版社能持續出版種族議題的書,秉持的不只是理想,更是市場支持「這樣的時機點對台書外譯是好的。」
但所謂多元文化並非談特定文化的主題,而是在不同時空、文化背景下,提出一個所有人都有共鳴的核心概念。以周見信的《小朱鸝》為例,故事以台灣東部的花蓮縣為背景,講述一隻小朱鸝從籠子逃出,開始了一段自我追尋之旅,旅程中不斷地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
這本書已售出版權給巴西出版社,對歐美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充滿禪意、以東方哲學意象的繪本,但上面的三個提問,探討的主題具有跨國界的共通性,不管是巴西的孩子或是台灣的小朋友,到了某個年齡段就會開始提問並尋找,答案也可能會隨著年齡而有不同答案。
謝孟穎更提到,《小朱鸝》文末有一篇後記,闡釋作者的創作理念,並介紹書中所提到的花蓮場景:長春祠、金針花田、瑞穗牧場等等。對於台灣讀者來說,這些場景是有機會親身前往的,但對於身在遙遠的巴西讀者,她原以為介紹地名這部分巴西出版社會傾向不予收錄,沒想到翻譯送審出版時都保留了,「這是很棒的鼓舞,他們(巴西出版社)想要讓巴西小朋友認識在世界上有這麼美麗的地方。收到這樣的回響,讓我們對台灣的作品更有信心。」
將《小朱鸝》引介給巴西出版社的是一位德國的代理商,他曾利用到北京參加書展的機會順道來台,在博達陳語萱的大力推薦下,陪同他去了一趟台東,看見東部山脈壯麗的風光,因此對《小朱鸝》書中場景並不陌生。「他看到周見信老師的書,便想到台灣的東海岸,看到繪本裡面描述的海,他就知道台灣的東海岸是長那個樣子。」在日後要向其他國家出版社推介時,這個經驗讓他能描述得更有畫面、更加動人。
「我覺得其實是倒過來。當我們有機會介紹國外的客戶認識台灣文化時,不必急於販賣我們理所當然的文化圖騰,而是很真心地介紹:台灣是這樣多樣文化的島嶼,有像台北、台中這樣西岸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越過中央山脈也有台東花蓮自然好風光等多元豐富的人文風土。」陳語萱分享,許多人常討論「台灣的文化關鍵字」為何?其實重點是你要介紹什麼,而不是去揣想別人如何期待我們的文化圖騰。「我覺得這是版代很有趣的部分。我們授權的是書、是內容,但我們也是文化的使者,因為我們所接觸的都是文化、語言與我們不同的人。」●
◆後疫情時代書市觀察◆
2020年全球書市受疫情重挫,台灣很幸運地還能過著較為「如常」的生活。但倘若要持續推動台書外譯工作,就得要因應國際「後疫情時代」的狀態,重新觀測閱讀市場的趨勢變化,來研擬、調整推展的對策。
以德國為例,根據德國出版協會調查,有3/4出版計畫遭疫情打亂,逾半數延後發行,超過35%出版社表示部分出書計畫直接取消。新書減少、每刷數量減少,暢銷榜銷量也減半。不過,雖然許多重要的文學活動不得不取消,但德國出版商並沒有棄守,仍以改辦數位活動,如朗讀會、討論會、讀書會、訪談等,維持書市交易的活絡。
亞洲方面,2020年疫情對越南的國有出版社影響較大,私人出版公司反而比以前更活躍,但實體書店遭受較大的困難,整體市場總額還是比前一年低。
泰國的南美出版社發現,民眾在家時間增加的結果,造成考試用書和線上課程因此非常暢銷。此外,疫情造成消費行為改變,網路銷售在泰國增加了300%,消費都在線上進行,讀者不再前往實體書店。
疫情確實強迫全球的實體書店都必須做出改變。從歐美到日本,各國出版商乃至中小型書店,均紛紛發展出「網購店取」(Click & Collect)的銷售機制。尤其受困於疫情造成民眾購書需求大增,卻遇上亞馬遜倉儲把書列為「非日常必要品項」而暫停處理時,這些仍然堅守的實體書店,就肩負起提供民眾心靈糧食的責任。
不管是多小的書店,只要利用社群網站與電子郵件,即可就地開張Click & Collect「網購店取」服務。法國有書店因此出現到店取書的長長排隊人龍;英國有書店發展出「得來速」,接受民眾預約或透過窗口「點書」外帶,也透過窗口「出書」。
讀者不便到店取書,書店送書上門也是一法。在歐美書商的社交媒體上,滿是員工踩單車或滑板為顧客送書的相片。疫情蔓延時期,強調與社區同在的獨立書店和小型書店比以往更受歡迎,也似乎更能為社會帶來支援,亞馬遜的影響力反倒因此而下滑。
|
企劃:文化內容策進院、Openbook閱讀誌/撰稿:佐渡守、Openbook編輯部/責任編輯:周月英、吳致良、陳愷昀/視覺:林鈺馨
Tags:
在全球文化交流的版圖中,當前台書外譯的豐富樣貌,具現了台灣文化輸出的成果。不僅需要產官學多年的推進積累,也集合了許多喜愛台灣文化的外譯夥伴的努力,他們包括來自國外的出版人、專業編輯和譯者,以及透過不同場合積極向外推介台灣作品的版權經紀人。
想要有系統地推展外譯工作,需要政府介入挹注資源,1990年文建會的「中書外譯計畫」,是公部門啟動文學外譯補助之始。爾後隨著時代演進,外譯計畫於2010年改由臺灣文學館承接,並易名為「台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計畫」。名稱的改變,也意味著有別於昔日依賴學術研究而進行的典籍翻譯,開始側重本土文學的向外發展。
到了2015年,文化部將主場交還給產業機制,建立「Books From Taiwan」版權交易平台(以下簡稱BFT)。2020年3月文策院接手後,更加強資源整合、跨域合作與資金的投入,持續插旗各大國際展會,助攻台灣出版品之版權輸出。
■Books From Taiwan,這些台灣製造最受國際青睞
自2014至2020年為止,BFT共計選書342部,其中成人書占總數57%(193部)、童書25%(86部)、漫畫18%(63部)。成功售出版權的則有165部,總交易量達331筆。其中以童書版權成功率最高,達60%,亦即每10本就有6本達成交易,成人書則為45.6%、漫畫40%。
已售出的多達26個語種之中,以簡中版數量最多,占交易總量35%。其次是韓文版20%、日文版13%,三語加起來已經接近總量的7成。其後依序為英、法、越、泰、義、西、德等語種。最多的簡中版為99部,德語版最少也有6部。
以交易量最高的3個語種觀之,簡中版成人書與童書約占各半,但不太買台灣漫畫;韓文版則是成人書占6成、童書約3成,較特殊的景觀是,心理勵志類竟占了韓文版成人書3成以上。
日文版則恰好相反,不太買心理勵志,也不買台灣童書,但漫畫就占了3成,且日方無論小說或非文學類,皆偏好台灣舊時代氛圍的書籍。至於其他語種,可能因成交數較低,尚看不出明顯特徵,唯一較令人矚目的是,成功售出的法文版權當中竟有近半是台灣漫畫。
個人成績方面,不太意外地,總排行的前三名為陳浩基(含合著)、吳明益與幾米。若單獨鎖定童書,則以林小杯的版權售出最多,哲也、賴馬平分秋色。幾米有兩本歸在童書類的《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真的假的啊》,也獲得不錯成績。
非文學類方面,張瀞仁《安靜是種超能力》、周慕姿《情緒勒索》、鄭開翔《街屋台灣》均表現不俗。漫畫則有同獲日本第6屆國際漫畫賞佳作的常勝《奧德曼》、AKRU《北城百畫帖》博得佳績。此外還有充滿本土元素的張季雅《異人茶跡》、小莊《80年代事件簿》、左萱《神之鄉》等,都獲得BFT門票並順利抵達異邦,售出多國版權。
至於出版社方面,獲BFT選書最多的,成人書有印刻、寶瓶、遠流、聯經、時報;漫畫為蓋亞、大辣、尖端;童書則是親子天下、巴巴,個別出版社至少都入選10部以上好書。
但在版權交易的表現上,皇冠雖不在Top 10排名裡,卻光憑陳浩基《13.67》、三毛《撒哈拉歲月》、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三書,就售出26個版權而奪冠。獲BFT選書最多的印刻出版,則以王定國《敵人的櫻花》、邱妙津《鱷魚手記》、紀蔚然《私家偵探》三書的23個外語版權居次。這顯示了,版權交易市場有「集中」(耳語、目光都落在少數幾本書身上)、「托高」(有版權交易紀錄的書更容易獲得下一個版權交易機會)的現象。
總體來說,BFT的外譯作品中推理小說成績頗豐,除了前述陳浩基、寵物先生、紀蔚然之外,新銳有30代年輕作家張渝歌《荒聞》,老手有打擊範圍很廣的張國立《炒飯狙擊手》,都較其個人的其他作品獲得更多國外版代和編輯的青睞,也同是「集中托高」現象下的績優生。
▇全球都在搶同一批書,倫敦和紐約幾乎主宰各地翻譯市場
版權經紀人譚光磊曾表示:歐美國家中,品味類似或有交情的編輯會形成「跨國」的朋友圈,這種橫向的連結,往往能讓一本書迅速賣出多國版權。倫敦書探公司Daniela Schlingmann也同意:歐洲出版業每個人都彼此認識,受人脈影響特別深。美國New Directions出版社編輯Tynan Kogane則說:購買版權最重要的是從合適的來源獲得適當建議,這仰賴我們熟識的朋友和譯者提供。
2020年法蘭克福書展聚焦與跟風的情形尤為明顯,雖然新書很多,但焦點都鎖定在10本左右的特定書籍,每個國家總有10-15家出版社開高價搶購同一本書。尤其歐洲市場目前成交量減少,但成交金額卻上揚,顯示有少數書籍賣出極高價錢,這也表示有更多書籍未能獲得應有的關注。
台灣書市有近半數是從國外引進的翻譯書,與此大相逕庭的是,美國只有3%是翻譯書,英國也只有4%,然而倫敦和紐約卻幾乎主宰了全球翻譯書的市場,譬如德國有80%的翻譯作品譯自英文,越南譯自英文的出版品也占翻譯書50%。
在2020年文策院舉辦的「國際出版暨版權經紀專業論壇」上,法國Gallimard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總監Marie-Pierre Gracedieu提到,英文翻譯書在法國為大宗,不過「英語主導的圖書市場,正在改變。」義大利Rizzoli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Giovanna Canton也提出相似的觀察:「英美文學的市占率逐漸下降,諸多讀者不熟悉的國家反而開始嶄露頭角。」
義大利E/O出版社版權經理Emanuela Anechoum則進一步指出:「有越來越多作品譯自亞洲,尤其是日文,這很可能是拜漫畫之賜。」雖然台灣作品譯介至歐美地區的數量仍在起步階段,然而對台灣釋出善意的外國友人不在少數。譬如波蘭Proszynski出版社編輯Joanna Maciuk曾表示:「波蘭翻譯書占比高達40%,且對外國文化的接受度相當高,在全球版權市場上,波蘭出版社是極活躍的買家,經常是許多書售出第一個外國版權的國家。」
只是,許多國家依然尚未將台灣書從華文作品中區別出來,即便是距離不遠的東南亞,對台灣的印象依舊還是很模糊,甚至誤認在當地賣得很好的幾米和彎彎是日本作家。許多喜愛台灣的外國譯者都為此叫屈,認為台灣有許多值得向外推廣、值得被認識的事物,只是因複雜的政經因素而被邊緣化、局限在台灣內部。「台灣文學價值很高,但並沒有受到正確的評價。」一位新加坡譯者如是說:「尤其是歐美國家,更應該來多多關注台灣文學。」
澳洲企鵝蘭登的版權總監Nerrilee Weir,也以親身經驗為台灣打氣:「澳洲書想賣到國外,遇到的挑戰其實和台灣很相似。同樣題材的書、外國編輯往往更偏好英國或美國作者,根本沒空考慮澳洲書。我們花了十幾年才學會自己賣版權,身為英語國家尚且如此,台灣要在版權輸出領域迎頭趕上,只能說必須更加努力、更有耐心才行。」
▇文化差異與國情不同,有賴編輯力銜接
除了BFT的成果外,本專題也訪問擁有許多兒童圖畫書版權交易經驗的博達著作權代理公司,分享將台灣童書推向外地的經驗。博達版權經理陳語萱指出,不同國家對童書分齡閱讀的內容編排作法不同,是外譯面臨的首要關卡:「歐美國家有非常明確的分齡閱讀,例如0歲到3歲或3歲以上的孩童,所閱讀的繪本就不一樣。隨著年齡增加,小朋友的識字量越來越多的時候,可能就開始看橋梁書,緊接著再進一步閱讀兒童文學、青少年文學。從小Baby一直到青少年,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明確相應的閱讀作品,分得很細。」
依國情與學校教育的相異,各國對不同年齡兒童讀物的設定,也不盡相同。以林小杯的《步步蛙很愛跳》為例,本書描述步步從蝌蚪變成青蛙後,雖然忘記該如何游泳,但也開啟另一項技能:跳!有一天,步步和妹妹決定順著河水到城市去冒險……本書以圖畫日記的形式,以10個「特別的一天」來串連故事,在旅程中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欣賞自己,鼓勵孩子開心做自己。
紐西蘭出版社Gecko Press出版社編輯非常喜歡這個故事的內容與繪畫風格,但苦惱於不知該如何將本書納入分齡閱讀的架構中——對提供小朋友閱讀的繪本而言,它的字數太多,所呈現的形式也不符合。當然這並不是批評,陳語萱強調,編輯看到了其中很棒的原創故事、繪畫風格,只要在內容上做一定的調整,透過編輯力,將這本書融入該國的閱讀習慣,就能尋得契合的讀者。
後來,Gecko Press的編輯在沒有增加任何文字和圖片的狀況下,重新編排圖文配置,依照歐美小朋友閱讀習慣的編排方式來做調整,做成適合開始閱讀文字孩子的橋樑書,「編輯必須知道自己的市場有著什麼樣的閱讀習慣與傳統,尤其兒童圖畫書一定是跟教育有關。」
當然,這些改動必然需要經過原作者與繪者的同意。透過博達的協助,Gecko Press的編輯與作者林小杯就每個細節一一確認,「封面使用這隻蛙你同意嗎?這個顏色你同意嗎?裡面的每一個編排和字都是經過審核與討論的。」
這不僅是編輯力的展現,更可看出當編輯對於一本書展現興趣時,心裡所想的並非只是「話題」或「易於翻譯」,而是反身思考「題材應如何適切與自己本國讀者對話」,綜合考量國內市場與讀者的閱讀習慣,仔細地評估,如果遇到需要調整、修改的部分,也會直接提出,花費時間與氣力調整。
▇多元,但有讓世界共鳴的核心概念
博達版權經理謝孟穎則指出,對現在的英美市場來說,非主流、非傳統的文化與敘事是很有機會的,對年輕父母來而言,傳統、白人、主流文化已較無吸引力,他們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多元文化。因此,出版社能持續出版種族議題的書,秉持的不只是理想,更是市場支持「這樣的時機點對台書外譯是好的。」
但所謂多元文化並非談特定文化的主題,而是在不同時空、文化背景下,提出一個所有人都有共鳴的核心概念。以周見信的《小朱鸝》為例,故事以台灣東部的花蓮縣為背景,講述一隻小朱鸝從籠子逃出,開始了一段自我追尋之旅,旅程中不斷地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
這本書已售出版權給巴西出版社,對歐美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充滿禪意、以東方哲學意象的繪本,但上面的三個提問,探討的主題具有跨國界的共通性,不管是巴西的孩子或是台灣的小朋友,到了某個年齡段就會開始提問並尋找,答案也可能會隨著年齡而有不同答案。
謝孟穎更提到,《小朱鸝》文末有一篇後記,闡釋作者的創作理念,並介紹書中所提到的花蓮場景:長春祠、金針花田、瑞穗牧場等等。對於台灣讀者來說,這些場景是有機會親身前往的,但對於身在遙遠的巴西讀者,她原以為介紹地名這部分巴西出版社會傾向不予收錄,沒想到翻譯送審出版時都保留了,「這是很棒的鼓舞,他們(巴西出版社)想要讓巴西小朋友認識在世界上有這麼美麗的地方。收到這樣的回響,讓我們對台灣的作品更有信心。」
將《小朱鸝》引介給巴西出版社的是一位德國的代理商,他曾利用到北京參加書展的機會順道來台,在博達陳語萱的大力推薦下,陪同他去了一趟台東,看見東部山脈壯麗的風光,因此對《小朱鸝》書中場景並不陌生。「他看到周見信老師的書,便想到台灣的東海岸,看到繪本裡面描述的海,他就知道台灣的東海岸是長那個樣子。」在日後要向其他國家出版社推介時,這個經驗讓他能描述得更有畫面、更加動人。
「我覺得其實是倒過來。當我們有機會介紹國外的客戶認識台灣文化時,不必急於販賣我們理所當然的文化圖騰,而是很真心地介紹:台灣是這樣多樣文化的島嶼,有像台北、台中這樣西岸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越過中央山脈也有台東花蓮自然好風光等多元豐富的人文風土。」陳語萱分享,許多人常討論「台灣的文化關鍵字」為何?其實重點是你要介紹什麼,而不是去揣想別人如何期待我們的文化圖騰。「我覺得這是版代很有趣的部分。我們授權的是書、是內容,但我們也是文化的使者,因為我們所接觸的都是文化、語言與我們不同的人。」●
◆後疫情時代書市觀察◆
2020年全球書市受疫情重挫,台灣很幸運地還能過著較為「如常」的生活。但倘若要持續推動台書外譯工作,就得要因應國際「後疫情時代」的狀態,重新觀測閱讀市場的趨勢變化,來研擬、調整推展的對策。
以德國為例,根據德國出版協會調查,有3/4出版計畫遭疫情打亂,逾半數延後發行,超過35%出版社表示部分出書計畫直接取消。新書減少、每刷數量減少,暢銷榜銷量也減半。不過,雖然許多重要的文學活動不得不取消,但德國出版商並沒有棄守,仍以改辦數位活動,如朗讀會、討論會、讀書會、訪談等,維持書市交易的活絡。
亞洲方面,2020年疫情對越南的國有出版社影響較大,私人出版公司反而比以前更活躍,但實體書店遭受較大的困難,整體市場總額還是比前一年低。
泰國的南美出版社發現,民眾在家時間增加的結果,造成考試用書和線上課程因此非常暢銷。此外,疫情造成消費行為改變,網路銷售在泰國增加了300%,消費都在線上進行,讀者不再前往實體書店。
疫情確實強迫全球的實體書店都必須做出改變。從歐美到日本,各國出版商乃至中小型書店,均紛紛發展出「網購店取」(Click & Collect)的銷售機制。尤其受困於疫情造成民眾購書需求大增,卻遇上亞馬遜倉儲把書列為「非日常必要品項」而暫停處理時,這些仍然堅守的實體書店,就肩負起提供民眾心靈糧食的責任。
不管是多小的書店,只要利用社群網站與電子郵件,即可就地開張Click & Collect「網購店取」服務。法國有書店因此出現到店取書的長長排隊人龍;英國有書店發展出「得來速」,接受民眾預約或透過窗口「點書」外帶,也透過窗口「出書」。
讀者不便到店取書,書店送書上門也是一法。在歐美書商的社交媒體上,滿是員工踩單車或滑板為顧客送書的相片。疫情蔓延時期,強調與社區同在的獨立書店和小型書店比以往更受歡迎,也似乎更能為社會帶來支援,亞馬遜的影響力反倒因此而下滑。
企劃:文化內容策進院、Openbook閱讀誌/撰稿:佐渡守、Openbook編輯部/責任編輯:周月英、吳致良、陳愷昀/視覺:林鈺馨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翻開下一頁,與故事一起去更遠的地方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與故事去更遠的地方II》打入德國,歐洲書探牽線 ft.德文版《炒飯狙擊手》的人脈網
閱讀更多
與故事去更遠的地方III》赴日外交,不只珍奶,台書支援前線 ft.太台本屋黃碧君
閱讀更多
與故事去更遠的地方IV》從無到有,打通台灣與斯洛伐克的兒童文學出版橋樑 ft.譯者梁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