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文協百年.閱讀文學》百年前撒下的種籽:作家盛浩偉的臺灣文學補課書單
記得大約就是在10年前,一次坐計程車的時候,和司機聊到學校及系所,說了自己就讀臺灣文學研究所後,換來一句我至今仍清楚記得的應答:「哦?臺灣有文學哦?」不只疑惑,還帶著輕蔑。當下,心裡百感交集。... 閱讀更多
文協百年.閱讀歷史》審視文協啟蒙能量,聚珍臺灣總監王子碩的認識日本時代書單
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文協百年」一詞大量出現在各種場館活動、展覽,並衍生各式出版品。對於戰後集體記憶「被消失」的臺灣人來說,彷彿一場歷史大進補。 日本統治臺灣後,... 閱讀更多
話題》傳奇按怎說不盡:《廖添丁—稀代兇賊の最期》與台灣文史出版轉譯的新里程
▇在新媒介上締造新傳說 如果問起:「你知不知道廖添丁」,我想多數人或許不會有太多反應,也許有人隱約能回想起在民間故事集看過這個名字,或許更明確地想到幾齣廖添丁的電影或電視劇──... 閱讀更多
話題》追蹤生物就是追蹤我們自己:談《生之奧義》
第一次聽到「追蹤師」這個生詞,是往返台東藝術節的旅程,乍然一聞,就被吸了過去。朋友提到想請追蹤師帶領體驗,我想,那麼再怎麼死皮賴臉,爬著涎著也要跟去。 後來細思,如果說的是「獵人」,... 閱讀更多
報導》文學旅行也能很有趣!開箱台灣文學之母的家,到龍潭體驗「靈感爆發小旅行」
你對「文學旅行」有什麼想像呢?來趟聖地巡禮,拜訪作品中的場景?還是要先做很多功課才能聽懂導覽的小旅行?其實文學不只是生硬冰冷的文字,它承載了作家用生命記錄的當代時空背景、與地方風土人文,而台灣文學,... 閱讀更多
話題》藝FUN劵2年編列31億,6成用於圖書,2022台北國際書展6月開跑,展位費最高補助7成
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2022年第30屆台北國際書展,將於明(111)年6月2日至7日於世貿一館一樓及二樓H區盛大舉行。考量近兩年因疫情衝擊,出版產業受創嚴重,實體書展更歷經兩年停辦,... 閱讀更多
話題》人與非人的界線:從石黑一雄、麥克尤恩到溫特森的《科學愛人》
在上一個世紀,我也寫過科幻小說。但我長期投身同志文學史,多年來擱置科幻。怎知道,2021年的奇妙因緣把我送回科幻世界:澳洲學者韓瑞(Ari Heinrich)在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英文譯本之後,... 閱讀更多
話題》打開博物館的抽屜,蒐藏家史隆的萬花筒:讀《蒐藏全世界》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博物館之一,閱讀《蒐藏全世界》一書,絕對會引起更多理由,讓你想多瞭解這個博物館一些。不論是該場所的盛名、對古文物的好奇鑑賞之心,甚至到今日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入館免費」... 閱讀更多
英美書房》傑出且令人心碎,以繡字工藝追溯美國奴隸史,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繼去年在線上舉辦後,今年第二度取消實體頒獎典禮,並在11月於線上揭曉各獎項得主。 (翻攝自youtube/...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