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書評》方格子裡的香港人生:公屋與都市版圖的變奏
香港樂團My Little Airport的歌曲〈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巧妙地描繪了港島高密度城市環境的物質性與精神性。這首歌收錄在專輯《適婚的年齡》中,強調普羅大眾在漫長而迷茫的生命旅程中... 閱讀更多
書評》回到脈絡的老照片:關於《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舘》
在臺灣攝影史緩慢疊磚、長期推進的過程中,近二、三十年來,楊梅攝影師「吳金淼」逐漸由一介無名之士,轉身成為史料上的重要名字。 1994年一場「護廟保山救樹」的文化資產搶救行動,... 閱讀更多
書評》以女性視角逆寫正典:歐法洛的《哈姆奈特》
每個寫作者都有某種程度上的焦慮,其中一種來自於前人的影響——我想講的話前人都已經說過了,還說得比我好太多——該如何克服前人?就算不是克服,如果我加入了某種流派,... 閱讀更多
OB短評》#442 假期裡閃現奇幻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石頭記 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The Book of Unconformities: Speculations on Lost TimeThe Book of... 閱讀更多
書評》台灣戰後新劇運動旗手與他們的伯樂:評《壁》
藍博洲自述1987年4月進入陳映真的《人間雜誌》工作,第一件差事是採訪「二二八事件」的民眾證言與寫作,從台北大稻埕的歷史現場出發,一路南下,進行「二二八」調查與田野人物訪談。而後關注的議題與研究範圍... 閱讀更多
書評》第一人稱的逆襲:朴相映小說中的情感共同體
第一次注意到朴相映,是因為文學出版社「文學村」(문학동네)自2010年創立、專為出道10年內的作家設立的文學獎「年輕作家賞」。2020年的大賞得獎作家即為1988年出生於大邱的朴相映,當年的得獎作品... 閱讀更多
話題》來自迷宮的情書:蘿倫.葛洛芙《瑪麗迷宮》寫作幕後
2015年,美國小說家蘿倫.葛洛芙(Lauren Groff)以《完美婚姻》(Fates and Furies)登上暢銷書榜、備受書評讚譽。接下來幾年,各界都對她的下一部長篇小說充滿期待。... 閱讀更多
包包裡的台南書》眾神的城市:新銳創作與傳統民俗的眾聲喧嘩
➤王美霞《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 商周出版 隨著傳媒的演繹,陣頭已逐漸擺脫過去的污名想像,成為某種重新發現的臺灣民藝。臺南是全臺家將文化的起源重鎮,... 閱讀更多
書評》「原子彈之父」的黑暗傳記平行宇宙:讀馮內果《貓的搖籃》
今年電影《奧本海默》叫好又叫座,導演諾蘭用詩意的敘事,描述一名充滿矛盾的科學天才。「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出於愛國心製造了地球上最可怕的兵器,但也飽受自我懷疑的折磨,與此同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