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裡的台南書》前往大航海時代的熱蘭遮城 出發!

自1624年荷蘭人在臺南建造臺灣第一座城鎮「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起,臺灣正式進入信史時代。

彼時臺南是個國際城市。有世居的西拉雅族群、荷蘭殖民者、講閩南話的漢人、與少數通商的日本人。語言還包括水手通用的葡萄牙、西班牙語,以及翻譯員和原住民溝通的馬來語,與現今的華語為主流大不相同。

2024年,適逢「臺南建城400年」,本期包包裡的臺南書,要帶大家回到過去的大航海時代,見證臺灣那段歷史的重要時刻。希望在國際情勢瞬息萬變的當前,召喚集體記憶,或許能帶給今日的我們,一些立足點的思考。

➤朱和之《逐鹿之海:一六六一臺灣之戰》印刻出版

第一屆臺灣歷史小說獎得獎作品。以360度環場視角,重現史詩般壯闊、跨洲、跨國、跨族的熱蘭遮大戰。

荷蘭商人、傳教士、印尼僕傭,為守護東印度公司殊死奮戰;敬畏天地的西拉雅頭目、篤信基督的頭目之子,在戰火中走向敵方;泉州海商、漳州地主,為開墾與通商利益爭鬥不休;福建水師、內陸將領,在鄭成功復國大旗下卻懷抱異心。

作者將臺灣史置於世界史脈絡中,巧妙交織政治、社會與經濟史,並以通靈般的感受性,縝密填補史料的空白,令人難以釋卷。

➤歐陽泰《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時報出版

作者為史景遷高徒、聲名鵲起的西方漢學家,他從軍事史的角度,以嚴謹考據、活潑論述,揭開近代史上第一場中國戰勝西方的戰役。

擊敗英、西、葡,成為世界最強的荷蘭,何以會輸給海盜與海商組成的鄭軍?本書回應並修正過去東西方發展差異的解釋,詳述這場17世紀最具世界史意義的戰爭細節,以及臺荷兩造的軍事科技及戰略差異,如何讓鄭成功逆轉勝,並影響了東西未來百年布局。內容緊湊好看,直逼小說,是不可多得的史學佳作。

➤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遠流出版

1647年,荷蘭牧師之女瑪利婭,懷著對初戀情人的思念,與一家人搭船前往福爾摩沙。在那裡迎接他們的,是平埔部落第一美女烏瑪。

1661年,隨海峽對岸鄭軍大旗的升起,他們遭遇海陸大戰無情的殺戮、親人摯友的永別,被大時代牽動彼此的命運。

小說由西拉雅族、荷蘭人與漢人「三族」往來的鮮活圖像,為歷史課本簡略的敘述和英雄式記事填入血肉,交織出驚心動魄的故事。曾在這塊土地上活動的多元族群如何共生共榮?值得我們深思。

➤邱致清《水神(上)、(下)》麥田出版

這是一部跨越臺南300年的「商戰」史詩,從清康熙到白色恐怖再到亞洲金融風暴,一個家族、五個世代,李氏商號的家業發展,往外輻射出整個臺灣的歷史迭變。

水仙,既是航海守護神,也是司商之神。作者一下子就把地方歷史書寫提升了八度,極不尋常的逆游而上,將非常臺南的日常地景,綿延為磅礡的時空之流。不只知識與掌故多樣,在各式殖民型態之下,臺灣人「身家與人性難兩全」的黑暗勾勒,也遠高於一本引人入勝的歷史或商戰小說。

➤李隆杰《1661國姓來襲》蓋亞出版

獲金漫獎年度大獎的作品,參照荷蘭末代長官揆一的回憶錄,擺脫傳統獨尊鄭氏的史觀,精彩描繪鄭荷大戰的關鍵時刻。

過去鄭氏標籤,都曾被清廷、日本、國民政府拿來為各自政權統治做宣傳。但漫畫給了我們一個形象完全不同的鄭成功,他頭戴神祕面具,心胸狹隘,十分殘暴,還有點好色。

事實上鄭荷大戰,是飽受同胞欺瞞、背叛、鬥爭之戰,「難道福爾摩沙就這麼不值得守護嗎?」揆一最後心灰意冷的的自問,放在當今,仍相當具有既視感。

➤Kinono《蘭人異聞錄I、II》蓋亞出版

漫畫改編自被歷史新課綱刪除的「濱田彌兵衞事件」,重現大航海時代跨國、跨族、跨文化的臺南。

第一集以熱鬧的「大亂鬥」重新詮釋日本、荷蘭、西拉雅族的重大糾紛。新港社青年達萊、歐洲測量士菲爾,因事件逐漸互相理解,但各方勢力爾虞我詐的角力關係卻更趨緊張。

第二集改以日常生活片段,不經意傳遞著歷史知識,另方面也突顯相異文化的對立,交織出不同族群與國籍的人們,隨時可能瞬間爆發、崩解的張力。高度娛樂性之外也充滿寓意。

➤周梅春《大海借路》玉山社出版

跳開大航海,來到戰後40年代的南臺灣。一場短暫初戀,一句有損名節的指控,活在封閉年代的漁村女孩潘阿秀,從臺南青鯤鯓南嫁高雄鹽埕埔,做人細姨。

填石造路的青鯤鯓,填沙造陸的鹽埕埔,她走向大海借來的土地,憑著剛毅堅強的求生意志,走出截然不同的命運。

小說向歷史借來一個生命的原型,描繪追尋自我的女性故事,也見證臺灣新舊社會的變遷。海洋村落、移民、女性三種視角,讓「鄉與土」不再是固定的、地域性的、男性國族的主要內涵,同時也開拓了生命的可能性。

《鹽分地帶文學》2023年11月號,查看更多本期內容,可點擊照片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