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裡的台南書》城市漫遊:在步行中遇見過往與記憶

底圖圖像創作:何宇森

「漫遊」是看似沒有目的,卻帶有玩味意識的遊盪。如今人們慣習用手機標定自己的行動軌跡、用耳機隔離外界環境,而漫遊則反過來帶我們的身心靈從中解放。它是天生內建在我們體內的驅動程式,只是你忘了人生第一場漫遊,早在嬰兒首次翻身爬行就已出發。

對漫遊者而言,雙眼所及皆劇場,而臺南,正是最好的練習場。《鹽分地帶文學》本期包包裡的臺南書,Openbook 閱讀誌介紹多位漫遊的箇中老手,且看他們如何用獨到敏感的觀察,尋找凡常中的美感,與未知相遇,需勞駕雙腿,懷揣一顆探索的心。

➤王浩一《當老樹在說話:那一年,他們在台南種下的樹》有鹿文化

一座城市的身世,可以從建築、從古蹟、從大街小巷的吃食來領略,身兼臺南老樹保護委員(但喜歡自稱文化浪子)的王浩一,這次以詩訴說老樹的人文歷史,以散文記憶老樹的身世,用筆下的22棵老樹,重新揭露臺南這座城市。

沈葆楨VS.樹蘭、鄭成功VS.梅樹、八田與一VS.南洋櫻、皇太子VS.柚木,書中的故事,有人生際遇、有淒美愛情,也見證歷史風華與時代流轉。

這位看樹的男人形容:漫遊人味特濃的臺南,就像「香醇又個性十足的好咖啡」,而讀寫臺南的樹,是「好心情的甜點」,是老祖母經典巧克力蛋糕。請各位慢用。

➤大洞敦史《遊步台南:12位藝術家的台南慢時光》皇冠出版

「沒有什麼比這裡更適合浪費時間了!」日本三線琴演奏家大洞桑,比臺灣人更愛臺灣,他花了近兩年時間,與多位臺日藝術家相偕深入臺南大街小巷,探索這座表面雖然沉靜,內裡卻很有主張的城市。

鹿耳門溪口,金馬導演魏德聖感受臺灣歷史的連結;鴨母寮市場,作家一青妙遇見了兒時的自己;演員大久保麻梨子旅宿艸祭,遠眺蒼老的風景;插畫家佐佐木千繪在合成帆布行盛滿的心意;金曲歌王謝銘祐在安平等待南風……

12位四處遊步的藝術家,有遠道來的常客、有從未離開的老在地、有返鄉的歸人、也有從外地來的移居者,他們共通點是熱愛臺南,並用其敏銳的感受與眼光,分享60種領略臺南的況味。

➤蘇峯楠《行走的台南史 府城的過往與記憶》玉山社出版

這本散步書是相當出色的地方書寫,任職臺灣歷史博物館的作者,順手拈來各種掌故,凸顯出臺南的歷史魅力,精緻的散文隨筆,看見空間,更讀人。

在他眼中,所有日常都是具有召喚時間的魔力,可以在虱目魚中找到與鄭成功的對話;從街頭雕像看各種不同權力象徵,如何競奪城市公共空間;甚至連得堂煎餅包裝上的英文字,也可見外來文化與本地社會的互動歷程。

以上的故事,都是生活於臺南,細微不常被察覺的點滴。作者以其臺南生活經驗、學院受過的嚴格訓練、博物館工作的廣泛接觸,催生出這本體現「考現學」精神的臺南讀本,值得想跨入漫遊進階班的人放進書包。

➤陳胤《台南詩行》 前衛出版

「有影,遮/是一个眠夢ê好所在/我ê詩,鋏一雙淺拖仔/揹一kha破冊包,長頭鬃/假影做一个性格ê 文學家/拖咧拖咧,就雄雄/規台火車拖落南⋯⋯」

作者以駐市藝術行動漫遊臺南,完成這部有意思的詩作,他以臺南大多數人的母語(福佬話)創作,以府城作為取材中心,藉由沉浸式的漫遊,寫出府城的閑適,玩出飄撇風格。

本詩集是作者在臺南在地藝術家凃妙沂的筆記書上,以時間排序手寫而成,共收錄56首詩作,也有隨心境而起的即興塗鴉。用母語的氣口,呈現原汁原味的「臺南款」。也可說是一種府城詩生活的日誌,亦可做為陪伴你臺南深度漫遊的心靈風景。



《鹽分地帶文學》2023年7月號封面視覺,視覺創作:何宇森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著,左萱繪《臺南歷史地圖散步》台灣東販

「只在庶民美食和文青咖啡館打卡,不能大聲說你瞭解臺南。」本書是你漫遊所需的知識GPS,是第一本搭配行動APP的臺南導覽書,並有13幅地圖,在不同時間的厚度下,串連起清朝至戰後300多年的臺南地景。

臺南府城城門竟高達14座?西來庵抗日事件,竟與王爺信仰有關?台江內海如何淤積化滄海為桑田?神農街復古石板路下原是運載貨物的河流?本書涵蓋地理水文變化、歷史人文脈絡、美食娛樂生活等,是過去10年中研院學者結合數位人文技術誕生的成果。

圖文編排頗見功力,專家執筆通俗易懂的內容亦不遑多讓,App連結也誠意滿滿滿,掃描書中景點所附二維條碼,即可連結前往該地點,立即對照老照片與今日街景,宛如穿越時空親臨現場。

➤厄凌.卡格(Erling Kagge)《就是走路 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大塊文化

這是一部向走路致敬的作品。作者的《聆聽寂靜》教人靜得恍恍惚惚,神遊萬里,這本《就是走路》則帶你直接出發,踏出一片寧靜。如果你也嚮往星空下無人的荒原、山徑、積雪,本書就是最經濟實惠的任意門。

儘管走路是一種簡易普遍的活動,然而每個人的感受卻各有不同。對作者來說,走路就是生活,是體會探險的喜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會讓他腦中自動產生對話,引導他對生命提出疑問,並激盪思考、產生創意。

走路也是對抗忙碌生活與現實社會的一帖良藥,本書可做為開啟個人向內探索的微型革命指南,激勵讀者邁出步伐,從而更加瞭解自己,並在紛亂繁忙中找到平靜之地。

➤楊双子《臺灣漫遊錄》春山出版

本書是虛構的自傳體小說,內容以12道臺日菜餚做為分篇,記敘1930年代末,日本女作家旅臺一年的見聞,以及與通譯之間的情感流轉。

從瓜子、米篩目、麻薏湯,到生魚片、壽喜燒,再到鹹蛋糕、蜜豆冰,小說沿著鐵道景點記述臺灣風土與食物,將一年的春夏秋冬,寫進這場筵席裡,儼然昭和臺灣縱貫沿線城市的美食之旅。而全然不同背景下長大的兩位主人公,在味蕾滿足之餘,也彼此交流了文化與思想。

雖是虛構文學,但作者歷時5年的考據與踏查,以飲食為喻,使讀者得以窺見日本帝國對待殖民地臺灣的種種矛盾,以及女性做為一個獨立個體,於當年面臨的種種困難與考驗。小說雋永,做為漫遊良伴也很相宜。

《鹽分地帶文學》2023年7月號,查看更多本期內容,可點擊照片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