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5月伴讀 劉霽vs.小子》插曲#3:十年之後,他要靠這本書找到習武的真理
「這的確是一場探索本質的較量,」劉霽說:「對於小子的說法,我這裡剛好有本書,裡頭的概念頗能回應,這也是我希望送給十年後的自己的一本書。」 劉霽提到的便是由李仲軒口述,《師父》導演徐皓峰紀錄的《... 閱讀更多
5月伴讀 劉霽vs.小子》第二章:「用身體實戰,就是我的設計之道!」
▉沒有人練個十年二十年再出來保家衛國的啦! 「那些物我相忘的話對我來說都是宇宙暗物質啦!」聽到劉霽的武術觀之後,小子直接反駁:「武術的邏輯是可以用科學去解釋的,跟西方的格鬥技理論也相通,所謂的... 閱讀更多
5月伴讀 劉霽vs.小子》插曲#2:Oh no!他把手下敗將的臉拓印在毛巾上。
與小子會面的地點是座夏天才會開放的大樓游泳池,一早他就披著搖滾樂團「拍謝少年」的虱目魚毛巾出現。 「既然你寫了一篇劉霽的布袋,那我也帶了東西來讓你寫。」雖然一臉酷樣,小子卻貼心的解決了我的難題... 閱讀更多
閱讀讀者》這本少女漫畫讓宅宅產生共鳴
讀物:《堀與宮村》(青文) 讀者:許書萍(一介宅宅,大鵬鳥) 「《堀與宮村》的女主角堀在校打扮亮麗,在家是洗手做羹湯的樸素少女,男主角宮村在校形象陰沉,假日卻搖身一變為時尚潮男,... 閱讀更多
餐桌對話》他們的生活如生食,他們的爭吵即熱炒
「第一次去,他就說這間熱炒的鹹蛋苦瓜是全台北最好吃的。」 說這話的「老崔」崔舜華有點恍神,可能是清晨六點就起床交稿,或最近出了新詩集《婀薄神》而壓力不小。更可能是跟先生蔡琳森剛吵架過來... 閱讀更多
5月伴讀 劉霽vs.小子》第一章:「順勢而為,就是我的編輯之道。」
▉「順勢而為,盡人事聽天命,這樣的武術比較符合我的性格。」 夕陽下,劉霽在大稻埕碼頭展開拳腳,他氣勢溫和而沉穩,雖說練的是詠春,和電影裡能打十個的詠春卻也不太相同。... 閱讀更多
5月伴讀 劉霽vs.小子》插曲#1:背這個提袋就能把內家拳練到能通靈喔(才怪)
與劉霽單獨見面那天,他背著「午夜巴黎計畫」的提袋現身。 這不是他第一次背著這個提袋,大概十次見面總有個幾次是背著它的。我一度認為是不是當時袋子做太多,非得背好背滿不可,... 閱讀更多
5月伴讀 劉霽vs.小子》序曲:摯友,死敵——設計師與編輯的關係
編輯與設計如一橫一豎:成書缺一不可,卻也常是對的站著,錯的倒下。 即使一時合作愉快,也可能像櫻花只開一季般結束關係。畢竟誰知道彼此的想法是不是真的契合了,... 閱讀更多
人物》四方田犬彥:始於革命青春的四方足跡
2015年的台北詩歌節,四方田犬彥以國際詩人身分應邀來台,其中一場講題是他長年研究的義大利詩人暨導演巴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