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可樂原液池中的編輯人生:江上英樹「漫畫編輯真的有必要嗎?」講座側記

2025-08-05 11:50

「如果漫畫家有辦法在截稿時間前把有趣的漫畫交給出版社,那漫畫編輯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講座一開場,日本資深漫畫編輯江上英樹便直接拋出結論!幽默回應了本次的命題——漫畫編輯真的有必要嗎?

時晴時雨,正值颱風擦過台灣的週六午後,位處地下室的藝文空間裡坐滿了喜歡漫畫的人們,包括創作者、編輯、書店業者及產業相關人士,都前來參與這場由Openbook策畫的漫畫專題講座。

江上英樹在台灣以擔任松本大洋的編輯聞名,他曾是日本小學館青年漫畫誌《SPIRITS》編輯,《月刊IKKI》總編,任職31年後離開出版社,創立公司,也挑戰日本式條漫製作、並開創各種和鐵道與漫畫有關的企劃,他是松本大洋《東京日日》的人物原型。Openbook推出「台日漫畫編輯」專題,江上應邀前來之際,恰逢《東京日日》完結篇在台上市。在宛如呼應著漫畫場景的風雨中,江上與台灣讀者分享自己的編輯人生。​​​​

➤編輯要做的事:畫漫畫以外的全部

雖說漫畫家若能準時交出有趣的稿件就不需要編輯,但現實並非如此。所以「漫畫編輯要做的事,就是除了畫漫畫以外的全部。」具體來說,包含了提供想法,改善漫畫的企畫和內容、管理創造漫畫的環境和時間,整合外部意見給漫畫家等幾項要點。

和漫畫家討論作品時,江上最重視漫畫家的主體性,他說「有時候編輯給了建議,漫畫家表面上接受,但畫出來就不會有趣。所以就算是編輯提出的點子,也會儘量讓漫畫家以為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

江上表示,為了創造良好的環境,編輯需要協助取材、採訪、交涉甚至幫忙道歉。當漫畫家沒時間吃飯時,編輯則要留意他們的營養攝取,有同業甚至會去確認漫畫家的冰箱。在現場微微的驚呼聲中,江上氣定神閒說道:「不過大家都是成人了,我覺得不用到這個地步……」引來一陣笑聲。

日本漫畫多以週刊制連載,每星期必須有定量的產出。但江上認為,漫畫是一種「降臨而來」的產物,在靈感降臨到漫畫家身上的時刻,和印刷廠的收件時限之間,編輯必須像史萊姆一樣地保有各種彈性。

訂定截稿日需要技巧,「能告訴漫畫家真正的截稿日嗎?」江上想起當他還是菜鳥編輯的時候,自己的總編也不會告訴他那究竟是哪一天。畢竟若是對漫畫家展現出還有餘裕的樣子,反而不利催稿。編輯做為漫畫家和出版社的中介,不能只考量其中一方。

➤編輯的素養:敬意、愛意、行動力

「剛進入小學館時,我其實是唱片雜誌的編輯,被調到漫畫編輯部的時候,我還找了學生時代就很喜歡漫畫的朋友到深夜的家庭餐廳惡補漫畫知識……」有些漫畫編輯是曾經想當漫畫家的人,在挫折後走向漫畫編輯之路。和那些原本就熟知漫畫甚至身懷畫技的人相較,原本不是漫畫少年的江上很快明白,編輯最重要的是展現出對漫畫內容和對漫畫家的敬意、愛作品的覺悟和行動力。

江上也經手過自己不是那麼有愛的作品,合作過程並不順遂。反之,若是遇到了喜歡的作品,就算途中遇到問題,他也可以努力到最後。

編輯也需要有敏捷的行動力。江上舉例:人人都想採訪柴契爾夫人,但江上剛入行時,總編告訴他,即使機會微乎其微,但還是應該動起來做點什麼吧?比方寫信就是不用花錢也做得到的事。遇到了想接洽的作者,與其顧慮太多裹足不前,倒不如起身行動。「反正編輯的想法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能聽漫畫家講了什麼、能去見他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漫畫家的創作方式、與編輯的契合度各有不同,互動形式有時候也不能一概而論。江上舉例,有人說小學館重視漫畫家個性,講談社則重視企畫流程,在講談社合作的一位漫畫家可能就有4位責編,漫畫裡的台詞也都經過再三打磨,用這種方式,確實創造了某些爆紅作品,但小學館的方式也催生了不少經典之作。

➤當漫畫的上下游地景不斷改變

江上以河流與海洋比喻漫畫從靈感產生的作者端到被閱讀的讀者端的過程,上游(河流)是漫畫家的創作衝動和題材的發想,下游(海洋)則是讀者的感動和滿足,兩者都在時代中不斷歷經變化。

現今漫畫製作時分工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以前作品原作就是漫畫家本人,現在除了協助作業的助手外,原作和漫畫執筆也可能由不同人擔任。讀者的閱讀方式亦有所改變,由紙本過渡到手機螢幕。還有,AI輔助工具也出現了。

在這些變動之中,「漫畫編輯不只是編輯者,更要成為製作人。要掌握從上游到下游的不同視野,也要從下游(讀者)的角度思考怎麼經營作品。現在更要將思考規模拉高,關注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要怎麼賣漫畫。」

然而,不管時代怎麼變化,有些事果然不會變——「作者束手無策,編輯鼓勵。作者無計可施,編輯叱責。作者睡了,編輯喚醒。作者逃走,編輯抓捕。作者重新思考,編輯開心。作者束手無策。回到原點。」江上英樹以誦讀詩句般的語氣唸出的此段文字,正是他擔任編輯三十多年來與漫畫家往復周旋的過程。

➤開天窗,是因為執著?!

江上編輯生涯中記憶最深刻的事蹟之一,便是步入了漫畫家江口壽史的拖稿泥淖。起初江上並不清楚這號人物,見過面後只覺得江口老師人很好,殊不知他說「我今年會畫」的「今年」,其實是年底的意思。原本進行的搞笑漫畫,因為花了太多時間而變得不好笑了。也曾發生過畫了一整天,只為筆下人物加深了輪廓線。

「可能他心中認為,『我不能畫出讓我自己滿意的作品,那不如就開天窗吧!』」江上初當編輯時遭遇的荒唐情境,引得現場聽眾驚呼和笑聲不斷。

「我並不討厭江口先生。雖然他總是一下子就逃走,可是他的確很愛漫畫。畫不出來的時候,他本人應該也非常痛苦……」作者對漫畫的強烈執著,可能影響出版的商業性,導致創作無疾而終,再細究下去仍是無解。

在日本的漫畫產業中,大部分的漫畫會先在雜誌連載後再發行單行本。但為了表現完整的世界觀,有漫畫家會希望作品能不經連載,直接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松本大洋的《GO GO MONSTER》就是這樣的作品。這本400頁以上的作品在出版前並未被讀者閱讀,花了兩年半至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可是松本大洋在畫到一半的時候,竟提出希望能重畫已經完成的內容,但江上沒有讓他重畫,他笑說:「畢竟奪回已經畫好的漫畫也是編輯的工作。」

➤為了有趣的漫畫,跳進可樂原液池吧!

總結漫畫編輯這個行業,江上以這樣的意象來形容:「編輯就是要有跳進可樂原液池中的心理覺悟!」十分異想天開又石破天驚。他解釋道,小時候聽說美國有個裝滿可樂濃縮原液的大池子,因為腐蝕性極強,連容納原液的池子本身都遭到侵蝕,這液體是有毒的!然而經過稀釋後,卻能變成深受大眾喜愛的飲料。

成為編輯後,江上覺得有趣的漫畫,生產過程好像也是如此:「大家知道吧……一些有趣的作品,有時候是由糟糕的人創造出來的。」可是編輯具有稀釋毒可樂的能力,用自己的肉身濾出毒素後,將精彩的漫畫交到讀者手上。

至於身心俱疲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解毒良方呢?江上說自己在小學館任職時,編輯部旁的書店有個專門陳列鐵道書的樓層。因為自己是鐵道迷,所以總能在那裡流連忘返,然後再次復活。

直到最近,江上仍有後輩會收到作者傳來訊息表示「好想死……」他感慨道:「大家都會在同樣的地方遇到挫折呢。」不過,他送給有志成為漫畫編輯的人的忠告,仍是:不要害怕跳進那一池可樂原液,因為「裡面說不定能見識到十分有趣的風景喔!」

➤驚喜時間:松本大洋未公開發表的短篇

編輯經驗分享結束後,江上準備了一份特別的驚喜——松本大洋繪製、未曾公開發表過的短篇漫畫《日日》(ヒゴロ),這個連主辦單位都是前一天才知道、講座當天才看到的投影片,是本場活動最令人驚喜的彩蛋,有幸一睹的現場讀者們驚嘆聲此起彼落。

這部短篇有著和《東京日日》相似的設定,描繪已過中年的漫畫編輯鹽澤,獨自面對離開公司後的生活。「唯一的差別在於,這裡的鹽澤是鐵道迷!」江上特別強調。

故事以箱根登山鐵道為背景,離職後的鹽澤還不確定要做什麼,悠閒的生活步調持續了3個月。隨著火車繞行山間,戴著粗框眼鏡的鹽澤靜靜坐在車廂中,他想:「或許我能從中找到想要的光芒吧」。火車上,正要前往登山的老人家們愉快地唱起了與箱根有關的歌謠:

「箱根的山,是天下第一的險峻之地,連函谷關也比不上。」(箱根の山は 天下の険 函谷関も物ならず

活動現場江上站在投影畫面旁介紹劇情,也忍不住跟著哼唱起來。聽著這樣的歌,鹽澤想起自己的工作,想起曾與漫畫家在咖啡廳討論作品的時刻,畫面中散發出強烈的憂愁……

《日日》以「那個夏天,我離開了公司」起始,也以同一句台詞作結。畫面中的鐵路由第一人視角的地面延伸到了遠方。

「非常帥氣!」江上說:「這就是松本大洋的漫畫。」

然而,看著松本大洋描繪的登山鐵道,鐵道迷江上忍不住指出一些細節錯誤,最後松本大洋索性放棄鐵道迷的人物設定,於是有了《東京日日》。聽到這裡,現場觀眾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Q&A時間

提問環節,觀眾們非常踴躍。江上一方面帶著閒聊的從容,另一方面則耐心且仔細地回應了大家的好奇。萬隆租書店的周老闆也全程參與了這次的活動,他詢問《Sunny》的故事是否源於松本大洋的真實經驗,江上表示確實有關。

有漫畫工作室的負責人從創業的角度,想了解該如何為漫畫尋找資源。江上表示,若尋求大資本,創作上仍可能有受制之處。日本的漫畫出版的確較不仰賴政府補助,不過該如何執行,要不要接受贊助,也是他不斷在思考的問題。

也有現役漫畫編輯提問,想知道推廣作品的建議。江上回應,日本漫畫有讀者問卷回函的制度,有些雜誌編輯部以此獲得數據,了解讀者喜好。這個制度確實發揮過功效,但並非只有單一作法。

時代演進影響了漫畫的創作和閱讀形式,觀眾也對江上面對AI和電子漫畫的態度感到好奇。江上意味深遠地說:「AI協作的線要畫在哪裡?目前還相當微妙……大家都還在思考。不過我覺得有點恐怖。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不再被需要?幸運的是我已經一把年紀了,在遇到那個結果之前,我可以先逃走吧!」

在日本,同樣有紙本漫畫印量下降、電子書數量上升的情形。江上認為,未來紙本書可能成為高級品,漫畫也可能像串流平台出現後的音樂一樣,找到另一種商業模式。

江上對於漫畫製作的心態相當開放,活動最後,他對現場的漫畫創作者表示:若大家有完成的作品,非常歡迎寄給他,「我一定會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