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一波波懷舊風中,有兩個「王子」經常被四、五甚至六年級世代提起,其中之一的「王子麵」受到強大的念力召喚,已重出江湖,但另一個《王子》半月刊,則如當年小讀者的年少歲月,一去不返,只能在留言板或舊書拍賣會上憶往。
當年《王子》極盛時期,擁有自己的印刷廠、裝訂廠、運書車,從編務到發行一條鞭作業,獨一無二的運書車還曾義助台東紅葉少棒隊北上參賽,由此打出台灣棒運的光榮歷史。
➤白色恐怖,意外人生
《王子》半月刊創辦於1966年,定位是少年少女綜合雜誌。在那個少年刊物闕如的年代,這本內容豐富、與讀者互動性高的雜誌一問市就穩坐市場龍頭。從60到70年代,引領無數少年進入閱讀與寫作的瑰麗世界。它的出現如流星燦爛,似青春短暫,至今常存於讀者記憶之中。少有人知的是,這本雜誌是由一群年輕漫畫家與白色恐怖受難者,憑著對漫畫的熱忱與對少年的愛護之心而創辦。這段傳奇要從《王子》創辦人──蔡焜霖先生談起。
提起蔡焜霖,便不能不說及他青年時代的恐怖經歷。1950年,才剛從台中一中畢業的他,因「參加叛亂組織」(其實就只是個「讀書會」)被逮捕,從台中一路移送,輾轉多處監獄。最後,「幸運地」被判刑10年。出獄時已年近三十。礙於「匪諜」前科,不管做什麼工作,每次都因警察抽查近況,「關照」、「訪談」雇主而不斷被解雇,就連考上師專,也被拒入學。最後考取淡江文理學院,總算在刻意隱瞞「底細」下有校可讀,成為同學口中的「歐吉桑」學生。
由於中、英、日文俱佳,且對出版有興趣,半工半讀的蔡焜霖,先後待過「寶石」、「東方少年」、「學友」,最後落腳文昌出版社。60年代中後期,台灣出版起飛,漫畫家輩出,街頭巷尾租書攤多過餐館,埋頭翻閱「尪仔冊」堪稱全民娛樂。當時文昌出版社幾乎周周出書,武俠、台灣電影及世界名著改編的漫畫本本熱賣,業務空前熱絡,吸引許多懷抱漫畫家夢想的年輕人前來效力。其中有個初中沒念畢業就北上來畫畫的「小朋友」,他是後來大家熟知的漫畫家蔡志忠。
蔡焜霖自淡江畢業後,考上國華廣告公司。文昌廖文木老闆卻不肯割愛放人,三方當面協議,還是不歡而散。最後,國華廣告主管會後舊疾復發,意外獲得同情票:蔡焜霖決定白天在國華上班,晚上到文昌兼差。廖老闆為了節省蔡的交通時間,還主動提供摩托車給他。搶人風波總算落幕,舊世代主雇之間的情誼,如今聽來既浪漫又遙遠。
廣告工作壓力遠超過蔡焜霖想像,日夜兼差很有些力不從心。這時的文昌,卻也因為教育部「連環圖畫送審發照」的新政策給壓得奄奄一息了。幾位朋友商議另起爐灶,力邀蔡焜霖歸隊。幾次討論中,大夥喟嘆日本雖為戰敗國,戰後復甦卻生機盎然,中小學生讀物量多質精。反觀台灣,雖重回祖國懷抱,卻缺乏兒童與青少年的教養刊物。眾人乃商定出版「以文字夾帶漫畫」的綜合性少年刊物,既可規避大審查,又能實現出版少年讀物的心願。蔡焜霖也決心辭去廣告工作,大幹一場。
➤人才濟濟,全員投入
參與《王子》半月刊的創辦夥伴,除了蔡本人,還包括當時台灣漫畫界教父王朝基、後來創立「虹光」漫畫出版社的陳文富、被譽為「怪手」的漫畫界長老陳益男、筆名海龍的廖修傳、連載漫畫《王大吉》作者蔡吉豐、漫畫前輩呂奇與黃文松,以及六位四處碰壁、生計無著的政治犯「同學」,加上妻子、弟弟、外甥等親族,人才濟濟,全員投入。
為了怕警總刁難,蔡焜霖請來岳父,也是小學恩師楊明發擔任社長,文昌廖老闆是副社長,他本人則掛名總經理。1966年12月,《王子》創刊號終於問世了。這本18開紋理紙精印封面的刊物,內容活潑多元,有呂奇繪製的彩色童話、陳益男、黃文松等人拍照改寫的紙上電影、王朝基與洪義男的連載漫畫,還有與小讀者互動的紙上辯論賽、徵文比賽、王子友誼廳、小讀者專訪等專欄。每期並隨書贈送王子自製墨水、百勝模擬考卷、青蛙角力比賽等贈品,不但輕易擄獲少年讀者的心,每期第一頁的「專家推薦」(例如前省議會議長謝東閔、青年指揮家郭美貞)更讓家長放心。沒多久,《王子》旋風襲捲全台,很快成為中小學生最愛的刊物。
蔡焜霖自幼最大的心願就是當老師,到偏遠山區教導原住民小朋友讀書識字,白色恐怖奪走了他的教師夢。人生難料,誰知道《王子》又使他成為更多中小學生課外的老師。《王子》成功出擊後,蔡焜霖又為少女讀者創辦《公主》,為低齡兒童出版《幼年》雜誌。《王子》極盛時期,每期發行量高達5萬冊,甚至有香港經銷商代銷。出版社更擁有自己的印刷廠、裝訂廠、運書車,從編務到發行一條鞭作業,獨一無二的運書車還義助台東紅葉少棒隊到台北參加比賽,由此打出台灣棒運的光榮歷史。
➤二次颱風,夢想全毀
《王子》雄霸市場約兩年後,模仿刊物相繼出籠,競爭激烈,業務逐漸吃緊。更不幸的是,1969年接連而來的兩次強烈颱風,竟將位在三重的工廠淹沒、設備全毀。當時年方18歲、加入《王子》不久,以雜誌社為家的漫畫評論家洪德麟回憶:一早醒來發覺衣衫全溼,還以為是尿床了。這兩次災害使《王子》元氣大傷,簡直無力復原了。
蔡焜霖認為,雜誌社就此關門,即失信於已付錢的訂戶,這完全違背《王子》教導少年的誠信原則。萬難之中,他到處求援,最後伸出援手的是《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恰巧當時擔任《經濟日報》副社長的唐達聰,正是蔡焜霖在綠島的「同學」,他自願承接,於是蔡焜霖變成股東,《王子》改由唐達聰與學生書局共同經營。今日「五年級同學」所津津樂道的「王子小記者」與「王子書城」等,即是這個時期的發展。1980年代中,隨著唐達聰赴美為《聯合報》開創《世界日報》,《王子》半月刊乃正式劃下句點。
退出《王子》營運後,蔡焜霖加入國泰集團,後來又重回國華廣告,歷任總經理與副董事長後退休,目前仍每天在書房兼工作室筆耕不輟。今(2004)年6月出版的《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前衛)即由他與6位「同學」共同將日文原著譯為中文。《王子》早成往事,但往事並不如煙,談到《王子》,呵呵笑的蔡坤霖幾乎無法停下話匣子,畢竟,那是最單純,也是他畢生所親手完成的最大夢想之一。
➤小檔案:王子與紅葉
1968年夏天,第20屆全省學童棒球賽在台北舉行,台東紅葉國小雖然擁有一支以竹棍石頭苦練出來的神奇球隊,卻苦無經費北上參賽。《王子》創辦人蔡焜霖從報上得知這個消息,一時熱血沸騰,寫信給當時紅葉國小校長胡學禮,提出協助球隊的克難方法。沒幾天,胡校長回信了,感激之情完全寫在紙上:「太好了,太感動了……我們決定接受好意到台北賽球。如果地方不夠,晚上睡地板就可以。經費不足的話,請不要掛心,一天吃兩餐就行,保證打冠軍。」
幾天後,《王子》獨一無二的運書車兼宣傳車一路南下,把球隊從台東帶到台北。當這支帶有哀兵色彩的隊伍入場時,全國觀眾無不歡聲雷動為他們加油。這屆比賽因紅葉加入而精彩萬分,最具冠軍相的嘉義垂楊隊與土法煉鋼的紅葉隊交戰,全國矚目,最後紅葉勝出,《聯合報》在頭版以「滿山紅葉壓垂楊」為標題,醒目又貼切地宣告這一消息。
紅葉球隊成了新聞寵兒,《王子》專車載著他們遊覽名勝,沿途受到熱情的歡迎。《王子》因此出版了一本《紅葉球魂》紀念專刊,報導紅葉的成長歷程。同年,棒協邀世界少棒冠軍日本和歌山球隊來台友誼賽,紅葉又出乎意料地將日本隊打得落花流水,台灣棒運的信心與鬥志,自此飛騰高揚。談台灣少棒史,實在不能少記《王子》這一筆!●
#本文原載於2004年8月29日《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經作者同意後轉載。
Tags:
蔡焜霖攝於《王子》雜誌辦公室(翻攝自《開卷》週報)
在台灣的一波波懷舊風中,有兩個「王子」經常被四、五甚至六年級世代提起,其中之一的「王子麵」受到強大的念力召喚,已重出江湖,但另一個《王子》半月刊,則如當年小讀者的年少歲月,一去不返,只能在留言板或舊書拍賣會上憶往。
當年《王子》極盛時期,擁有自己的印刷廠、裝訂廠、運書車,從編務到發行一條鞭作業,獨一無二的運書車還曾義助台東紅葉少棒隊北上參賽,由此打出台灣棒運的光榮歷史。
➤白色恐怖,意外人生
《王子》半月刊創辦於1966年,定位是少年少女綜合雜誌。在那個少年刊物闕如的年代,這本內容豐富、與讀者互動性高的雜誌一問市就穩坐市場龍頭。從60到70年代,引領無數少年進入閱讀與寫作的瑰麗世界。它的出現如流星燦爛,似青春短暫,至今常存於讀者記憶之中。少有人知的是,這本雜誌是由一群年輕漫畫家與白色恐怖受難者,憑著對漫畫的熱忱與對少年的愛護之心而創辦。這段傳奇要從《王子》創辦人──蔡焜霖先生談起。
提起蔡焜霖,便不能不說及他青年時代的恐怖經歷。1950年,才剛從台中一中畢業的他,因「參加叛亂組織」(其實就只是個「讀書會」)被逮捕,從台中一路移送,輾轉多處監獄。最後,「幸運地」被判刑10年。出獄時已年近三十。礙於「匪諜」前科,不管做什麼工作,每次都因警察抽查近況,「關照」、「訪談」雇主而不斷被解雇,就連考上師專,也被拒入學。最後考取淡江文理學院,總算在刻意隱瞞「底細」下有校可讀,成為同學口中的「歐吉桑」學生。
由於中、英、日文俱佳,且對出版有興趣,半工半讀的蔡焜霖,先後待過「寶石」、「東方少年」、「學友」,最後落腳文昌出版社。60年代中後期,台灣出版起飛,漫畫家輩出,街頭巷尾租書攤多過餐館,埋頭翻閱「尪仔冊」堪稱全民娛樂。當時文昌出版社幾乎周周出書,武俠、台灣電影及世界名著改編的漫畫本本熱賣,業務空前熱絡,吸引許多懷抱漫畫家夢想的年輕人前來效力。其中有個初中沒念畢業就北上來畫畫的「小朋友」,他是後來大家熟知的漫畫家蔡志忠。
蔡焜霖自淡江畢業後,考上國華廣告公司。文昌廖文木老闆卻不肯割愛放人,三方當面協議,還是不歡而散。最後,國華廣告主管會後舊疾復發,意外獲得同情票:蔡焜霖決定白天在國華上班,晚上到文昌兼差。廖老闆為了節省蔡的交通時間,還主動提供摩托車給他。搶人風波總算落幕,舊世代主雇之間的情誼,如今聽來既浪漫又遙遠。
廣告工作壓力遠超過蔡焜霖想像,日夜兼差很有些力不從心。這時的文昌,卻也因為教育部「連環圖畫送審發照」的新政策給壓得奄奄一息了。幾位朋友商議另起爐灶,力邀蔡焜霖歸隊。幾次討論中,大夥喟嘆日本雖為戰敗國,戰後復甦卻生機盎然,中小學生讀物量多質精。反觀台灣,雖重回祖國懷抱,卻缺乏兒童與青少年的教養刊物。眾人乃商定出版「以文字夾帶漫畫」的綜合性少年刊物,既可規避大審查,又能實現出版少年讀物的心願。蔡焜霖也決心辭去廣告工作,大幹一場。
➤人才濟濟,全員投入
參與《王子》半月刊的創辦夥伴,除了蔡本人,還包括當時台灣漫畫界教父王朝基、後來創立「虹光」漫畫出版社的陳文富、被譽為「怪手」的漫畫界長老陳益男、筆名海龍的廖修傳、連載漫畫《王大吉》作者蔡吉豐、漫畫前輩呂奇與黃文松,以及六位四處碰壁、生計無著的政治犯「同學」,加上妻子、弟弟、外甥等親族,人才濟濟,全員投入。
為了怕警總刁難,蔡焜霖請來岳父,也是小學恩師楊明發擔任社長,文昌廖老闆是副社長,他本人則掛名總經理。1966年12月,《王子》創刊號終於問世了。這本18開紋理紙精印封面的刊物,內容活潑多元,有呂奇繪製的彩色童話、陳益男、黃文松等人拍照改寫的紙上電影、王朝基與洪義男的連載漫畫,還有與小讀者互動的紙上辯論賽、徵文比賽、王子友誼廳、小讀者專訪等專欄。每期並隨書贈送王子自製墨水、百勝模擬考卷、青蛙角力比賽等贈品,不但輕易擄獲少年讀者的心,每期第一頁的「專家推薦」(例如前省議會議長謝東閔、青年指揮家郭美貞)更讓家長放心。沒多久,《王子》旋風襲捲全台,很快成為中小學生最愛的刊物。
蔡焜霖自幼最大的心願就是當老師,到偏遠山區教導原住民小朋友讀書識字,白色恐怖奪走了他的教師夢。人生難料,誰知道《王子》又使他成為更多中小學生課外的老師。《王子》成功出擊後,蔡焜霖又為少女讀者創辦《公主》,為低齡兒童出版《幼年》雜誌。《王子》極盛時期,每期發行量高達5萬冊,甚至有香港經銷商代銷。出版社更擁有自己的印刷廠、裝訂廠、運書車,從編務到發行一條鞭作業,獨一無二的運書車還義助台東紅葉少棒隊到台北參加比賽,由此打出台灣棒運的光榮歷史。
➤二次颱風,夢想全毀
《王子》雄霸市場約兩年後,模仿刊物相繼出籠,競爭激烈,業務逐漸吃緊。更不幸的是,1969年接連而來的兩次強烈颱風,竟將位在三重的工廠淹沒、設備全毀。當時年方18歲、加入《王子》不久,以雜誌社為家的漫畫評論家洪德麟回憶:一早醒來發覺衣衫全溼,還以為是尿床了。這兩次災害使《王子》元氣大傷,簡直無力復原了。
蔡焜霖認為,雜誌社就此關門,即失信於已付錢的訂戶,這完全違背《王子》教導少年的誠信原則。萬難之中,他到處求援,最後伸出援手的是《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恰巧當時擔任《經濟日報》副社長的唐達聰,正是蔡焜霖在綠島的「同學」,他自願承接,於是蔡焜霖變成股東,《王子》改由唐達聰與學生書局共同經營。今日「五年級同學」所津津樂道的「王子小記者」與「王子書城」等,即是這個時期的發展。1980年代中,隨著唐達聰赴美為《聯合報》開創《世界日報》,《王子》半月刊乃正式劃下句點。
退出《王子》營運後,蔡焜霖加入國泰集團,後來又重回國華廣告,歷任總經理與副董事長後退休,目前仍每天在書房兼工作室筆耕不輟。今(2004)年6月出版的《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前衛)即由他與6位「同學」共同將日文原著譯為中文。《王子》早成往事,但往事並不如煙,談到《王子》,呵呵笑的蔡坤霖幾乎無法停下話匣子,畢竟,那是最單純,也是他畢生所親手完成的最大夢想之一。
➤小檔案:王子與紅葉
1968年夏天,第20屆全省學童棒球賽在台北舉行,台東紅葉國小雖然擁有一支以竹棍石頭苦練出來的神奇球隊,卻苦無經費北上參賽。《王子》創辦人蔡焜霖從報上得知這個消息,一時熱血沸騰,寫信給當時紅葉國小校長胡學禮,提出協助球隊的克難方法。沒幾天,胡校長回信了,感激之情完全寫在紙上:「太好了,太感動了……我們決定接受好意到台北賽球。如果地方不夠,晚上睡地板就可以。經費不足的話,請不要掛心,一天吃兩餐就行,保證打冠軍。」
幾天後,《王子》獨一無二的運書車兼宣傳車一路南下,把球隊從台東帶到台北。當這支帶有哀兵色彩的隊伍入場時,全國觀眾無不歡聲雷動為他們加油。這屆比賽因紅葉加入而精彩萬分,最具冠軍相的嘉義垂楊隊與土法煉鋼的紅葉隊交戰,全國矚目,最後紅葉勝出,《聯合報》在頭版以「滿山紅葉壓垂楊」為標題,醒目又貼切地宣告這一消息。
紅葉球隊成了新聞寵兒,《王子》專車載著他們遊覽名勝,沿途受到熱情的歡迎。《王子》因此出版了一本《紅葉球魂》紀念專刊,報導紅葉的成長歷程。同年,棒協邀世界少棒冠軍日本和歌山球隊來台友誼賽,紅葉又出乎意料地將日本隊打得落花流水,台灣棒運的信心與鬥志,自此飛騰高揚。談台灣少棒史,實在不能少記《王子》這一筆!●
#本文原載於2004年8月29日《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經作者同意後轉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漫畫評論》承接一個人或一個世代的記憶,如何可能?阿潑評《來自清水的孩子》
閱讀更多
話題》圖像文學如何處理記憶?談來自清水的孩子、死者的孩子、臺北來信、我的日本夢
閱讀更多
現場》直面白色恐怖,寫出遺落的歷史——陳列談《殘骸書》
作家陳列出版新作《殘骸書》,日前於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行新書座談會「志氣、自由與尊嚴」,由東華大學華文所教授楊翠主持,詩人作家向陽與談。《殘骸書》是陳列繼《躊躇之歌》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