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7EP1》譯者陳文瑤、臉譜謝至平、積木李華/歐漫出版接力賽,讀漫畫就是要雜食啊!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自第6季開始,閱讀隨身聽改為雙週刊登。第7季第1集,邀請到經常翻譯法國漫畫的譯者陳文瑤,以及經手眾多法漫與各國不同作品的積木主編李華和臉譜出版副總編輯謝至平,一起聊聊台灣近年的歐漫出版浪潮。究竟歐漫跟日漫有何不同?台灣近年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歐漫?翻譯漫畫和翻譯文字書又有何差異呢?請別錯過本集精彩內容。

【精彩內容摘錄】

漫畫是窮電影?

陳文瑤:一開始接觸歐漫時,我認為它與日漫最大的差別是,分鏡的節奏與習慣。日漫分鏡流暢,文字量相對少,讀者閱讀速度快;歐漫的分鏡習慣與日漫差異非常大,歐漫每一格畫面是單張的圖,讀者需靜下心閱讀文字。

我當初翻譯《波麗娜》時,作者巴斯提昂.維衛斯(Bastien Vivès)曾提過他為什麼喜歡用漫畫創作,他認為漫畫是窮電影,用紙、分格的方式寫出故事,非常快,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主持人:一般人總認為「漫畫」是給小孩子看的,以翻譯而言,翻譯漫畫的速度也快很多吧?因為字滿少的,是這樣嗎?

陳文瑤:我開始翻的前兩本歐漫,字數的確很少,但像後來臉譜出版的《阿蘭的戰爭》,是我目前翻譯過字數最多的漫畫,大概有7萬多字,比我譯過的一些文字書更多。另外,翻譯漫畫時,需要圖文搭配,所以文句彼此間可能是斷裂的,透過圖像串連上下文,因此翻譯時,要特別注意圖像所提供的資訊,避免文字的重複。

1231321.jpg

5413135.jpg
© 2012, Emmanuel Guibert & L'Association.(取自《阿蘭的戰爭》,臉譜出版提供)

漫畫字數少,所以翻譯選詞彙需要更巧妙

陳文瑤:翻譯《消失的維納斯》時,因為字數少,本來應該交給文字稿給編輯就好,但我那次就是手賤,自己把文字填入圖中,替換掉法文。所以當李華拿到譯稿時,它其實已經很完整,接近中譯本。後來李華把回稿給我時,我發現她改了很多地方,有一些沒有依照我的原意,她並不是順文字,而是整個改掉。那時我非常不能理解,覺得很生氣。可是同時,我知道她完全不是會亂改譯稿的編輯。我決定先把譯稿放著,沉澱自己的心情,過幾天後,把自己的譯稿、李華的回稿與原稿並置,重新看了好幾遍。

我發現,那是因為翻譯有一些部分並不清楚,編輯在不懂原文的情況下,靠著圖像,想像情境,透過這樣的方式,向我表達她認為這樣比較清楚。因為這本書是以奧塞美術館的藏品為主,加入藝術史編織而成,而我自己是唸藝術史,對脈絡很熟悉,翻譯時,很多細節正因為熟悉,所以自己腦補,但對編輯或一般讀者來說,其實並不清楚。於是,我整體再更細緻地處理很多部分,特別是李華用她的想像去改的部分,我就會知道那裡是有問題的、難解、容易產生誤會的。如果編輯看不懂,那讀者一定不懂。這真的考驗編輯跟譯者間的信任感,我非常感謝編輯能這樣直接回應,讓我有機會重新修正譯稿,讓它變得更好。

ao_sai_mei_shu_guan_kuang_xiang_qu_ya_dian_-s.jpg
《消失的維納斯》內頁(僅並排呈現,非原始頁面排序,積木文化提供)

主持人:李華能否談談當時修改的想法?

李華:那本書是幾年前的,我現在對細節沒有太多的印象了。但是這過程中,很有趣的是,我發現漫畫在字數少的情況下,反而很困難的。在短短的文字限制中,必須呈現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諸多幽微的訊息,它背後其實有很大的脈絡,若只能使用很少的文字,該選擇哪個文字呢?文瑤懂藝術,也懂法文,所以當她看到法文時,她對詞彙的理解程度是高於讀者的,所以對於法文要變成哪個中文詞彙,有更正確的想法,與普通讀者不一樣。編輯最大的工作,是讓書籍在中文化的過程中,提供讀者最大的閱讀樂趣。

經過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收穫是,編輯跟譯者之間,好像取得了互相平衡。我知道妳在幹嘛了,她也知道我想要幹嘛了。之後合作時,我們會去取得最大的交集,達到有建設性的溝通。

雜揉不同國家風土、人文的科多.馬提斯系列

李華:剛開始看歐漫的人,他的確會想先知道歐漫所謂的「經典」是什麼?而「科多.馬提斯」系列是從80年代到現在都很受歡迎的作品。其實我們從開始做漫畫時,眼睛就一直在看它,可是不敢貿然出手,一直放在口袋名單中。

「科多.馬提斯」系列,作者是雨果.帕特,他其實是義大利人,此系列是翻譯到法國之後,才開始受到法國人的喜愛。主人翁是一位水手,並不是一般形象中的大英雄,而是亦正亦邪的、或反英雄的形象。故事背景是一戰的前後,作者非常喜歡地理、人文、歷史,書房有3萬冊的書,所以他把對歷史、人文地理和民族的愛好,交織在這幾冊的科多.馬提斯冒險故事中。在冒險漫畫的故事中,背後有世界各地細緻的人文風土,所以這套漫畫是很耐看的,從30、40年前到現在都很受歡迎。再加上角色形象,讓讀者覺得實在是太帥氣了,科多.馬提斯也被譽為歐洲漫畫界的一哥。

➤雜食性漫畫書系PaperFilm

謝至平:剛剛講到「PaperFilm」書系從日漫、歐漫到美漫都有出版。確實,我自己的感覺,相較於日漫,台灣讀者對歐漫與美漫的接受度是相對比較低的,所以我們也思考如何吸引台灣讀者的注意。

我們慢慢摸索的過程中,當然也有很多失敗的經歷,最後我們想到的,還是跟臉譜出版原本個性比較接近的,從議題導向來選書。如《阿蘭的戰爭》,它是紀實、非文學回憶錄的題材;美漫《鼠族》是圖像小說的重要經典,內容談作者父親那一代人在猶太集中營成功存活下來,移民到美國的經歷。

從議題切入,希望勾起讀者的閱讀動機。當然這個選書的方向是比較侷限的,我們也還在思考,譬如挑選一些不那麼文以載道,讀起來很好看的書,但要怎麼推它,其實一直都還在摸索。


臉譜「PaperFilm」所出版的歐漫與美漫舉隅


臉譜「PaperFilm」所出版的日漫舉隅

高妍&《綠之歌》

謝至平:這幾年有個氛圍我覺得很明顯:大家開始看台灣漫畫了,臉譜當然也很希望在「Paper Film」書系中,有台灣的作者。高妍是我們很熟悉的創作者,一直很關注,從她一開始做獨立刊物,到後來幫村上春樹繪製封面跟內頁插圖,以及近年在日本漫畫雜誌上連載,都密切關注。

有一次契機是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在台南舉辦「漫畫大爆炸」系列講座活動,剛好有找我跟高妍,算是正式跟高妍認識了。開始交流後,發現高妍過去也很支持「PaperFilm」的書,書系中幾位作者也是她一直很喜歡的。

後來,《綠之歌》連載完要出單行本,臉譜當然很希望爭取到這套作品,我認為高妍與這部作品的歷程,是特別且難得的。因為作品的版權在日本,我們也非常順利地透過國際版權的管道爭取到,讓這套書在台灣出版。

許願清單:銀河活寶偵探+星際特工瓦雷諾

陳文瑤:剛剛李華提到,現在台灣開始出版經典的法漫,除了《科多.馬提斯》之外,我很主觀地希望可以看到像墨必斯(Moebius)跟亞歷山卓.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合作的《銀河活寶偵探》(l'Incal)。尤杜洛斯基是一位電影導演,他本來嘗試跟墨必斯一起合作拍《沙丘》的電影,但後來這個計畫失敗了。失敗後,他們發展出6冊「銀河活寶偵探」系列,主人翁是一位偵探,這是科幻冒險的偵探故事。我很希望能看到這樣的經典作品。

2017年盧貝松執導的電影《星際特工瓦雷諾:千星之城》,原著在法國是非常有名的漫畫系列作品,我也希望這類的漫畫可以出版,只是成本可能會非常高。


法國漫畫家巴斯提昂.維衛斯(Bastien Vivès),Photo: Myrabella / Wikimedia Commons / CC BY-SA 3.0

李華:瓦雷諾其實我有在看,但實在太多冊了,不知道從何下手。

陳文瑤:《星際特工》應該有23冊或更多。剛剛李華也有提到,法國比較新一代的創作者,因為受日漫影響,所以畫風也有一些變化。積木今年底要出的,以科多.馬提斯為原型,發展而出的另一部作品,是巴斯提昂.維衛斯的《暗影之海》(Océan noir),譯者賴亭卉也是科多.馬提斯《在西伯利亞》的譯者,這本書的畫風比較受日漫影響。我在巴黎跟維衛斯碰面時,他提到非常喜歡松本大洋,他著名的作品《Lastman》就是跟兩個朋友一起共同創作的,不僅畫風,連開本都很像日漫。

李華:Lastman》根本就是日漫。

陳文瑤:李華曾拿兩冊給我看,我看了之後,也很希望這樣的作品可以出版。它跟日漫還是有些不同,比如畫風比較隨興,精緻度不太一樣,像這樣的作品是我很希望可以看到的。


積木「漫繪系」作品舉隅

雜食地認識不同的漫畫

謝至平:明年年初,「PaperFilm」會有另外一本國人作品,是劇作家簡莉穎與《廢廢子の充氣大冒險》作者Ovumie合作的一部漫畫,叫《直到夜色溫柔》。這是簡莉穎還沒有上演過的劇本,非常非常好看。《薩賓娜之死》的作者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的新作《表演課》,明年也會推出。

剛剛講到我們雖然很雜食,但明年還要更雜食,我們想引進兩部韓國漫畫,一部是已經出版非常多語言版本的韓國圖像小說作者金錦淑的《狗》,還有另外一部是畫韓國大媽們生活的漫畫,暫譯叫《媽媽們》,另外其他當然日漫的部分也還是會繼續推出。

李華:臉譜比較像是地理上面的雜食,但是積木的漫繪系比較像是主題跟類型上的雜食。從今年1月時,先出了積木比較拿手的一塊,做葡萄酒的,所以我們出了講自然酒的紀實漫畫,叫《發酵吧!葡萄汁》,在酒界,這套漫畫也還滿有名的。

明年積木會出版一部可能是很多人共同的童年回憶:荷蘭作家威爾.海根(Wil Huygen)的《小矮人》,他假設小矮人是真實存在的物種,畫了一部很有趣的圖鑑,裡面介紹了小矮人的各種生物特徵、生活習性跟文化。那本書絕版很久了,這幾年原荷蘭出版社又把版權釋出,積木編輯部在懷念的同時,赫然發現其實它有2本,第2冊還未在台灣出版過。在某種情懷之下,我們把兩本簽下來了,預計明年出版。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台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