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5EP7》Openbook理事長莫昭平+常務監事李金蓮+總編周月英/時代改變,書評媒體也必須進化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前一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書評媒體《開卷》的三代主編:莫昭平、李金蓮與周月英,分享了開卷和Openbook時期媒體環境的不同,聊了年度好書獎對時代的意義。本集將延續話題,從回顧報紙增張、年度好書獎百家爭鳴的盛世,到書評文化的保存與延續,從功能面和經營面,一述媒體經營的樂與苦,相當難得,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精彩內容摘錄】

➤閱讀的太平盛世

李金蓮:從書評媒體的面向來看,1987年解嚴是一個指標,第二年報禁解除、報紙增張。那真的是輝煌、永遠回味不已的時代。增張前台灣報紙只有三大張,增張後則是厚厚一大落。報禁解除那年1988年,「開卷」成立,第二年誠品書店成立,1992年《聯合報》成立了「讀書人版」,接下來幾年,《自立早報》推出「讀書生活版」,編得非常好,《中央日報》也推出「中央閱讀版」,1991則有《誠品閱讀》(《誠品好讀》前身)。那是知識大爆炸的年代,我們真的是躬逢其盛,幾乎每個讀書版面,比如開卷、讀書人、中央閱讀版,到了年底就公布各自選的年度好書,那是閱讀的太平盛世。

1900年開卷十大好書選出了李筱峰的《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那時二二八事件開始有很多相關書籍出來。這本書被選為年度好書,光在7-11就賣到將近一萬本,這是玉山社魏總編告訴我的。誠品的朋友也告訴我,開卷每週推出的書評,大概4、5篇吧,一推出誠品就備書了,書從地上堆起來,堆半個人高——如果賣得不好,他們也不會這樣子去賣。

我們是這樣走過那個時代,但時代終究會改變,即使在90年代末我擔任主編時,我也必須有所調整,因為讀者已經不會走到你面前來了,所以我們必須調整姿態,走到讀者的面前去,我們將好書端到讀者面前,讓讀者品嚐。因此,我跟月英開始拍年度好書的BV,效果非常好,像高雄醫學院圖書館的同仁告訴我,學生在圖書館年度好書書展的螢幕前,站了一排,都在看BV,醫學院學生課業雖然忙碌,但書都被借光了。


2019Openbook好書獎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


2020Openbook好書獎在紀伊國屋書店

➤我們失去過很多重要的文化資產

李金蓮:大眾媒體的讀書版面有幾個功能,首先是通報性,將書訊告訴大眾,另一個是公共輿論。我們所受到的訓練來自於開卷,也許我們沒有辦法說自己包含了一整個複數,但我們的經驗是這樣傳承過來的,通報性和建立公共輿論,事實上也是所有書評媒體的工作,只是每個版面方法上不一樣。

「開卷」是報媒書評版中最後一個結束的,28年,開卷所承擔的功能,比如書評等等這些功能也結束了。在《中國時報》中也許版面還在,但書評的功能已經結束了。

在過往的時間河流裡,我們失去很多重要的文化資產,比如《人間雜誌》,我認為「開卷」是社會很重要的文化指標,它從「開卷」過渡為《Openbook閱讀誌》,我們責無旁貸,讓歷史有所接續。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

莫昭平:「開卷」的核心精神就是公正、嚴謹評選書籍,而且不遺餘力地推廣好書。《Openbook閱讀誌》傳承了開卷的核心精神,但是它走出一條更開闊的路。就表現方式來說,以前是很簡單的,一週截稿一次,現在則沒有截稿時間,也沒有篇幅的限制,表達的方式也相當多元,除了文字,更有影像、聲音、實體活動等等,也要辦活動、接地氣,這些都非常重要,比以前辛苦非常多。

➤不同階段的困境

周月英:我們從平面轉移到數位平台後,也面對了很多過去不需要面對,或難以想像的困境。首先,因為品牌轉移了,雖然過去開卷有很多讀者,但進入到《Openbook閱讀誌》後,很多讀者並不知道我們的前身是開卷,所以我有一個任務,就是必須將過去的讀者找回來,同時開發更多新的讀者。

另一個比較大的困境是面對社群經營,它受限於當前的媒體生態,應該說「平台」的生態。過去有很大一群讀書人,曾在臉書上活躍的,因為臉書營運的策略,對新聞性粉絲專頁的限制與演算法等等作法讓人心生不滿,很多讀書人自發性離開了。如何經營社群,或如何將報導傳遞給讀者?也是我們一直在尋找解方的問題。

當然,最大的困境來自經費,我們必須時時面對的運營的現實壓力。

莫昭平:是,贊助的部分,多或少不拘,多多益善。我們都提供不同的案型,比方小額的捐款,或每月一、兩百,三百或五百都很歡迎,細水長流,聚沙成塔。當然,如果一口氣捐很多,也非常歡迎,很希望大家都能來參與、支持這樣一個專業書評媒體,讓它成長、茁壯。

➤為了等待我們報導的讀者

周月英:Openbook創刊週年時我們曾經向讀者發出問卷,問了幾個跟閱讀相關的題目,最後補問了一句:「還有任何想和我們說的話嗎?」有一位當時還在就讀國中的讀者留言,說當初他在找資料時,無意間發現了開書(他將Openbook稱為「開書」)。他形容我們為「聚集了好多嗜書者的平台」,並提到看到Openbook時,「當下萬分的感動無法言傳」,因為他還是個國中生,身邊的朋友沒有什麼人會看書,所以他平常只能跟國文老師聊閱讀,自從發現了Openbook後,他在這裡找到很多共鳴,心裡非常得開心,他甚至開始寫起閱讀心得了。

這位讀者的留言,這幾年來一直鼓舞著我,每當我們要往前進時,都會想到有這樣一位讀者,正等待著我們的報導。前陣子我寫了一封信給這位讀者,跟他提起這件事。我問他:「你還繼續在看Openbook的報導嗎?」寫這封信沒有任何特殊目的,只想告訴他:非常感謝他曾留下這個訊息,這幾年過去,他現在可能已經是高中生或是大學生,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他繼續閱讀,在書的世界得到愉悅的感受。

https://www.openbook.org.tw/SupportOpenbook

點圖查看加入「Openbook之友」的方法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台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